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焦爱民丨(​入则孝)详说《弟子规之五》

[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身为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亲所好,力为具”,就是指晚辈要尽量满足长辈的喜好,尽力办好长辈希望办好的事情,让长辈心安心顺。在古代这是孝敬父母的基本要求,在古籍文献中有许多这样的故事。

我们仍然从《二十四孝》中选择几个故事。一个是“鹿乳奉亲”。周朝时有一个人叫郯子。他的父母年纪大了,但突然有了一个嗜好,喜欢喝鹿奶。鹿是很机敏惊觉的动物,奔跑速度又很快,老虎狮子想逮住鹿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现代社会有养鹿场,弄点鹿奶还能办到,可是在古代,这简直是比登天还难。郯子为了满足父母的要求,就把自己打扮成一只鹿,披着鹿皮往深山里爬,想接近鹿群,挤一点鹿奶。可就在他刚要得成的时候,旁边一个猎人正拉满弓,准备射他。郯子赶紧高喊:我是人,不是鹿。猎人得知郯子是为孝敬双亲而装鹿取奶十分感动,就帮郯子成功地得到了鹿奶。

另一个故事是“怀橘遗亲”。汉朝末年,有一个孝子叫陆绩。看过《三国演义》的朋友都知道这个人,陆绩六岁时到九江去拜见袁术。袁术非常喜欢这个聪明灵俐的小孩,就拿出当时比较稀缺的橘子招待他。陆绩自己舍不得吃,偷偷把两个橘子藏在怀里。等到与袁术告别时,陆绩跪下来行礼,橘子从怀里滚了出来。袁术感到奇怪,就问他,你为什么要藏两个橘子呢?陆绩就跪着说:我母亲很喜欢吃橘子,我想把这两个橘子带回去教敬我的母亲。袁术听后很受感动,陆绩也因此声名远扬。《三国志》里就有这个人的记载。

再讲一个汉朝孝子“蔡顺拾椹”的故事。蔡顺从小丧父,他对母亲非常孝顺。当时兵荒马乱,年年饥荒,老百姓没有东西吃。蔡顺拿了两个篮子去采桑椹。在回家的路上,他遇到了强盗。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有个强盗看到他拿着两个篮子,觉得很奇怪,就问:“你采桑椹为什么拿两个篮子?”蔡顺告诉他:“因为我母亲喜欢吃甜,所以把甜的放在一个篮子里给我母亲吃,另外一篮是不成熟的酸的,留给我自己吃。”强盗听了之后很感动,就送给蔡顺牛一头、羊一只、谷米一担,还有一些银两,让他回去奉养母亲。

以上三个故事的主人公都是“亲所好,力为具”的孝顺典型。可是现在的社会现象正好相反,是“儿所好,力为具”,“孙所好,力为具”。独生子女这一代,一个孩子有父亲、母亲、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六个人围着转,孩子想要什么,就千方百计满足什么,有的开车跑上百里,就为给孩子买一种小食品。无节制地娇惯,看似爱孩子,其实“惯子如杀子”。这一代年轻人,唯我独尊,目无尊长,私欲膨胀,不懂规矩。我行我素,不守法纪,大胆妄为,甚至视杀人如儿戏,正是长辈们“儿所好、力为具”所造成的必然恶果。云南大学学生马加爵杀害4名同学案,云南楚雄紫溪中学学生小阳杀人案,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女大学生张超伙同男友抢劫杀人碎尸案,吉林大学学生郭力维杀人案,西安音乐学院大三学生药家鑫驾车撞人后又将伤者连剌八刀杀人案等等。近年学生杀同学的案件,学生抢劫、强奸案件,女学生结伙对同学群殴,并将受害同学脱光衣服进行侮辱的案件屡见不鲜。这么严重的问题,难道还不能引起我们对孩子人格、品德教育的重视吗?

