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典故六十一道名菜(二)
   NO.31

  鸳鸯鸡


  古时人们认为鸳鸯偶居不离,恩爱异常,故称“匹鸟”。卢照云诗歌云:“得成比翼何辞死,愿做鸳鸯不美仙”。鸳鸯鸡得名于美丽的传说:相传秦末有位美人虞姬(沭阳人),因避秦乱来到古吴,姿容绝代,博学多才,立志非英雄不嫁。一日谒孔庙,见项羽重瞳炯耀,仪表非凡,单臂举鼎,心窃慕之,遂禀其父邀项羽作客,虞姬亲做一菜为“鸳鸯鸡”。其父会意,当面许亲,又资助项羽起兵反秦、秦灭亡后,项羽自命西楚霸王,建都彭城,这鸳鸯鸡也就流传下来。

  原料:

  主料:当年母鸡2 支(各重700 克)。

  配料:猪肉馅200 克、薏米馅150 克、香菇4 个、火腿4 片、山植糕3片、菜心4 棵。

  调料:葱盐汁100 克、盐2 克、酱油20 克、料酒10 克、香油20 克、饴糖30 克、原汤600 克、花生油2000 克(约耗60 克)、淀粉10 克。

  制法:

  1、先将鸡宰杀退毛后,作整鸡去骨,两只鸡分别用葱盐汁(各50 克)抹于内壁,随即翻皮朝外整形稍渍。把两翅膀分别从头下刀口处插进,通向食管内嘴里,分左右成口衔双翅(谓之龙吐须)待用。

  2、把猪肉馅从刀口处填进一只鸡的腹腔内,慧米馅填入另一只鸡腹内,分别用竹签别起。两只鸡同时入开水中焯过,至皮肉收缩出锅,把其中一只鸡抹上饴糖,过油呈桔红色,装入盛器中,加入原汤300 克和酱油,放入笼中蒸至酥烂,再把另一只鸡装入盛器中,加入原汤、盐,放入笼中蒸至酥烂。

  3、将蒸好的红、白两只鸡的原汤洼出,各自另放,把鸡并排放入大平盘中,抽掉竹签,把香菇、菜心分别衬托在鸡的身上,待用。

  4、锅置旺火,先把白鸡原汤倒入锅中,下水淀粉勾芡,淋香油浇在白鸡上。再起锅把原汤倒回锅中用水淀粉勾芡、淋香油浇在红鸡上。再将山植糕刻成“鸳鸯鸡”三字,摆于盘边,即可。

  特点:

  形如鸳鸯,味具两格,滋香味浓,荤素有别,薏米馅,是用药用薏苡米,加调料制成。

  NO.32

  葱烧孤雁


  唐贞元年间,名歌伎关盼盼在丈夫(张情)死后,矢志不再嫁,长年深居高楼中。相传,白居易重游徐州见到盼盼,关盼盼亲手为丈夫的这位好友制作了这道菜。诗人初不解其意,略思悟出,她像孤雁一样的哀苦,也像孤雁一样的忠贞。有诗云:“春归月月脸愁眉,雨后年年调玉姿。孤骛从来不比翼,舍人不审知未知”。

  原料:

  主料:光雁一只1000 克。

  配料:大葱白100 克、猪肥膘100 克、熟火腿60 克、油菜心2 棵、白菜心2 棵。

  调料:花生油2000 克(实耗150 克)、饴糖30 克、鲜汤400 克、水淀粉15 克、酱油25 克、花椒20 粒、盐2 克、料酒10 克、香油10 克。

  制法:

  1、先将光雁劈成4 瓣,放沸水锅中,见皮肉收缩,出锅洗净,再放入炖锅中煮至七成熟,捞出抹净水分,抹上饴糖着色,下油锅中炸至金黄色捞出。大葱白截成8 厘米的长段,也下油锅中炸,见黄捞出,待用。

  2、把肥肉膘、火腿均切成丁。取用大碗一只,先将火腿丁放入碗中,再把过油的葱段码齐,分四处,摆至碗旁四面,肥膘丁也分4 处,填于大葱夹当处(形成葱油相隔,四面对称).另把雁肉出骨,卧刀片成指条,皮朝下顺摆碗中,余肉垫底,注入鲜汤(200 克),盐(2 克)、酱油(15 克)、花椒同放碗里,装入笼中蒸至熟烂出笼,余汁另滗一处,翻扣于盘中。油菜心、白菜心经沸汁焯过,分摆两旁,待用。

  3、锅置火上,把蒸雁原汁回锅,再加鲜汤(200 克)、酱油, 水淀粉勾芡、淋葱油、浇在雁肉上即成。

  特点:

  色泽红亮、葱香味浓、滋味香醇。

  NO.33

  龙翼凤翅


  “龙翼风翅”又名“龙翔凤翼”,是一道传统吉祥菜肴。据传:三国时期,吴国周瑜想以“美人计”谋杀刘备,但孙权之妹孙尚香,对刘备一见钟情。成亲后为了逃离虎口,孙尚香为刘备做了一道“龙翔凤翼”菜。暗喻刘备是龙,自己是凤,翔翼乃逃走之意。刘备会意,便一起回到了成都。

  原料:

  主料:水发鱼翅750 克、鸡翅七对。

  配料:菜心10 棵、火腿3 片、冬菇3 片、冬笋3 片。

  调料:盐3 克、味精3 克、料酒10 克、酱油5 克、葱10 克、姜10 克、清汤300 克、熟猪油100 克、花生油500 克(约耗100 克)。

  制法:

  1、将鸡翅去骨,放入开水中氽一下,用料酒(5 克)、酱油(2 克)浸泡,然后搌干。炒锅置旺火上,放入花生油,烧至七成热,将鸡翅放入油锅中炸成柿黄色捞出,装碗内加清汤(50 克)上宠蒸20 分钟取出。菜心用开水焯一下,备用。

  2、炒锅置旺火上,将鱼翅在锅底摆成圆形,用盘扣住放入锅内,添熟猪油(100 克)、清汤(250 克)、盐(2 克)先用旺火扒制,再移至小火上扒制入味。

  3、将蒸好的鸡翅扣入盘中间,将焯好的菜心围在鸡翅周围,鱼翅围在菜心外边。火腿、冬菇、冬笋用开水烫后,分别摆在鱼翅上边。

  4、炒锅置旺火上,将蒸鸡翅的余汤添入,加入葱、姜、酱油(3 克)、盐(1 克)、料酒(5 克)、味精,汤沸收汁,浇在鸡翼和鱼翅上即成。

  特点:

  乳白油亮、鱼翅软嫩、鸡翼鲜香。

  NO.34

  司马怀府鸡


  “司马怀府鸡”是豫菜中一味历史悠久的风味名馔。“司马”是指三国时魏国名将司马潞,“怀府”是指怀庆府。怀庆府(今河南沁阳、温县一带)乃司马懿之故乡,历来产“四大怀药”(怀山药、怀牛膝、怀菊花、怀地黄)。

  相传司马懿认为鸡是食中佳味,山药是补药之上品,两者合而为肴,久食可强身心、壮筋骨。“司马怀府鸡”即因此而得名,沿袭至今。

  原料:

  主料:净鸡肉500 克。

  配料:怀山药250 克。

  调料:葱、姜各25 克、白糖15 克、水淀粉25 克、鸡蛋1 个、八角2个、盐5 克、酱油25 克、味精5 克、料酒10 克、清汤250 克、熟猪油1000克(约耗150 克)。

  制法:

