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褪色的乡俗(下)

本文作者:马少东


上期文章:

褪色的乡俗(上)

褪色的乡俗(中)

那些年娶媳妇

宏盘村有一件喜事——娶媳妇。


娶媳妇,可是宏盘村的头等大事。要知道宏盘村的后生娶上一个媳妇不容易。后生们到了娶媳妇的年龄,家里人就开始发愁,特别是家境穷的人家。即使自家的孩子是村里公认的好后生,也有村里或外地的姑娘喜欢,但也因拿不出彩礼,盖不起房子,连“三大件”也买不起,女方的大人硬是不能应这门亲事,这样的鸳鸯拆散了很多。

所以,宏盘的后生能找到一个媳妇,家里即使砸锅卖铁也要凑彩礼钱为孩子订下婚;有的要供着,年年给女方买衣服,给零花钱,帮女方家做营生,过时过节要把人家姑娘请来,看交流要陪着买东西,生怕人家不高兴退婚。当然,通情达理的姑娘人家也很多,但彩礼是必须有的。

想找媳妇,媒人也是必须要有的,否则,许多“谈判”环节没法进行。媒人是娶媳妇至关重要的人物,宏盘人非常尊重媒人,敬为上宾,尊称“宾功大人”。和女方的一切谈判事宜交给媒人,约定的彩礼钱、衣服钱是多少,买自行车、缝纫机、手表等“三大件”,房子钱,等等,媒人基本会搞定。结婚的事一旦说成,那离娶的日子就不远了。

宏盘村娶媳妇一般都把日子定在腊月。这个月是农闲时节,娶媳妇的人家有了积蓄,正好有条件办喜事。把消息早早地传给亲戚朋友,家里也开始筹备办事宴:杀猪、压粉、蒸馍馍、磨糕面、借盘碗家具。要办喜事的后生和姑娘俩下中旗买典礼用的新衣服,男的买蓝布衣服,女的买红绸棉袄和裤子,红鞋,红头巾等,还要买些生活用品:洗脸盆、胰子盒、温壶、毛巾、梳子、镜子等,都要红色的。家里如果盖了新房,打扫好,先不住。要缝“四铺四盖”被褥,必须是绸缎面的。

一切准备就绪,到了娶的日子,帮忙的人们早早地过来:有代东的、有娶亲赶车的、有厨房蒸糕炒菜端盘的、有担水的、放炮的。亲戚们也陆续到来。东家是忙得找不到北,小孩子们扑头砍脸地乱跑,看热闹的村民们探着头往院墙里眊。


今天,代东全权代表东家行使指挥权。农村里的代东在红白事宴中有权威性,他的组织、指挥、协调、处理能力,不亚于大队书记、生产队长。如果事宴上少了他,局面将混乱得一塌胡涂。因此,谁家办事宴一定要请代东。代东都是些“德高望重”的人,把东家交给的大事小事安排得井井有条,处理得坦坦荡荡。一场成功的事宴,必须要一个好代东!

代东一早安排好厨房的事宜,然后又协调娶亲的马车队(记忆中宏盘村到外地娶媳妇要赶马车去):车倌装扮好马车没有,跟车的是后生还是老汉,车上铺了毛毡没有,等等。

落实好马车,又开始安排坐早席。宏盘人坐席有讲究:姥爷娘舅亲要坐上席,姐夫女婿出大礼的不能慢待,先坐老辈后坐晚辈,不管早席还是晌午正席一样的安排。安排错了,就有踢桌子的危险。惹上麻烦不好收场。代东责任重大啊!

话说早席进行中,娶亲的马车队就要出发了。马车装饰的也是喜庆,三匹马都是高大的枣红马,头戴红缨子,脖套串铃铛,背批大红帘,威风得很;车倌手握红穗长挑鞭,胸系红布条,神气得很;跟车的后生身材健壮,喜上眉梢,就像他要娶媳妇似的。

娶亲的队伍簇拥着新郎走出院门,放炮的点响几个二响炮,代东指挥着娶亲一行人,并交代了注意事项。娶亲队伍以媒人为首,成员有嫂子、姑夫、姑姑、弟弟,叔叔、婶子等,他们抱着红被窝,提这烟酒、点心、离娘肉,赶着“碰门羊”,一齐上了马车,又响几个大炮,车官一挥挑鞭,“哒驾!”娶亲马车迎着初升的太阳出发了!

到外村娶媳妇,路程不太远,到了女方村里,先放炮,告知娶亲的进村了。

女方的家人们也早已在门口迎接,负责接待的人把娶亲人迎到房里,有些耍笑的人把新郎堵在门口,要糖,要烟,甚至有人抢走新郎的帽子。院子里一片欢腾。新郎试图冲进房里,都没能成功,也只好掏出些水果糖抛到人群里,他趁人们在地上捡糖逮机会冲进了坐有新娘的房里。

新娘穿戴好坐在炕上。她穿一身红绸衣裳。有的新娘头上还戴着自己做的小红花,八十年代初戴买的花,有的什么也不戴,上车时只围红头巾。新郎进了家,不像现在跪地献花,说表白的话。新郎、新娘都很害羞,家里围满了看女婿的人,窗户外也爬满看热闹的妇女和小孩。

