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铭记历史不忘祖,寻根接力砥砺行(二)

本文作者:卢丰


往期回顾:

铭记历史不忘祖,寻根接力砥砺行(一)

我的太爷爷卢万仓,出生于1838年清廷道光统治年间。就在这一年,国内发生了震惊世界的重大事件,道光帝派湖广总督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赴广东虎门销烟。因禁烟销烟斩断了西方列强在中国掠夺白银的财路,从而引起不满,最终爆发了1840年的鸦片战争。从此,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国家蒙受屈辱,割地赔款,国力渐衰,家国破碎。我的太爷爷就是生长在这样一个伤痕累累斑迹重重的社会背景下。

尽管当时社会如此负重不堪,老百姓仍然向往美好生活。听父辈们讲,为了谷有万担,粮积满仓,不缺吃少挨饿,太爷爷的父母就给太爷爷起名叫卢万仓。我太爷爷虽然没像他的名字一样谷有万担粮积满仓,但他勤劳持家,踏踏实实,家境打拼得也算可以,分别给三个儿子刨闹的娶过了媳妇儿。但终因积劳成疾,年纪轻轻就被病魔夺走了生命,在我父辈的记忆里几乎没留下太爷爷多少人生故事。

60年代,作者和父亲母亲

我爷爷兄弟三人,老大大爷爷叫卢桂罗,老二卢富罗是我爷爷,老三三爷爷叫卢双罗。我小时候只听父母亲经常倒拉爷爷奶奶的故事,但很少听他们提及我大爷爷和三爷爷的事,这也可能是我父亲那时年纪小,对这些长辈们记忆模糊,甚至脑海里一片空白,加之父亲十四五岁和我大爹兄弟俩人撇下父母弟妹独闯生路,上了后山察右中旗。这样在我文字叙述里,非常遗憾地缺少了大爷爷、三爷爷的人生印记。

我爷爷卢富罗,在我的印象里只有一张照片和一副画像,戴着毡帽留着胡子,但没有我们爷孙鲜活相处的记忆,因他谢世时我才四五岁。但爷爷的故事却在父母经常的唠叨中,给我儿时幼小的心灵打上了深深的烙印。

我爷爷生于1878年清光绪帝执政四年,卒于1959年,享年81岁。爷爷经历了诸多的沧桑风雨和不少的改朝换代,从1911年辛亥革命孙中山推翻大清帝制,到袁世凯窃取临时大总统,再到蒋介石北伐执权,期间的37年中华民国各任总统犹如走马灯你上我下。加之国共两党长期争斗以及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战火不断,民不聊生,匪患狂獗,老百姓仍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但我爷爷最终在他晚年拨云见日,亲眼看到了共产党毛主席带领穷人闹革命打下天下的成功,见证了1949年新中国的伟大诞生,经历了土改和大跃进运动。

爷爷比我奶奶大7岁,由于当时社会处在这种乱世混混的战乱年代,没钱人家难过,有钱人家也不好活,担惊受怕朝不保夕。有一年就在他们清水河附近的窑沟台子梁村,有一大户有钱人家,惹下一个讨吃子。谁知这个讨吃子当了土匪,后来领了几个同伙一夜将富户洗劫一空,致使此户人家瞬间倾家荡产,众弟兄含恨背井离乡,上了后山。

爷爷好像是看破了红尘,聪明的脑子不往正处上使,染上了赌瘾,从此一蹶不振。不求励志耕耘养家,只谋宝摊子上赢钱混世,背叛和忘记了“赌博赢钱水中月,锄头底下出黄金”的祖训,结果是“赢喜输悲月下风,来来往往皆成空” 。几年下来把本不富裕的光景引向一贫如洗,少吃无穿,家道日渐衰落,破败不堪。加上我奶奶一连给生了五个儿子一个女儿,艰难的日子更是雪上加霜。尤其是每逢过年,上门讨债的人蜂拥而至,爷爷却东藏西躲不敢回家,弄的家生不安光景难熬。

稍大一些的父亲和大爹兄弟俩,眼看指望爷爷难维生计,希望破灭,于是兄弟俩穷则思变,牙一咬心一狠撇下奶奶和三个弟弟一个妹妹,别离故土。就是上面我提到的上了后山,揽长工打短工,自食其力,开始了他们独立的人生打拼生涯。他们一开始落脚的地方就是我们现在的察右中旗布连河陈家卜子,陈家卜子也就是现在的土城子乡新地房村,过了几年稍有积蓄父亲就置产买地,搬迁到布连河的成才卜子,即现在的土城子乡新义村,1954年6月18日的黎明时分,我便在此村降临出生。

