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王于兴师 修我戈矛——新中国成立前后的巩昌汪氏家族


2021年第098期||总第727期

艺海风│727期

王于兴师  修我戈矛

——新中国成立前后的巩昌汪氏家族

王长华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诗经·秦风·无衣》

《秦风·无衣》是《诗经》中最为著名的爱国主义诗篇,它是当年秦地人民抗击西戎入侵者的军中战歌,表现了秦军战士出征前的高昂士气。

产生《秦风》的秦地,即今天的陕西关中地区,以及甘肃中部、东部和东南部等地。

3000多年后的公元1950年,当年的秦地之人民,又上演了一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历史壮剧。

在举国上下隆重纪念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爆发70周年的时刻,人们不应该忘记,在偏处西北一隅的甘肃陇西,由当地政府主动发起,全县人民积极参与,捐献“陇西号”战斗机,支援抗美援朝战争的故事——这是英雄的秦地人民“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精神的当代体现。

1950年6月25日新中国建立不久,朝鲜战争爆发,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势力严重威胁着新中国的领土与政权安全,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坚决跨过鸭绿江入朝作战,以实际行动全力支援朝鲜人民的独立解放与国家统一事业,维护中国国家领土完整与政权安全。

1951年1月14日,全国抗美援朝总会发出《关于慰劳中国人民志愿军朝鲜人民军并救济朝鲜难民的通知》。

1951年6月1日,全国抗美援朝总会再次发出通告,号召全国各界同胞捐献飞机、大炮。随后,中华全国总工会、全国妇联、共青团中央、全国青年联合会、中国红十字会等人民团体纷纷发表宣言、通告,号召全国社会各界同胞积极捐款捐物支持抗美援朝战争,全国人民掀起抗美援朝捐资捐物运动热潮。

当时,陇西县城北关首富汪登胤(字奎五)、陇西苟家门知名富绅苟少武(原陇西工商会长)等知名人士,与陇西县首家翻砂铸造手工业作坊主人王万慧(惠),积极响应党中央和陇西县委、县政府的号召,三家自发联合捐资,和全县人民一起,购买了一架“陇西号”战斗机,支援抗美援朝前线,极大地鼓舞了志愿军的英雄斗志,其爱国行动在当地传为佳话。

汪奎五先生照片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中共陇西县委、县人民政府根据党中央关于“边抗、边稳、边建”的方针,立即在全县人民中广泛开展了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迅速掀起了一个声讨美帝、反对侵略战争的和平签名运动。

1951年6月中旬,陇西县抗美援朝分会向全县发出捐献飞机、大炮的号召,全县各界群众纷纷响应。据1953年10月24日《甘肃日报》公布:“陇西县捐献人民币18.175亿元(旧币,下同)”,购买“陇西号”战斗机一架(当时抗美援朝总会公布每架战斗机约15亿元)。

捐献一架飞机,这对当时的陇西人民来说,谈何容易!

解放初期,广大人民在政治上刚刚翻身,但在经济上还没有缓过气来,仍然处在缺吃少穿的困难境地。但是,“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只有“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才能保卫来之不易的胜利果实。广大人民身体力行,节衣缩食,口挪肚减,克服重重困难,争先恐后地参与捐献活动。号召发出一小时内,就有城关区捐献136万元,随后捐献浪潮迭起,县人民银行职工一次捐献57万元,陇西中学师生一次捐献1500万元之后,又集资开设“爱国理发馆”,将所得收入全部捐献;北关二小教职工一次捐献10.28万元,又把每月工资的2%定期捐献。

“你们捐献,我也要捐献!”二区五乡一位无依无靠的孤寡老人,拖着虚弱的身躯打短工,将挣来的2000元钱全部拿出来,表达了自己的心愿。

城关腰门街12岁的小女孩陈秀蓉,向母亲要了2000元钱作本钱打麻鞋,一月后将卖麻鞋所得的3万元全部捐献。

西北街开明人士汪奎五,一次捐献300多两白银及税款,约折合人民币12000万元(即1.2亿元)。

集腋成裘,聚沙成塔。“陇西号”战斗机终于飞上了蓝天,它凝结着陇西人民的滴滴心血,满载着陇西人民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对朝鲜人民的深情厚谊,对侵略者的刻骨仇恨,加入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的战斗行列(《“陇西号”战斗机诞生的前后》)。

