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国医大师葛琳仪60年从医之道:融辨病、辨证、辨体为一体,正本清源,以致中和

葛琳仪,国医大师,主任中医师,教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中医药杰出贡献奖获得者,浙江省首届“医师终身荣誉”获得者,浙江省首批国医名师。曾先后担任浙江省中医院院长、浙江中医学院(现浙江中医药大学)院长、浙江省名中医研究院院长等职。

1933年,葛琳仪出生于江苏吴县。年少时,在幼弟身上初次见证了中医药的神奇,便心向往之。1956年,考取上海中医学院,成为新中国第一批中医科班大学生。求学期间,受良师程门雪、黄文东、乔仰先等先生之器重,得其真传。1962年,以优异成绩毕业,并来到浙江省中医院中医内科工作,又师事吴士元先生,深得悉心栽培,从此走上了研医之路。其后师从现代著名中医临床大家杨继荪,作为杨氏内科流派传承人,继承发扬了“谨严求实、术精德高”的流派特色,并博采众长,在数十年的临证中逐渐形成了自身独特的“多元思辨”、“善用清和”、“用药简练”、“衷中参西”等学术思想和临证特色。特别是在肺系、脾胃、心系、肝系、气血津液等病证的论治以及养生调摄诸方面,具有独特的理论见解、独到的诊疗手段、确切的临床疗效。

肺疾善清,分期论治

葛琳仪以善治咳喘顽疾等肺系疾病而著称,认为咳喘顽疾乃因病因多端、病机多变而迁延难治,酿成宿疾。因病延日久,正气复损,故本虚标实、虚实错杂是其基本病机,肺脾肾虚为其本,痰、热、瘀为其标。据其病程演变特点,咳喘宿疾卒发,多属实中夹虚之病理,以标实热郁、痰壅、血瘀为主;宿疾伏而未发,多呈虚中夹实之病理,以肺肾亏虚为主。临证时,主张首辨痰、声、便之变,是辨标之要,通过观察痰之色、质、量,咳声之高、低、浊,以及大便艰行与否,判断标之寒热及痰瘀之状。次辨脏腑之盛衰,以定本之虚实属性。

葛老认为,咳喘顽疾不惟正气衰疲,更兼有热、痰、瘀稽留,故临床常需标本同治,攻补兼施,治标之法,当以“清法”为要。葛老推崇《三消论》“肺本清,虚则温”理论,认为五脏皆有其性,反之则为病;肺为华盖,居于诸脏之上,主天气,轻清空灵,若本脏之气虚,则向其本气相反的方向转化,故肺脏病变,尤其咳喘顽疾,常见温、热之病理变化,因而多以“清法”贯穿于治疗全过程,立清宣、清降、清润、清化、清补五法,以达标本同治,攻补兼施。

肺系疾病,病程不一,不同疾病、或同一疾病不同时期,病机主次不宜,治法宜有所侧重。对肺系疾病,葛老主衷中参西,精准辨证,善用清法,分期论治。如西医之慢阻肺,当属中医肺胀范畴,在慢阻肺急性加重期,多为咳喘宿疾为外邪触发致肺气被遏、失于宣降,药以复肺气宣降如常,根据不同症状、体征,四诊合参、精准辨识,常立清宣或清降法;在慢阻肺急性期后期,余邪未清、气阴受损,常立清润法,用生脉饮合羊乳参、人参叶、百合、鲜石斛等清燥救肺;在慢阻肺稳定期,属咳喘顽痰,伏而未发,本虚不固之际,常立清养法,用百合固金汤、沙参麦门冬汤等补肺温肾纳气。

脾胃论和,气机为要

葛老对脾胃病的诊治也颇具心得,非常重视脾胃的相互作用,认为脾胃位居中焦,脾主升为主降,惟升降相因,斡旋有序,中焦气机才得以调畅,则脾运胃纳相助,向上转输水谷精微,向下通降食物糟粕,荣养四肢肌骸。若中焦气机升降失司,气行不通则滞,易发为各种脾胃病证,同时,肝亦归属中焦,功主疏泄,肝木易克脾土,导致肝郁脾虚、肝胃不和诸症。葛老指出脾胃病虽有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寒邪客胃、脾胃虚弱等多端病因,亦可见恶心、呕吐、腹痛、腹胀、嗳气、反酸、腹泻等诸多临床症状,但终以中焦气机升降失司为其基本病机特点,故常以和法立论,疏理中焦气机、健脾和胃助运。

