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ll 中醫 ll 專論積聚

                    九州香主耕杏林

 

  《灵枢》曰:喜怒不节则伤脏,脏伤则病起于阴也;清湿袭虚,病起于下;风雨袭虚,病起于上。(喜怒不节,内伤于脏,故起于阴;清湿袭虚,阴邪之在表也,故起于下;风雨袭虚,阳邪之在表也,故起于上。)  
 

   虚邪之中人也,始于皮肤,腠理开,邪从毛发入,著孙络之脉。往来移行肠胃之间,濯濯有音,寒则胀满雷引,故时切痛。(孙络脉之细者。有水则濯濯有声,动而得也。有寒则雷鸣相引,不动亦得也。)  
 

   著阳明之经,挟脐而居,饱则大,饥则小。(胃受水谷,故饱则大,饥则小也。)著于缓筋,饱则痛,饥则安。(缓筋在肌肉之间,故与阳明之积同。)著于肠胃之募原,痛而外连于缓筋,饱则安,饥则痛。(募原者,皮里膜外也。)著于伏冲之脉,揣之应手而动,发手则热气下于两股,如汤沃之状。(伏冲,即冲脉之在脊者,以其最深,故曰伏冲。


   其上行者循背里,络于督脉,其下行者,注少阴之大络,出于气街,循阴股内廉,入腘中,故揣按则应手而动,起手则热气下行也。)著于膂筋,在肠后者,饥则积见,饱则不见,按之不得。(膂筋在脊内,故居肠胃之后,饥则肠空,故积可见;饱则肠满蔽之,故积不可见也。)著于输之脉者,闭塞不通,津液不下,孔窍干壅。(凡诸输穴,皆经气聚会之处,所以通血气,若不通则津液干壅。此以上谓风雨袭阴之虚,病起于上而积生也。)  
 

   积之始生,得寒乃生,厥乃成积也。厥气生足悗,足悗生胫寒,胫寒则血脉凝涩。寒气上入于肠胃则䐜胀,䐜胀则肠外之汁沫迫聚不得散,日以成积。(厥者,逆也。寒逆于下,故生足悗,言肢节痛而不利也。血受寒则凝涩,渐入肠胃,则阳气不化,故为䐜胀,肠外汁沫不散,则日以成积。)  

    卒然多食饮则肠满,起居不节,用力过度,则络脉伤。阳络伤则血外溢,血外溢则衄血;阴络伤则血内溢,血内溢则后血。肠胃之络伤,则血溢于肠外,肠外有寒,汁沫与血相搏,则并合凝聚,不得散而积成矣。(食伤肠胃,汁溢膜外,与血相搏,乃成食积。又或用力伤阴阳之络,以动其血,血得寒沫,相聚肠外,乃成血积。贪口腹,妄作劳者多有之。)  

    卒然外中于寒,若内伤于忧怒,则气上逆,六输不通,温气不行,凝血蕴里而不散,津液涩渗,著而不去,而积皆成矣。(寒邪中于外,喜怒伤其内,气因寒逆,则六经之输不通,温暖之气不行,阴血凝聚,血因气逆而成积,此性情乖戾者多有之。积之始生节,寒气下逆而成积,卒然多食节,饮食起居而成积,卒然外中节,情志外伤挟寒成积。合三节而言,总是清湿袭阴之虚,病起于下而成积也。)  
  

  《难经》曰:积者,五脏所生。其始发有常处,其痛不离其部,上下有所终始,左右有所穷处。聚者,六腑所成。其始发无根本,上下无所留止,其痛无常处。  

    肝之积,名曰肥气,在左胁下,如覆杯,令人呕逆,或两胁痛引小腹,足寒转筋。肺之积,名曰息贲,在右胁下,如覆杯,气逆背痛,久则喘咳。心之积,名曰伏梁,起脐上,大如臂,上至心下,久则令人烦心。脾之积,名曰痞气,在胃脘,大如覆杯,痞蹇吐泄,久则饮食不为肌肤。肾之积,名曰贲豚,发于少腹,上至心若豚状,上下无时,久则喘逆,骨痿少气。  
 

