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散文】孟屯河谷一朵花 ‖ 杨明强

孟屯河谷一朵花

杨明强

  梦醒时分,晨光熹微。

  今年国庆期间,如愿驱车沿阿坝州理县的孟屯河谷溯流而上,安抵“梦乡情”农家乐暨“天际线房车营地”。一觉醒来,坐拥四周墨绿的高山密林和草甸静谧的蘑菇云般帐篷,顿感一身轻松,新奇不已。

高原草甸,醒来的清晨(杨明强 摄) 

孟屯河谷房车营地外景(杨明强 摄) 

 按惯例,早起的我,总要户外快走半小时。走至房车营地大草坪,一个忙碌而稳健的身影引起了我的好奇。大清早,一位身着鲜艳色彩、大约60开外的藏族大姐手持长扫帚,忙碌地打扫着环境卫生。那动作与神情,仿佛壮年主劳。

孟屯河谷露营地远眺(杨明强 摄) 

  出于职业敏感,我总觉得这个大妈注定是一个很有故事的人。果然,得知我要认识农家乐暨露营基地的主人,她莞尔一笑,自信作答:“这是我女儿女婿开办的,我是首席顾问,有什么需要,都可以告诉我,包你满意。”带着疑虑后的惊喜,我们很快攀谈起来。

  原来,这位嘉绒藏族大妈名叫张思丽,1944年出生于阿坝州理县米亚罗镇夹壁村,当年从理县中学毕业后,考入了州立师范学校,1966年以优异成绩毕业留校任教。两年后,因身患重病还乡治疗;又遇“文革”爆发,张老师的干部身份和工作岗位不幸丢失成为终身憾事。1968年,康复后的张老师嫁入上孟乡日波村夏家。 

  面对命运多舛的蹉跎岁月,张老师并不气馁,仍笃定要发挥所长,造福乡亲,致力于振兴家乡藏寨的教育、文化与经济。因文化水平高,为人处世好,她相继被选拔为村小、乡完小代课教师,随后又先后兼任了村妇女主任、团支书、贫协主任。1970年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1971年起,先后担任村主任和村党支部书记。

孟屯河谷露营地一瞥(杨明强 摄) 


在家族及企业中,她是佘太君

  在交谈中,我们进一步了解到:老支书张老师当年与藏族青年夏松青(入伍当兵10年后退伍还乡,2013年病逝)喜结连理,生育一女三子,4个小家庭早已成为脱贫致富的典范。

  几十年来,张老师在藏寨凭知识面广、阅历丰富、干练能干而备受广大村民和整个家族的膜拜和敬仰。因此,她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4个家庭的脱贫致富奔小康。难怪晚辈们都敬称她是夏氏家族中的“佘太君”。

开怀大笑的老支书张思丽(杨明强 摄)

  大女儿夏春秀和丈夫刘正冲,2016年在母亲的鼓励和鞭策下,在本村2组开办起了“孟乡情农家乐”,2017年又办起了“天际线(孟屯河谷)房车营地”。随着服务品质的提升和影响的扩大,大女儿家的两项经营,年均纯收入已近20万元。

  大儿子夏海云,在母亲支持下,也在本村3组的桥边开办了“双河民宿”,修建的两栋楼房多达30多间客房。因服务周到,价格公道,生意十分兴隆。

  二儿子夏海洋,中学毕业后,母亲动员他外地打工赚钱。赚得第一桶金后,在红原县城建成“银珠大酒店”,吸引了五湖四海的各界游客。

  幺儿子夏海龙,长期与父母共同生活,深得耕读人家真传,在母亲一手栽培下,也在本村3组开办了“阿尔塔驿站”。新潮时尚的装饰与营运,可容纳40人的客栈常常迎来满堂红。

  今年已77岁的张老师尽管年事已高,但看上去她却思维活跃,言行敏捷,精力充沛,根本不像是奔80的老人。用她的话说,一天不做事,就会心神不宁,手忙脚乱。所以,她总是轮流在几个儿女的农家乐和酒店义务打工和兼任顾问,其地位和话语权,在各个家庭中,都是NO.1。

在乡村学校,她是好老师

  1969年,藏族回乡知青张思丽,就被推选为村小教师,一干就是8年。由于她教学功底扎实,敬业勤奋,乐教善教,所教班级考试成绩连年荣获全乡第一名。

  1977年后,张思丽又被选派到乡完小任教。在完小,她任语文教师兼班主任,很快赢得学生和家长的信赖和喜爱。多年来,在教书育人的同时,她还先后兼任了村委会的好几个职务。在她辛勤耕耘下,共培养了1000多名藏族小学毕业生;在她的引领和教化下,全乡300多名藏族子女考上了全国各地的大中专院校。大山深处的孟屯河谷,飞出一批又一批金凤凰,为国家建设和藏乡脱贫致富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张思丽4个儿女的小家庭中,在她的言行熏陶和悉心培育下,就有5名中共党员,2名国家公务员,3名大学生,5名酒店或农家乐老板。

