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杨明灿丨我的读书生活

        我是在小学六年级开始涉猎课外读物的,从那时起,我与书结成了亲密的朋友。

   那时家中很少有可读之书,想要读书很难,我早年读书有几种方式,一是偷着读,二,是窃书读,三,是读毛著,四,是借来读。

我十二岁那年,哥随父亲到外地念书,在学校谋了个敲钟的差事,每月能有四元补贴。他在校生活有父亲关照,挣得的几元钱都买了图书看,一色的当代小说,每买一本看完了就锁入他的小木箱里。看着那闪亮的书名,我眼羡不已,不由勾起了我的读书欲望,眼巴巴望着书箱打起了“偷”的主意。哥是每周回来一次,几乎每次都带回有新书,我于是就乘他周日下午返校后,拿出锤子,小心翼翼地把箱盖撬开,摸出了一本《暴风骤雨》,如饥似渴地看了起来。

为了赶在哥周六返家前不被他发现,我每天放学回家就一头钻进小屋子里,拿出书来便读,整个身心全都沉迷在书本里,沉浸在故事情节中,甚而母亲喊我吃饭都没有听见。端上饭趴桌上边吃边看,连饭是啥味道也感觉不出来,真个是如痴如迷,由此使我养成了吃饭看书的不良习惯。到晚上放学回家,挑起油灯接着读,母亲怕我熬夜费油,老催我睡觉,我虚意答应着,将灯芯捻小掩在被窝中,直到把一个章节看完方肯熄灯。就这样,每部四五百页的长篇小说,不到周六便匆匆读完,放入书箱,恢复原状。如此和哥哥捉了三四年的迷藏,二人心照不宣共同读完了四十多部长篇小说,大凡是当时书店发行的都一部部走进了我的家中。诸如《林海雪原》、《青春之歌》《红日》、《红岩》、《红旗谱》、《烈火金刚》、《平原枪声》等,书里的人物和故事情节至今依然记忆犹新。虽然这些书后来都流失了,但却为我的文学创作奠定了丰厚的基础。

伴着青春的步伐,对书的渴望也愈加迫切。哥哥的书都给了别人,家中有的只是些课本了,我和几位朋友于是打起了学校图书馆的主意。离我家咫尺之遥,出门就是我读中学时的伊川六中,学校的图书室和阅览室就设在旧木楼上,那里面藏有各类图书,在校期间我是那里的常客。文革时期有许多小说都被当作“四旧”烧掉了,其它稍有价值的小说也都流失殆尽。在一个寒冬之夜,几个年轻的黑影潜入到楼上的图书室内,用被单把剩余不多的书籍全给撮了个干净,我分了一堆,大多是杂志和青少年读物之类,有《红旗飘飘》、《星火燎原》、《在烈火中永生》、《解放军文艺》 、《中国青年》、《中国文学》等。我如获至宝,焚膏继晷读了几个月,稍稍填补了我的“书荒”。这些书籍,丰富了我的知识,增长了我对人生的认识,陶冶了我的思想情操。

文化大革命后期,社会上的藏书大多都抄没了,偶尔有一本也都转入了

“地下”,流行的唯有毛著了。我有套《毛泽东选集》一至四卷,闲得着急了,就拿来读,读完了,隔一段时间重新读。一遍,二遍,三遍……由此使我对中国革命有了系统的了解和初步的认识,也为我爱好史学汲入了丰富的营养。父亲有一本《毛泽东诗词三十七首》,我拿起来爱不释手,读起来津津有味,以至于密之枕下,视若珍宝,一口气竟将它全部背诵下来。主席那种对革命事业的壮志豪情和浪漫主义的笔调,激发了我对古典诗词浓厚的兴趣,并引导我日后走上了诗词创作之路。

在那十年浩劫中,人们的业余文化生活极其贫乏。要读书唯《毛选》,要看戏纯样板 ,要看电影是“老三战”,要背书都是“老三篇”。大概爱书的人都有个通病,到了谁家,见书眼明,无论是到了亲戚家还是朋友家,我见了书就借,说是借,多数据为了己有,甚或不惜以物易书。由此读到了不少古典名著和演义小说,当然父亲的书是随时拜读,大多是文学方面的,如《古文观止》、《古代散文精选》、《宋词选》、《中国诗词选》、《东风第一枝》、《奔流》等。因文革原因我没能读高中,因此见了父亲的高中语文课本也同样手不释卷。后来他担任县志副主编和政协常委,还送了我一部《伊川县志》和多期文史资料。

随着毛时代的结束,文艺得以复兴,各类书籍也渐渐多了,我也常把单位的书刊拿回家来看,《妇女生活》、《老人春秋》、《中州今古》、《资治通鉴》、《今古通鉴》,还有那部一千二百多页的精装《唐诗一万首》。

当然,进了书店,也总要浏览一遍新书,特想要的就买一本,但大多因囊中羞涩而望书兴叹,抑或碰到了旧书摊,蹲下来看看,便宜了就买上一本。在学校期间也曾定过一些文史刊物,至今仍藏之书架与我相伴。后来,女儿在外面碰上了好书,也会购来充实我的书库,其中包括那部盒套线装《史记》。父亲去了,留给我了满满一架书籍,尤为珍贵的当属那套四册《辞源》,它成了我文学写作无可替代的古汉语工具书。这些来自不同方面的书籍,无疑都成了我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

朋友笑我是“书虫”,乡人笑我是“书痴”,近年来醉心于文学创作,更是整日埋在了故纸堆里。
    书,是我终生的伴侣,我,是书最忠实的朋友。愿青春伴我常在,愿书籍伴我同行。

作 者 简 介

  杨明灿,男,教师,洛阳人。现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诗词研究会理事、河南诗词学会会员、洛阳诗词学会常务理事、伊川县作协副主席。文学作品结集有志书《鸣皋志略》、杂文集《九皋红叶》、诗词集《伊滨柳笛》、《嵩阳秋韵》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假装爱读书
我的阅读史(上)——我最初的阅读
读书三境
朱延平【梦白先生】文海诗轩传媒倾情鉴赏
周末推荐!8本一下午就能读完的经典小说
书本的选择-读书方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