   癥者,按之应手,亦如五积之不移。瘕者,假物成形,如血鳖、石瘕之类。痃,皮厚也,在肌肉之间而可见者也。癖者,僻也;内结于隐僻,外不可见也。  
  

  【愚按】:积之成也,正气不足,而后邪气踞之。如小人在朝,由君子之衰也。正气与邪气势不两立,若低昂然,一胜则一负。邪气日昌,正气日削,不攻去之,丧亡从及矣。然攻之太急,正气转伤,初、中、末之三法,不可不讲也。初者,病邪初起,正气尚强,邪气尚浅,则任受攻;中者,受病渐久,邪气较深,正气较弱,任受且攻且补;末者,病魔经久,邪气侵凌,正气消残,则任受补。盖积之为义,日积月累,匪朝伊夕,所以去之亦当有渐,太亟则伤正气,正伤则不能运化,而邪反固矣。  

    余尝制阴阳二积之剂,药品稍峻,用之有度,补中数日,然后攻伐,不问其积去多少,又与补中,待其神壮则复攻之,屡攻屡补,以平为期。此余独得之诀,百发百中者也。经曰:大积大聚,其可犯也,衰其半而已。故去积及半,纯与甘温调养,使脾土健运,则破残之余积,不攻自走,必欲攻之无余,其不遗人夭殃者鲜矣。经曰:壮者气行即愈,怯者著而为病。洁古云:壮盛人无积,虚人则有之,故当养正则邪自除。譬如满座皆君子,一二小人自无容身之地。虽然,此为轻浅者言耳,若大积大聚,不搜而逐之,日进补汤无益也。审知何经受病,何物成积,见之既确,发直入之兵以讨之,何患其不愈?《兵法》云: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是亦医中之良将也夫!  
 

   【脉候】  
    坚强者生,虚弱者死。细沉附骨者,积脉也。沉而有力为积。脉沉紧者有寒积。脉浮而牢,积聚也。  
 

   【医案】  
    襄阳群守于鉴如,在白下时,每酒后腹痛,渐至坚硬,得食辄痛。余诊之曰:脉浮大而长,脾有大积矣。然两尺按之软,不可峻攻,令服四君子汤七日,投以自制攻积丸三钱,但微下,更以四钱服之,下积十余次,皆黑而韧者。察其形不倦,又进四钱,于是腹大痛,而所下甚多,服四君子汤十日,又进丸药四钱,去积三次,又进二钱,而积下遂至六七碗许,脉大而虚,按至关部豁如矣。乃以补中益气,调补一月全愈。  
 

   亲家,工部王汉梁,郁怒成痞,形坚而痛甚,攻下太多,遂泄泻不止,一昼夜计下二百余次。一月之间,肌体骨立,神气昏乱,舌不能言,已治终事,待毙而已。余诊之曰:在证虽无活理,在脉犹有生机,以真脏脉不见也。举家喜曰:诸医皆曰必死,何法之治而可再起耶?余曰:大虚之候,法当大温大补,一面用枯矾、龙骨、粟壳、樗根之类以固其肠;一面用人参二两、熟附五钱,以救其气。三日之间,服参半斤,进附二两,泻遂减半,舌转能言,更以补中益气加生附子、干姜,并五贴为一剂,一日饮尽。如是者一百日,精旺食进,泻减十九,然每日夜犹下四五行,两足痿废,用仙茅、巴戟、丁、附等为丸,参附汤并进。计一百四十日,而步履如常,痞泻悉愈。向使委信不专,有一人参以他说,有片语畏多参、附,安得有再生之曰哉?详书之,以为信医不专者之药石!  