作者奶奶

在这里不得不叙述一下我的奶奶,奶奶韩玉梅生于1885年,卒于1975年。当时我奶奶面临家徒四壁的困境,爷爷在外常年海混,输耍不成事,把一家老婆孩子的凄苦生活完全置之脑后。稍大一些的父亲和大爹眼看过不下去,一气之下上了后山独闯生涯,只留下三个弟弟一个妹妹。但奶奶强撑家中小舟艰难前行,不让它在风雨飘摇中落沉,这不能不说奶奶无比的坚强与不屈,贤惠与伟大。最终在她中年时迎来了吉祥,收获了希望。在我父亲兄弟俩上后山稍微站稳脚根,就把他们连老带小接了过来,从此我奶奶安享晚年,吉人天相,寿终正寝,享年90岁高龄。

我对奶奶的记忆格外清晰,打记事起,爷爷虽然早早儿走了,但奶奶的生活态度十分乐观,她跟随儿女们生活从没感到过孤单,因儿女们都已成家立业、结婚生子、儿孙满堂。不论她在谁家吃住,儿子儿媳、女儿女婿、孙子孙女、外甥们都要高抬低夺,孝敬有加,“多子多福”的古话在我奶奶身上得到了充分印证。我常记得每到各家吃饭就餐时,奶奶端坐在炕中央,我们孙辈们都不敢靠前,而第一碗饭必先给奶奶舀,有时尽量还给她吃点儿偏食。我奶奶确是有福之人,对人慈祥和蔼可亲,精通为人处事哲学,说话少不挑剔,和谁都能合得来。

作者奶奶(后排左三)、父亲(后排右一)、五爹五妈(后排左一左二)、五爹的一子一女(前排)

从上世纪60年代后期起,奶奶就很少在我们家、大爹、三爹、五爹家住了,几乎常住闺女家和小儿子我六爹家。这是因为我的一个姑姑卢菊英,生活条件逐渐改善,两个儿子先后都当了公社干部,加之我姑姑持家干净利落,饭又做得好吃。小儿子我六爹卢永财也当了供销社领导,他们孝敬的能力远远超过了我父亲和其它三个几爹。

1975年,我奶奶在土城子公社西山湾子村我姑姑家住着。有一天,忽听说奶奶病了,我三哥卢换要我和他去眊奶奶,俩人下午骑自行车去了我姑姑家。当时我奶奶还能坐立,只是不说话了,喂饭还能吃,看不出有病危的征兆。吃完晚饭,我们聊了一会儿就休息睡觉了。大约夜间12点钟左右,我们正在睡梦中,突然我姑姑边推我们弟兄俩边喊“换换、三三,赶紧起,你奶奶不行了!”(换换是我三哥卢换,三三是指我)我俩翻身起来赶紧抱起奶奶,可奶奶已软的立不住身子了,几个人手忙脚乱刚给穿好装老衣裳,奶奶就安祥地走了……没想到这次探望奶奶竟变成了养老送终的最后诀别!

那时候,毛泽东时代提倡的“活的尽孝,死了薄葬”政策,已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全民变为自觉行动。所以我们安葬奶奶,没有鼓匠吹打,只有哀乐悲奏,没按繁琐的白事礼节操办,只举行了追悼大会。我们深切地缅怀了奶奶坎坷不平凡的一生,年轻时历经磨难痴心不改,年迈时祥云缠绕福星高照。追悼大会由奶奶的小儿子我六爹卢永财主持,由奶奶的外孙我二哥候文元致悼词。

未完待续……


文中图片由作者提供

该文作者1954年出生于察右中旗土城子乡新义村,曾在铁沙盖、布连河学区任教,热爱写作,现居呼市。

【本期幕后】

策划:敏敏

编辑:楚楚

校对:图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圆梦•寻亲
【山东】赵淑珍|那些逝去的岁月
故事:我家里发生的一件真事:至今无法解释
宋河卢家冲:娘家往事
最后的送别
我爷爷去世后,奶奶就由四个儿子轮流照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