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这样才是看病时与医生正确的聊天方式!

今天主要聊聊如果身体不舒服,在咨询专业人士的时候,应该提供哪些信息,以方便他们更好地作出正确的判断。

之所以想起来聊这个,是因为在某乎上,经常能看到好多关于健康的提问,大部分问题是这样的:

我脾胃不好,应该怎么调理?

我睡眠不好,吃什么好?

我很容易犯困,是体虚吗?

我湿气重,该喝些什么茶祛湿?

……

问题五花八门,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对症状的描述太简单,让想提供帮助的人无从下手。

比如,单说脾胃不好,是哪方面不好?是没有食欲,不想吃东西呢?还是虽然能吃,但吃了却要呕吐?又或者是稍微吃点辛辣刺激的东西就会引起腹泻?还是吃了东西不能消化?

又比如睡眠不好,是入睡困难,还是多梦,又或是中间容易醒?

不同的症状,对应的疾病是不同的,解决方法自然也不同。

问题的实质没有讲清楚,别人看得一头雾水,根本不知道你的问题到底在哪里?又谈何给出合理的建议呢?

由此,我联想到许多病人去看医生的时候,可能也没有意识到该怎样给医生描述自己的问题。他们会对医生说,大夫,我肚子疼,然后,为什么会肚子疼,该用什么药,需要怎么治疗,就是医生的事情了。

看西医的时候,这样的做法也许还不会出很大的问题。因为首先,西医看病的人多,每天排队等号的人那么多,医生也根本不可能给你时间详细描述病情,往往是三两句问诊后,刷刷刷开出一连串的检查单子,让你验血验尿,B超,X光,胸透等都来上一遍,让数据说话。

可是看中医的时候,如果不跟医生详细描述病情,那就麻烦了。

影视剧中经常有这样的场景:病人坐在医生面前,伸出手,医生三个手指搭在脉上,沉吟一会,拿起笔,不紧不慢地开出方子,病人家属付了诊费,赶紧拿着方子去药房抓药,病人吃了后痊愈了。

然而,我们生活中,光靠把脉就能准确诊断病情的情况虽然也有,不多。能达到这样高水平的医生,可以说万中无一。大部分人,都只能靠脉象,得出个大概的结论,还有许多医生,把脉只是做做样子,其实根本没掌握把脉的技术。

再说,中医里,有望闻问切四种诊疗手段,《黄帝内经》里讲:“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而知之谓之巧”,切脉被排在最末位的地方。神和巧之间虽然只隔着三个台阶,却是大部分学医的人一辈子也达不到的境界。

而且,在实际诊断过程中,也经常会出现脉症不合的地方。症状明明是一派热象,脉却显示的是寒脉。中医里确实有真寒假热,真热假寒这一说。仅仅根据脉象,要正确诊断出病情,很有可能会出错。

所以,水平再高的中医,除了把脉以外,也会通过观察病人气色,舌诊,询问病人起居饮食,发病时间,发病期间发生了什么事,病人有什么感觉等,综合得出一个结论。如果这四种诊疗手段都指向一个方向,那说明这个诊断结果正确性会比较高。

其中,在问诊的阶段,病人如果能提供越详细的信息,越能帮助大夫快速找到病因,开出正确的方药。

那么,病人或者家属应该怎样提供一切有助于疾病诊断的信息呢?

1.疾病是在怎样的情况下起的。任何病都有起因,特别是外感病,与风寒暑湿燥热这六邪脱不了干系,往往起因比较明确,病人只要正确描述什么时间,做了什么事情后感觉身体不舒服,医生往往能快速锁定致病原因。

因情志等内因引起的疾病也一样。有些人生活中受了大打击,后来就一直睡眠不好,时间久了发展为疾病。也有人发了一场大火后,变得不想吃东西了,喜怒忧思悲恐惊,五脏六腑,都会伤到一脏,只要跟医生详细说明做了哪些事后发生的不舒服,医生也能有重点地诊察相应脏腑的情况,从而比较准确地找到病因。

2.中医的治病原则,是热则凉之,寒则热之,虚则补之,实则泄之。所以,一个病人,是热,是寒,是虚,是实,要根据病人的生活习性来判断。

比如说,病人口渴不渴,是喜欢喝温水,还是凉水,由此来判断寒热。有的病人比较好玩,他说,我喝温的。医生以为他喜欢喝温的,其实他实际上喜欢喝凉的,但是现在养生节目比较多,很多养生专家在电视上说,喝凉水伤阳气,他记住了,他明明喜欢喝凉的,他告诉医生他喝温的,医生以为他是寒症,他实际上是热证,因此给了医生错误的指引。所以,在医生询问的时候,一定要告诉他自己真实的喜好和感受。

再比如,胃口好不好,睡眠好不好,大便好不好,是医生判断病情是否严重的一个很重要的依据。病人只要胃口好,睡眠好,大便好,说明胃气足,气血没有受到大的损伤,那如果是实症的话,医生可以放心大胆地用药攻,收效比较快。反之,任何一个指标不好,都只有先采取守势,先护卫住正气,再慢慢攻,这样,病邪才能在正气不伤的情况下,一点点地被去除。

所以,在医生问诊的阶段,病人或者病人家属一定要尽可能地提供病人的详细情况。既有利于医生正确诊断,也帮助他们采用最有利的治疗措施。

当然,提供的详细情况一定要是与病人有关的,最好跟病人最近的生活状态有关的,而不是漫无边际的闲聊。毕竟,医生每天要看很多病,时间很宝贵,千万别通过闲聊耽误了为其他病人看病的时间。



仙女都在看
点点点,赞和在看都在这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如何高效准确的询问病人的病情
医生如何告知患者不好的消息
中医如何诊断疾病 中医诊断疾病的方法
“随证治之”的人文条件之四点建议
【连载】临床经验教训每日一例(第157期)
说说那些“千奇百怪”的患者——国医堂跟诊日记5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