“亲所好,力为具。”父母喜欢的是什么?我认为父母对子女要求的并不高。按年龄阶段分,对年少的子女,父母喜欢的是乖巧听话、学习用功。邻居夸这个孩子很乖,老师夸这孩子很听话,每次考试后拿个好成绩回来,每年拿个“三好学生”奖状,在家又不惹父母生气。有这样的孩子,父母比得到什么宝贝的东西都高兴?对于青年子女,父母喜欢的是学业有成,事业顺利,不惹事生非。年轻人血气方刚,父母最怕的是在外与人争斗。如果今天头破血流,明天缺腿断臂,你就是给父母山珍海味,他们也咽不下去。如果你学业优良,考上名牌大学,大学毕业又进入称心如意的工作单位。父母心里高兴,人前也扬眉吐气,脸上有光彩,还有什么比这些更让父母喜欢呢?对于已成家立业的儿女,父母希望的是你能经常带着妻子儿女回家看看,陪父亲说说话,帮妈妈刷刷筷子洗洗碗。如果不能常回家,也要常打电话,问问父母冷暖,给父母报个平安。父母不盼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只求个团团圆圆,平平安安。

以上这些,才是现代父母最大的“所好”。至于说父母喜欢吃什么、穿什么、用什么等,虽然说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不是首要的问题,但是做儿女的一定要知道,并尽量满足父母的需要。这是尽孝道最起码的要求。比如父母喜欢水果,回家就带点水果;父母喜欢吃鱼,回家就带两条鱼;父母注重保健,回家就带点保健品;父母有慢性病,回家就带点常用药。有许多父母会说,花这些闲钱干什么,以后别再买东西了。其实,他们心里那种成就感、甜蜜感、幸福感是很浓很浓的。

“亲所恶,谨为去。”父母亲有什么讨厌的,一定谨记把它们去掉。父母最讨厌最担心的是什么?

一是怕孩子任性不听话。有的孩子总以为自己了不起,骄傲自满,有一点成绩就沾沾自喜,瞧不起别人,听不进别人的意见。有了这种毛病,不但学习成绩上不去,而且与人的关系也会很紧张,无形中也会断了自己与别人的因缘。如果遇到急难事需要帮助的时候,也很少有人会主动来帮助他。

二是怕孩子奢侈浪费。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无论家庭经济条件如何,节俭都是必须坚持的人生美德。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很有钱,这位世界首富没有私人司机,公务旅行不坐飞机头等舱,不穿名牌衣服,吃饭也非常简单。比尔与妻子都十分疼爱自己的孩子,但他们从不给孩子多余的钱,小儿子罗瑞总抱怨父母不给自己买他最想耍的玩具车。比尔认为在钞票中长大的孩子,他们的养尊处优,终将会让他们一事无成。比尔曾公开表示,他不会将所有财产留给自己的继承人。他认为再富也不能富孩子。明朝皇帝朱元璋给皇后过生日时,只用红萝卜、韭菜、小葱、豆腐宴请百官。至今,朱元璋的故乡凤阳还流传这样的歌谣:“皇帝请客,四菜一汤,萝卜韭菜,着实甜香;小葱豆腐,意义深长,一清二白,贪官心慌。”新中国成立后,中央领导人生活都很节俭,在三年困难时期,毛主席连最爱吃的红烧肉都不吃了。1961124日周恩来总理召开会议,中午过了吃饭时间,周总理留大家一起吃午饭,桌上只放着一大盆杂烩菜,几碟咸菜和烧饼。

现在的孩子节俭意识很弱,攀比心理却很强。追求吃好的,穿名牌,家庭经济条件好的不知节俭,家庭经济条件差的也不顾父母艰辛,强与人家攀比。曾有父母卖血为儿子买电脑的报道,看了让人心寒。现在,在一些城市,中学生甚至小学生互相请客吃饭已成一种时尚。有的中学班主任为了加强班级团结,鼓励学生互请吃饭,要求每个过生日的学生要给全班每个同学送小礼品,如此教育,误人子弟啊!

