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听说你也不喜欢自己的工作

我遇见你

  然后遇见我自己

01

让我们看看另一个例子:

我开始讨厌我的工作,但我仍然留下来,因为我觉得我不能离开

我需要钱;或履历上的工作经验;

或者我害怕我找不到另一份工作;

或者我家人会因此生我的气。

我感到受困,于是开始变得气愤和怨恨。

 在这里,首先要对自己承认:“我之所以气愤和怨恨,是因为我选择了留在安全感里。”

这样做,我不是在质疑这选择的对错——我只是在简单地承认事实,而这可能是无意识的。

当我对事实变得觉知,我的气愤已经开始有点平息了,因为我在开始承担责任并摆脱受害者的角色。

然后我可以更具体一点指出我讨厌这份工作的原因——是因为我感到不被欣赏,或者沉闷,或有压力,或受限制?又或是其它原因。

无论是什么原因,下一步是要明白我对如何看待现状是有选择的。

我可以告诉自己我的老板或同事是混蛋,或这工作有损面子,或太苛刻,或是没有升职机会等等。

以上的任何一个剧本中,我都是一个受害者——我没有办法改变现况。

或者我可以鼓起勇气承认,这些都只是我自己对状况做出的反应——这的确需要勇气,因为头脑将会不断试图把我拉回对状况的指责和抱怨上面,这样做要容易得多。

假如我对这些事实上属于我自己个人的反应负责任,那么我便可以尝试寻找原凶,为什么我感到沉闷、气愤、不被欣赏、有压力等等,然后看着我是否能改变自己的方式。

我可以开始问自己“是不是换作别人也会有相同的反应呢?”

我需要对自己诚实去作回答,是不是可能同样的状况对某些人来说就不会构成问题呢?

如果是,我可以问自己“为什么我会这样反应?”

而这将把责任完全拉回到自己身上,于是让我有了选择,而比受害者角色来说,这是一个令自己更有力量的状态。

比如,我可以问自己,是什么信念造成了我的压力?

我给了自己什么样的无意识讯息,让我像只无头鸡一样,跌跌撞撞无方向地乱跑?

假如我放慢脚步,会有什么最坏的事情发生?

我需要相信什么才能让我在这个状况下不觉得有压力?

假如我感到不被欣赏或者不受尊重,我可以问自己,我欣赏和尊重我自己吗?

我怎样可以更加欣赏自己所做的?

那些从事相同工作的人,假如他们尊重自己且不太在乎别人对他们的想法和对待,他们的感觉会是怎样的?

假如他们对自己感到满意,那么他们言行举止会是怎样的呢?

如果不喜欢工作,却还需要继续坚持

你要如何改变内心的抗拒心理呢?

你是不是也曾经有过这样的感受。当从繁忙的公务中抬起头,发现四下的同事们都和你一样,每天重复着一样的工作,拥有着同样麻木的无表情的脸。

你突然之间就对自己的职场生涯充满了疑惑:我在这里是在做什么?这样的生活真的是我想要的吗?

如果是,为什么我会觉得这样困顿?如果不是,那我想要的是什么?如果不做这样的工作,我又能做什么呢?

日复一日,你一遍遍问着自己,殊不知这样的话语,早就有人下过定义——“自毁式预言”。

作家Barbara Smith在她的书中提及到,导致人们迟迟无法选择无法行动的原因,就是在于这些“自毁式”的说辞里。

自毁式预言包括——

 1、追求梦想就意味着要辞职,辞职还怎么生活?我做不到!

2、我做什么都没有长性,开始的时候明明很喜欢,可就是没有长久坚持的。

3、我已有的成功来之不易,别人羡慕还来不及,我说不满意就能随便放手吗?

4、我想要的那些东西是不对的/不现实的,是不可能得到理解和支持的。

5、如果决定了自己要做什么,到头来发现卡在这里,岂不是很惨?

