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破洞牛仔裤的由来——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的《叙事经济学》

  听音频拉到文章末尾,音频内容更全! 

1

美国经济学家、畅销书作家、耶鲁大学经济学教授、201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詹姆斯·希勒2019年出版了一本新书,2020年4月中文版由中信出版集团出版,这本书的名字叫《叙事经济学》。

这些年比较流行的经济学理论是行为经济学。也就是人的、或者是社会的经济行为是非理性的,希勒是行为经济学分支行为金融学的始创人之一。

行为金融学认为金融投资也是非常理性的,是由主观行为支配的,而非来自理性思考。比如高杠杆借货投资不但会发生在个人身上,也会发生在大公司身上。

罗伯特·希勒在这之前还出版过另两本关于经济学的本书,一本叫《动物精神》,另一本叫《非理性繁荣》。罗伯特·希勒在《非理性繁荣》一书中警告说:投资者之间表现出的非理性繁荣迹象,自2008—2009年金融危机以来有增无减。书中讲了很多美国的例子,这种非理性繁荣表现更为突出的其实是我们互联网金融和互联网商业。

那么,为什么叙事会影响经济?我们先要了解什么是叙事?

叙事说白了就是讲故事。

一个故事开始一个人讲,听的人越来越多的时候,讲的人也就越来越多了,最后大家都信了。

最典型的就是《三国演义》,里面的那些假故事最后大家都信以为真了,而你用史书《三国志》和大家说刘备的蜀汉政权没有法理上的合法性,曹魏政权才有合法性,是没人信的。

而《三国演义》表达的一个中心思想是刘备是忠于汉室江山的,其实是假的。历史上,三国中,刘备最着急自己当皇帝,而不是匡复汉室江山。

但是就是这样一个故事大家信了,并成不了主流叙事叫汉贼不两立,刘备反倒成了正义凛然形象的代言人,曹操被扣上了永远反贼的帽子。

这就是讲故事的力量。

尤瓦尔·赫拉利在《未来简史》中说,今天的人类是智人的后代,智人为什么能从不同的猿人中脱颖而出,最终进化出来今天控制地球的、有智慧的人类,而其他猿人或是消亡,或是没有进化出智慧来。

这是因为我们的祖先最早学会了讲故事。

而且这类故事往往不是事实,而是瞎话,更多的时候是画饼。你比如在迁徙的过程中会把目的地描绘得非常美好,使人们更有毅力坚持下去。其实编的都是瞎话。

现代科学也证实,人出生之后即使没有语言能力,也会编瞎话。比如婴儿为了吃奶表现出的非常痛苦的大哭就是假的。也就是说任何生物都有欺骗的本能,比如动物的变色,或者是展现得更美丽。

我小时候,如果撒谎了,我爷爷、我爸就会说:啥也没学会呢!先学会扒瞎了。

扒瞎是东北话,就是编瞎话的意思。

当时觉得非常丢脸,现在才明白,是人就会说谎,根本不用学。

人们用编造的故事表达思想、观念,人们通过编造的故事构建不同的社会,叙事的角度不同可以改变一切。

我们现在也不是一直强调要讲好中国故事嘛,这才有了正能量叙事;而这两年的主流叙事就是防疫,防疫成了唯一的正确。西方政客同样用防疫讲故事,拜登就是用这样的故事把特朗普讲下去了。

而这些年我们的主流叙事其实是一个更宏大的叙事。

2

希勒在他的《叙事经济学》中讲了这些年美国的两种叙事,这两种叙事主导着美国经济。一种叙事是“美国梦”,另一种叙事是“机器人”。正是这两种叙事在美国像病毒一样传播,才主导了美国近100年的经济走向。

“美国梦”这个词是1931年,有个叫詹姆斯·亚当斯的畅销书作家发明的。那个时候美国正处在大萧条最严重的时期。

1920年代被美国人称为“喧嚣的20年代”,那时的美国经济特别牛,人民的生活水平快速提高。到了大萧条前的1929年,美国家庭的汽车普及率就达到了90%,也就是说,几乎每家每户都有车。要知道,那是近100年前的事,中国90%的人还没见过汽车。

有钱了当然就是铺张浪费,相互攀比,哪国人都一样。当时美国最流行的一句话叫“赶上琼斯家”。换成中国话就是不能让隔壁老王落下。在1920年代,消费信贷在美国人已经普及,当时有美国人四分之三的汽车是用分期付款方式购买的。

是不是有点感觉了呢?