三是怕孩子玩物丧志,误入歧途。现代社会生活五光十色,对孩子的思想干扰很大。一旦教育引导不及时,孩子陷入某一欲望不能自拔就非常麻烦。有的孩子沉迷于网络,一上网就是几个小时,有的甚至钻进网吧几天几夜找不到人。有的孩子热衷于结伙,崇拜武侠,打群架,偷东西,毁坏公益设施,无所不为。有的孩子早恋,不顾一切追朋友。这些孩子别说学习受影响,就是成长也处在危险的边缘,家长能不担心吗?

四是怕孩子游手好闲、好逸恶劳。许多家长很矛盾。一方面喜欢勤快的孩子,也会说“小孩勤、爱死人”。另一方面,又事无大小全都替孩子做,无形中培养孩子好逸恶劳的坏习惯。一些孩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有的都二十多岁了,自己的衣服都不洗一件。造成这种情况的责任大多在父母,对孩子太娇惯了。《朱子治家格言》一开始就说,“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家里的活,凡孩子能干的,一定要孩子去干,从小培养孩子勤劳的好习惯。孩子只有通过劳动,才能体会到父母的艰辛;只有辛劳,才会知恩感恩。作为子女,要自觉主动地帮父母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一方面努力减轻父母的负担,更重要的是让父母从中看到希望,得到安慰。

“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父母关心儿女从关心身体健康开始。从婴儿开始就怕热着、冻着、怕生病。孩子感冒发热,父母就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做儿女的要懂得父母这份疼爱,要好好善待自己,健健康康成长。无病无灾也是孝敬父母的具体表现。怎样才算善待自己呢?一是饮食起居有节,随着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服;不暴饮暴食,按时就寝和起床,经常锻炼身体。生活有规律就少生病,少生病父母就安心。二是要注意安全,不要身临险境。年轻人好玩刺激,什么探险、探秘、飙车、漂流等等,什么冒险就玩什么。年轻人经验少,又往往好冲动,玩这些项目,父母能不担惊受怕吗?有的年轻人活蹦乱跳出去就再也回不来。父母白发人送黑发人。走了的孩子,眼睛一闭,一切都结束了。可是留下年迈的父母终日以泪洗面,多么凄惨啊!三是要爱护自己的身体,不要随意伤害。古人讲:“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我们的头发、皮肤都是父母给的,我们要好好爱护他,不要使他受到损伤,这也是行孝最起码的要求。可是有的人不懂这个道理,拿自己的身体做赌注,断指、割腕,用各种方法自残。有的人生活遇到一点挫折就闹自杀。这样对待父母给予的身体,对得起父母吗?要知道,这个身体是父母给予的,你没有权利伤害,更没有权利自杀。

“德有伤,贻亲羞”。孩子是父母的希望,如果我们品德高尚,父母就会感到很自豪,很光荣。如果我们做了有损道德规范的事情,就会让父母感到羞耻,无颜见人。小孩子在外不守规矩,做了错事,别人会议论,谁家的孩子,这么没家教。父母听到这些话会脸上发烧的。成年人在外干了不道德的事,父母见了人,都会绕道走,脸上无光啊!有的人在外赌博、坑蒙拐骗,债主上门向父母要钱,父母连个安稳日子都过不上。有的人犯了法被关进监狱,辜负了父母多年的养育,毁灭了父母的生活希望。在古代,有的人犯了罪是要灭九族的,这带给父母的不仅仅是蒙羞,连父母的生命都搭进去了。因此修养德性,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是较高层次的行孝。


作 者 简 介

作者简介:焦爱民,笔名艾子.河南灵宝市人,研究生学历,历任教师、公务员。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出版《成熟做人 相约成功》、《秋天里》等八部作品集和回忆录。人生信条: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公公道道处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如何走出隔代抚养教育的误区》中国最著名博客女王干群精美作品编号2012081403
大年初一,给长辈们去拜年
你一定也好奇,我们究竟为什么要读书?
微博正文
需从小培养孩子对长辈的感恩之心
规矩,是一个家庭最好的风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