    社友姚元长之内,久患痞积,两年之间,凡攻击之剂无遗用矣,而积未尽除,形体尪羸。余闻之而告其友曰:积消其半,不可伐已,但用补汤,元气一复,病祟全祛耳。元长信之,遂作补丸,服毕而痞果全消。逾三年调理失宜,胸腹痛甚,医者以痛无补法,用理气化痰之药,痛不少衰。余诊之,大而无力,此气虚也,投以归脾汤加人参二钱,其痛立止。  

    给谏侯启东,腹中嘈痛。余按其左胁,手不可近,凡饮食到口,喉间若有一物接之者然。余曰:脉大而数,腹痛呕涎,面色痿黄,此虚而有湿,湿热相兼,虫乃生焉。当煎人参汤送槟黄丸,以下虫积,虫若不去,虽服补汤,竟何益乎?豫瞻先生,畏谨之至,不敢轻投,终莫能起。  

    倒仓法  
   肥嫩牡黄牛肉三十斤,切小块,去筋膜,长流水煮烂,滤去滓,取汁入锅中,慢火熬至琥珀色则成矣。先令病人断欲食淡,前一日不食夜饭,设一室,明快而不通风,置秽桶瓦盆贮吐下之物,另一磁盆盛所出之溺。病者入室,饮汁积至一二十杯,寒则重汤温而饮之。饮急则吐多,饮缓则下多,先急后缓,吐利俱多,因病之上下而为之,活法也,以去尽病根为度。吐下后必渴,不得与汤,以自出之溺饮之,非惟止渴,抑且浣濯余垢。倦睡觉饥,先与稠米汤,次与淡稀粥,三日后方少与菜羹,次与厚粥,调养一月沉疴悉安。以后忌牛肉数年。积久形成,依附肠胃回薄曲折处,自非刮肠剖骨之神,可以丸散犯其藩墙乎?肉液充满流行,有如洪水泛涨,浮槎陈朽,皆顺流而下,不可停留,凡属凝滞,一洗而空。  

    新制阴阳攻积丸  
    治五积、六聚、七癥、八瘕,痃癖、虫血、痰食,不问阴阳皆效。  
  吴茱萸(泡) 干姜(炒) 官桂(去皮) 川乌(炮,各一两) 黄连(炒) 半夏(洗) 橘红 茯苓 槟榔 厚朴(炒) 枳实(炒) 菖蒲(忌铁) 玄胡索(炒) 人参(去芦) 沉香 琥珀(另研) 桔梗(各八钱) 巴霜(另研,五钱)  
  上为细末,皂角六两,煎汁,泛为丸,如绿豆大,每服八分,渐加一钱五分,生姜汤送下。  

    千金硝石丸  
    硝石(六两) 大黄(八两) 人参 甘草(各三两)  
  为细末,用三年苦酒三升,置器中,以竹片作准,每入一升,刻一痕,先入大黄,不住手搅,使微沸,尽一刻乃下余药,又尽一刻,微火熬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忌风冷,宜饮粥将息。  
 

     肥气丸  
   治肝之积在左胁下。(春、夏加黄连五钱。)  
  柴胡(二两) 黄连(七钱) 厚朴(五钱) 椒(去闭口者,炒,四钱) 甘草(炙,三钱) 广茂(炮) 昆布 人参(各二钱半) 皂角(去皮弦子,煨) 茯苓(各一钱半) 川乌(炮,一钱二分) 干姜 巴霜(各五分)  
  除茯苓、皂角、巴豆为细末,另研茯苓、皂角为末,和匀,方入巴豆,蜜丸桐子大,初服二丸,一日加一丸,二日加二丸,渐加至大便微溏,再从两丸加服,积去大半,勿服。  