  1、将鸡肉洗净,剁成2 厘米见力的块,放入盐(3 克)、酱油(15 克),浸渍一下,再放入鸡蛋和水淀粉调成的糊中拌匀。山药去皮,切成同鸡块般大小的滚刀块。

  2、炒锅置旺火上,倒入熟猪油,烧至六成热,将鸡块放入,炸至金黄色,捞在大汤碗中。再将山药块下油锅炸成金黄色,捞出放鸡块上。盐(2 克)、酱油(10 克)、葱、姜、白糖、八角、味精、料酒、清汤放入大汤碗内,上笼蒸烂取出,鸡块和山药放盘中,汤滗在锅中,旺火收浓,浇淋在鸡块和山药上即成。

  特点:

  鸡肉鲜嫩、口味浓香

  NO.35

  日月套三环


  “日月套三环”是河南传统名菜。它以鸡、鸭、什锦馅三层相套,放在冬瓜中烹制而成。传说:鸡是白天下蛋为“日”,鸭在夜间下蛋为“月”,冬瓜象征天地,什锦馅象征星辰,构成大地日月星辰大汇合,故名“日月套三环”。外形宛若一件精雕玉器,颇具艺术美,打开冬瓜盖后,浓郁清香扑鼻而来,原汁原味,荤素相宜,逗人食欲。

  原料:

  主料:仔鸡1 只(重750 克)、仔鸭1 只(重2000 克)。

  配料:小冬瓜1 个(约重2000 克)、水发海参25 克、水发鳅鱼25 克、水发鱼肚25 克、鲜虾仁25 克、水发蹄筋25 克、水发玉兰片50 克、水发香茹50 克、火腿50 克、老蛋糕75 克。

  调料:水淀粉20 克、蛋清1 个、精盐10 克、味精2 克、料酒10 克、清汤1000 克、熟猪油15 克。

  制法:

  1、海参、就鱼、鱼肚、蹄筋、鲜虾仁、玉兰片(25 克)、老蛋糕(25克)、香菇(25 克)、火腿(25 克)切成小象眼片,放碗内加蛋清水淀粉、盐(5 克)、味精(2 克)、料酒(5 克)和熟猪肉,拌成馅料。

  2、小冬瓜刮去老皮,保持绿色,横着开口去瓤。

  3、鸡、鸭整只出骨,保持形态完整。

  4、将馅料装入鸡腹,再将鸡装进鸭腹,鸡头封鸭口。用笊篱托住鸭子,用开水冲淋至鸭皮收缩后,放进冬瓜内。在冬瓜前边及两边开小口,使鸭头和鸭翅伸出。放入品锅,添入头汤,加盐(5 克)、料酒(5 克),将冬瓜盖盖上。

  5、老蛋糕(50 克)刻成“日月套三环”字样,再用玉兰片(25 克)、火腿片(25 克)、香菇(25 克)呈三角形摆在套三环上,将装好的“套三环”放入蒸笼,用旺火蒸烂取出,即可上桌。

  特点:

  清香扑鼻,原汁原味,荤素相宜,逗人食欲。

  NO.36

  白鲞扣鸡


  “白鲞扣鸡”是绍兴民间的传统佳肴。每逢新春佳节,各家各户都有精心制作白鲞扣鸡的饮食习惯。“鲞”即剖开晾干的鱼或腊鱼,白鲞是黄鱼的干制品。此菜白鲞、越鸡两味相互渗透,鲜美而咸香,风味独特。

  原料:

  主料:熟鸡脯肉150 克、鸡翅膀50 克、白鲞100 克。

  调料:葱段10 克、花椒5 粒、料酒25 克、味精1 克、原鸡汁汤200 克、熟鸡油10 克。

  制法:

  1、将熟鸡脯肉切成均等的长方块(12 块),鸡翅切成6 块,白鲞切成长2 厘米、宽1 厘米的块(10 块),剩余部分切成小方块。

  2、备中碗一只,用花椒和葱段(5 克)垫底,把鸡脯肉依次摆在碗的中间(鸡皮朝下),白鲞放在鸡肉的两侧,然后将鸡翅与剩下的鲞块放上,加入料酒、原鸡汁汤(150 克),入笼用旺火蒸至白鲞肉熟透,出笼复扣在汤盘中,拣去葱段、花椒,放入味精、葱段(5 克)和烧沸的原鸡汁汤(50 克),淋上熟鸡油即成。

  特点:

  鲜美咸香,风味独特。

  NO.37

  金牛鸭子


  “湖有金牛,古见之,神化不测,湖取名焉。”(《水经注》)。西湖,古时称为“金牛湖”。据说卧在西湖里的金牛,天旱水浅时,就会昂首翘角,怒吼哞叫,张开大口吐出清水,使西湖重现一泓碧波。当时有一个贪官,不顾百姓死活,想把金牛提出献给皇上,结果金牛大怒,口喷汹涌大波,把那个贪官卷到湖底淹死了。从此,西湖碧波潋艳,更加秀丽动人。

  原料:

  主料:活鸭一只(约重2250 克)、牛肉400 克。

  配料:紫大头菜25 克、净青菜叶250 克、生猪肥膘50 克。

  调料:葱25 克、葱结1 个、姜1 块、料酒10 克、酱油5 克、盐5 克、味精2 克、香油50 克、花生油1000 克(约耗100 克)。

  制法:

  1、将鸭宰杀,褪净毛,进行整鸭去骨。鸭腿骨折去上半截,下半截留做“牛腿”造型用;鸭嘴自鼻孔处斩断,劈作两片,做牛耳造型用;鸭翅尖在第二节处斩下,做牛角造型用。然后,将整鸭用精盐、味精擦渍腌制。

  2、将牛肉、紫大头菜及生肥膘切成丝,加入葱,下锅炒熟,凉后放入鸭腹中,在鸭颈处打结。青菜叶切丝,炸成菜松,待用。

  3、将鸭子卧牛状造型。鸭翅和腿摆成牛腿屈状,用麻绳捆扎固定,放在漏勺中,在沸水锅中烫一下促其定型。然后放入大盆,加葱结、姜块、料酒,添水至浸没,上笼用旺火蒸酥熟,倒入漏勺,拣去葱、姜,沥去水,抹上酱油,下入八成热的油锅中,淋炸成金黄色装盘。将斩下的两片鸭嘴和翅尖,抹上酱油入油锅中炸熟,鸭嘴插入鸭耳孔做牛鼻,翅尖插入鸭眼窝做牛角。抹上芝麻油,青菜松围在“卧牛”的周围,即成。

  特点:

  造型独特,色泽金黄,鸭肉酥烂。

  NO.38

  麻辣子鸡


  麻辣子鸡以百年老店长沙玉东楼酒家最负盛名。成菜色泽金黄,麻辣鲜香,深为人们所赞许,故民间有“麻辣子鸡汤爆肚,令人常忆玉东楼”诗句的传颂。后长沙潇湘酒家的厨师精工细作味更佳。民间又流传这样一首诗:“外焦里嫩麻辣鸡,色泽金黄味道新,若问酒家何处好,潇湘胜过玉楼东”。湖南气候潮湿,易患风湿症,因而形成了爱吃辣椒、生姜的习惯。麻辣子鸡这道名菜,充分体现了湖南的地方特点。

  原料:

  主料:子鸡2 只(约750 克)。

  配料:鲜红辣椒100 克、青蒜15 克。

  调料:料酒15 克、花椒1 克、黄醋10 克、湿淀粉25 克、酱油20 克、味精1 克、精盐1 克、芝麻油5 克、熟猪油1000 克(实耗100 克)。

  制法:

  1、将净鸡剔净全部粗细骨,鸡肉按0.3 厘米横直剞刀,切成约2 厘米见方的丁,盛入碗内,加酱油(5 克)、湿淀粉(15 克)、料酒用力抓匀,使淀粉渗入鸡肉,将红椒洗净去蒂去子,切成约1 厘米见方的小片,花椒拍碎,青蒜切成1 厘米长的斜段。

  2、炒锅置旺火上,放入熟猪油,烧至七成热,将鸡丁下锅,用手勺推散,约20 秒钟,迅速用漏勺捞起,待油温回升至七成热时,再将鸡丁下锅,炸成金黄色,连油倒入漏勺沥油。

  3、炒锅内留油50 克,烧至六成热,下红辣椒、花椒、盐炒几下,接着放入炸过的鸡丁合炒,再加入黄醋、酱油(15 克)、青蒜、味精,用湿淀粉(10 克)勾芡,将锅颠翻几下,出锅盛入盘中,淋入芝麻油即成。

  特点:

  色泽金黄,麻辣鲜嫩。

  NO.39

  黄焖子铜鹅


  湖南武冈县境内气候温和,饲草丰富。当地人很早就有养鹅的习惯,并培育出“铜鹅”这一名贵品种。男女订婚时,必用一对“仙鹅”做聘礼,以此象征夫妻恩爱,白头偕老。

  铜鹅肉质细嫩,味特鲜美,能够烹制出红烧鹅、清蒸鹅、烙天鹅、米粉鹅等多种风味名菜。黄焖子铜鹅则是其中一种。此菜嫩如鸡肉,但比鸡肉油润;状如鸭肉,但比鸭肉丰腴,是一道具有独特风味的名菜。

  原料:

  主料:去骨子铜鹅500 克。

  配料:嫩姜50 克、鲜红椒100 克、蒜瓣25 克。

  调料:料酒50 克、酱油15 克、湿淀粉25 克、鲜汤500 克、味精1 克、盐2 克、芝麻油2 克、熟猪油100 克。

  制法:

  1、将去骨鹅肉洗净,切成约3 厘米见方的块,嫩姜洗净去皮,切成0.7厘米厚的菱形片,鲜红椒洗净,去蒂去子,切成长、宽各为2 厘米的薄片。

  2、炒锅置旺火上,放入熟猪油(75 克),烧至七成热时,下入嫩姜炒几下,再下入鹅肉煸炒,待煸干水,烹入料酒,继续煸炒2 分钟,放入酱油(15 克)、盐炒匀,再放入蒜瓣、鲜汤,焖15 分钟,鹅肉柔软后,盛入大碗。

  3、炒锅内放入熟猪油(25 克),烧至六成热时,放入鲜红椒、盐(0.5克)炒熟,再倒入鹅肉.放入味精,用湿淀粉25 克勾芡,炒匀,出锅装盘,淋入芝麻油即可。

  特点:

  柔软鲜嫩,辣香浓郁。

  NO.40

  凤藏龙针


  “凤”是人们美好想象的德禽,饮食业常用鸡来比喻。鱼称龙,则是根据鱼龙变化的传说。鸡经精湛的刀工,即整鸡出骨处理后,将烧烩入味的鱼翅送于鸡腹内,形如初,再过油,宛如金凤蹲卧,少许鱼翅摆在鸡身上,金光闪闪,更美。

  原料:

  主料:水发鱼翅500 克、光仔母鸡1 只(约1250 克)。

  配料:水发冬菇50 克、火腿50 克、净笋75 克、瘦猪肉100 克、熟鸡蛋6 个。

  制法:

  1、将每个熟鸡蛋切两半,刻成菊花蛋,将光鸡用整鸡出骨刀法剔去骨,洗净,翻过来放开水锅中浸烫一下捞出,翻还原状。

  2、将瘦猪肉、笋、火腿、冬菇切成片和鱼翅、胡椒加鸡汤、盐(2.5 克),下锅烧烩入味,冷却待用。

  3、把烧烩好的鱼翅等,从鸡体刀口处送入鸡肚内,用竹签封好刀口,下开水锅略烫,趁热抹上一层酱油,下五成热的油锅炸成金黄色时捞出,转放砂锅中(锅中放火腿骨2 根,再放上一块生肉皮)加入鸡汤淹没鸡身2/3,再放入料酒、酱油、葱、姜,用桑皮纸封好锅口,烧开后改用小火烧40 分钟左右,将鸡翻身,继续烧约20 分钟。

  4、烧好后盛入大盘内,把鸡汤滗入锅中(除去火腿骨肉皮)用湿淀粉勾芡浇上,周围摆上菊花蛋即成。

  特点:

  味道香郁,鲜醇浓厚


  NO.41

  百子凤腿


  相传周文王有百子,德名天下。厨师们以莲实、板栗喻百子,鸡喻德禽制成此菜。由于徽州板栗小而圆、甜,同良乡栗,且有补中益气、厚肠之效用;莲子有补心、益脾、治泄、固精等功效,两者与鸡腿同烹,经腌、蒸、炸而成,味咸、鲜、甜,质酥香,是食补之佳肴。

  原料:

  主料:仔鸡腿12 只。

  配料:板栗250 克、干莲子100 克、青菜松5 克。

  调料:鸡蛋2 个、精盐10 克、料酒10 克、冰糖25 克、面粉25 克、面包屑50 克、花椒0.5 克、桂皮0.5 克、八角0.5 克、丁香0.5 克、熟猪油1000 克(约耗100 克)。

  制法:

  1、选用仔鸡腿12 只,每根腿上用刀斩几下放入碗中,加入盐(5 克)、料酒(10 克)、八角、桂皮、丁香、花椒拌匀腌渍入味后取出,放入盘里上笼蒸熟。鸡蛋磕在碗里加面粉搅拌成蛋糊备用。

  2、选用大小相等的板栗用刀在壳上斩一下,放在水锅中煮5 分钟捞出,剥壳去衣备闲。取碗一只,将莲子洗净,放碗内泡发,再将板栗连同莲子放在碗内,加盐(5 克)、冰糖(25 克)、猪油(15 克)上笼蒸酥后,取出滗去原汁,倒入炒锅内。板栗、莲子翻扣在圆盘中,炒锅中原汁烧沸勾芡浇上。

  3、另取锅置火上。放人油烧至六成热时,将鸡腿裹上蛋糊,滚上面包屑,

  油锅炸至金黄色捞起,排在板栗四周,以菜松填空即成。

  特点:

  味咸鲜甜,质酥香

  NO.42

  荷花鸡


  荷花出于污泥而不染,人所共赏。刚刚盛开的荷花不仅好看,还很清香好吃。安徽厨师们精心选用盛开的荷花烹制的“荷花鸡”、“荷叶粉蒸雏鸡”、“糖炝花香藕”和“三色鲜莲汤”素传为历史上铁面无私的包公喜爱的“四莲菜”,沿传至今,已成为传统的合肥名菜。

  原料:

  主料:鸡脯肉100 克、猪肥膘肉100 克、虾仁100 克。

  配料:去皮猪五花肉、熟鸡肉、火腿各50 克、水发冬菇25 克、荷花瓣30 片。

  调料:鸡蛋清4 个、盐7 克、味精3 克、干淀粉10 克、湿淀粉5 克、鸡汤200 克、熟鸡油10 克、熟猪油40 克。

  制法:

  1、瘦火腿(25 克)切成细末,熟鸡肉、火腿(25 克)、猪五花肉、冬菇都切成绿豆大的丁。

  2、锅置旺火上,放入熟猪油(25 克)烧至5 成热,下五花肉丁炒至变色,再下火腿、冬菇、熟鸡肉炒匀,加鸡汤(50 克)、盐(1.5 克)、料酒(5 克)、味精(1 克),用湿淀粉调稀勾芡,盛入盘中,晾凉成馅心。

