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好书推荐】天赋与努力是怎样的关系——《运动基因》精华分享
关注我,让我成为你的专属小太阳吧

冯雪松《好书推荐》

   《运动基因:非凡竞技能力背后的科学》这本书,主要讨论了对于一名顶级运动员来说,天赋和努力到底有着怎样的关系。作者从现代遗传学和运动科学的角度出发,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他认为,10000小时的刻意练习并不适合于每个人。同时,现代科学技术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所谓的“运动天赋”。大卫·爱普斯坦。美国知名作家,同时也是《体育画报》的著名记者,多年来一直专注研究体育和运动科学问题。

   一说到高手如何成功,尤其是在体育领域,很多人都会说,那些在各大赛事中叱咤风云的顶级运动员,他们之所以成功,无非就是两方面原因:一个是令人羡慕的天赋,还有一个就是坚持不懈地刻苦训练。

   没错,在体育界,或者说在任何一个领域内,想要取得大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努力和天赋,二者都缺一不可。这是我们大多数人都能想到的答案。但是,我在读完这本书之后,有一个很强烈的感受,那就是,“努力+天赋=成功”这个答案,未免有些太简单含糊了。有很多更加细致的问题,我们可能从来都没有去考虑过。

   我们都熟悉的一万小时定律,大概是这样说的:“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10000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

   纵观整个体育界,好像也确实如此。一名运动员,无论他从事的是哪种项目,无论他的天赋有多好,凡是取得重大成就的,大多都会经历大量的训练时间、超强负荷的训练强度。超级运动员训练有多努力,这里我们就不用再过多列举个案了。想要更好地认识到“1万小时的刻意练习”到底起着什么样的作用,我们可以换一个视角,重点来看看科学家们对此都做了哪些研究。

通常情况下,我们都会认为,实力强大的棋手,之所以能够赢得比赛,是因为他们能够比一般的棋手想得更远,也就是我们经常听到的“走一步,想三步”。但是,事实并不是这样的。当格鲁特请大师级棋手和普通职业棋手分别讲述自己的比赛经验时,他发现,不同级别的棋手,在决策时考虑的步骤和招数,其实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差别。那问题就来了,为什么大师级选手总能做出更优质的决策呢?

   在进行过反复试验后,格鲁特发现,不同级别棋手的差距在于“重建棋局”的能力。他让棋手盯着一盘棋局的照片看上几秒,然后迅速撤掉照片,要求他们在空白棋盘上重建这个棋局。结果发现,结果发现,特级大师级选手在观察3秒后,就能准确无误地还原棋局。而一般的职业棋手,大概可以还原70%左右,业余选手只能还原50%左右。还有,特级大师级选手在5秒之内,对棋局的理解程度就超过了业余选手用15分钟才记住的一切信息。

   这个研究结论可以很好地说明,“经验,是大师级选手取得卓越成绩的基础。”后来也有科学家在这个结论上,进行了更加细致地研究。他们发现,优秀的运动员,相较于业余爱好者,有着更加强大的“组块化记忆”。也就是说,那些经过大量专业训练的运动员们,会根据自己的经验,无意识地把看到的信息分解成一个个有意义的组块,而不是抓取大量独立的碎片。顶级高手的头脑中都好像有着一个“思维数据库”。还是拿国际象棋来说,在大师级选手的思维数据库中,有着由至少30万个有意义的组块组成的数百万个棋局。每当看到一盘新的棋局,他们都会自动在头脑中搜寻能够破解棋局的组块信息。而那些练习时间相当有限的业余选手,往往会被淹没在零碎的新信息中。

   还有的科学家,通过追踪不同行业中人们的眼球移动方式,发现无论是优秀的国际象棋选手、钢琴家,还是外科医生,他们在工作时,都会比普通人更加快速地筛选信息,能敏捷地把注意力从无关的信息上移开,直达对决策有帮助的最重要的信息。尤其是在体育领域,这种通过大量经验积累,才能获得的感知力,让人能够根据场上的局势,或者对手身体移动的细微变化中,抽取重要的信息,从而对即将发生的事情,做出无意识的预测。

   “刻苦训练很重要”这个结论,无疑是正确的。但是,仅仅得到这个结论,还远远不够。你有没有想过:到底怎样的“刻苦”才能让你成功?换句话说,想要成为一个行业内的顶级高手,到底需要多少训练时间,需要多大的训练量?你可能会说,10000小时定律就是一个很好的标准啊。恰恰相反,这本书告诉我们,10000小时这个时间跨度,对于衡量一个人能否成为高手来说,未必是一个科学的答案。

有科学家经过了大量的数据统计发现,不同的运动项目,达到专业内平均水平的训练时间是不一样的。比如说,在篮球、曲棍球和摔跤领域,让运动员达到行业水准的平均训练时间分别是4000小时、4000小时和6000小时。对于不同的人来说,所需要的训练时间,差别就更大了。有的人可以仅仅训练几百个小时,就能达到奥运会比赛的水准,而有的人,可能需要20000个小时,甚至更长的时间。

   作者在书中提到,相比于“10000小时定律”,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7000—40000小时定律”。因为就目前的科学研究成果来看,这个区间内的练习时间,足以让绝大多数人精通一门技术。

   天赋对我们来说,一直是一个被经常提起,却又很模糊的话题。我们形容一个人在某方面很有天赋,一般情况下,是看他在这个领域里,能够很快地学到专业技能,并且做得还不错。这是我们主观上的感受。但是,如果再往深里想一步,这种主观上感受出来的“天赋”,是不是能够被量化呢?也就是说,我们能不能通过观察一些固定的特征或者数据,来判断一个人是不是真的有天赋?

   在体育领域,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所谓的“天赋”。一个是我们外在的身体条件,像是身高、臂展、体重这些指标;另一个方面是我们身体的内部系统,比如你的血液是否含有某种成分,是否有某些特殊的基因等等。

   通过研究,科学家们发现,在这些顶级运动员的血液中,都出现了大量的“镰状细胞”。所谓“镰状细胞”,指的就是在血液中原本是圆形的红细胞,因为缺少氧气,变成了镰刀形状。这种基因变体,在祖先来自西非和中非的人中,最为常见。在剧烈运动时,“镰状细胞”会让通过全身的血液流量,会比一般人少。在全力冲刺的过程中,可以消耗更少的氧气来产生能量。这就意味着,如果你的体内有了这种“镰状细胞”,在很大程度上,你就拥有了某种“短跑基因”,更有可能获得强大的肌肉爆发力和反应速度。

    “镰状细胞”只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除此之外,像是耐力、肌肉强度这些重要的运动能力,都能从遗传基因中找到根源。现代遗传学和运动科学让我们看到,我们平时所谓的“运动天赋”,在很大程度上,最初并不是为了有更好的运动表现而设计的,而仅仅是为了生存。可以说,运动天赋,是环境和遗传共同作用下的产物。

公众号ID:xzms2017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运动基因:10000小时定律对成功真的有用吗?底层逻辑是什么?
【072】《运动基因》
天才的思维方式
听我说:运动表现不仅仅靠努力!
知识结构:天才与专家的秘密
天才的思维方式揭密:学习>天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