整整70年过去了,汪奎五(名登胤)先生的长子、现年84岁的陇西县烹饪职业高级中学退休教师汪鉴先生,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仍然历历在目:“70年前,我当时才十三、四岁,非常清楚地记得,父亲当年因为捐款买飞机,受到了政府的表彰。他胸前挂着红花,披红挂彩,街坊邻居们敲锣打鼓,将捐献的银元和大宝送到了县政府,摆了整整一桌子。”

“陇西和平解放后,我家成了过往的解放军借宿的地方。因为我家的大院有三进深,房屋较多,因此住过很多解放军的高级军官。部队出发时,我家还给每位住宿过的官兵,送了一双麻鞋。我的继母李淑琴,非常贤惠。她看到官兵们的衣服脏了破了,就拿来为他们浆洗缝补。记得解放军在甘南剿匪期间,路过陇西,骑一师的师长,也在我家住过。兰州解放战役中,在狗娃山战斗中立过战功的战斗英雄张保英,来到陇西做报告,也住在我家”,汪鉴先生还能够清楚地记得,“战斗英雄”张保英是武山人,他的英雄事迹非常感人,聆听了他的报告的社会各界人士,无不为他的英雄事迹深深感动。

张保英,1918年出生于天水市武山县东顺阳坡村。1946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历任班长、排长、连长。身经大小战斗62次,荣立战功9次,其中特等功1次,甲等功5次,大功3次。战斗中多次负伤,身上被子弹穿孔24处,4条肋骨打断,两颗门牙打掉,右臂致残。曾被评为战斗英雄、一级战斗英雄、全国特级战斗英雄,获得各种勋章、纪念章25枚。1949年8月19日晚,任四军十师二十八团七连连长的张保英,在兰州战役狗娃山战斗中,一举消灭守敌一个营。接着,又用自制长矛(北京军事博物馆收藏)与100多名反动敌人展开肉搏战,亲手毙敌11人,保住了阵地,身受重伤,右臂被打断就用左手持手枪又毙敌6人,子弹打光后又用手榴弹炸死敌人10多人。战斗中,该连共歼灭敌人一个团,部队为其记特等功1次,被第一野战军评为全国特级战斗英雄。

“战斗英雄”张保英

1950年7月,张保英在北京出席全国战斗英雄代表大会,受到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后调甘肃省建设工程机械厂任职。1960年5月,被兰州军区选为全国民兵代表大会代表,再次受到毛泽东主席、朱德委员长、周恩来总理等中央领导的接见。1978年离休,2004年逝世(天水市委政策研究室供稿《“战斗英雄”张保英 》2021年08月23日《天水日报》)。

“1956年,陇西县工商银行成立时,没有合适的办公场所,看到我们汪家大院位于县城中心,就想把大院作为银行的办公地方。作为开明人士的我父亲,很痛快地答应了,以4800元的价格,把汪家大院出让给了工商银行,作为办公地址”,汪鉴先生继续回忆道,“我父亲把卖院子得来的钱,没有据为己有,而是用来兴办公益事业。陇西戏院是在北关山陕会馆的基础上改造成的,我父亲把这笔钱全部用在戏院的改建上了。”

