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连载】逐日:二爷爷光辉的一生(五)

第二章  走向革命

第五节 大青山创建根据地        

   升级别改制骑兵团

﹌﹌﹌﹌﹌﹌﹌﹌﹌﹌﹌﹌﹌﹌﹌﹌﹌﹌﹌﹌﹌﹌﹌﹌﹌﹌﹌
大青山位于绥远省东部,属于阴山山脉的中段,东起集宁以北的辉腾梁,西至包头以西的乌拉山,南隔土默川与黄河相望,北连乌兰察布草原与蒙古人民共和国接壤,东南连蛮汉山与晋西北毗邻,东西绵延700余里,南北宽100余里,察哈尔西四旗(察哈尔正黄旗、正红旗、镶红旗和镶蓝旗,蒙语察哈尔是“边”的意思,因察哈尔部落游牧之地地处边外而得名)大部囊括其中。

大青山
平(北平)绥(绥远)铁路沿大青山南麓伸展,将集宁、归绥(呼和浩特)和包头三大重镇连接起来,形成了绥远省的腹地。

平绥铁路沿线图

大青山以归绥以北的蜈蚣坝为界,以西山势陡峭,多沟壑峡谷,以东山势渐趋平缓,直至辉腾梁与察哈尔地区的低山丘陵相连接。以大青山东段的卓资山为坐标,东侧是丰镇丘陵地带;南与山西的左云、右玉、偏关交界,通往晋西北;西南是凉城蛮汉山、马头山山区;西面是土默川平原。大青山地区位于晋西北的侧翼,大青山抗日根据地是晋西北抗日根据地的延伸和发展,是通往大西北的咽喉,是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的北大门,也是与蒙古、苏联联络的重要通道,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大青山地图

中国共产党在大青山地区开辟抗日游击根据地,可以威胁平绥铁路和牵制集宁、归绥、包头等城镇的日军,便于打击乡村里的小股日军,以促进蒙汉人民团结抗日,扩大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影响,并与晋西北抗日根据地相互配合,保卫抗日大后方陕甘宁边区,打通与苏联和蒙古的交通线,是抗日战争战略反攻阶段的先头阵地。

鉴于大青山地区战略地位的重要性,为了将日寇彻底赶走,从1938年7月到12月,八路军120师358旅由政治委员李井泉任司令员、姚喆任参谋长、彭德大任政治部主任组成的大青山支队的1800人,再加上由太原成成私立中学师生500人编成的第二战区总动员委员会第4支队,并抽调晋察绥战争动员委员会的武新宇、武达平、张晋勋、李维中、乔凤山等人为部长,组成了绥远战动委工作组共二千三百多人,其中有三分之一是长征前的老赤卫队或走过长征的老红军,有三分之一的同志是共产党员,排以上干部一百四十多名,在“北到沙漠、南至黄河、东至察绥边、西至五临”的广阔地区开辟了绥中、绥西、绥南三块游击区,首先建立起来了三个抗日游击根据地。

大青山支队挺进大青山区

八路军大青山支队、动委会、游击四支队挺进大青山路线图

在八路军大青山支队挺进大青山之前,大青山地区原来有一支规模很小的由共产党人张有聚任团长、杨植霖任政委兼参谋长、高凤英负责政治工作的一百多人的“蒙汉抗日游击队”。1938年10月初的一天,杨植霖接到李井泉司令员的亲笔信,得知八路军已挺进大青山,他立即带领游击队员连夜冒雨走了七八十里赶到归绥县二区面铺窑村(现属呼和浩特市新城区),与八路军大青山支队政治部副主任饶兴率领的先头部队(一个连)会师。随后,杨植霖到五塔背村,与李井泉会面。八路军大青山支队与蒙汉抗日游击队的胜利会师有重大的意义,它标志着党中央毛主席关于“在平绥路以北沿大青山脉建立游击根据地”战略意图的第一步已初步实现,为创建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奠定了基础,大青山地区的抗日斗争进入了新阶段。