葛老对于脾胃病的诊治,推崇《景岳全书·脾胃》中所载:“凡欲察病者,必须先察胃气;凡欲治病者,必须常顾胃气,胃气无损,诸可无虑”,认为保胃气、存津液是治疗脾胃病之关键点,临证中注重舌诊的运用,认为从苔根的有无、舌苔的色质、润燥等,来掌握胃气的盛衰、胃中阴津的充盛与否,以此作为治则立法、遣方选药及判断病机预后的依据。如舌苔润者,为津液上承、胃气未伤之象,疾病预后尚佳;舌苔燥,甚或光剥苔者,为津亏液伤、胃气受损之兆,疾病预后不良。

葛老在脾胃病诊治用药也颇有心得,主张用柔忌刚,多用理气药,善用花类药。脾胃中焦和法立论,方药中常常投以较多理气药,如柴胡、苏梗、娑罗子、乌药、豆蔻、枳壳、木香、香附、玫瑰花、绿梅花、旋覆花、川朴花等,旨在恢复中焦气机,使脾胃气机升降有序,则诸症自除;同时合以健脾和胃助运之品,如党参、炒白术、茯苓、炒米仁、炒米仁、陈皮、姜半夏等。因胃为阳土,喜润恶燥,其病易化燥伤阴,治疗时强调顾护胃气、保存胃阴为要,故临证中葛老善用甘寒、甘平柔润之品,忌辛窜、香燥、苦寒之品。如治胃脘痛病证,常以芍药甘草汤加味玫瑰花、代代花、绿梅花、合欢花、旋覆花、川朴花、扁豆花等质轻甘平之剂,以轻拨气机取效。

治老年病,补虚泻实

衰老是人“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之一,肾为先天之本,肾中精气作为生命之源,决定了人体生、长、壮、老、已的生命现象。而后天之本的脾,乃气血生化之源,脾气健运,则水谷精微旺盛,既可滋养肾中先天之精,又可供给五脏六腑生理功能所需。葛老认为,年迈之人,肾气已亏,五脏俱虚,易于感受外邪、或内伤七情、饮食、劳倦而致病,故病机总以虚为本,尤以脾肾为著。脏腑虚衰者,功能下降、气化失权,体内气、血、津、精不归正化而变生成痰、湿、瘀诸病理产物, 即所谓“老年多瘀、多痰”。

葛老认为,老年病证多有以虚为本,因虚致实、虚实夹杂之病机特点,指出在治疗老年病时,兼顾补虚和泻实,补虚,是指补益虚损之脏,以脾肾双补为法,泻实,是指祛除内外郁邪,以化痰、活血法为主。补虚泻实,视其个体情况而轻重有度,临床常用治法包括益气温阳通络法、益气养阴润燥法、滋阴潜阳息风法、补肾健脾化湿法以及补肾填精活血法等。此外,因老年人脏腑功能虚弱,适应能力下降,极易阴阳失调、精血耗损,故葛老常强调攻补皆不可过量。若峻补太过,阴阳偏盛偏衰,则易引起他病;而攻伐过猛,则易伤正气而病深难解。

疑难杂病,正本清源

葛老认为中医“难病”指难辨之病与难治之病,“难病”系数邪兼侵,致正气累损,病情反复,顽疾乃成;其基本病机是“本虚标实、虚实错杂”;“本虚”,是指正气累损,以脏气亏虚为病理表现;“标实”,是因脏气亏虚、气化无权,机体精血津液诸精微物质不归正化,久则形成痰湿、瘀血、蕴毒诸病理产物。中医学视“病理产物”为“内生之邪”,具有既是病变的产物、又能再次致病的双重特点,如临证中常见的眩晕、胸痹、癫痫、中风、痰核、瘰疠、阴疽、癌积等病证,多呈“痰瘀同病”、“蕴毒内郁”之病理特征。对此,葛老认为:正气累损、脏气亏虚是疑难病缠绵不愈的基础,痰湿、瘀血、蕴毒诸“内生之邪”的郁滞不解,则是“难病”病症错杂多变、病位广泛、数病相兼的主因。

葛老要求“必审问其所始病,与今之所方病,而后各切循其脉”,常言“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采用辨病、辨证、辨体三位合一的多元思辨模式,衷中参西,强调辨病为先、辨证为主、病证结合,在“先其所因”、即辨析、明了“难病”的病因、先后病、原发病和继发病等关系的基础上,以证为思辨主体,结合辨体进行论治,阻截、制伏疾病,即“伏其所主”。葛老指出,“伏其所主”的内涵在于“治病必求于本”,其“求本”之道则在于“谨守病机”,辨证中应做到确定主导地位的病位、病性,以“各司其属”,无论与病机相应之症的有、无,均应探求、辨析,更当责究邪正虚实盛衰,强调只有“谨守病机”,精准辨证,才能为准确论治提供依据。葛老在“难病”中,强调“澄其源”是“求本之道”,提出“正本清源”的治则理念,即护阳气、保阴精以固本,逐郁邪、理气血以安正。

