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背部冷?试试这个方子
userphoto

2023.09.27 浙江

关注

翻看医书,发现名叫三合汤的药方有好几个。

今天我们介绍的三合汤,出自清代医家沈金鳌所著的《杂病源流犀烛》,它的主要作用是治寒聚背部,背心一点疼痛。

记得前不久还有人问我背部冷怎么办?当时我给的答案是经常晒背,外加艾灸,之所以没推荐任何药物,一来是晒背和艾灸比较容易做,特别是晒背,既不需要花钱,也不用费多大精力,二是因为她当时在服其它中药。

现在天气马上就凉下来了,背部冷的人不只她一个,因此还是介绍一下这个药,方便需要的人取用。

中医里说背为阳,腹为阴,统督一身阳气的督脉就处于后背正中,后背冷,一是缺乏阳气。阳气主热,阳气足的人浑身上下都是热乎乎的,不会有冷的感觉。

二是经络不通,气血流通缓慢。冬天的时候我们如果静坐在家,不一会就觉得身上冷,但如果站起来运动,很快就不觉得冷了,就是因为运动使得气血流通加快的原因。

阻碍气血流通的主要有痰湿,风寒等邪气。

三合汤,顾名思义,就是由三个方子合起来,它们是疏风顺气的乌药顺气散,化痰祛湿的二陈汤和对付风寒湿的香苏散。

虽然大方向上是这三个方子,但三合汤又对它们作了轻微改动,将乌药顺气散中的炮姜改成干姜,麸炒枳壳改为行气力更强的枳壳,炙甘草改为甘草,另加一味羌活构成。

三合汤组成:麻黄15克,陈皮15克,乌药15克,川芎,僵蚕,白芷,桔梗,枳壳,干姜,茯苓,半夏,苏叶,苍术各10克,香附20克,羌活20克,甘草6g。水煎,分56次服。

在我们的认知中,麻黄的作用是发汗解表散寒,但实际上它能振奋阳气。对于那些怕冷,四肢冰凉,小便颜色淡而多,容易感受风寒的人,用麻黄配合补阳药就特别合适。在这个方子里,用温中散寒的干姜来辅助麻黄回阳通脉。

风是邪气的老大,经常与寒组队成为风寒,与湿勾结成为风湿,因此,要想解决湿和寒,最好先把风邪解决了。羌活祛风除湿,风药里之所以选它,是因为后背属于上半身,而羌活主要作用的就是人体上半身。

解决痰湿用了健脾燥湿化痰的陈皮和半夏,祛湿非常厉害的苍术,化痰散结的僵蚕,以及甘淡渗湿的茯苓,把湿浊从下焦排出去。

痰结常能影响血行,血不利则为水,反过来又能形成痰结,所以化痰的同时也要考虑活血,这里用了一个能上行头目,下行血海的川芎,让血液流动快起来。

另外加了一个能活血止痛的白芷作为帮手,来协助川芎活血。

气为血之帅,体内的气顺畅了,除了能活血,还能推动痰饮在身体里走动,防止痰湿内停。因此加了行气的乌药,香附和枳壳。

乌药是有名的顺气药,所谓顺,有整理通顺之意。怎么样达到这一点呢?乌药上能安肺脾,下能温肾散寒,有开郁,活血,消痰之功。把体内阻碍气机流动的因素都解决了,使道路通顺,气自然就顺了。

香附,被称气病的总司令,三焦的气机不通都可用它打通。

再加一个能理中焦脾胃之气的枳壳。中焦的气通畅了,上气下达,下气上行,一身的气也就通畅了。

解决寒用了能散寒解表的苏叶,配合能温中的干姜,把寒气逼出体外。

甘草调和诸药,能让药效在身体里缓慢发挥,防止药性过猛伤身体。

最后加了一个舟楫之药——桔梗。桔梗其实也能化痰,解决痰湿,但它在这个方子里更重要的作用是载药上行,因为这个方子解决的是背部阳气不足,冷痛的问题,所以需要让药更多渗透在背部,有了桔梗,这个目的就达到了。

体内的风,寒,湿,瘀都一并除了,经络通畅,阳气恢复,后背就不会再感到冷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阳气不到就是病!一个妙方,增阳气,散寒气,除病气
《知母白芷藁本香附乌药枳实枳壳青皮》第(67)篇
一个无比强大的方子,寒积、气积、血积、食积、痰积,通通排掉
一个古老的方子,结节、增生、肌瘤、囊肿,从头到脚各种包块都可以用!
每日一学草药80:金钱草
包块钉子户?多半是气机不畅了,一个方子,把包块连根拔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