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活着的明代古镇 》 ​ 文/ 周铁株


活着的明代古镇 》

文/
 周铁株
  编辑/幽兰公主 

关公战秦琼》是一则相声,后来搬上电视屏幕而广为人知。有点文化的人都清楚,关羽是三国时期的蜀国大将,秦琼是隋末唐初的大将,相隔数百年二人相遇并干了一场,岂不荒唐?其实,此乃讽剌不懂装懂、不切实际盲目指挥的人,从而派生出一条歇后语,关公战秦琼——挨不着边儿。意为乱弹琴。

可如今,我却在二十一世纪穿越到了明代,看到的是六百多年前的景致,并与明代遗族交谈。

贵州省平坝县,喀斯特地貌大山深处,西进云南的咽喉之地,藏着一个古镇天龙屯堡,数百年来没应世而变,向追循古风的当代人展示出神秘一角。绿树掩映下,一座民国时期风格的石砌牌坊立于广场一侧,门联是“滇喉屯甲源出洪武十四年,黔中寓兵流长华夏千秋史”,门楣横批“天龙屯堡古镇”,门联写得没多少文釆,倒是道出了屯堡的源远流长。进入牌坊月洞门是主街,石砖铺砌,与当今旅游区一样,两侧均为店铺,一渠清流款款淌过,但少有行人。

“洪武”是朱元璋年号,他建立明朝后为巩固统治,在军事要冲建立屯堡,驻扎大军控制西南一带永保千秋基业。屯垦戍边是中国政治与军事的融合体,这种军事与农耕相结合的屯垦制度已有二千多年历史,迨及现今,当代规模最大的屯垦戍边,当数,至今规模之巨包括家属已超过二百万人,各兵团遍布新疆各地。明初时,朱元璋调北镇南,兵源来自江浙一带汉族子弟。如今,天龙屯堡人以陈、郑、张、沈四姓为主,他们始祖当年跟随傅有德率领的三十万大军远征西南,由武陵古驿道入黔,洪武十五年平定西南,四姓始祖奉旨屯田戍边,他们盟誓结为异姓兄弟,聚族而居垒墙筑堡。驻军屯垦的地方,是元代名为“饭笼驿”的重要驿站,素有“滇之喉、黔之腹、蜀之唇齿“称誉,本世纪初才被当地儒士改称天龙屯堡。由此,那里聚居着一支与众不同的汉族群体——屯堡人,他们的语言、服饰、民居建筑及娱乐方式,大异于周边村寨,这种自始不易独特的汉文化现象,被称之为“屯堡文化”。

当今时兴古镇游,不得不承认,天龙屯堡是我游过最美的古镇之一,最吸引人的是独特的“屯堡文化”,给人一种神奇妙幻的感觉。比方说,原籍是江南的汉人如何能在此繁衍六百多年?那里是古代夜郎国、牂牁古国的疆域,周边生活着彝、仡佬、瑶、布依、苗、回、白、蒙古等多个少数民族而不被同化,不与他们或后来的汉人通婚,在漫长岁月中对屯堡汉人身份和文化的顽强坚守,形成优越又封闭的心理,组成了独特的汉人部落,土著称他们“老汉人”。

六百多年前的故垒烽烟早已散尽,军屯成了民屯,屯兵于农也已化兵为农,是由被动的客体状态,过渡到主动的主体状态的转换,奇特的是那里仍保留着当时汉人的服饰。妇女坚守祖制,斜襟右衽长衣,大袖,上下一身宝蓝色衣裤,精致的花边体现出江南刺绣的神韵,是朱元璋老家凤阳的正统装束,发型则是“三绺头”,是前发高束形似凤凰的发型,年青已婚妇女包白色头帕,象征白头偕老,老妇包青色头帕,其服饰已成为研究明代服饰的活标本。当然,除了景点讲解员、摆地摊或三五成群坐在一起做针线活的老婆婆仍穿汉服外,其他人都改穿现代服装了。屯堡人以汉文化道统自居,传承流注的不仅是服饰,还有语言、文化、教育、娱乐、宗教和建筑风格,同时把江南先进的农耕文明带入内陆,改变了刀耕火种较原始的生产方式。