    息贲丸  
    治肺之积,在右胁下。  
  厚朴(姜炒,八钱) 黄连(炒,一两三钱) 人参(去芦,二钱) 干姜(炮) 茯苓(另末) 川椒(炒,去汗) 紫菀(去苗,各一钱五分) 桂枝 桔梗 京三棱(炮) 天门冬 陈皮 川乌(炮) 白豆蔻(各一钱) 青皮(五分) 巴霜(四分)  
  丸法、服法,俱同肥气丸。  
 

    伏梁丸  
    治心之积,起脐上。  
  黄连(一两五钱) 人参 厚朴(姜制,各五钱) 黄芩(三钱) 肉桂 茯神 丹参(炒,各一钱) 川乌(炮) 干姜(炮) 红豆 菖蒲 巴豆霜(各五分)  
  丸、服法,同肥气丸。  

     痞气丸  
     治脾之积,在胃脘。  
  厚朴(姜炒,五钱) 黄连(八钱) 吴茱萸(炮,三钱) 黄芩 白术(各二钱) 茵陈(酒炒) 砂仁 干姜(炒,各一钱五分) 茯苓(另末) 人参 泽泻(各一钱) 川乌(炮) 川椒(各五分) 巴霜(另研) 桂(各四分)  
  丸、服法,同肥气丸。  
  

    奔豚丸  
    治肾之积,发于小腹,上至心下。  
  厚朴(姜制,七钱) 黄连(炒,五钱) 苦楝子(酒煮,三钱) 茯苓(另末) 泽泻 菖蒲(各二钱) 玄胡索(一钱五分) 附子 全蝎 独活(各一钱) 乌头(炮) 丁香(各五分) 巴霜(四分) 肉桂(二分)  
  丸、服法,同肥气丸。(秋、冬另加厚朴五钱。)  
 

    三圣膏  
    石灰(十两,筛过极细,炒红)  
  用好醋熬成膏,入大黄末一两,官桂末五钱,搅匀,瓦器封贮,纸摊,烘暖贴患处。  
  补中益气汤方见类中风。  
  四君子汤 方见真中风。  
  归脾汤 方见健忘。  
  大全大补汤 方见虚痨。  
 

    酒积  
    轻者葛根、神曲、黄连、白豆蔻;甚者用甘遂、牵牛。  

     气积  
     轻者木香、枳壳、厚朴、橘红;甚者枳实、牵牛。  

     血积  
     轻者干漆、桃仁、牡丹、归尾、赤芍药、红花;甚者大黄、虻虫、水蛭、穿山甲、花蕊石。  
 

     痰积  
     轻者半夏、瓜蒌;甚者滚痰丸;老痰,海石、瓦楞子;痰在皮里膜外,白芥子。  
 

     水积  
     轻者五苓散;甚者商陆、甘遂、芫花。  

     茶积  
     轻者姜黄、芝麻;甚者茱萸、椒、姜。  
 

     癖积  
     轻者三棱、蓬术;甚者巴霜、大黄。  
 

     谷积  
     轻者麦芽、谷芽、神曲、砂仁;甚者鸡内金。  
 

     肉积  
     轻者山楂、阿魏;甚者硇砂、硝石。  

      蛋积  
     白豆蔻、橘红、豆豉、姜汁。  

     菜积  
     丁香、肉桂、麝香。  
 

     面积  
     萝卜子、姜、酒煎。  

     鱼鳖积  
    紫苏、橘皮、木香、姜汁。(白马尿治鳖积。)  
 

     狗肉积  
     杏仁、山楂。  
  

    虫积  
   雄黄、锡灰、槟榔、雷丸、芜夷、榧子、使君子。  
  

    疟积  
    鳖甲、草果。


    原文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VuXWEXkiEZY7tfn899Jkhg

(发表於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集宁区富力湾小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书库 子部 类书类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艺术典 卷二百七十四
中满分消汤,中满分消丸
肥气名医治疗方------肥气丸
5.中满分消汤(丸):中满寒胀,脾肾虚寒,清浊不分,症见中
沈氏尊生书-卷十四
华佗内科神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