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榫卯,惊艳千年的中国美

五年时间,都可以做些什么?
上海一名退休大叔,
用了整整五年时间,
打造了一座木制微缩祈年殿模型,惊艳全国。


但为什么一个模型,
会耗时五年之久呢?
因为这座模型没用一滴胶水一枚钉子,
而是利用了中华民族传统手艺:榫卯。

什么是榫卯?
它是木质器物之间
起连接作用的一种结构,
凸出为榫,凹陷为卯,
榫与卯之间通过巧妙组合,
可以达到比钉子更加牢固的效果。

榫卯的起源,
可以追溯到7000年前的河姆渡文化,
春秋时代鲁班将这一技艺发扬光大,

于是中国古代建筑家具,

完全不用钉子,

就可以做到严丝合缝、坚固耐用。

诸如应县木塔、祈年殿的古建筑,

都因运用了榫卯结构,

得以保存至今。

榫卯,是中式家具的精髓,

也中式建筑的基础。

老王的祈年殿,
便是运用了榫卯的智慧。
“7108个零件,最小的只有2毫米,
十万多道工序,每一步都不容出错。”
两万多个小时钻研,
60岁的王震华,
终于做出了令自己满意的天坛模型。

一扇扇雕花小窗,花纹清晰可见,
用手轻轻推动,
小窗、木门,都能任意开合。
虽然没用到一滴胶水,
结构却异常牢固精致。

王震华说,
他的祈年殿完全根据力学原理搭建,
就像古人盖房子一样。
每个零件都经过仔细打磨,
相同部件误差不会超过0.2毫米,
坚固且美观。

这座模型,
让王震华名声大噪,
街坊邻里都叫他“上海木痴王”,
他不仅复刻了祈年殿,
更再现了中华民族的工匠精神,
也让人们领略了榫卯这门古老手艺的魅力。
当人们围在他的作品前,
盛赞榫卯的神奇时,
王震华鼻头一酸:
五年啊,终于做出了成绩。


1986年,
老王出于工作原因长居北京,
身为建筑师的他挨个参观了北京的古建筑。
当他走到祈年殿时,
被眼前的建筑深深震撼了:
鎏金宝顶,雕龙画凤,
白石雕栏环绕着圆台,
一切都是如此精致华美。

王震华抬着头,
一瞬不瞬地盯着祈年殿:
“看到祈年殿我走不了了,
太雄伟了。”
他在心底暗暗发誓,
有朝一日一定要亲手做个祈年殿模型。


一晃便过了30年,
小王变成了老王,
但祈年殿给他的震撼却挥之不去。

有一天,老王听说上海来了一名榫卯传人,
正在开展会,
老王从小就喜欢刨木头,
小时候还跟木匠学过不少手艺,
其中便包含榫卯知识。

带着期待赶到展会,
老王却发现被骗了。
哪有什么榫卯?全是用胶水粘的!
老王愤怒的离开了展会,
他一边走一边想:
现在的手艺人一个比一个浮夸,
拿着胶水粘的东西骗人说是榫卯。
榫卯这样惊艳的中国手艺,
怎能容他们如此糟蹋?


祈年殿,榫卯,
老建筑,老手艺。
老王灵光一闪,
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用榫卯技术制作一个祈年殿模型。


老王是个行动派,
第二天就撸起袖子开始准备。
他不顾家人阻止,
在上海苏州之间的城郊租了个民房,
每天骑两个多小时电动车,
跑到民房做模型。

渐渐的,老王成了人们眼中的怪老头,
每天不见人影,据说在研究什么模型,
研究了两三年,什么东西都没见到。
真的是这样吗?

在昏暗的民房里,
老王度过了孤独却充实的五年。
每天早上天刚亮,
带着妻子烧的饭赶去18公里外的“工作室”,
披星戴月,仅为埋藏心中多年的梦。

这期间,他看了无数本关于古建筑的书籍,
自学CAD,
用软件一遍遍模拟制作效果,
却还是因为几个零件的微小误差,
让之前的努力付之东流。

老王下定决心,
要做出误差不超过0.02毫米的零件。
这要求打磨的机器和刀具,
不能有丝毫出入。
然而现成的仪器达不到要求,
老王只好自己组装机器,
打磨专用刀具。

最开始的三年里,
老王亲手制作了300多把专用刻刀,
最细的刀头仅0.8mm。
每个刀具都有不同用途,
如果一批零件做到一半刀坏了,
那么这批零件只能全部报废。


2000个零件,
做到第1800个的时候,
刀坏了,老王心里咯噔一下,
半个月的心血又白费了。
“再磨一把刀,
不可能一模一样,零件只能报废。“
所以老王没有半成品,只有成品。

每天工作10小时,
除了过年休息了四天,
其余时间,风雨无阻。
四年后,
老王终于做出了令他颇为满意的第三代祈年殿,
在这之前的两代,都被老王淘汰了。

整齐的屋檐,高耸的屋顶,
木料光滑,雕刻细腻,堪称完美。
老王却越看越不对劲:
“测量时,我是仰视,
制作时,我是俯视,
我想要的是仰视效果!,
我要出精品,让人眼前一亮的那种感觉。”
于是,这小小的角度差异,
让老王又用了一年多时间,
制作了第四代祈年殿。
这次,他终于心满意足。

组装完成的那个晚上,
老王一个人抽了五包烟,
盯着祈年殿看到了半夜十二点。
他叫来了家人,
叫来了邻居,
激动不已。

五年时间,
10多万道工序,
无数个日夜的死磕,
终于换来了堪称完美的全榫卯祈年殿模型。
老王也从人们口中的怪老头,
变成了上海最有名的木匠。
那些暗淡的岁月忽然照进了光,
所有努力,
都是为了这一天的惊艳。

“有些事再不做,就真的来不及了。”
中华民族的智慧不能失传,
王震华要做继承者,
更要做传播者,
他要让更多人看到榫卯的神奇,
号召年轻人了解学习这古老的中华手艺。

老王说,
接下来的十年、二十年,
他要让更多古建筑微缩再现。
老祖宗的技艺不能失传,
匠人的探索,没有终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为了传承一门东方的古老手艺,中国的匠人对自己有多狠?
榫卯智能化—中华传统文化的现代传承!
纪录片文案整理
全榫卯结构,微缩版天坛祈年殿,耗时5年,10万道工序 7108个零件
古建筑榫卯模型,不用一滴胶水
中国版乐高!老匠人用千年传统技艺还原600年建筑,惊艳世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