  3、将鸡脯肉、肥膘肉、虾仁分别剁成细泥盛在大碗中。把鸡蛋清搅散后倒入,并加水(50 克)、盐(5 克)、葱、姜汁、料酒(5 克)、味精(2克),搅匀,再加水(50 克),搅至有粘性,放入干淀粉搅匀。

  4、取24 把小汤匙,6 把大汤匙抹上冷熟猪油。每把汤匙根部先铺上一片小荷花瓣,撒上一点火腿末,放上一份鸡虾泥,抹平,中间放一份馅心,再盖上一层鸡虾泥,四周用手指轻轻抹一下,封住口,上笼蒸3 分钟,再一个个轻轻地从汤匙中脱出。

  5、取一大汤碗,把六片大荷花瓣一片片地整齐摆好(有火腿末的一端向着碗中心),小荷花瓣如此一层层摆好上笼蒸3 分钟左右,取出扣在大汤盘里。锅放在旺火上,下鸡汤(150 克)、盐(0.5 克),烧开后,撇去浮沫,淋上熟鸡油.倒在大汤盘里即成。

  特点:

  外型美观,味道清香,软嫩适口。

  NO.43

  黄山炖鸽


  黄山是世界闻名的旅游胜地,它位于安徽皖南山区,方圆250 公里,现代文学家、考古学家郭沫若推黄山为“天下第一山”。

  黄山不仅风景著名,其特产山珍野味也令人垂涎。例如石耳、石鸡、石鳜、野鸽、山药、毛峰茶等都是难得的席上珍品。黄山炖鸽这道名菜就是取村于黄山名产——黄山山药与黄山野鸽以隔水炖法烹制成菜。山药有滋阴补肾之功效,鸽肉能键体强身,历来被人们作为滋补延年的佳品。

  原料:

  主料:净菜鸽2 只(约重500 克)。

  配料:黄山山药100 克。

  调料:小葱结、姜块各25 克、精盐5 克、冰糖3 克、料酒25 克、鸡汤

  750 克、熟猪油10 克。

  制法:

  1、将山药削去外皮,洗净,切成0.1 厘米的片,放开水锅中浸烫一下捞出。

  2、将鸽子从腹部(靠近肛门附近)开一小口,掏出内脏(留肫、肝)洗净,下开水锅中浸烫一下,捞起再清洗一次,放在汤碗内,加入山药片、葱结、姜(拍松)、盐、冰糖、料酒和鸡汤,用一个大盘盖在汤碗上,上笼蒸2 小时左右取出,淋入熟鸡油即成。

  特点:

  汤清味鲜,鸽肉酥烂,山药清香爽口。

  NO.44

  糟熘三白


  糟熘三白起源于山东。据说清朝时,山东厨师分别取用鸭脯肉片、鸭掌掌心、白色鸭肝和鸡肉、鱼肉、冬笋,分别用鸡汤、香糟卤等调味制成一只糟味浓郁、独具风味的菜肴。因它取用三种白色肉食和香糟制成,故名“糟熘三白”。后因山东厨师纷纷进京,此菜便在北京出现。现在“糟熘三白”已成为北京许多著名菜馆的拿手菜。

  原料:

  主料:熟鸭脯肉、熟鸭掌各75 克、生鸭肝150 克。

  调料:鸡、鸭汤100 克、香糟汁50 克、白糖7.5 克、精盐1 克、味精2克、湿淀粉20 克、葱姜油(鸭油50 克加葱丝、姜片各10 克熬成)50 克。

  制法:

  1、熟鸭肉片成6~7 厘米长、3~4 厘米宽、2 厘米厚的薄片。熟鸭掌腕部切去,只用脱骨的掌部。选择白色的鸭肝,片成2 毫米的薄片。

  2、将切好的鸭肉、鸭掌和鸭肝分别用开水氽一下。鸭肝再用清水洗净。

  3、将鸡、鸭汤、香糟汁、白糖、盐、味精放入炒锅内烧开,下鸭肉、鸭掌,上面放鸭肝,待汤再烧开后,撇净浮沫,淋入调稀的湿淀粉勾芡。然后,先从炒锅四边淋入一半葱姜油,再颠动炒锅,使鸭肉、鸭掌面朝上,浇上另一半葱姜油即好。

  特点:

  三色均白,质地软、嫩、脆、鲜,糟香浓郁。

  NO.45

  清炖鸭舌


  “清炖鸭舌”是慈禧太后特别爱好的一只菜。这只菜是用30 条鸭舌和鸭肉放在一起加鸭汤或鸡汤炖成。菜煮熟后,鸭舌浮在鲜汤的上面,盛在一个特备的杏黄色的大碗里,此菜甚可太后心意。这只菜在清宫中,曾经流传了几十年,成为宫廷名菜之一,后来传到民间。随着饮食业的发展,这只清炖鸭舌,便成了各地菜馆的著名特色菜肴之一。在北京、天津、上海、山东、安徽、浙江、广东等地均有,有的仍作清炖鸭舌,有的为卤鸭舌。主要内容未变,配料却各有不同。

  原料:

  主料:鸭舌35 只。

  配料:鸭肝4 只、水发香菇5 只、熟火腿15 克。

  调料:猪油25 克、盐5 克、鲜汤500 克、味精、香油各少许。

  制法:

  1、将鸭舌用沸水浸泡,刮去白沫。鸭肝洗净,切成片。香菇切成小条子,火腿切成小片。

  2、取用砂锅一只,将鲜汤下锅,放入鸭舌、鸭肝、香菇、盐,炖20 分钟左右,至汤浓,鸭舌浮起,加味精和火腿片即出锅,倒入汤碗,淋上麻油少许即好。

  特点:

  鸭舌鲜嫩,汤汁肥浓鲜美。

  NO.46

  口蘑肥鸡汤


  “口蘑肥鸡汤”是清末同治皇帝初立时,东西两太后常用的一只宫廷菜。根据宫内御膳食单记载,两位皇太后,每位座前晚膳一桌、火锅二品,共有菜点38 只。其中口蘑肥鸡汤是取用河北张家口出产的优质蘑菇以及燕窝、嫩肥母鸡蒸制而成。鸡肉酥烂,汤汁肥鲜,皇太后非常喜欢食用。至溥仪当皇帝时,此菜仍然是清宫中一只名菜。清室被推翻以后,御厨转入菜馆,此菜就逐渐成为南北各地菜馆的一道传统名菜。

  原料:

  主料:活嫩母鸡一只(1500 克)。

  配料:口蘑100 克、水发香菇5 只。

  调料:姜2 片、盐、味精、料酒、豌豆苗或绿菜叶各少许。

  制法:

  1、将鸡宰杀、褪毛、去内脏、洗净,沿背脊剖开,经开水锅中稍烫,清水洗净。

  2、取用小钵头或蒸盅一只,底内垫入香菇,将鸡放入,鸡肚朝下,加口蘑(100 克)、姜片、清水(200 克),上笼蒸约2 小时,至鸡肉酥烂取出,鸡放入汤碗内,加豌豆苗、绿菜叶,汤倒入炒锅中加味精、盐,烧开后浇入汤碗内即可。

  特点:

  鸡肉酥烂,汤清味鲜。

  NO.47

  金陵盐水鸭


  南京出产的谷喂之鸭,膘肥色白,肉质鲜嫩。宋代就已闻名。当时南京城里盛行用鸭制作菜肴。曾有“金陵鸭馔甲天下”之说。

  明朝建都金陵(今南京)后,出现“金陵烤鸭”,紧接着就出现了“金陵盐水鸭””该鸭肴是取用当年八月中秋时期的“桂花鸭”为原料,用热盐、清卤水复腌后,取出挂阴凉处吹干,食用时又经水中煮熟,成品皮白、肉红、香味足、鲜嫩味美、风味独特,因而在明代就闻名中外。同明末出现的“南京板鸭”一样,畅销大江南北。清代时曾作为宫廷贡品。五百多年来“金陵盐水鸭”一直盛名不衰。现在已成为江南一带普遍喜爱的佐酒佳肴。

  原料:

  主料:活肥鸭一只(2000 克左右)。

  调料:精盐100 克、香醋5 克、葱结25 克、姜块15 克、姜片5 克、五香粉、花椒、大料各少许。

  制法:

  1、将鸭宰杀后,褪净鸭毛,斩去小翅和脚爪,在右翅窝下开约8 厘米长的小口,取出内脏,挖去气管、食管,放入清水中浸泡去掉血水,洗净沥干。

  2、炒锅中火烧热,放入精盐、花椒、五香粉炒热后,倒入碗中,将50克热盐从翅窝下刀口处填入鸭腹,晃匀。用热盐25 克擦遍鸭身,再用热盐25 克从颈的刀口和鸭嘴塞入鸭颈。然后,将鸭放入缸盆内腌1.5 小时取出,再放入清卤(清卤制法:清水2000 克、葱、姜各15 克、八角5 只,微火烧开,使盐溶化。捞出葱、姜、八角,倒入腌鸭的血卤,烧至70℃,用纱布盖小缸盆上面,倒入卤水过滤干净,待冷却后即成)。缸内浸淹4 小时左右(夏天2 小时即可)。

  3、炒锅加清水2000 克,旺火烧沸,放入姜块、葱结各10 克及八角5只和香醋,将鸭腿朝上、头朝下放入锅中,盖上锅盖,焖烧20 分钟,待四周起水泡时揭去锅盖,提起鸭腿,将鸭腹中的汤汁沥出。接着再把鸭子放入汤中,使腹中灌满汤汁,如此反复三四次后,盖上锅盖,焖约20 分钟取出沥去汤汁,冷却即成。食用改刀装盘。

  特点:

  鸭皮色白油润,鸭肉微红鲜嫩,皮肥骨香,异常鲜美。

  NO.48

  太白鸭子


  唐玄宗天宝元年,诗人李白一度受到唐玄宗的赏识,遂应召入京供奉翰林。很快,李白以其卓越的政说,使“王公大臣争相交结”,而对他的诗,“达官贵人竟相诵吟”。尽管如此,但在玄宗眼里,李白始终不过是一个写诗填词的“弄臣”,并没有在政治上重用的意思。

  一向襟怀“直挂云帆济沧海”宏大抱负的李白,并不甘心当一个歌颂升平的御用文人,而是想成为国家的“辅弼”,大展经纶,施展抱负。为此他多次向玄宗暗示,希望能得到皇上的重用。唐玄宗开始只是一般地不予理会,后来杨贵妃、杨国忠、高力士等人进谗言,便逐渐疏远李白。

  李白为了接近玄宗,宣传自己富国强民安天下的宏论,便投上所好,以美食为谋介,把自己年轻时在四川吃过的一道佳肴焖蒸鸭子,亲手烹制献给玄宗。

  这道菜是用百年陈酿花雕(黄酒)、枸杞子、三七等,烹调肥鸭一只。由于烹制特殊,其味道异常香美。玄宗食后,大加称赞,召李白询问此菜的奥妙。李白如此这般地大加渲染一番,并借题发挥,以烹调论治国安邦之道。

  不料玄宗只对美味佳肴感兴趣,为了使自已经常吃上这道菜,便赐名为“太白鸭子”,并命将此菜列入御膳谱中,而李白的政治抱负,终无缘施展。他留下了这道“太白鸭子”,却成为四川传统名菜。伴随这段佳话,在中国烹饪史上一直流传至今。

  原料:

  主料:肥鸭一只(1500 克左右)。

  配料:猪瘦肉100 克、枸杞子25 克、三七片15 克。

  调料:陈年绍酒200 克、葱结50 克、姜片15 克、盐5 克胡椒粉1 克。

  制法:

  1、将鸭子开膛洗净,入开水锅中略氽取出,清水洗去血污捞出,挤干水,斩去鸭脚。用绍酒、盐、胡椒粉将鸭身内外抹匀,盛入蒸器内,加葱、姜、酒、鲜汤(少许)、枸杞子、三七,用皮纸封严盛具口。

  2、蒸器放入笼内,旺火蒸制约3 小时左右至烂,取出,揭去皮纸,拣去葱结、姜,将鸭盛入盘即可。

  特点:

  色白肉烂,汤味鲜醇,具有滋补之功效。

  NO.49

  太爷鸡


  “太爷鸡”是驰名港澳的广州传统名菜。广东人周桂山在清代曾任过县官,辛亥革命后丢官在广州卖熏鸡,原料取广东信丰所产的名鸡。因肉嫩味鲜,深受顾客欢迎,经营不久,便闻名于市。初售时称之为广东熏鸡。后来人们知道制鸡者原来是一位县太爷,因而更名为“大爷鸡”,此后广东、香港、澳门地区的菜馆和食摊都经营“大爷鸡”。 1981 年周桂山的外曾孙高德良,开设了“周生记”食摊,专营“太爷鸡”,使这一传统名菜重新问世,受到广州及港澳地区食客的欢迎。现在广州一些名菜馆中也有供应。

  原料:

  主料:信丰鸡一只(约重1500 克)。

  调料:香茶50 克、片糖屑100 克、花生油150 克、精卤汤2 公斤(用八角75 克、桂皮100 克、甘草100 克、草果25 克、丁香25 克、沙姜25 克、陈皮25 克、罗汉果1 个放入布袋,用绳子扎紧口袋,加酱油500 克、冰糖100 克、料酒100 克、盐8 克、味精1.5 克、生油100 克、水1500 克煮成)。

  制法:

  1、活鸡宰杀、开膛、取脏、洗净,先放开水锅中略氽,取出洗净,再放入微沸的精卤水锅中,旺火煮约30 分钟左右,至八成熟取出。

  2、铁镬置火上,镬内铺上锡纸。将香片茶叶、广东土制的片糖屑、米饭(100 克)置于镬内;再将鸡架于镬架之上,盖镬密封,加大火烧至冒黄烟片刻。取出熏成的“太爷鸡”,斩成条块,装盘时配以菜叶、红椒丝,朱碧相映,再淋上麻油,上桌食用,冷热均可。

  特点:

  色泽枣红,肉嫩味醇,有浓郁的茶叶风味。

  NO.50

  琵琶鸡


  中唐时期,长江流域商业发达,市场繁荣。在经济往来的各种应酬中,琵琶成为风行的演奏乐器。而当时的琵琶演奏者,多为上等娼女,达官贵人、豪贾富商也以欣赏美女抚弄琵琶为乐事。当时的一些官厨和家厨,在这些盛行的琵琶风气中,相继创制了以琵琶命名的菜肴。据《北梦琐言》云:“江陵在唐世,长衣冠蔽泽人,言琵琶多于饭甑,措大多于鲫鱼。”可见确已形成一代“琵琶热”。而在此“热”中应运而生的琵琶菜肴,比之琵琶乐器本身生命更为长久。至今沙市、江陵一带的民间,凡举行婚丧喜事,以琵琶命名的菜肴,仍为主菜出现在宴席上。

  原料:

  主料:母鸡一只(约重1250 克)。

  配料:面包粉200 克。

  调料:精盐20 克、淀粉Z00 克、味精2 克、酱油20 克、鸡蛋清4 只、麻油1000 克(约耗100 克)、葱、姜、蒜末各15 克、料酒50 克。

  制法:

  1、母鸡宰杀处理干净,取鸡脯肉、鸡腿、鸡翅切成8 块,每块配鸡骨1根,作琵琶把用。

  2、用刀将鸡肉等拍松,加盐、味精、料酒入味。

  3、蛋清与淀粉合拌成蛋清糊,将腌好的鸡肉放入蛋清糊内调匀,然后粘上面包粉,做成琵琶形状。

  4、炒锅置旺火上,下麻油烧至六成热时,将做好的琵琶鸡块下入炸呈金黄色捞出,整理装盘(食用时外带调好的麻油、酱油、葱花、姜末等作料,碟内蘸食)。

  特点:

  形似琵琶,雅致大方,质地柔润,鲜香脆嫩。

  NO.51

  太和蘸鸡


  传说明代万历年间,神宗派宦官前往武当山修葺殿宇,重塑真武金像。驾至紫霄宫时,道主奉迎之后,敬献素鸡款待。食用时将鸡块滑入茶内,宦官正欲斥问,道主见机奏道:“此乃大吉大利之兆也。”宦官问曰:“何以知是吉利之兆?”道主回曰:“鸡、吉同音,滑、华同调,茶乃真武大帝赐玉种,大人华盖登山,功德感于大帝,因而将要更新冠带、荣享新俸也。”

  宦官听后,随将鸡块夹起,一阵清香飘入肺腑,于是大赏道主并定此菜为“太和蘸鸡”。

  原料:

  主料:笋鸡一只(重约1000 克)。

  配料:太和茶15 克。

  调料:料酒50 克、白糖100 克、味精2.5 克、精盐15 克、胡椒粉2.5

  克、原汁汤2000 克、葱结100 克、姜片25 克、麻油1000 克(耗约100 克)。

  制法:

  1、将鸡宰杀拔毛、开膛、去脏、洗净,填入葱结、姜片,用精盐将鸡内外抹匀。

  2、锅置旺火上,倒入原汁汤烧沸,将鸡下锅,煮至六成熟捞出,用净布揩干晾透,抹上料酒。

  3、原锅倒去汤汁,下白糖炒成黄色抹在鸡的全身,原锅洗净加麻油烧到七成热,再将鸡下锅炸到金黄色时捞出。

  4、开水200 克,将太和茶泡出茶汁澄清,滤掉茶叶盛入碟内。

  5、取小碟一个,放味精、胡椒粉、盐和适量热原汁汤,调成味汁。

  6、取出鸡内葱结、姜片、剔去鸡主骨,切成斜块,整齐地摆在盘内。太和茶和味碟一同上桌即成。

  特点:

  鸡肉酥烂,佐以鲜汁和茶叶,吃时别有风味。

  NO.52

  东坡墨鱼


  四川乐山的“东坡墨鱼”,是名扬中外的传统名菜。相传此菜始于宋代,与苏东坡有关。

  四川省乐山市凌云山和乌龙山脚下、岷江之中所产的墨鱼,原名黑头鱼,这种鱼嘴小、身长、肉多,当地也用它制作菜肴,但并无名气。

  据传说,宋代文学家苏东坡去凌云寺读书时,常至凌云岩下洗砚,江中之鱼食其墨汁,皮色浓黑如墨,因而人们便称它为“东坡墨鱼”,从闻名全省,与江团、肥沱同称为川江三大名鱼。当地以此鱼烹制的菜看,电成为著名的特色菜肴。到四川乐山的中外游客,都以品尝此鱼菜为快事。

  原料:

  主料:鲜墨鱼1 条(750 克左右)。

  调料:麻油豆瓣50 克、葱花15 克、葱白1 根、姜末、蒜末各10 克、醋

  40 克、料酒15 克、于淀粉75 克、湿淀粉50 克、精盐1.5 克、酱油25 克、

  熟猪油50 克、熟菜油1500 克(约耗150 克)。

  制法:

  1、鱼经初步加工后,剖开为两爿,头相连,两边各留尾巴一半,剔去脊骨,在鱼身的两面用直刀下、平刀进的刀法(为肉的2/3 的深度),剞6~7刀,然后用精盐、料酒抹遍鱼的全身。将葱白先切成6.6 厘米长的段,再切成丝,漂入清水中,麻油豆瓣切细。

  2、炒锅烧热,下油烧至八成热时,将鱼全身粘满于淀粉,提起鱼尾,用手勺舀油淋于刀口处,待刀口翻起定型后,将鱼腹贴锅放入油里,炸至呈金黄色时,捞出装盘。炒锅留油50 克,加猪油50 克,下姜、蒜、麻油豆瓣炒熟后,下肉汤、白糖、酱油,用湿淀粉勾成薄芡,撒上葱花,然后烹入醋,快速起锅,淋在鱼上,撒上葱白丝即成。

  特点:

  色泽红亮,皮酥肉嫩,甜酸中略带香辣。

  NO.53

  糖醋鲤鱼


  “糖醋鲤鱼”是山东济南的传统名菜。济南北临黄河,此处黄河所产鲤鱼,不但肥嫩鲜美,而且金鳞赤尾,形态可爱,是宴会上的佳品。《济南府志》上早有“黄河之鲤,南阳之蟹,且入食谱”的记载。

  据说,“糖醋鲤鱼”最早始于黄河重镇——洛口镇。这里的饮食业用活鲤鱼制作此菜,很受欢迎,在附近地方有些名气,后来传到济南。在烹调方法上,先经油锅炸熟,再用著名的洛口老醋加糖制成糖醋汁,浇在鱼身上。香味扑鼻,外脆里嫩带酸,不久成为菜馆中的一道名菜。其中以济南汇泉楼所制的“糖醋鲤鱼”最为著名。

  原料:

  主料:黄河鲤鱼1 条(约750 克)。

  配料:湿淀粉150 克、清汤300 克。

  调料:醋、白糖、葱末、姜末、蒜末、酱油、花生油、盐各适量。

  制法:

  1、将鱼去鳞、去鳃、开膛取脏、洗净,每隔2.6 厘米距离先直剞(1.6厘米深),再斜剞(2 厘米深),然后提起鱼尾使刀口张开,将盐撒入刀口内稍腌,再在鱼的周身及刀口处均匀地涂上一层湿淀粉糊。

  2、将花生油倒入勺中,在旺火上烧至七成热时,手提鱼尾放入油内(须掌握油的温度,凉则不易上色,鱼尾不能翘起,过热则外焦内不熟)。其刀口立即张开。这时用锅铲将鱼托住以免粘勺底,炸约2 分钟,锅铲把鱼推向勺边,鱼身即成弓形,将鱼背朝下,炸二分钟;再翻过来使鱼腹朝下,炸二分钟;然后把鱼身放平,用铲将鱼头按入油内炸二分钟。以上共约炸8 分钟待鱼全部呈金黄色时,取出摆在盘内。

  3、炒勺内留花生油100 克,烧至六成热时,放入葱、姜、蒜未,烹上醋、酱油,再加清汤、白糖、湿淀粉浇沸成糖醋汁,用手勺舀出,迅速浇到鱼上即成。

  特点:

  颜色金黄,外焦里嫩,扬头翘尾,甜酸适口

  NO.54

  愈灸鱼


  愈灸鱼(别称五味鱼),始出唐代诗人韩愈,相传他于贞观年间在徐州任通判时,特别爱吃鱼,善于将鳜鱼用重油与汤使其混合把鱼灸熟之法。此菜是他爱吃的美食。流传至今,被人们称为愈灸鱼。

