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越接近李白,越知道自己苍白|重读郁贤皓《李太白全集校注》(1)

郁贤皓先生,被称作李白研究第一人。作为一个喜欢李白的人,读先生这部著作自然是接近李白最好的途径之一。

6年之前粗略读过一遍,感触并不是很多。6年过去,再读,肯定会有新的感触。

一边读,一边把这些感触记录下来。

特别说明:这套书是繁体竖排版,读到哪里有所感触就把这个页面翻拍下来,特别之处特别标注一下,然后以图片形式插入在文字中。有时候难免造成一点阅读障碍,实在抱歉。

次读到这段文字,一下子被唐肃宗李亨强行即位的地点刺激到了。宁夏灵武,正是最近热点中关于煤矿导致林场断水场主跪地视频引爆网络的地方。事件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各种言论层出不穷。实际上,有些正经媒体已经给整个事件梳理出了清晰准确的前因后果及真假曲直。

灵武,因为这样一件烂事搞得人尽皆知,不知道当地政府做何感想。

唐肃宗李亨强行即位事件,同样也是一件有悖人伦的狗血事件。但在“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的语境下,唐肃宗说了算。这件狗血事件也成为李白晚年命运的拐点。

李白,理想确实美好,遗憾的是,他不具备洞穿乱世走向的眼光。否则,李白晚年的命运或将改写。当然了,这不过是就既有史实做马后炮的无聊猜度罢了。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也正是同样的原因才让李白一生因为坎坷波折而具有了传奇性,甚至多少还有一点悲剧色彩。毋庸置疑,悲剧比喜剧更打动人心。

4月2日开始,大概用半年时间再把郁贤皓先生这套《李太白全集校注》(全册)细读一遍。

为《李太白全集》开篇之作,这首古风自然有它不可撼动的“提纲挈领”地位。郁贤皓先生认为这首诗“实为中国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论诗诗”。诗中,李白不仅精辟论述了自《诗经》以来一直到唐朝他所生活的时代不同阶段诗歌的核心风格,而且异常清晰的提出了自己的诗歌创作观。

这让我忍不住假设一下:李白如果活在此时此刻的当下,他怎样评价如今的诗歌?会不会爆粗口?

李白的志向确确实实恢宏远大,我志在删述,垂辉映千春。

他一上来对标的就是圣人孔子,立下的目标是“辉映千秋万代”,而不是仅仅满足于“一生好入名山游”。

从李白留下的诗文来看,他的目标实现了。

1260 多年过去,李白的诗文依然散射着恒星一般的光芒。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李白这首古风,我想到一个问题,在李白没有离开家乡之前,在李白没有踏上这座叫太白的山峰之前,他知道有这样一座跟他自己重名的山峰吗?从李白博览群书的角度来推测,他应该知道有这样一座山。毕竟这座山作为终南山的最高峰,可谓带着与生俱来的光环。

无法得知李白有没有登顶太白,假如他登顶了。在登顶那一刻,太白立在太白之巅,那是怎样一种神奇的体验?或者,太白有没有一种睥睨天下的感觉——你这坐名为太白的山,还不是臣服在我这个名为太白的人脚下?

这一切,唯有想象、揣摩一番。

单从这首诗来品味,李白是对这座山充满敬意的,他应该不会有那种浅薄的征服快感。顶多,也就是有一种终于与太白峰比肩的兴奋。这更符合李白的性情。

诗歌中李白提到的绿发翁,是一位隐居太白峰的绝世高人。在李白看来,就是一位得道成仙的“真人”。披云卧松雪,只有得道成仙的人才能够在如此环境里安然无恙的生存。

想必这位“真人”也会时常“松花酿酒,雪水煎茶”。松,是古代修道寻仙的隐士们、道士们离不开的饮、食来源之一。

这里面蕴含的健康、养生意义古往今来多有论述。李白的文字里也几次提及。等到后来的苏轼,更是对此有深入体验和研究。我曾经感慨过,点击下方链接可了解参考▼

这首怒赞松花粉的诗,才是苏轼原创

李白本身,就是一座无人企及的文学艺术高峰。攀登这座山,需要用尽一生时间,如果能够到达半山腰,那就足够幸运了。

 开哥微信 

202344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陈尚君| 40年来,第4部李白全集校注,是终极版吗
商伟:题写名胜:从黄鹤楼到凤凰台(上)
陆游《入蜀记》引据诗文的价值
詹福瑞|唐宋时期李白诗歌的经典化
《李太白全集校注》荣获第二届“宋云彬古籍整理奖·图书奖”
郁贤皓| 35年了,我与《李太白全集校注》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