1938年大青山支队与蒙汉游击队会师


会师后,蒙汉抗日游击队即整编为“绥蒙游击大队”,参加开辟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的斗争。1939年秋,“绥蒙游击大队”在绥西编入八路军大青山骑兵支队第三营。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全国19个抗日根据地之一,在中国抗日战争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由于八路军打下来的地盘在不断扩大,用兵的地方在不断增多,所以显得兵力不足且分散。1938年底,120师在大青山还未完全站稳脚跟,党中央决定让120师挺进冀中,有些同志不理解中央的这一决策,贺龙师长指出:挺进冀中是中央军委战略部署中的重要一环,这项任务必须完成,同时晋西北根据地也要坚持,两者必须兼顾。要把358旅留在晋西北,让群众知道我们去了冀中,120师还在晋西北。1939年11月,715团主力奉命由团长王尚荣、政委朱辉照带领开赴冀中。按贺龙同志的部署,大青山支队留下4个连的兵力五百余人和战动委的独立第4支队坚持留在大青山地区继续和敌人开展武装斗争。

行军

以大青山为中心的绥远敌占区,除了大青山、蛮汉山是山区外,大部分是丘陵地带,还有土默特平原和乌兰察布草原。日伪军在大青山地区的军事力量绝大部分是骑兵和机械化部队,特别是伪蒙军和土匪全部是骑兵武装。日寇大贺骑兵联队约两千人活动于平绥铁路至包头沿线,驻扎在归绥、包头等地的日军装备有大量汽车,机动能力强,可随时调遣。此外,隶属国民党的自卫军也是骑兵,他们有时是抗日的“友军”,有时也是与八路军搞磨擦的反共“顽固军”。和这样的强敌作战,八路军光靠两条腿是跑不过汽车轮子和马的,步兵改骑兵势在必行。基于这样的认识,经过艰苦的努力,1939年冬至1940年春,留下来的五百余人再加上后续动员加入大青山支队的人员编为大青山骑兵支队,下辖三个骑兵营,绥南为1营、绥中为2营、绥西为3营。骑兵支队司令部又直属了2、3、4、6四个骑兵大队。二战区总动委四支队下辖三个连。

骑兵行军


1940年5月25日,经120师贺龙师长和关向应政委请示,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亲自批准将大青山骑兵支队下辖的绥南、绥中、绥西三个骑兵营全部改为骑兵团。大青山骑兵支队下辖骑兵1、2、3团及教导大队和4支队(1941年12月改为4支队,后来又改为骑兵支队独立营)。三个骑兵团的机关分别设司令部、政治处、供给处,每个团只有4个骑兵连和1个警通连。

1940年7月,李井泉奉命调回晋西北,姚喆接任大青山骑兵支队司令员,后来陈刚被提拔为副司令员。骑兵支队采取灵活机动的游击战术,利用高山密林与敌人周旋,抓住机会打击敌人。艰苦的革命战争年代,当地的各级政府基本上都具有三个特点:一是都是骑乘,二是都有武装,三是都打游击。从领导到战士都是战斗员,否则就无法生存下去。当时的行署、县、区任务都十分繁重,如:发动群众、对敌斗争、清除汉奸、收集情报、征集军粮、收集制作皮衣、毡靴、军鞋等,动员新兵入伍、往延安输送有文化的青年、做好统战工作和少数民族的工作等等。

姚喆
﹌﹌﹌﹌﹌﹌﹌﹌﹌﹌﹌﹌﹌﹌﹌﹌﹌﹌﹌﹌﹌﹌﹌﹌﹌﹌﹌﹌﹌﹌﹌﹌﹌﹌﹌﹌﹌﹌﹌﹌﹌﹌﹌﹌﹌﹌﹌﹌﹌﹌﹌﹌

且待下节分解:

扩战果开辟绥东区
伪蒙军征兵察哈尔


文中图片由作者提供

该文作者1966年出生于察右中旗元山子乡,1984年参军,转业前为陆军某装甲旅副政委,现在大同税务局工作。

【本期幕后】

策划:小娟

编辑:楚楚

校对:小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大青山骑兵支队与游击队
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旧址
(学四史)八路军李井泉支队 | 大青山骑兵支队
【往事】八路军大青山抗日游击队(1938.8—1945.8)
中共绥远省委在大青山抗日根据地开辟发展中的贡献
开国中将姚喆:这一刀是留在他脸上永远闪耀的荣誉勋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