娶亲的人把要给的东西拿出来,交给新娘的父母。有的人家还要附带“离娘钱”、“上轿钱”、“认亲钱”等,这些除彩礼钱外加的钱也得必须给,否则新娘是不会上轿的。新郎家也硬着头皮应许,新娘才肯上轿;更有甚者,还会增加出彩礼钱、衣服钱、房钱,也有的会生出年龄钱、养老钱等等,似有故意刁难的意思。新郎家人只能靠媒人斡旋。斡旋不成,也有新郎负气放空车回来的笑话。


当然,大多数新娘都能痛快上车,喜事嘛!新郎将新娘抱上车,用红被窝围好新娘,随行的娶亲和送亲人员坐满一大车,车倌吆喝着,挥着挑鞭,娶亲的马车一路顺风往回赶。

媳妇娶回来了!一进村,先放炮,看热闹的村民拥了过来,都想看看新娘的真容。有大方的东家拿出糖给村民抛上一把,小孩和女人们碰头石坎地抢。

新媳妇不下车,要压轿钱,东家给了抱“个包”的压轿钱。新媳妇才下车。

新郎的弟弟、妹妹辈的人一下子堵住了门,起哄,要烟 ,要糖,新媳妇不示弱,冲到门口,又被推到院中。有新郎的长辈过来为新媳妇解围。

终于,新媳妇进了家(新媳妇娶回来要在婆婆家住一年才到新房住),上了炕,婆婆端上了红糖水给新媳妇喝,寓意小两口今后生活甜甜蜜蜜的。

院子里也热闹起来了,亲戚中同辈中老年人,男女不分耍笑——抹黑脸。耍笑的人们用手从锅坑里沾上黑,或把黑墨汁蘸在手上,相互往脸上抹,小姨子给姐夫抹,小叔子给嫂子抹,关系不分亲的表的,朋友同学,逮住谁抹谁,有的还要耍笑东家。大家抹得黑狸画虎,嬉笑得前仰后合。

到现在我也搞不清楚,这样抹黑脸的风俗有什么说法,但亲戚们耍笑得特别开心。

开席了,所有的亲戚朋友都按照代东的合理安排,先后入席。农村办事宴,饭菜实惠。院门口,来了几个讨吃的正等着念喜。讨吃子手捏缠着红毛线的五毛钱或一块钱,走一步念一句祝福词:“大哥念完我念,一步走到当院......”代东赶忙去接待,让厨工给讨吃子装一碗菜,拣上糕和馍馍,蹲在一边吃,完了再给讨吃子回礼,给多一两倍的钱,或带上点馍馍和糕。据说他们来念喜是给东家送福运和财运的,不接待或接待不好,他们就会念坏话,讨吃子可不能得罪的。


宏盘村一有娶媳妇的人家,讨吃子们就赶来念喜。村民们对讨吃子念喜特别感兴趣,就等着看他们的表演。

新郎和新媳妇在一个长辈的陪同下开始给亲戚朋友满酒认亲。亲戚朋友们按亲戚关系远近附上十几、二十几的敬酒钱(除了搭礼钱),而这些散钱放到放酒盅的大茶盘里,敬完酒由新郎和新媳妇同时抓起,谁抓的,就归谁。其实最终都归了老婆了!

闹洞房只是听说,戏耍新人是同辈朋友兄弟姐妹之事,花样肯定是各色各样,不必细说了。

娶媳妇,宏盘村繁衍生息的美好之事。一代接一代,续写着宏盘村婚姻的新篇章。

听房夜生活

宏盘村有一种夜生活——听房!这与娶媳妇闹洞房不一样。闹洞房是要好朋友弟兄在明房里戏耍新人的乐事,而听房是暗地里偷听夫妻性生活的恶作剧。

听房,这种属于男人们无聊的爱好,多在夜长的冬天里上演。几个精力旺盛的混鬼后生(据说也有二老板女人),他们打听到或注意到,谁家的男人外出回家了,或谁家的女人住妈家回来了,等到夜深人静的时候,他们三个一伙五个一群,翻墙头,爬大门,像做贼似的,蹑手蹑脚,爬到人家的窗根底,屏住呼吸侧耳往里“听”。听得里面有了动静,听房的家伙们兴奋地直往上爬,甚至撩开窗帘挤头往里眊,有的家伙还笑出声来!人家里面突然亮起灯,还招呼,“外面冷,进家哇。”听房的家伙们只好嬉皮笑脸地散去。一次尴尬的听房,不欢而散!

听房也有听不到的时候,可他们有耐心。当他们又有目标人家时,等到人家熄灯后,先听到人家两口没完没了的说话,后来听得没了动静,他们仍不死心,不惧寒夜,不惧冰冷;有的家伙焦急地弄出了响动,惊醒了人家,人家以为有贼,提着棍子追出了家门,吓得家伙们连滚带爬,四处逃窜。一次惊心动魄的听房,不寒而栗!

听房,并不是恶俗,它给宏盘村平淡的夜生活增添一点趣味,听的人起哄寻乐,被听的人宽容不计较,相互调侃,说笑中取乐生活。

宏盘村的多种风俗,是历史的沉淀,源远流长,是一种乡土文明,世代传承。

移风易俗 ,或许是一种历史变革,新潮的现代文明吹散了习习的乡风,渐行渐远的乡俗在感叹中成为了传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满族新娘走进洞房的漫长历程
秤杆揭盖头
西丰旧事‖ ​边外风情(五)
【转载】【原创】传统娶媳妇全过程
甘肃酒泉农村婚礼,新郎带着一队豪车去接亲,新娘看到后特别激动
李群成:村头的老槐树|散文选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