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汪曾祺力荐的江苏早茶之城,不输扬州、泰州!

湖鲜不断,碳水管饱!

马上就要端午节了,咸蛋黄又要出现在全国各地的粽子之中。咸蛋黄可以给各种食材挂上诱人的“金沙”,遇到节日则高频出现在粽子、月饼、青团里,堪称“中餐带货王”。而提到咸鸭蛋,就绕不开一座城——

江苏高邮

高邮是作家汪曾祺的故乡,是无数吃货心中的美食“圣地”。咸鸭蛋的一汪红油让语文课堂上的所有人常含口水,但更不能遗忘的是阳春面、五丁包、桶炉烧饼、蒲包肉、梅花糕、臭干子……以及大闸蟹、昂刺鱼和小龙虾为首的“江河之鲜”。别再只盯着咸鸭蛋了,大运河运来的这座小城,藏着一个让人慢悠悠逛吃的美食宇宙。


“碳水之河”如何影响高邮人的饮食?

高邮街头的馄饨馆里,能看到一口巨大的汤锅,里面是馄饨在翻涌,一个个搪瓷碗情绪稳定地浮在水面,这叫做“水上漂”。煮碗不是为了杀菌消毒,而是借用汤底的热力,提前给餐具加热,保持食物的温度,同时让碗里猪油、虾籽、酱油、胡椒、葱花等小料充分融合,激发味道。馄饨的面皮包着一小块粉红馅料,猪肉细嫩,笋丁脆爽,带着来自汤底的咸鲜,趁热吃才能知道什么是高邮人说的“一烫抵三鲜”。

“水上漂”馄饨,用热力激发小料的香气。 

摄影/赵晨阳
 

生在典型的南方水乡,高邮人却长了一张吃面的胃口。高邮人久别返乡,一定要到面馆解解馋。一碗光面更是高邮最常见的早餐选择,加个荷包蛋,一碗进肚,新的一天才算是正式开始。

这一碗阳春面不起眼,却在高邮早餐排位赛中碾压其他选手。细碱面让酱油染成棕红色,漂着亮亮的猪油花,葱花绿在其间,细看还挂着微小的胡椒颗粒,一口进去,烫鲜。这滋味让无数漂泊在外的高邮人抓心挠肝,以至于回家的头等大事必定是“叉面”

高邮人还有吃晚茶的习惯,阳春面是常见选择。 

摄影/赵晨阳
 

这碗面里也含着运河码头的基因。便宜,即便在今天也只4块钱一碗;快捷,细面入沸水一分钟即熟;量足,一碗碳水足够支撑半天的体力劳动。这是最适合码头人的早餐,既不耽误时间,又新鲜烫口。

高邮人吃面不像外地游客瞄着网红店,而是有着自己的指定供应商而且往往是不起眼的小店,甚至连招牌都没有,那一道饭点也是人多客满,即便如此,高邮人站着也能解决一碗。码头时代,面馆也是一种信息交换的地点,哪里有活,哪里招人,一碗面的功夫就了如指掌,撂下碗直奔目标。

高邮人清晨统一动作——叉面。 

摄影/李琼
 

大运河的贯通离不开高邮的天然水网,连通众多湖泊,就是一条黄金水道。高邮本地的水土条件也为当地人吃面打下基础。高邮湖是悬湖,高出平原耕地3米左右,便于灌溉。高邮地处淮河与长江之间,属于南北交错的地带,兼种小麦和水稻,其中小麦种植面积在80万亩左右,没有这种家底,高邮人的面食胃口很难得到满足。

大运河发挥漕运功能,主要运的就是粮食,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是一条真正的“碳水之河”。高邮是运河沿线重要的粮食码头,是明清两朝官粮的必经之地,南门大街曾经聚集着大量的粮食行,巅峰时期日交易粮食200万斤,这也是一座真正的“碳水之城”

高邮早茶既有各色茶点,也有肴肉等小吃。 

摄影/赵晨阳
 

早茶是高邮碳水宇宙中的“上流社会”。就拿五丁包来说,鸭丁、肉丁、笋丁、海参丁、虾丁,炒馅不能一勺烩,要先将荤丁煸出油,再放素丁,原汤收汁,将鲜味锁在馅料里。包子皮也发酵得极好,轻捏变扁,松手回弹,沁了馅料汁水的内层油润润的,鲜甜无比。月牙形的蒸饺,馅料丰富的松仁烧麦,鲜到极致的蟹黄汤包,刀工精细的烫干丝,层层碳水层层油的千层油糕……高邮早茶就是量大管饱的碳水轰炸,吃一顿要到健身房忏悔一个星期。

“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高邮的早茶风尚丝毫不逊于扬州。早年间,高邮商贸繁荣,往来客商常常选择茶楼作为谈生意、拉关系的场所。现在,吃早茶已经变成亲朋相聚的首选之一。

在高邮吃早茶,可以看着阿姨们现做现蒸。 

摄影/R.R
 

相比之下,高邮的街头巷尾还有许多亲民的宝藏碳水。桶炉烧饼要等“出出气”之后,再趁热吃,这样才酥脆,热气带着麦香和油酥香扑面而来,嚼几口又有芝麻香流连于齿间。插酥烧饼可甜可咸,嘴馋的要点名“龙虎斗”——咸甜混合,这是高邮人的“烧饼密令”。

桶炉烧饼。 

摄影/赵晨阳

除了桶炉烧饼,高邮的金刚蹄、梅花糕,甚至因汪曾祺小说出名的蒲包肉,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拿着就走。高邮是运河码头,也是邮亭驿站,高邮这个名字就得自于秦朝设置的邮亭。驿卒是比码头搬运工更赶时间的快递骑手,烧饼拿起就走,最适合他们。皇上正等着江南八百里加急,总不能停下来吃一顿早茶吧皇上给你打差评,后果可不堪设想。

金刚蹄、臭干子、蒲包肉。 

摄影/上海去哪吃(meishi388)、赵晨阳


靠湖吃湖,高邮人的餐桌有多鲜?

