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离别诗,李白这两首最入心

走过的路,读过的书,苟且过的生活,

都记在这里。

关于离别

有相聚,就有离别。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相见时难别亦难,

东风无力百花残。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

这都是离别时候的感慨。

离别成就多少千古绝唱!

今天,

来看李白的两首离别诗。

1/

25岁,李白离开家乡,仗剑远游,初入古都金陵,那时他心怀高远,意气风发,过了一段算得上花天酒地的日子。

这一日,春光正好,他要离开金陵,东北上扬州,烟花三月下扬州,四年后的这句千古名句,在这一刻已经在李白的心中开始生根发芽。

有离别,难免就有送别。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金陵酒肆留别》

在常去喝酒的酒店,与老板娘(吴姬,我更倾向于这不是酒店的服务员,而是满口吴侬软语漂亮养眼的年轻老板娘)打过招呼之后,刚刚坐下来。

得知李白要去扬州,这是一场告别的酒局。老板娘第一时间奉上新酒,请李白品尝。

暮春时节,风吹柳花,新酒入口,余香满店,是花香,是酒香,还是老板娘的胭脂香,谁还分得清呢?又何必分得清呢!

2/

老板娘的动作和行为,让我们明确感知到她与李白必然已经很熟悉。偌大的古都金陵,酒肆何止百家千家,一场离别的酒局,选在吴姬的酒肆,原因至少有三点:

酒肆有格调。

酒肆的酒有格调。

酒肆的老板娘有格调。

这样的酒肆,哪一个喜欢喝酒的人,尤其是喜欢喝酒的男人,不愿意经常光顾呢!

假如真的能够穿越,我也想在这一天,在吴姬压酒唤客尝这一刻,走进这家酒肆,尽情喝上一场。或许,李白也会把我当做一个为他送别的金陵子弟吧,对我拱一拱手,也是欲行不行各尽觞。

生不逢时,算不得遗憾,只是不同的人总是出现和生活在不同的时间。

这样一想,真为李白生在那个意气风发的盛唐时代而庆幸。

尽管他功名未就,尽管他晚年凄凉,与他流传下来的这些千古绝唱相比,这些缺憾都不值一提。

 文中图片来源:网络

3/

有钱,喜欢喝酒,仗义,文采超群,有哪一个有些品位的人不喜欢与这样的人交往呢?

李白在金陵,自然就结交了很多朋友。

金陵子弟来相送,

欲行不行各尽觞。

哥几个组团来酒肆为李白送行,轮流向李白敬酒,李白再一一回敬,想走的,不想走的,一杯一杯喝下去,想走的走不开,不想走的依然在继续。

这样的酒局,一生会有几回?醉了又何妨!

读着这些浑然天成的诗句,酒局仿佛就在眼前,举觞痛饮的人就在眼前,金陵子弟你来我往,眼见李白施施然欲醉。

就在这一刻,李白一觞倾,千古绝句信口拈来:

请君试问东流水,

别意与之谁短长

滚滚东流的长江水,也远远赶不上朋友间的离愁别绪。

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

徒念关山近,终知返路长。

李白一定是想起了200多年前谢朓的感慨,或许,他也在与金陵子弟离别的情绪里,想起了自己的家乡。

我想,也正是这次离别,让李白对金陵有了更深的感情,所以在后来他又多次来到这里,并且留下更多流传千古的诗篇。

4/

这首离别诗之外,李白在同一期间,还写了另外一首短诗。

食出野田美,酒临远水倾。

东流若未尽,应见别离情。

——《口号留别金陵诸公》

诗歌也是寄情于水,离别之情就像滚滚东流的长江水,永远没有尽头。

这几乎就是上一首诗尾句的不同言说。

两首诗,全是以长江之水的长,来抒发无穷无尽的离别之情。

这里没有夸张,这里没有渲染,这里只有不露声色的诉说,会让人想起一张含着泪微笑的脸,会让人想起一个父亲蹒跚远去的背影。

这就是李白诗歌的力量,这就是李白的力量。

5/

金陵酒肆留别30年后,李白在泾县又写了一首离别的诗。

这首诗写给一个人,是的,这个人叫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此诗有个题注:白游泾县桃花潭,村人汪伦常酝美酒以待白。

史料记载,此时的汪伦已经从泾县县令位置退下,但他并没有回故乡生活,而是留在了山清水秀的桃花潭,成为桃花潭畔一个普通而又并不普通的村民。

听说李白旅居南陵叔父李阳冰家,汪伦给李白写去了一封信:

先生好游乎?此处有十里桃花。

先生好饮乎?此处有万家酒店。

李白见信,欣然前往。到地之后,李白却未见信中所言十里桃花酒店万家。

但汪伦极尽热情,拿出珍藏的用桃花潭水酿成的美酒与李白对饮,并笑着告诉李白:

桃花者,十里外潭水名也,并无十里桃花。

万家者,开酒店的主人姓万,并非有万家酒店。

李白听后放声大笑。

汪伦有酒,而李白是绝佳的能够一起对酌的人。

那时候,汪伦就明白,主动才有故事。

6/

李白在桃花潭小住时日,汪伦每天以桃花潭美酒与李白对酌,喝酒之余,汪伦带李白领略桃花潭附近的山水,想必,这段时日对李白而言也是难得的放松。

有相约有相聚,自然就有离别。

离别前的酒局,一定是酣畅淋漓,不醉不休。

没有打扰主人宿醉后的休息,李白一个人悄悄踏上了离开桃花潭的行舟。

就在即将启程那一刻,李白忽然听到岸上传来踏歌声,举目望去,汪伦带着左邻右舍的村民,众人脚踏击节,双手舞动,用古老的《踏歌》之舞一起来为李白送行。

游子的心最禁不得这样的真情厚意,55岁的李白,虽经历了岁月的雕琢,内心却依然柔软。

我想,看到这一幕,李白其实想哭,但他却含泪微笑,向岸上的汪伦,以及所有为他送行的村民,深深的拱手鞠躬。

然后就有了这首诗歌,天然去雕饰,下笔如有神。

7/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桃花潭水的深度,即便深千尺,却也终有尽头,而汪伦送我的情义,深厚到没有边际。

我相信,桃花潭水深千尺是写实,而不是夸张,正是因为写实,才让我们感受到这些朴素的语句中蕴含的浓浓情义。

想起喝过的桃花潭水酿制的美酒,想起看过的桃花潭附近的美景,想起汪伦热情的款待,看着眼前隆重的送行仪式,李白千言万语凝成这四句话。

任何平凡的文字,一旦被真情浸泡,它们就拥有了催人泪下的力量。

就像李白写给汪伦这首诗。

其实,汪伦并不是因为李白这首诗而流传千古,而是因为他对李白的情义,难得的是,李白刚好感受到了汪伦的情义。

是情义,让李白与汪伦相遇相知。

所以,桃花潭水才有了代言李白内心的机会。

<END>

PS:如何让你的孩子成为一个有根的孩子? 

当你的孩子对中国传统节日烂熟于胸,TA就会自然分辨传统节日与洋节日的优劣。中国传统文化精华是一个孩子的底蕴之根,而传统节日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这套绘本值得每一个家长阅读,更值得每一个家长陪伴孩子一起阅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诗新编|那年春天,汪伦来为我送行
每日背诗 | 赠汪伦
李白中了汪伦的计反而在诗中赞颂“汪伦情”
一首《赠汪伦》,说说李白和土豪汪伦的故事
李白“受骗”后留下的千古佳话(图)
和孩子一起读诗 |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