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姓名文化|小名和大名

中国人的名字,堪称门类繁多,五彩缤纷。这名、字、谥、号、绰号、笔名,都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清楚的,尤其是名和字,最为复杂。我们这次来说说小名和大名。

1

小名:爱而字之也。

据《礼记·内则》说,周代的贵族之家,生下男孩之后,满三个月时,由父亲给起名。发展到后世,给婴儿起名不再局限满三个月,也不一定得由父亲起,也可能是祖父,还可能是母亲或祖母。

这个名因为是幼儿时期起的,所以叫作小名,也叫乳名,某些地区还有叫奶名的。顾名思义,那就是小时候的名字,形象点说,就是吃奶时候的名字。后世尚文,追求典雅,小名在书面上便称“小字”。

从先秦文献看,那时无小名这一说。没有小名,也就无从说大名。那时大约是一次性命名。

许多贵族的名字,有的很俗。比如:

鲁成公名黑肱

晋文公名重耳

齐桓公名小白

郑庄公名寤生

陈宣公名杵臼

晋成公名黑臀

以上都像后世的小名。但是齐桓公对周天子的使者自称“小白”(《左传·僖公九年》),晋文公对天子使臣也自称“重耳”(《左传·僖公二八年》),史书上也不曾说他们后来又叫什么名,可见都只有一个名字。

2

人的名字分大小,在秦汉之际

《史记·高祖本纪》记载汉高祖“姓刘氏,字季。”两个哥哥一名,一名,“”怎么会成了字呢?这显然是登上皇位之后嫌“小三”(或者应是“小四”,上边还许有个哥哥叫“叔”)不雅,遂也仿效贵族男子另起名叫“邦”,以“季”作了字。好在先秦的贵族也有以行第字眼作字的,这样做也颇顺理成章。

只有大文学家司马相如的传记中明确记载说,小时候“其亲名之曰犬子”,长大之后“慕蔺相如之为人,更名相如”(<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这是有关小名的最早记载。

至于说,小名怎么起得这么丑,古人解释说:“爱而字之也。”这种命名的文化心态,一直延续到今天。做父母的为了表示对子女的亲昵,小名常是故意起丑的、俗的,如狗蛋、铁蛋、阿狗、阿牛。为了求长命百岁,还有叫“狗剩”的。意思是:狗吃不了剩下的。

汉末三国时代,许多名人都有小名。如曹操小名阿瞒,刘备的儿子、后主刘禅小名阿斗

魏晋以来,文人雅士们还喜欢称小名,这集中表现在东晋。当时士大夫以真率、放诞为高,所以才出现称小名的风气。

这在后世则行不通。别说对成年人称小名,就是稍大一点的孩子,当着他的同学、朋友呼叫他的小名,恐怕都会令其感到害臊,甚至不悦。

有些出身寒微的人,就只有一个小名,发迹之后嫌小名不雅,都设法改掉。像南朝的张敬儿,原叫苟儿(就是狗儿),富贵之后在“苟”旁加个文,成了“敬”。马仙琕原名仙婢,富贵后改婢作“琕”。小名只能行于家庭,用于幼年时期,长大之后用小名就不适宜了。

3

大名:学名、官名、官印、官讳

古时候,孩子到了入学年龄,要另起个名,用于对外称呼。

如就小名而言,它就叫大名;倘就读书而言,它就叫学名;再就写入官府户籍、纳粮当差而言,它就叫官名;假如读书科考中了举,会了进士,做了官,还叫官印,也叫官讳。所以旧时“官印”、“官讳”就成了对他人名字的敬称。

有了大名之后,小名就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尤其是娶妻生子之后,小名就讳莫如深,有些神秘起来,就是父母也往往改用其他代称了,如:老大,老二,等等。

4

封建社会,女子只有一个名,就是小名

在封建社会,一般女子都只有一个名,就是小名。这个名是不轻易对人说的。等到出嫁之后,这个名在婆家就“保密”了。

这就是京剧《贩马记》中,赵宠和李桂枝成婚数月,还不知道夫人叫什么名字的原因。当赵宠为夫人写伸冤状子时,问她叫什么名字,她却羞答答地不肯说出。

今天的我们,是很难理解这一点的。

《聊斋志异·白于玉》中吴梦仙不知道养母的名字,《五通》中龙女斥责女奴当着金生面喊出她的小字,《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中有一组写闺情的词,其中有一首《忆汉月·咏美人小字》,都是反映这一情况的。

《姓名文化书》

以孩子的生辰、姓氏、名字为样本,检测对应的时空基因、血脉基因、文化基因,进而细分为30多个中国传统文化基因要素,并进行深入系统分析,是宝宝专属姓名DNA解读指南

点击小程序进行专属定制

吉生文传

用科技赋能人文,传承姓名文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起名字之姓名与笔画
篆刻知识课堂 | 识印之周秦时期
古代名人最爱起什么小名?
姓名文化散说67小字辈
名字中暗藏的信息
名字随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