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月夜碎笔
本文作者:介霞


中秋刚过,月亮悬挂在母亲家的窗棂,依旧是饱满的团圆喜气,温润的光泽稳稳地映照窗前。这一抹月色坚定、温和如父亲的目光。


凌晨四点,父亲趁着月色已起床。除了炕头是热乎的,整个屋子有点清冷,伸出手一会儿就变得冰凉。走到屋子外面,温度已经接近零度,似乎将一轮明月也冰封,锁定在这寂寥夜空。

父亲裹紧衣衫,开着他的小货车去往乡下。因为三姑搬家,而父亲前日已答应一位雇主把货物送到指定地点,为两不耽误,父亲只能提前起床,先去乡下拉货物、送货。然后回到小镇再给三姑搬家。无论答应谁的事情父亲总是提前行动,不会松懈对待。

每年腊月,天寒地冻。父亲准备好上等的羊肉,卷成大小均等的肉卷,羊骨头单独整齐包装,然后打包在纸箱里。清晨,依然是摸着黑漆漆的夜色起床,开着他的小货车从小镇出发,赶到集宁的国道上,等待从呼和浩特去往大连的大巴车经过,然后把羊肉拜托给大巴车司机捎给大连的妹妹。

大巴司机告知父亲的时间点,总会因为路况或者其他因素有一些延误。父亲生怕错过大巴车路过国道的时间,总是提前到达约定地点等待。有时,一等就是几个小时。高速路口的风格外凌冽,即使穿再多的棉衣,几个小时的等待是扛不住的。父亲被寒风吹得脸庞发紫,但是父亲目光温和,神情稳稳地等在那里。直到大巴车到了,父亲递送完东西,然后他再开着小货车从容返回小镇。

父亲从凌晨到中午,滴水未进,又匆匆忙忙赶回家。他似乎永不知疲惫和饥饿,仿佛是钢铁铸造一样的铁骨铮铮。

父亲出生于上世纪50年代初,经历最艰难困苦的日子和无数的磨难挫折。然而,不管年轻、年老,父亲从未因任何艰难险阻改变他身上那些最优秀宝贵的品质。

父亲依然像年轻时候一样劳作,我从来没有听他喊过苦和累,似乎总是有使不完的力气、干不完的活。从我记事起,30多年只能看着父亲辛苦,疼,在心里。


青年时期的父亲,原本该在师范读书,之后从事教育事业。如果当年父亲选择在师范读书,现在应是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然而,为了照顾好家庭,他选择放弃学业。生活所迫又先后从事很多艰苦的体力劳动,遇到很多不公和危险。新生的骗子、无赖、强人、匪类、恶霸都在父亲的记忆里留下难以磨灭、深恶痛绝的印记。经历千难万险,流汗甚至流血。可是,父亲虽已年老,在我看来依然掩藏不住他原本的文人气质。总是精神矍铄的父亲,从不失为人善良、做人正派、刚正不阿的优秀品质,从未因任何磨难而有所改变。不屈命运,始终顽强抗争。

已近古稀之年的父亲,毫无闲暇休息、安享天伦之乐的想法。劳动之余,他捡拾零散的往事,在一个破旧的笔记本上记录了他坎坷的经历。字字都是带着鲜血的回忆。我执意请求父亲将手稿给我,替他整理成电子文件。在父亲简单的记录中,我发现了许多从前无从知晓的惊心动魄的细节,还有许多让人气愤、痛恨、惊恐的事情,甚至极度危险的情节像电影一样在眼前闪过,而他依然笑对人生。

从前,我们都不了解父亲,也不理解他。其实,父亲一直是在用生命换取我们的幸福生活。

我没有亲眼目睹过那个年代的是是与非非。我只知道,我心疼父亲,替他冤屈,替他不平。我不知道还有多少像父亲一样苦难的劳动者,我只知道,我的父亲是千千万万劳苦大众当中的最值得我尊敬、爱戴、心疼的人。而我们作为儿女,该向父辈传承、学习的太多太多了,像父亲一样踏踏实实地劳动,堂堂正正做人,始终与人为善。

后面附有父亲的手稿电子版。尽管他写得有些简单、粗糙,但在我看来,字字都是珍贵的珠宝和财富。那是无数劳动人民最宝贵的品质,最值得传承和弘扬的传统文明。同时,也可以时刻提醒我:父母只有一双,做儿女的要明白,永远心疼、体谅的人是自己受苦、受累的父母。

——————————

—————————————



搂 柴
/介卿峰

从童年步入少年时代的那个秋天。我和邻居几个比我大六七岁的孩子相约去离城七八里地的山坡上捡柴禾。

每人扛着一个1米长的铁耙子,一起爬到山坡上。拖着重重的耙子在地上来回拉,把地上的柴草搂起来,集聚到一起。就这样,整整走了一个上午,搂好了一大堆柴草。然后把柴草整理得方方正正、密密实实,再用绳子捆成一堵墙似的柴禾捆。

捆好的柴草比我高出一半。我用绳子把柴禾紧紧地捆在我背上,可是我用尽全身力气也背不起来。只能试一下别的办法,先把柴禾拉到一个高的土坡上,再将柴草放在我后背,然后我用尽蛮力试图站起来,结果用力过猛,连人带柴禾一起滚到山坡下面。柴草将我的脸和手划破好多血口子,鲜血直流。我没有掉一滴眼泪,很快爬了起来。硬是一步一步挪着走,再次将柴草拉到山坡上,终于把柴背起来。回家途中休息好几次,直到天黑,总算回到家。


拾 粪
/介卿峰

1966年的夏天,12岁的我和邻居的几个伙伴,一同去离家几里地的大海滩捡干牛粪。

早晨从家走时,大家一路上又跑又跳,欢快地追逐嬉戏一路跑到大海滩。放眼望去,到处都是一堆一堆的牛粪,我们仿佛看到了元宝一样高兴。几个孩子争先恐后拖着自己的麻袋,往里面装牛粪。很快就装了满满一麻袋。

坐下来休息时,大家都把各自带的干粮拿出来吃。一起来的同伴有的带着白面馒头,有的带着白面烙饼,只有我带的是野菜团子。

吃完干粮后,伙伴们用绳子将麻袋捆好,背起来开始往家赶。我年龄最小的,个头也最小,吃的又是野菜团子,不抗饿。不一会儿就距离别人越来越远了,再过一会儿就不见了他们的踪影。我背上的牛粪变得越来越重,每走一步都很艰难。不知走了多长时间,终于走不动了。于是就在一个小土沟里坐下来休息,不知不觉我就睡着了。

不知睡了多久,突然有一个赶牛车的大叔把我叫醒,问我家在哪里?父亲叫什么名字?把我和一大麻袋牛粪扶到牛车上,然后送我回到家。

回家后,大叔告诉母亲,当时他赶着牛车路过,突然发现有一只狼在我脸上闻,他赶忙过来把狼哄走。母亲谢过大叔,把我抱在怀里痛哭流涕。那个年代荒郊野外经常有狼出没,母亲说幸亏大叔救了我,要不然那是多么的危险。

母亲说,可千万不能忘记大叔的救命之恩,以后一定要报答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原创|割草
乡情三叠
(原创)刘长荣:捉野兔/当年我是农家郎系列散文
见利反目
往事之 柴草
【三湘文艺】姜华南 故乡的山,我的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