  原料:

  主料:鳜鱼1 尾800 克。

  配料:暴腌肉6 片、菜心4 棵。

  调料:猪油250 克、清汤800 克、姜汁50 克、盐3 克、醋20 克、花椒60 粒、白胡椒粉30 克、料酒10 克、白糖40 克、姜50 克、香菜30 克。

  制法:

  1、先将鳜鱼去鳞、去鳃,从正面腹鳍下竖开一刀,除去内脏,清洗干净,再从鱼的肋脯两面各剞十字刀五处,砍开下嘴巴,下沸汤中氽过捞出,放冷水中略洗。姜切丝,香菜切末,分放盘中,待用。

  2、锅置火上,放入猪油、花椒粒,待炸出香味,倒入沸清汤,捞弃花椒粒,放进鳃鱼,再把姜汁、白胡椒粉、白糖、醋、料酒同时加入锅中,移小火焖炖10 分钟,大火收汁,使其油汁混合,起锅盛鱼盘里,配上菜心与爆腌肉,与香菜、姜丝同上桌即成。

  特点:

  醇浓味厚,香辣鲜嫩。

  NO.55

  龙门鱼


  鲤鱼是龙门鱼的主料,也是苏北鲁南人民喜爱之物,人视鲤鱼为喜庆有余之意。

  相传“龙门鱼”始于彭城人刘裕(即南朝宋武帝)。

  相传刘裕幼年入学的第一天,他父母设宴,制作了四道菜:一是清炖鸡,二是红烧肉,三是烩蛋,四是红烧鲤鱼。这四道菜均有吉祥有条之意,希望刘裕能像跃过龙门的鲤鱼,通达显贵。刘裕随把四个菜组合起来,使其头、尾、翅有跃龙门之势。后人仿其菜,乐其俗,沿传至今。

  原料:

  主料:鲤鱼1 尾800 克。

  配料:熟火腿30 克、水发海米20 克、荸荠30 克、水发香菇30 克、黄、白蛋糕各一块。

  调料:酱油25 克、醋20 克、白糖25 克、蒜25 克、陈皮粉5 克、香油50 克、大葱10 克、料酒10 克。

  制法:

  1、先将鲤鱼去鳞、去鳃,清洗干净。在鱼身两面先剖鱼鳞刀,继从脊背鳍两面贴骨用刀推进(长约3 寸),再将脊椎骨两端剪断,拿出椎骨,除去内脏,清洗干净,把火腿、荸荠、蛋糕均切成丁,大蒜拍松、剁碎,大葱切碎待用。

  2、锅置火上,倒入植物油,待油七成热时,先用酱油抹鱼全身,再挂上水粉糊,左手捏鱼眼,右手执鱼尾,使胸朝上,下锅后待定型后撒手,稍炸出锅,待油温升高,再复炸至金黄色,出锅置于盘中,胸朝上整好形。另起锅下底油放入葱、蒜炸出香味,再把酱油、陈皮、白糖、醋及鲜汤略熬,即放火腿、荸荠丁、香菇丁等配料,用淀粉勾芡,淋香油,浇淋于鱼身上。另外用黄蛋糕刻好的龙门与似云状的白蛋糕,衬托在鱼的身旁即成。

  特点:

  外酥里嫩,兼蓄五味,形状美观,汁浓鲜香。

  NO.56

  梁王鱼


  “风云已过山河在,御赐琼楼何处寻。当年鱼头君独占,一朝霸业十七秋”。这首诗叙述的是一件烹饪轶事。唐末朱温(后称梁王),他末第时,准备投黄巢起义军。其义兄义弟为他饯行,特制烧黄站鱼头,酒菜摆好,义弟去找义兄,在迟迟未到时,朱温竟把鱼头吃光。神话传说,当年朱温吃的是鳌鱼化身之头,因他独占鳌头,而后称帝,并把砀山城门楼扩建三层,这道有寓意的菜名也就传了下来。因其国号为梁,故菜又称梁王鱼。

  原料:

  主料:黄鲇鱼头700 克。

  配料:水发小刺参6 只、熟火腿60 克、菜心4 棵。

  调料:熟猪油250 克、水淀粉10 克、清汤1000 克、酱油20 克、醋10克、葱4 段、姜4 片、花椒20 粒、八角2 个、陈皮5 克、盐3 克、白糖6克、葱姜汁12 克、料酒14 克、香油10 克。

  制法:

  1、先将鱼头整形,剁去嘴头(指大鱼头的半面,如整鱼头经劈两面相连),鳃傍肉上剖十字花刀。用酱油、料酒及葱姜汁腌渍。菜心洗净,

  小刺参在开口处横刻数刀,火腿切片,待用。

  2、锅置火上,倒入炼猪油待热,即下鱼头,面朝下,炒勺略斜倾,酌情推晃,使其受热均匀,视皮微黄,再把鱼头翻过来,略煎,放入葱、姜、醋、白糖、花椒、八角、盐、酱油,再把鲜汤一次倒入。大火烧开,小火烧至骨髓软酥,汁浓。

  3、把烧好的鱼头,出锅盛盘中,滗去汁,拣去葱、姜等香料。再把海参、菜心、放入锅中,稍偎,与火腿三料分衬于鱼头一周,锅中余汤用水淀粉勾芡,淋入香油,浇于鱼头上即可。

  特点:

  骨膏醇香,汁浓味鲜。

  NO.57

  掌上明珠鲍鱼


  “掌上明珠鲍鱼”为一款传统名菜。相传清世宗胤禛登极前曾与渔女冯艳珠有一段艳史。数年后冯氏携孪生子女包玉、明珠进京寻夫,却无法谒见龙颜。一御厨得知后,鼎力相助,用鲍鱼、鹤钨蛋、鸭掌制成一道菜肴,并美其名曰:“掌上明珠鲍鱼”。欲借包玉之谐音试以引发皇上怀;日之幽情。母子三人因之得以成全。

  原料:

  主料:水发鲍鱼300 克。

  配料:鸭掌12 只、鹤鹤蛋12 个、鸡脯肉100 克、菜心10 棵、发菜15克、香菜梗15 根、火腿丝20 克、冬笋丝20 克。

  调料:湿淀粉10 克、鸡蛋清2 个、味精4 克、料酒5 克、盐4 克、清汤500 克、葱姜水10 克、熟猪油50 克、葱、姜各3 克。

  制法:

  1、将鲍鱼片成片,用热汤烫一下,用鲍鱼片将火腿丝、冬笋丝卷成喇叭形,用香菜梗捆扎,装入碗中,放葱、姜、盐(1 克)、味精(1 克)、料酒(2 克)及清汤(250 克),上笼蒸10 分钟取出。鹤鹑蛋煮熟去皮备甩。

  2、鸭掌下开水锅中煮20 分钟,捞出去骨,用精盐(l 克)。味精(l克)、料酒(3 克)浸一下,再上笼蒸20 分钟。鸡脯肉砸成泥和鸡蛋清放入盆中,加葱姜水打成糊后,放入熟猪油拌匀。取鸡糊50 克分为12 份,分别抹在12 只鸭掌上,把12 个鹌鹑蛋镶在上面,入宠蒸5 分钟取出。

  3、将蒸好的鲍鱼喇叭卷向上,放在盘子中间。菜心用开水烫后,围在鲍鱼的周围。鸭掌12 个均匀地放在菜心外边。

  4、将剩余的鸡糊,挤成12 个小丸子,滚上发英,上笼蒸5 分钟,取出,分放在12 个鸭掌空隙中间。

  5、炒锅置旺火上,加清汤(250 克)、盐(2 克)、味精(2 克),汤开,放湿淀粉勾流水芡,浇在菜上即成。

  特点:

  造型美观,汁浓肉鲜,清香利口。

  NO.58

  汤氽挑花鱼


  “汤永桃花鱼”以桃花鱼为主料,是楚乡传统宴席上的一道名菜。《荆州府物产考·桃花鱼记》载:“桃花鱼出彝陵,生于水,非鱼也。以桃花为生死,东湖之异虫也??惟一溪有之,溪在松隐庵后,距城三里许”。桃花鱼随着桃花的开谢而生灭,自有一段优美动人的传说。

  相传汉朝以前,此处并无桃花鱼。汉元帝时,昭君出塞之前回家看望父老乡亲,时值桃花现蕾,杨柳抽条时节,她对故乡山水无限依恋。桃花待谢时,省亲的期限到了,昭君收拾行装,踏上回长安的归程。昭君的父母、妹妹及众乡亲都依依难舍地前来送别,行至桃林,满园桃花纷纷落下,撒落在昭君的头上,飘到河边和昭君乘坐的龙头雕花船上。

  昭君婉言劝住了相送的父老乡亲,含泪踏上木船,众乡亲随船相送。忽然,满地桃花飞舞,飘洒到香溪河里,汇集在昭君乘坐的龙头雕花船旁。木船顺流而下,桃花随船而飘,群山挡住了昭君回望家乡的视线,她含泪弹起了琵琶,琶声如泣如诉,幽怨动人,直弹的船夫落泪,桃花黯然。昭君的泪水伴着深情的琴声,洒在满河的桃花瓣上,那被泪水浸湿的花瓣,顿时变成美丽的桃花鱼,淡红的、乳白的、洁白的,如同一朵朵桃花,浮游在昭君乘坐的木船周围。

  船至彝陵峡口,弦断音歇,桃花鱼也就此上游,沉入了桃花潭。从此,每逢春暖桃花盛开之时,桃花鱼就在峡口恭候昭君归来。桃花谢落,正是昭君回长安的时候,桃花鱼送别了昭君,就无影无踪了。

  原料:

  主料:桃花鱼肉150 克。

  配料:鸡脯肉、鳡鱼肉各100 克。

  调料:鸡汤1000 克、精盐15 克、淀粉、猪油各25 克、料酒10 克、味精1 克、葱姜汁50 克、豌豆苗少许。

  制法:

  1、桃花鱼洗净沥干,用葱姜汁、盐、料酒腌3 分钟。

  2、鸡肉、鱼肉分别剁成茸,分装两只碗内,均用葱姜什、味精、豆粉、盐搅拌至匀,一碗内磕入蛋清,一碗内放入蛋黄,再分别搅拌上劲。

  3、锅内倒入鸡汤,烧六七成热时,把两色鸡、鱼茸分别挤在桃花鱼上,边挤边下锅永至桃花鱼浮在汤面上时,下入豌豆苗即成。

  特点:

  名贵珍品,时令佳肴,形如桃花,爽嫩汤鲜,豆苗点缀与桃花鱼相映,犹如花瓣随波逐浪。

  NO.59

  清蒸桂鱼


  “桂鱼”又作“鳜鱼”。刺少,肉质细嫩肥美,是淡水鱼中的高级鱼类,以三九月所产最佳。宋诗人陆游在游镜湖(今称鉴湖)时,留下这样的诗句:“船头一柬书,船后一壶酒,新钓紫鳜鱼。旋洗白莲藕。”鉴湖水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养殖物绿英缤纷,为桂鱼生长提供了条件。

  原料:

  主料:桂鱼1 条(约重750 克)。

  配料:熟火腿3 片(25 克)、熟笋6 片(50 克)、水发大香菇3 朵。

  调料:姜片3 克、葱结1 个、料酒25 克、盐3 克、味精2 克、清汤50克、熟鸡油10 克。

  制法:

  1、将桂鱼剖洗净,放入沸水锅中略烫,捞出,用刀轻轻刮去鱼身上的粘液(鱼皮和胸鳍不要破损)。

  2、把鱼平放于砧板上,用刀贴着脊骨从头下至尾划一长刀,将鱼翻身,每隔2.5 厘米斜片一刀,刀深至鱼骨。

  3、取大腰盘一只,放入桂鱼(刀面朝上)加入料酒、姜片、葱结、熟火腿片,上笼用旺火蒸15 分钟,出宠后,拣去葱结、姜片,原汁滗入小碗里。香菇、笋片在沸水中焯熟,在鱼身的两侧各对放笋3 片,火腿片与笋片间隔

  放,香菇盖在笋片上,把原汁倒入炒锅,加清汤、盐、味精、熟鸡油烧沸,浇在鱼身上即可。

  特点:

  色泽淡雅,味似蟹肉,食后富有清新之感。

  NO.60

  头肚醋鱼


  “头肚醋鱼”是昭兴百年老店“兰香馆”的传统风味菜。该馆坐落在市内水上交通中心——大江桥堍,过去,店主人别出心裁地在店后的河上,置一只木船,专门养活五六斤重的鱼,以招徕顾客。选用鱼头和肚档为主料,现烧现吃的“头肚醋鱼”,颇受城乡客商的青睐,生意兴隆一时。后来同行争相仿制,历代承袭,成为家喻户晓的绍兴风味菜。

  原料:

  主料:鳙鱼头及肚挡肉400 克。

  配料:熟笋50 克。

  调料:葱、姜末各1 克、胡椒粉1 克、甜面酱10 克、白糖25 克、料酒25 克、酱油60 克、醋20 克、湿淀粉50 克、熟猪油50 克。

  制法:

  1、将缩鱼头、肚洗净,斩成长5 厘米、宽2 厘米的长方块。笋切成小长方块。

  2、将炒锅置旺火上,倒入熟猪油,烧至六成热,放入鱼块,将炒锅颠翻几下,烹入料酒,加酱油、白糖、甜面酱、笋块和汤200 克,加盖烧沸后,再烧5 分钟。用醋和湿淀粉调匀勾薄芡,淋入熟猪油,炒锅一旋一翻,起锅装盘,撒上葱、姜末,胡椒粉即成。

  特点:

  色泽红亮,头肚肉质活络,汤汁浓滑。

  NO.61

  长兴爆鳝丝


  长兴县临太湖,毗天目,全县盛产鳝鱼,品质兼优,且制作鳝鱼的技艺十分高超。相传,乾隆皇帝巡视江南之际,杭州官府通报各地名厨高手烹菜献艺。据称“长兴爆鳝丝”夺得魁首,被乾隆赞誉为“江南难得一味”。

  原料:

  主料:活鳝鱼500 克。

  配料:嫩笋丝100 克、韭菜25 克、青椒丝10 克、火腿丝5 克。

  调料:蒜泥5 克、姜丝15 克、胡椒粉2 克、酱油75 克、糟油2.5 克、红糖2 克、料酒10 克、白汤30 克、湿淀粉1.5 克、芝麻油15 克、花生油125 克、熟猪油75 克。

  制法:

  1、把活鳝鱼放在沸水中氽一下,捞出去骨,掏去内脏,切成5 厘米长的丝,洗净。

  2、将炒锅置旺火上,倒入花生油,烧至八成热时,锅中留底油(20 克),其余倒出待用。然后,投入鳝丝煸炒,并先后加即成。

  特点:

  色泽红亮,头肚肉质活络,汤汁浓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N道经典川菜的完美做法
美食大全
海参的多种吃法(附图)
美味鸡烹饪大全
鸡肉制作菜谱
京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