等等。

这些自毁式说辞就像挡在你面前的烟,让你呼吸困难,无法看见眼前的路。

如果你把这些自毁式说辞当真,你就会深陷“自欺欺人”的模式怨天尤人——你很容易陷入一种迷茫无力但又安理得的怪圈。

事实上,任何事情的存在都有原因与合理性,包括自毁式说辞。

就好比烟的源头,很可能是当初为了温暖别人温暖自己而生的火;

找到问题的源头,才能发现真正的答案。

02

许多心理学家都认为,生活中所有问题的真正答案都存在于我们每一个的心里。

也就是说——

你知道自己想做什么,我们每个人都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可是,为什么那么多人并不知道?

问题在于,不是每个人都具有向内探寻的勇气,也不是每个人都具备勇气面对曾经不那么成功的自己。

不敢做自己,所以,每天的浑浑噩噩中,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

可能背叛他人期待,所以不敢做自己

很多人之所以找不到自己想做的事情,是因为他们总是在自我耗竭中,在自我及他人的期待中拼命撕扯着自己,不知所措。

比如职场中许多看起来乖巧的女孩,往往是因为期盼让父母开心,从小就学会了察言观色,她们将自己伪装成父母喜欢的样子,比如她明明不喜欢数字,却依然听从了父母的建议做起了和数字相关的工作,只因为这份工作能让父母感到安心和踏实。

这是一种选择。

比如进入中年的父亲,为了负担全家的生计,不得已选择自己“应该”做的、而不是想做的那份工作。浑浑噩噩一天,只有下班前坐在车库里抽半根烟的时间,才算是属于自己的。

这也是一种选择。

这些选择都没有错。

只是,当选择接起他人期待的同时,就必须放下对自己的一些期待期待自己可以找一份喜欢的事情,期待自己有更多的事业,期待自己能有不同的生活。

无法放弃“应该”,所以不敢做自己

有这么一个比喻,说的是我们往往不愿意认同自己真实的样子,就好像做完整容手术的人不愿意面对镜子一样。

因为我们小心翼翼地保留了太多的“应该”。

从小我们就被教育说,男人应该坚强,女人应该示弱,年轻人应该顺从,老人就该安分。

我们就像纸牌屋里的观众,被这些来自“社会”与“家庭”根深蒂固的价值观深深说服,这些价值观的势力异常强大,让我们不敢“接纳”自己原来的样子。

不知道想做什么,只擅长伤害自己

其实大部分情况下,别人给我们的建议都带有两个部分,一个叫“他建议我”,一个是“他期待我”。

在我们涉世未深时,我们会单纯地坚信别人的建议就一定是毫无私心的“给我的建议”,却忘记了,其实这份“建议”的背后,还隐藏着“对我的期待”这件事情。

比如乖巧女孩的父母建议她找一份稳定轻松的工作,里面包含了给她的期待——希望她有一份听起来稳定而体面的工作,能够早日结婚生子,希望给他们老两口一个孩子带,让他们体会到成就感。

如果一个人足够成熟,TA就会懂得一个事实,那就是,我们不可能同时满足自己和他人的要求。

太多的人长期撕扯于内心和他人的期望建议中,他们疲于奔命,伤害了最好的那个朋友——自己。

当别人打着“为你好”的旗号伤害“你自己”这个朋友时,你不仅不让TA躲开,反而按住你自己说:“别还手,这是自己人!”

请不要忘了,你总有选择——

你可以选择说道他们的期待,满足他们;

也可以选择收到期待,但不满足他们。

当然,你永远无法决定让他人不对你有所期待,因为这是他人的事。

这个世界是联系在一起的,每一个不喜欢的工作或任务,都可能是向你敞开的另一个世界的大门。

只有走进去,不断发现新的事物,你才真正知道自己喜欢不喜欢,不喜欢的工作可能通往一个崭新世界。

胡适先生在北大的演讲里说,“外面有了自由,但你内心没有独立,谁也救不了你。”

给自己找一份真爱事业,有能力突破了所有的压力、界限和约定俗成,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

整个过程,都是奖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我听过的最可怕的自毁式预言,叫“我不知道想做什么”
听话懂事的孩子,他虽不会叛逆和反抗,可是他会暗中把事物搞砸
为什么年过四十后特别不想上班?
为啥“农村”出身的大学生,工作后多数没出息?理由现实又心酸
缓解职场压力 心理专家的6个建议
十二种心态让你一败涂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