  交谈中,张老师的手机响了,是一位村民向他请教和咨询孩子初中毕业后读普高还是读职高好的问题。

基层支部,她是好书记

  鉴于50年前就在阿坝州师范学校当过教师,又相继任过多个岗位的村干部,以及多年小学教师等缘故,乡亲们都习惯叫她张老师,她也乐于接受。

  从1971年起,张思丽担任村主任、村支书近20年,长期率先垂范,坚持政治引领,加强党的宣传工作和组织建设。一是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带头引领作用;二是大力发展壮大基层党组织,积极培养和发展优秀青年、进步群众加入党组织。她还经常在党员大会、村民大会上宣传党的大政方针,弘扬正能量,让党的民族政策、惠民政策、脱贫攻坚政策深入人心。在当地城乡的干部、群众,只要一提起老支书张思丽老师,大家都会竖起大指姆。

张思丽老师近照(杨明强 摄) 

  在她的带领下,日波村党支部由1971年的3人发展到当前的24人。如今,77岁的张老师,尽管年事已高不再担任村支书,但仍担任党小组长,成为全村、全乡、全县广大党员干部敬重和膜拜的楷模。几十年来,她多次获得乡、县“优秀共产党员”“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今年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前夕,她还荣获了中共中央颁发的“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

村组致富中,她是领航者

  日波村地处阿坝高原孟屯河谷上游的上孟乡,全村三个组103户,属远离县城的穷乡僻壤,常年浅种薄收,入不敷出。近年来,乘党的精准扶贫政策和乡村振兴战略东风,作为该村德高望重的老支书,张思丽成为村支部的首席顾问和村民致富的好参谋。她大力支持新一届年轻支委的各项工作,鼓励他们团结广大村民,齐心协力,甩开膀子干;贴心为广大乡亲出谋划策,早日脱贫致富奔小康。在调整产业,提升野外虫草、贝母等中药材的挖采技能外,还通过牵线搭桥,引进资金,筑巢引凤,鼓励全村村民大力发展旅游业,开办乡村农家乐,并与时俱进,不断提档升级,满足广大游客的新需求。

孟屯河谷露营之夜(杨明强 摄) 

  如今,日波村全村103户村民,在村党支部号召下,家家户户都办起了农家乐,以旅游服务助力乡村振兴。当前,全村村民年人均收入已由20年前的2000多元跃升为8000多元。

  据悉,为推进乡村振兴,中央和地方财政已下拨1.1个亿用于理县孟屯河谷的旅游开发。到时,从木场沟流入孟屯河谷的24条沟将进行整体开发打造。打通虫草山和贝母山,连接黑水县和米亚罗草地,当地的旅游资源和设施将得到大力的开发和提升。

  张思丽表示:作为一名老共产党员,她将全力支持乡党委、村支部的乡村振兴新行动计划,为美丽藏乡的脱贫致富和创新发展奉献爱心和余热。

老牛自知韶光贵

不待扬鞭自奋蹄

  日波村地处阿坝高原孟屯河谷上游的上孟乡,全村三个组103户,属远离县城的穷乡僻壤,常年浅种薄收,入不敷出。近年来,乘党的精准扶贫政策和乡村振兴战略东风,作为该村德高望重的老支书,张思丽成为村支部的首席顾问和村民致富的好参谋。她大力支持新一届年轻支委的各项工作,鼓励他们团结广大村民,齐心协力,甩开膀子干;贴心为广大乡亲出谋划策,早日脱贫致富奔小康。在调整产业,提升野外虫草、贝母等中药材的挖采技能外,还通过牵线搭桥,引进资金,筑巢引凤,鼓励全村村民大力发展旅游业,开办乡村农家乐,并与时俱进,不断提档升级,满足广大游客的新需求。

  如今,日波村全村103户村民,在村党支部号召下,家家户户都办起了农家乐,以旅游服务助力乡村振兴。当前,全村村民年人均收入已由20年前的2000多元跃升为8000多元。

  据悉,为推进乡村振兴,中央和地方财政已下拨1.1个亿用于理县孟屯河谷的旅游开发。到时,从木场沟流入孟屯河谷的24条沟将进行整体开发打造。打通虫草山和贝母山,连接黑水县和米亚罗草地,当地的旅游资源和设施将得到大力的开发和提升。

作者杨明强与老支书张思丽合影 

  张思丽表示:作为一名老共产党员,她将全力支持乡党委、村支部的乡村振兴新行动计划,为美丽藏乡的脱贫致富和创新发展奉献爱心和余热。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河北基层乡村致富带头人--宋名扬村党支部书记于宪成
达存村美丽蝶变的昨天 、今天和明天
大美蒯家,我的乡愁/柴胡
没有钱,靠三个“本子”也能做成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贫困村第一书记调研报告
贫困村精准脱贫实施方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