“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我父亲还参与了陇西电影院的修建工作。电影院修好后,我父亲就一直工作在那里,直到含冤去世”,回忆起这段往事,汪鉴先生激动的心情就难以平静,“我听父亲说,在民国十八年(公元1929年)大饥荒时和解放后的生活困难时期,我家就赈济过灾民,放过'舍饭’。解放后进行'土改’时,我父亲把昌谷乡段家岘的几十亩土地,连同山庄,都无偿捐赠给了当地的贫苦农民。尽管我家是开明地主,为支援解放军和地方经济文化建设出了不少力,但在历次政治运动中,还是受到了很大的冲击。记得在北关头天门巷祖师庙的戏台上,召开了批斗我父亲的大会,一位'积极分子’信口雌黄,把我父亲当年接待解放军官兵和战斗英雄的事情,硬说成是拉拢腐蚀干部!这种颠倒黑白、混淆是非的无耻谰言,立即遭到了与会群众的愤慨!大家齐声高喊:'把这个胡说八道的家伙绑起来!’后来,此人生活困难,我还接济过他!”

汪奎五先生当年工作过的陇西电影院

“在历次遭受的政治运动中,最让父亲难以接受的,是单位上朝夕相处的同事,竟然会突然变了脸,用各种手段折磨你!”汪鉴先生对当年不堪回首的往事,仍然记忆犹新,“我父亲生于1905年,在1968年农历5月18日,终于不堪忍受非人的折磨和人格凌辱,含冤而去!”

汪鉴先生还保存着一张“中国共产党陇西县委员会便函”,那是中共陇西县委统一战线工作部,于1988年8月24日出具的,上面写着这样几句话:“汪奎五系我县统战对象,开明地主,县电影院职工,文化大革命中迫害致死(1979年平反)。曾在抗美援朝和县会馆修建中捐献给巨额现金,特此证明。”

汪奎五先生含冤去世11年后,他的所谓“历史问题”,才算得到了纠正!这算是对汪奎五伍先生的“盖棺论定”!

中共陇西县委统战部关于汪奎五平反的便函

巩昌汪氏家族的历史,其祖先可追溯到大元王朝的开国功臣汪世显家族,他们为元朝的统一立下了赫赫战功。汪家军当年主要在川、陕、甘地区作战,其后代随着战事结束而定居在陕南一带,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陇西县志·商业》援引《甘肃之工业》: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本县有烟坊32家,年产量约400万市斤,大批运销邻县,部分销陕南汉中、安康和四川、湖北、江苏、云南、上海等省市,年约40万。”

解放前各家烟坊都有自己的商标字号,各烟坊生产的每片水烟,都压有自家的商标字号,其中名气较大的如西街的汪统山,字号“元成福”,在陕西汉中西乡县设有常年的经销处。

《巩昌汪氏族谱》(民国九十五年(1984年)十月,台湾出版)记载:汪统山,经商,与其五弟合营“元成福”商号,曾盛一时。

同书还记载:汪志鑫,与其二兄合营“元成福”商号,后落户陕南西乡。

据汪镜轩先生三子汪世康回忆,当年,二爷汪统山经营的商号“元成福”,在陇西城里曾经名盛一时。至今,老辈人回忆起当年的汪家商号“元成福”运输水烟,“十八头骡子下汉中”的往事,仍然记忆犹新。

汪奎五先生就住在陇西县城襄武街上(北面第一家(摄于1965年)

据《汪氏家史》记载:“昔祖籍为陕西汉中城南汪家菜园子人氏,吾太祖(约元明年间)迁巩昌府,择基巩昌鼓楼后面一百多米处(修建房屋),坐北向南,堂号为'怀远堂’,茔择于陇西西郊(113工厂家属区西北角处)。”

汪鉴先生回忆说,曾祖父的名号,现在已无从可考,只是从家史中可知,他和曾祖母育有两女两子。

曾祖父为了重振家业,曾聘请酿酒师傅刘福为技师,在家里开起了烧酒作坊。刘福的父辈是清光绪年间,从陕西凤翔县迁移到陇西的,传承了祖上西凤酒的酿酒工艺和方法。汪家酿酒作坊的字号为“永丰积”,酿酒作坊后来成为城关公社的办公地址。汪家所酿的酒主要发往兰州,由北关李家的“源发茂”在兰州的分号代理经销。由于酒的品质很好,远近闻名,家业逐渐兴旺起来。由于酿酒技师刘福在汪家所酿的酒品质很好,曾祖父就介绍刘福去靛坪村他的孙女家(孙家酒坊)烧酒,这就是如今闻名遐迩的“靛坪大曲”酒的来历。曾祖父去世后,酿酒的家业就由次子汪灏承继下来,汪灏即汪奎五先生的父亲。及至到了汪奎五先生当家做主的年月,烧酒的生意愈发兴旺,这才会有捐赠现银购买飞机的巨额资产。

