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袁枚《随园诗话》中的曹雪芹


《红楼梦》早期是以手抄本的形式在社会上流传,直到1791年,程伟元、高鹗出版了活字印刷本,《红楼梦》的版本才基本固定下来。程伟元、高鹗在《红楼梦》“引言”中说:“是书词意新雅,久为名公巨卿赏鉴”。他们认为,这部小说长期深受文人士大夫们的追捧、欣赏。《红楼梦》的读者中包括了许多“名公巨卿”,到晚清时甚至还有人传说,连乾隆皇帝都为之着迷,直言《红楼梦》写的是“明珠家事”。这些说法无非是推销、宣传《红楼梦》的广告词,属于八卦传闻。当时是不是真的有很多号称“名公巨卿”的人读过《红楼梦》呢?实际的情况细想,不得不令人生疑。因为古人认为小说这类的文体是雕虫小技,旁门左道,很多人对之不屑一顾,就连小说作者都不愿意署上自己的真名。要说与《红楼梦》发生联系的名人,清代大诗人、文学家袁枚倒是其中特别引人注目的一位。

现存涉及《红楼梦》早期传播情况的文字资料少的可怜,据说当时认识《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人有福彭、敦诚、敦敏、张宜泉等人,可惜这些人都是些社会上不知名的小角色,而且他们在诗文中根本就没有提及这位叫“曹雪芹”的朋友编撰过《红楼梦》,更没有提及哪怕是与这本书相关的任何一个字。如此一来,袁枚关于《红楼梦》的记载资料就更显珍贵了。

袁枚(1716-1797)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清代乾隆时期著名的诗人、散文家、文学评论家,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乾隆四年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研究证明,袁枚与曹雪芹是同时期的人,他叙述的曹雪芹自然就成为后来的红学家们研究《红楼梦》的重要依据之一。 袁枚在他的《随园诗话》中记录了有关《红楼梦》的两条论述。

《随园诗话》卷二记载:康熙间,曹楝亭(曹寅)为江宁织造······其子雪芹撰《红楼梦》一书,备记风月繁华之盛。中有所谓大观园者,即余之随园也。明我斋读而羡之。当时红楼中有某校书尤艳,我斋题云:“病容憔悴胜桃花,午汗潮回热转加。犹恐意中人看出,强言今日较差些。”、“威仪棣棣若山河,应把风流夺绮罗。不似小家拘束态,笑时偏少默时多。”

这条诗话很简短,涉及的信息量却很大。袁枚谈到了《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曹雪芹的父亲曹寅、《红楼梦》中的“大观园”、《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某校书”。实际上,这条诗话的主要目的是记载“明我斋”的诗歌,并加以评议,关于曹寅、曹雪芹、《红楼梦》一书等的系列内容都不过是附带提及。袁枚的这些关于《红楼梦》的说法都是因“明我斋”和他的诗歌而起。可以肯定,袁枚根本就没有读过小说《红楼梦》,他关于《红楼梦》的叙述来自“明我斋”,而且袁枚猜想的“红楼”无非是一个风月场所。由“明我斋”的诗句推测,袁枚更把《红楼梦》中的美女当做了妖艳的“校书”(红楼妓女)。

 “明我斋”即明义,姓富察氏,字我斋,满洲人,乾隆朝担任内务府上驷院的侍卫。他著有诗集《绿烟琐窗集》,书中有《题红楼梦》诗二十首,据说这是现存发现的提及《红楼梦》的最早文字资料,袁枚引用的诗句正是其中的第十四、十五首。明义写的《 题红楼梦》二十首绝句,诗前有小引中写道:“曹子雪芹出所撰《红楼梦》一部,备记风月繁华之盛。盖其先人为江宁织府,其所谓大观园者,即今随园故址。惜其书未传,世鲜知者,余见其钞本焉。”不难看出,袁枚在《随园诗话》中写的关于《红楼梦》的这段诗话,正是来自于明义的《 题红楼梦》二十首绝句及诗前的引言。至于明义为什么要将曹雪芹和江宁织造曹寅联系起来,就不得而知了。是谁告诉明义这《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是曹寅的后代呢?曹家的命运怎么就成了《红楼梦》中贾家的命运?曹家遗留下的随园又怎么成了《红楼梦》中的大观园的呢?

