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本文作者:王佳鸣



比起用电脑写文章,我更喜欢在白纸或信纸上写,因为总觉得,只有笔尖在纸张上跳动,才有写作的味道,才该是写作应有的样子。可从事新闻工作以来,为了提高效率,不得不习惯去使用电脑,甚至是依赖,就像流动的光阴、变化的环境,让我们不得不去改变。适应以后,那些外在的妥协显得那么顺其自然、游刃有余,可那些深深藏在心里的“味道”却成为了我们最深、最珍贵的回忆——就像“过年”。

我家从红土疙塔搬到中旗的那一年,我4岁,在那之前,关于“年”的记忆属实是模糊的,只能在父亲和母亲的回忆中联想到一些断断续续的画面。搬到中旗后,起初我们一家租住在原来东街小学校园里的一处平房院子,后来又搬到大医院东南方向的菜园子附近,直到二年级下学期我们在西南疙蛋买了房,这才算在中旗落了脚。那时候总听母亲念叨说,那是我们搬的第11次家。

童年时代的春节是非常热闹的。搬到西南疙蛋以后,我转学到了西街小学,每天结伴上下学的同学基本都是房前院后的邻居,一个班的、一个年级的都有。一说到过年,最为开心的无非就是穿新衣、吃美味,大家有时还会互相攀比。记得有一年,母亲花了58块钱的“大价钱”在供销大楼给我买了一条直筒、淡蓝色外翻边的牛仔裤,至今还记得那个挂牌上的三个大字“小牧人”。买这裤子还是费了些周折的,原本适合我的尺码是人家挂出来的样品,已经落了灰,全新的又没有合适的尺码,在我的再三央求下,母亲还是把这条“样品裤”买回了家。而这条裤子也成了我一个腊月向小伙伴们炫耀的资本,也常常领着她们回家,拿出牛仔裤问她们:“你猜,我这裤子多少钱买的?”现在想来,真是幼稚可笑啊!

迫不及待的心情一等就是一个腊月。大年三十一早,娃娃们都早早地起来,把里里外外的新衣服都穿上,临出门抓一把瓜子儿、一把糖,各家各户去串门儿,走在谁家吃在谁家,吃饱了就去逛大街,拿着压岁钱去街上还要买些零食,男孩儿们兜里还揣着炮,有的是小鞭炮,有的是一摔就响的那种,一个个“婴儿肥”的脸蛋子都冻得通红,成群结伴、有说有笑的队伍仿佛已经成了老家过年的一道风景。

过年,除了穿就是吃。没有离乡在外时,总对家乡的过年习俗不以为然,觉得是普普通通,可当走出去才发现,我们的过年习俗真的是很讲究、很有“年味儿”的。

我总认为,当老师的人都对“吃”情有独钟,不仅会吃,还会做,现在想来,这个印象还是源于我的父亲吧。他就特别会做饭,也很爱给我们做好吃的,尤其是在过年的时候。记得每年大约是从大年初二开始,就陆续会有亲戚、父亲的同事、同学、朋友和学生来家里串门儿,茶几上待客的小凉菜有炸豆瓣儿、花生米、凉拌菜、猪耳朵、牛蹄筋,牛肚......每年都换着花样儿,熟食还有黄焖鸡、炸丸子、炖肉,再炒上几个菜,最后下一锅饺子,再摆上几种稀罕的酒水和饮料,这才对“年味儿”。家里正月里的年货吃食,都是腊月里父亲母亲亲手烹饪准备,记得那年,父亲跟熟人买了一副牛头牛蹄回来,算是新鲜玩意儿,也是自己收拾自己煮,那时候的灶还是烧的炭火,锅台上是一口铁锅,炖上一锅肉,配上外面的严冬大雪,那感觉别提多美了。牛头煮熟还要剔肉,全家都要上阵,边剔边吃,边逗着趣儿,一家人其乐融融的画面就像刻在脑海里的一张年画儿。

大年三十一大早,父亲一声吆喝,我和姐姐都要帮忙出去贴对联,同是出来贴对联的邻居们都互相问好,那种刺骨的冷和邻里间的温暖现在很少有机会能体会到了。下午四五点的时候,父亲母亲就开始着手准备年夜饭的食材,拌好饺子馅儿全家人一起包饺子,父亲总说:“这么大俩姑娘了,连个饺子皮都不会擀”。吃完了饭,伴着阵阵鞭炮声看春晚,到十二点点旺火、接神,整个小镇瞬间弥漫着浓浓的火药味,鞭炮齐鸣、烟花漫天。每一个环节仿佛都是固定好的一样,让人不以为然,却把深深的乡愁凝聚到了每一位游子的血液中。

印象最深的“接神”是我上初中以后家里又一次乔迁,我们家搬进了旧南小院子里的教育局家属楼,也住上了楼房。那年的春节非常崭新、非常红火,崭新是因为住进楼房的喜悦就像中奖一般,红火是因为所有住进小区的人们除夕要集体“接神”。刚装修的房子就是好,每家的阳台顶灯都是清一色的红灯笼,红彤彤的格外喜庆、好看。晚上11点多,只见院子里的两个大旺火就已经冒起了火苗,12点一到,各家各户都拿出烟花炮竹开始放,家属们也都围在旺火周围,把每个人充满笑容的脸都照红了。自那以后,小区里每年都是以这样的形式“接神”,直到院子里的孩子们都长大离乡、父母们也随之搬离,小区里物是人非,是不是还像以前那样红火热闹呢?

20岁的我,总是喜欢穿深色的衣服,因为彩色的年华似乎只有与黑暗相配才能衬托出彩色的美,才能激发出青春时的灵感和忧郁,因为真正的快乐和美不需要过多的去修饰。如今30岁的我,喜欢鲜艳的颜色,喜欢碎花的裙摆,喜欢回忆,喜欢那些记忆中的美好。当然,也开始疑惑,疑惑我们的选择、我们的未来,还有“年”的真正含义。

时光变迁、岁月如梭。人们都说三十而立,我却没有真正“立”起来,一边过着自己的生活,一边留恋着生我养我的故土,越久,越是想念和难以割舍。自从出嫁以后,我连续三年都是在婆家过年,正月初几再回娘家,2018年的春节,我终于回到家乡跟父亲母亲过了个年,但也没能呆上几天,初四就返回了,每次回家返程时,都是在车里留着泪水离开的,年龄越大,乡愁越深。

2019年的春节非同寻常,父亲和母亲今年要在我家过年了,因为我的二胎即将在正月出生,他们原本打算是过完年初几的时候再来,可再三考虑还是放心不下。母亲是提前半个多月来的,帮忙照看幼儿园放假在家的老大。1月21日傍晚,我挺着8个多月的孕肚,拉着母亲和儿子去火车站接父亲,除了一些随身的衣物,他给我拿了自己做的烧猪肉、卤猪蹄还有粉条。他原本还打算给我带一只农村散养的笨鸡,被我制止了。

家乡的“年”真好啊!但如果说什么样的年才是最好、最有“味道”的年?那一定是与至亲至爱的家人在一起的年。

作者一家

有空,常回家看看吧!


该文作者1988年出生于内蒙古察右中旗,现居鄂尔多斯市,就职于一大型企业,从事新闻工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崞县风情录丨田小东:过大年
儿时的除夕
品读 | 孙荣:追寻年味
【金小说】郭二丨不醒梦归处
故乡的年味儿
我的年(之一)薄荷味的除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