咸鸭蛋,高邮人一生躲不过去的“阴影”。每一个高邮人到了外地,报出家乡之后都会引来一句:“你们那里产鸭蛋!”

高邮湖是江苏第三大湖,水质清澈,生长着各类湖鲜。湖就是高邮的美食之源,鸭蛋只是其中最出名的一种而已。《马可·波罗游记》中写到了高邮南门的商业,其中就有一句“产鱼尤多”,说明这里在元朝已经是水产集散地。水面、水中、水底,每一层都有高邮人的心头好,守着这片湖,高邮城就是一座巨大的“生鲜超市”

高邮湖鲜种类众多,图中只是冰山一角。 

制图/九阳

凭借这种地理优势,高邮人把湖鲜吃出了花。

昂刺鱼,在西南地区叫黄辣丁,这种平平无奇的鱼拿来和豆腐一起汆汤,汤浓,极鲜,是汪曾祺念叨了几十年的美味。本地人吃饭必点的是红烧小杂鱼,五花八门的一盘,细细剔着“丝卡(软而小的鱼刺)”吃,汤汁渐渐渗到米饭里,来一口,有种无心插柳的绝美。耐心没那么足的人更偏好长鱼,去骨切段爆炒,软嫩咸香,让胡椒衬得更鲜。盐水河虾、银鱼涨蛋、清蒸白鱼、鲫鱼汤……这是适合“淡人”的清鲜,无论你的偏好是什么,高邮人都有办法奉上一盘美味。

 

提到清蒸,那就不得不提到高邮湖大闸蟹。尽管名气不如阳澄湖的同类,高邮湖大闸蟹的实力却不容小觑。高邮湖大闸蟹个头大,口感紧实,蟹膏尤其肥腴,不管是清蒸还是做醉蟹都是极好的食材。高邮人秦观就曾经托人送家乡的醉蟹给自己的“吃货老师”苏轼。

天气渐热,小龙虾就要慢慢“爬”上中国人的餐桌了。高邮人对本地的小龙虾是极自信的,以至于可以做清水小龙虾,一碟酱油,一点青芥,便可解锁最本真的虾肉清甜。

 

另一位“虾界网红”罗氏沼虾,也在高邮发光发热。罗氏沼虾早在三十年前就“移民”到了高邮,现在更是直接被叫做“高邮大虾”高邮目前是全国最大的罗氏沼虾养殖集中区,有虾塘超13万亩,年产量达到数千万斤,可以占到全国产量的超五分之一,你在生鲜销售平台买到的罗氏沼虾,很有可能就来自高邮。

 

高邮还有另一位被同类光芒掩盖的餐桌“隐形冠军”——老鹅。一旦不知道晚饭吃啥,高邮人就斩只老鹅回家。高邮的菱塘回族乡以养鹅出名,当地有不少祖传卤鹅手艺的商户。菱塘老鹅多选用两年龄、吃草长大的鹅,这样卤出的鹅才有足够的风味。菱塘老鹅适合热吃,撒上蒜,浇上一勺鹅油,这盘滋味香浓的鹅肉才算是圆满。

作为高邮美食圈的祖传爆款单品”,咸鸭蛋的地位已经无须多说。高邮麻鸭比人类更早享受到高邮湖的小鱼小虾,所产的鸭蛋自然也是营养丰富。红、细、沙、油、鲜、嫩,一只好咸鸭蛋的优点集于高邮咸鸭蛋一身,离了这只鸭蛋,中国点心界要塌掉半壁江山。

 

从明星产品大闸蟹、罗氏沼虾,到不起眼的小杂鱼、螺蛳;从水面游弋的麻鸭和老鹅,到水底潜藏的莲藕、菱角、茨菰,无论吃肉还是吃素,摆宴席还是家常菜,高邮湖“十项全能”,滋养出了大运河畔的这座美食之城。

大运河流淌千年,高邮湖波光粼粼,高邮的每一种味道都是流动的文明切片。那些沉淀在味蕾上的记忆,始终在等待灶火燃起的正午或黄昏,重新点亮游子心中的故乡。正如汪曾祺嫌弃茨菰味苦,说三四十年没有吃茨菰也不想,可提笔写起故乡的食物,行文至末尾,他还是淡淡地写出一句:“我很想喝一碗咸菜茨菰汤。”

高邮人的乡愁就是一碗面的味道。 

摄影/R.R

文 | 伊森
图片编辑 | 王家乐
首图 | 赵晨阳

📖

参考资料

《高邮》朱延庆

《高邮地名史话》

《高邮人的口味》汪泰

《故乡的食物》汪曾祺

淮扬C位高邮菜》陈忠明

《菱塘盐水鹅:老卤慢焖出美味》杨晓莉

《我的家乡》汪曾祺

《走在运河线上》陈薇 等著


    ☞ 上下滑动查看 ☜

本文系【地道风物】原创内容

未经账号授权,禁止随意转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高邮只有咸鸭蛋?汪曾祺向你扔来了蒲包肉白切鹅擦酥烧饼阳春面……
这个生活很慢,美食“泛滥”的小城藏不住了
旅行其实很简单 篇八百四十一:秋高气爽蟹正肥,是时候去扬州安排一场美食之旅了
扬州小吃排行榜前十名,你吃过几种
高邮 | 别一提高邮,就只知道吃咸鸭蛋
江苏这座低调的小城,竟然遍地都是好吃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