袁枚根据明义的叙述,把“曹子”理解为曹寅的儿子。曹寅为康熙年间江宁织造,也是一位诗人,其事迹传说不难寻找,在袁枚笔下他是一位刻苦学习的典范。如果袁枚真想要去确认他是否有一位叫“曹雪芹”的后人,也并非难事。袁枚真正感兴趣的是曹家遗留下的随园,因为他现在正是随园的主人。随园故址在今南京市五台山、随家仓一带,原是清代雍正年间江宁织造隋赫德的私人花园,原名“隋园”。乾隆十三年(1748),袁枚购得此园,并改名为“随园”。隋赫德是雍正皇帝的宠臣,正是他负责抄查了曹家,雍正皇帝将曹家所有田产、房屋、人口都赏赐给了隋赫德。曹家的悲惨命运,与《红楼梦》中的贾家相比,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或许是好奇心、攀附心使然,袁枚的这条诗话,无意间把曹家等同于小说《红楼梦》中虚构的贾家。以此为依据,红学家大做文章,对曹家寻根问底,追溯其祖宗八代,翻箱倒柜,抄了个底朝天,研究结果甚至发展成为所谓的“曹学”。可笑的是,他们找了一辈子也没有在曹寅家找到那个叫“曹雪芹”的人。

《随园诗话》卷十六中记载:“丁未八月,余答客之便,见秦淮壁上题云:‘一溪烟水露华凝·····’三首深得竹枝风趣。尾属‘翠云道人’。访之,乃织造成公之子啸厓所作,名延福。有才如此,可与雪芹公子前后辉映。雪芹者,曹练亭织造之嗣君也,相隔已百年矣。” 这条诗话,袁枚由现任织造成公之子,联想到前任织造之子“雪芹公子”,认为他们都是才华横溢,交相辉映。袁枚不但认为“曹雪芹”是曹寅的儿子,还认为自己与他们“相隔已百年矣”。从康熙年间推算起,这曹雪芹根本就是个前代人物。

毋庸置疑,袁枚在《随园诗话》中记录的有关《红楼梦》的这两条诗话,错误十分明显。曹寅唯一的儿子叫“曹頫”,也就是红学家们认定的曹雪芹的父亲,曹寅应该是曹雪芹的祖父。袁枚本来就无意去探究《红楼梦》的根源,更不会去关心曹家的命运到底如何,却不料“无心插柳柳成荫”,这两条诗话反而成了他最著名的记录,常常被《红楼梦》的研究者们引用。

考证派红学的奠基人胡适,在二十世纪初开始研究《红楼梦》时,非常重视袁枚《随园诗话》中有关《红楼梦》的材料。他在1921年3月写的《〈红楼梦〉考证》初稿,就引用了《随园诗话》中的记录。不过他也由此开了个不好的先例,引用资料,只取用有利于自己论点的东西,对资料中的矛盾之处视而不见,避而不谈。胡适为了圆满自己的“《红楼梦》自传说”,把袁枚记载的“曹雪芹”改变成曹寅的孙子,曹家也演变成为了现实中的金陵贾家。胡适大胆的推测,也开创了“曹学”的先河。

如今,《红楼梦》被评为中国最具文学成就的古典小说,被公认为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首,更号称是描写封建社会“百科全书”似的伟大作品。袁枚如果地下有知,肯定会后悔自己在《随园诗话》中对《红楼梦》的记录记载得太少了。不过,中国古代从来就特别注重诗歌传统,《红楼梦》中的“诗话”比比皆是。我们在阅读《红楼梦》的同时,顺便再读一读《随园诗话》,二者相得益彰,这对我们深入理解《红楼梦》是大有裨益的。


作者 刘永,四川绵阳人,现为公务员,爱好文史写作,痴迷《红楼梦》,时有诗文发表于报刊,有《文同评传》等书籍出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红楼梦》作者之谜
弥天大谎 《红楼梦》并非曹雪芹著?
《红楼梦考证》:百年新红学的开山之作,竟然漏洞百出
解红楼:大观园之迷
李生占文章:清人笔下的曹雪芹
为什么现有的《红楼梦》研究全部都是错误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