但是到了1929年,美国经济大萧条,股市崩盘,工厂关门,无数人失业,还欠下一屁股债,甚至有人流落街头沦为乞丐。

这时候,再攀比炫富就显得不合时宜了,而且容易遭人嫉恨,美国人可都有枪。

所以,大萧条时期美国的社会风气来了个180度大转弯——从炫富变成了炫穷,贫穷第一次成为了时尚。比如,人们不再开车上班,而改骑自行车;不再穿正装了,而改穿用粗布做的牛仔裤。

这还不够,还要故意拉几条口子来做旧。

原来我们现在流行的破洞牛仔裤,竟然是100年前美国人炫穷的副产品。

这有点像当年道光皇帝非要在龙袍上补补丁一样,大臣也纷纷效仿。

当时的美国人都非常理直气壮地说:“我买不起这个!”甚至口气中还带点骄傲的味道,似乎是在暗示:我曾经买得起,只不过在股市里损失掉了。

这不禁让我想起去年流行的一首歌《哥已不是当年的哥》。

哥已不是当年的哥

不再与春风对酒当歌

我别了江湖我变成传说

曾经的美梦被现实刺破

3

按理说,节俭替代奢侈是好事。我们也这样认,这不才有了“光盘行动”。

但是,在大萧条的背景下,节俭意味着减少消费,减少消费意味着经济会更加萧条,造成更多失业,这就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

当年福特公司的汽车销量在1929~1932年之间陡然下降86%。如果这种“贫穷时尚”一直持续下去,那么大萧条的局面会更加严重。

这在这时,一个新故事来了,“美国梦”闪亮登场了。

按照这个词的发明者亚当斯的定义,“美国梦”是指:每个人都应该过上更美好、更富足、更圆满的生活,能依靠自己的能力挣到自己想要的一切;美国梦不只是汽车,也不只是高工资,而是一种英雄不问出处的社会秩序。

可以看出,“美国梦”的叙事又悄悄地回归了1920年代的消费主义叙事。就不是越穷越时尚了,而是要奋斗、要消费,实现美好生活汽车和高工资都是要有的。这是消费正名。

这么多年来,消费主义在中国一直是一个负面意义非常强的词。

“美国梦”这个词一发明出来,就马上传开,就和前些年大家都认为“一个小目标”不是梦一样。社会情绪一下子就由消极变成了积极。到1932年底,社会风向开始倒转,消费主义重新盖过了“贫穷时尚”。有房、有车、有钱的“美国梦”故事帮助美国更快地走出了大萧条。

当然,“美国梦”的故事只是美国走出大萧条的众多原因之一。

在美国经济开始复苏的1933年,还发生了很多大事,特别是罗斯福总统宣誓就职,并开启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在就职演讲中,罗斯福总统留下一句名言:“我们唯一需要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

这句话给了美国人民极大的鼓舞,也是让美国走出大萧条的重要叙事之一。

“美国梦”这个词是一个叫詹姆斯·亚当斯的畅销书作家提出的。但是,因为这个人不怎么出名,传着传着就把发明者传成了美国黑人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他在1963年发表了著名演讲“我有一个梦想”,把争取种族平等和美国梦联系到了一起。黑人运动提高了黑人的社会经济地位,经济就更加繁荣。直到这个词是谁发明的已经不重要了。

后来,“美国梦”就成了“美国精神”“美国品格”“美国原则”“美国信条”的代名词,通过个人奋斗创造美好生活。

到2000年之后,小布什上台,直接把“美国梦”和买房子绑在了一起。他说:“在美国,如果你拥有自己的房子,那么你正在实现美国梦。”小布什总统签署的购房补贴法案,名字就叫做《美国梦首付款法案》。

这时期媒体宣传中,买房这事竟然还和道德和爱国扯到了一起:所谓“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你买了房,才是社会中流砥柱,才是爱国。

这种新的“美国梦”叙事,极大地推高了美国的房地产泡沫。2003年,就在美国的房地产泡沫最严重的时候,房产抵押贷款巨头房利美打出广告:“美国梦,我们的梦”。

后来的事情,我们都知道了:2007年,由“美国梦”推高的房地产泡沫终于被刺破,引发了一场震动全球的金融危机。到这里,历史似乎走完了一个循环:百年前,“美国梦”让美国走出大萧条;百年后,“美国梦”又让美国陷入危机。

那么美国靠什么走出“美国梦”带来的危机呢?那就是第二种叙事——“机器人”的故事,或者叫高科技。

不知道你发现没有,美国人的这两个梦与现在的中国故事高度重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Robert Shiller:经济学与人类讲故事的本能
诺奖得主的10本好书,你读过几本?
美国的故事 第九集 萧条
美国的故事 第9集 萧条
“他死之后再无大师” 经济学大师弗里德曼逝世
美国人为什么从狼变成了羊?——《自由选择》第一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