时光之水匆匆流过,六百多年间有烟雨峥嵘,有风水流转,人已非却境未易。在古镇徜徉,仍可见到构垒坚固的屯堡和巍然高耸的碉楼,这分明矗立着军人的筋骨和精血,碉堡不同方向的观察视窗,似在窥视着过往行人,而以木石为主营造的民居,既具有防御性又美观高雅,构成了特有的地方民居风格,在迷魂阵似的村巷相赓连。

秋风偷进小巷,旧日时光在青石板一点一点地斑驳,勾勒出前人的往事。无论风雨如何侵蚀,那些并不衰颓虚空的相连院堂,那些历经苍桑的石头,会为屯堡人硌下不朽的铭记吗?构筑成军事性质的屯堡村落,固守着数百年前的梦,是一个活着的明代文化村。走近大八字朝门,两边巨石勾垒,支撑起精雕的门头,石板铺就的天井,雕刻着铜钱状的水漏,石头村落的建筑形态沿袭了江南水乡风韵,而花门、花窗、花板、垂花柱、柱础上,蝙蝠(福)、梅花鹿(禄)、麒麟(寿)、喜鹊(喜)的画幅雕刻,都无不是汉语谐音的吉祥语,耕读人家还雕刻诗书画,是周边少数民族建筑物所没有的,其风土民俗对冲了大众的认知。

屯堡依山傍水,建有石头砌筑的城垣和寨门,宜守宜攻,雄当万夫,屯堡村落则釆取点线分割布局,以村中心空地为点,向外辐射出纵横交错的街巷,户户相靠,还有枪眼,每条巷既可单独防御又互相组成整体,刀兵水火的年代,巷门一关便如关门打狗。我因无超验魔力,自己就在曲里拐弯中梦游神离般,一时间陷入恍惚……意外的是,村中一角有沈万三故居,元末明初江南首富,怎会跑到天龙屯堡,而且房屋修建得十分低矮逼仄?原来,富可敌国的沈万三得罪了皇帝被充军到云南,漫漫千里流放路,许是在天龙屯堡遇上乡音而欣喜若狂,有意错把他乡作故乡,临时建起住房在此谪居三年,又不得不继续西迁。他是浙江南浔人氏,幼时随父迁居江苏苏州周庄再迁应天府(南京),本名沈富,俗称沈万三,从农垦殖,从工办作坊,从商海内外贸易而富甲天下,后人誉为“中国十四世纪最杰出的理财大师”。天龙屯堡内,后人建有“中华财神万三祠”供奉着这位财神爷,香火鼎盛,而故居却是乱石围蔽,木板作墙,石板盖顶,门联是“江南曾为旧籍地,黔中乃是新故乡。”进入小院,居室楹联写的是“致富胸怀信义,敬业志事农商。”一代富商竟如残花般零落于此,禁不住令人嗟叹!

次日清晨,我途经屯堡牌坊径往天台山,据说那里有明朝征南军队的兵器加工场和古城墙,烟烽山上有明代烽火台残垒,龙眼山屯则有清代的炮台、垛口和瞭望哨,是当年的军事要塞。徒步三公里上山下岭抵达景区大门,才被告知正在维修不开放景区,我抱屈喊冤,才被允许进去在附近看看,发现里面有个规模较大的军营,由多座楼房和练兵场组成,解放军战士正在操练,看来,这一带山头确实险要,至今仍是军事重地。

作者简介

周铁株,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青年文艺学会文学顾问兼专家指导团成员广东佛山市顺德区作家协会名誉主席,佛山市作家协会文学创作终身成就奖获得者,入编《中国散文家大辞典》。在二十多个省(区)近百种报刊发表作品逾百万字,出版多部,作品入选多种权威选本。在各种文学评奖活动中获奖数十项。                                                                                                     

主编:幽兰公主         

图片来源: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后台处理!

点击原文可以阅读幽兰公主最新小说

 
 
 
 
 
 
 

 
 
 
 
 
 
 

©原创作品  授权发布

(公众号转载须联系授权)

图片来源:网络  总编:幽兰公主

总编微信:py7610518888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贵州大山深处,竟藏有一个明朝南京古镇
【黔行记】天龙屯堡:凝固时光六百年
天龙屯堡古镇
贵州安顺的旧州古镇,神奇的“凤阳汉装”,军事屯堡里的人情味儿
甪直情缘
天龙屯堡,踏上了一条不归路的古老村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