未病调体,适龄以养

葛老治未病重视体质辨识,“适龄以养”、“适体以调”是养生调摄的重要法则,临证养生中,根据个体生长壮老的生命规律,主要分为小儿、少壮、老年这三个阶段,针对小儿纯阳、少壮过用、老年体衰三种不同的体质,分别立清养、清和、补疏三大调摄方法。

在生长发育的小儿时期,中医称小儿为“纯阳之体”,以生机旺盛,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精气阴阳尚未充分成熟为生理特征;故表现为易虚易实的体质特点。小儿病机特点为“易化热、易食积”,以热病、积滞、疳积等多见,所以葛老常常以“清养”为调,健脾胃、固卫气以培本,清肺热、消食积以祛邪。此外在用药上,葛老认为小儿具有脏气清灵、随拨随应的特点,用药量宜轻,应中病即止,更忌滥用补益、攻伐之剂。

对于青壮年而言,以精气充盈、脏腑强盛、四肢充实为生理特征,但往往因生活节奏过快,工作压力偏大,起居、劳逸失度等状态,易受情志、劳欲所伤而呈气机郁滞、气血亏虚的体质特点。临床上常常可见胸闷喜太息、精神不济、食欲不振、夜寐欠安、女性月经不调等亚健康状态。因此针对少壮之体,葛老主张疏肝理气以调畅气机、健脾和中以培补后天作为调摄大法。常用柴胡疏肝散、香砂六君子丸、归脾汤等为疏肝健脾、气机调达。

老年之体,与小儿一般,也具有易虚易实的体质特点,但有别于小儿因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所导致的易虚易实。老年之人的“虚”指的是肾中精气渐衰,五脏虚损,气血乏源;“实”指的是,因五脏气虚,易于受邪、或气化失权,“内生”痰、瘀诸邪。因肾为先天之本,元阴元阳之根,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针对老年“易虚易实”的体质特征,葛老常常立补益脾肾以统“二本”、化痰祛瘀以开郁导滞为调摄大法。

杏林济苍生耄耋尤乐

橘井传医道甲子笃行

寿登耄耋,养生有道,故耳聪目明,步履稳健。博采众长,善思善悟,故知常达变,博而返约。葛老常说,通古贯今,融会新知,择善从之,酌加己见,推陈创新,此治学之道。融辨病、辨证、辨体于一身,用药简练,量少轻灵,正本清源,以致中和,此从医之道。以人为本,以德修心、以仁爱人,此为人之道。

葛老从医六十载,寿人寿世,不求闻达却誉满杏林,淡泊名利却硕果累累。1996年被评为浙江省名中医并获国务院颁发特殊津贴;1997年被评为第二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2017年被授予“国医大师”及“浙江省首批国医名师”称号;2018年成为浙江省首届“医师终身荣誉”获得者;2019年成为“全国中医药杰出贡献奖获得者”。然而,葛老每每提及自己所获得的荣誉时,总是谦逊地表示,得益于中医先辈们的悉心指导和培养,也离不开医路上大家的共同努力。

杏林济苍生耄耋尤乐,橘井传医道甲子笃行。葛老医德高尚,不论高贵贫贱、新病旧患,都一视同仁,从不厚此簿彼。路遥老弱等素不相识的病人加号延诊、垫付药钱,甚或亲自出诊,更为常事。她对中医事业辛勤耕耘、探幽索微,虽已耄耋之年,却仍为中医事业尽心尽力。2021年6月,在建党百年党的生日和建院90周年生日来临之际,葛老亲自为广大中医药人作《跟党走 做中医》的专题报告,鼓励年轻人加强学习,努力成长、成才。她以精湛的医技、高尚的医德,六十年如一日,践行杏林初心,博得了诸辈敬仰,诚为后学之楷模。



图文:国医大师葛琳仪传承工作室、宣传统战部

辑:

:王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国医大师刘志明:治疗病窦经验
认识“李氏奇效汤”
国医大师徐景藩诊治胃下垂的经验,太珍贵了!
冬季心衰高发?国医大师邓铁涛送你一剂良方!
哮病的病因病机是什么?
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辨治肺癌经验 (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