曾祖父所生长女去世于1956年,享年97岁,嫁于陇西县城塔寺巷“增盛公”史家,一生没有生育,收养杨姓男孩(人称“史少爷”)为子,后又收养一女。因养子不成器,史老太太本人出身于大户人家,对教育事业十分热爱,便将家产连同大车院等房产捐赠于县上,办了一所女子学校,即今天的城关二小(据陇西县城关第二小学校史记载:该校前身为陇西县初级女子小学,创办于民国三年,即公元1914年,初名“陇西县南安镇第一小学”,校址设在钟灵寺。民国二十年(公元1931年),史汪氏捐产兴学,校址迁至塔寺巷妙华寺和史家院内,改建为完全女子小学,学校更名为“妙华女校”。解放后,于1958年更名为“陇西县城关第二小学”)。

曾祖父所生长子,取名汪耀,字照堂,生于清同治六年农历十二月三十日(公元1867年),生来气魄超群,敏锐过人,勤学好文,善写书法,是前清秀才,曾任职巩昌府师爷,因性格高傲,仗义直言,打了巩昌府府台大人而被革职!

汪耀生了四男二女,其长子汪登甲一家三口,及次子汪荫甲的前妻和儿子,在1941年农历闰六月十三日,日本飞机轰炸陇西县城时,同时罹难!这次日机轰炸陇西,共出动飞机11架,投弹47枚,共造成73人死伤(资料出处:甘肃省档案馆馆藏档案)!

汪耀(左)和汪灏(右)兄弟合影照片

大概是受了汪氏家族国仇家恨的影响,汪耀的次子汪荫甲,就动员大儿子汪志德参军入伍,保卫祖国;还将大女儿嫁于红军遗留在陇西的后代为妻!

作为汪奎五先生的长子,在那段“唯成分论”的“极左”年月,汪鉴自然也受到家庭成分的影响,全家人被下放到陇西农村,直到落实政策后才回城。他从教35年,获得“县级优秀园丁”称号,1993年当选为甘肃省八届人大代表,陇西县十二届人大常委,四、五、六届陇西县政协委员,民盟陇西县支部副主委,中共陇西县纪委特邀监察员,陇西县资助贫困大学生联络协会副会长,陇西县教育局督导室督学。耄耋之年的他,身兼多项社会职务,还在为陇西的各项社会事业发挥着光和热。

他曾写有一首诗,可以当作家史来读:

盛世吾古稀,往事总堪忆。幼时家境兴,父母为我依。年少失慈母,祖辈相继离。髫龄立远志,潜心攻数理。阴霾黑风急,全家遭浩劫。恩父迫害死,抄家远山隅。笑迎春风来,育才返讲台。天命兼参政,立志抒民愿。花甲享天伦,幸福显尧天。人生非常久,知足亦坦然。

汪鉴先生所作诗歌

     王长华,甘肃陇西人,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甘肃省杂文学会会员,现供职于一家媒体。


 



艺海风


题      签:魏新河

执行编辑:程   遥    微信号:gslxcys

编      委:静悟斋 微信号:wbz201611

   

投稿邮箱:11cys@163.com



本平台发布的所有内容,均系作者原创,且经作者授权,其它任何媒体转载,必须注明出处,否则依法追责。特此声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李氏家谱网 这里有最新最全的李氏家谱、李氏族谱
陇西县
天下李姓出陇西,然而却是误解,这个地方表示不服
有一天陇西县成了首都
文字 | 某地造假的龙宫,我们都感到可耻,蒙傻子呢
中国最大的连片梯田:陇西梯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