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影评】展现信仰的力量——以电影《地火》为中心‖刘德元


展现信仰的力量

——以电影《地火》为中心

刘德元


7月1日起,一部由徐耿导演,王晨、陈辉忠编剧,赵波、赵梦迪、岳红、张明健等主演的红色题材电影《地火》在全国部分影院上映,反响强烈。

最近几年,将红色题材的文学作品改编成电影、电视剧的不少。这是因为,红色题材不只是聚焦硝烟战火和红色暗战中的红色往事,而是在承载红色历史的同时,不断向广阔的时代现实敞开,不断展现信仰的力量。

电影《地火》,徐耿既是编剧,也是导演。《地火》主人翁罗世文1904年出生于四川省威远县一个颇具盛名的盐商家庭,自幼丧父,受尽歧视,但他牢记母训,发愤读书。

1919年五四运动后不久,罗世文与堂弟罗世良、罗世法等十余人组织起“读书会”,在威远、荣县、内江一带颇具声望。

1923年夏,罗世文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成为重庆地区最早的青年团员之一。

此后,罗世文与杨闇公、萧楚女等人在重庆发起“四川劳工互助社”等进步团体,为重庆党组织的建立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1925年夏,党组织决定派罗世文赴苏联留学深造,并在出国前批准他为中国共产党员,是当时四川地区为数不多的早期党员之一。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罗世文先后任中共四川临时省委宣传部长、省委军委书记、省委书记,参与领导了江津、荣(县)威(远)、广汉、梁山、德阳等地的农民暴动和兵变。

1933年,罗世文和廖承志一起到川陕根据地工作,由于对张国焘的错误提出过批评,遭到非法关押。

长征途中,在被人监视的情况下,他们同红军战士一道,两翻雪山,三过草地,经受了最严酷的考验。

抗日战争时期,罗世文被党中央派回四川工作,先后任中共四川省临时工作委员会书记、川康特委书记,从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

1940年3月18日,罗世文在成都被捕并被押往国民党息烽集中营,军统局长戴笠将他押到重庆军统局总部看守所,亲自审问,妄图诱降,遭到严辞拒绝。审问中,罗世文慷慨陈词,“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在息烽狱中,罗世文秘密组织成立临时党支部并担任书记,以各种方式坚持斗争。他号召狱中难友,“从来壮烈不偷生,许党为民万事轻;大地惊雷惊伏蜇,春秋血写慰忠贞。”这首诗写出了共产党人英勇壮烈之因乃“许党为民”之初。

罗世文重情,他对同志、难友关怀备至,体贴入微。难友得病,他嘘寒问暖,精心护理。

他对母亲也怀有一片深情。由于长年在外从事革命活动,罗世文没有时间回家去看望母亲。母亲思念儿子,每天就朝门口望着大路叫“自元(罗世文小名),你还不回来呀?”1944年中秋节,身陷囹圄的罗世文从亲友口中知道这事后,倚着铁窗,写下《无题》一首:“慈母千行泪,顽儿百战身。可怜今夜月,两处各凄情”,表达思念之情。

1946年7月,罗世文被秘密押解回重庆中美合作所渣滓洞监狱。面对死亡威胁,罗世文慷慨悲歌:“故国山河壮,群情尽望春;'英雄’夸统一,后笑是何人?”

1946年8月18日,罗世文在重庆歌乐山松林坡刑场壮烈牺牲,年仅42岁。

电影《地火》正是以罗世文一生信仰为主线,讲述他从海外学成归来立刻投入到革命的大潮中,带领四川工农红军第一路军奋战到底。

抗战爆发后,罗世文回到成都,以公开的共产党人身份投身革命事业,建立联络点,在斗争中抗日救国。

1939年末至1940年初,国民党反动派利用春荒策划暴民抢米事件,借机逮捕共产党人。罗世文被捕后,与车耀先、韩子栋、许晓轩等在监狱中组织了临时党支部,带领难友同敌人展开坚决的斗争。临死前一刻,罗世文仍旧利用脚上的破旧皮鞋,传递出自己最后的一份信念,鼓舞着剩下的战友们不屈不挠。

电影《地火》以朴素自然的现实主义书写,于家乡(内江威远的江边小镇)、战地(危机四伏、悲壮惨烈)、监狱(地下斗争波谲云诡)等较为典型的环境中,成功地塑造了罗世文、罗母、肖子东等人的形象。而这些人物通过银幕的真实再现,之于写人叙事、不无传记色彩的文艺作品来说,自然是极为重要的。

红色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鲜亮的底色。在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百年奋斗的伟大历程中,红色血脉代代相传。红色影视作品也成为中国现当代的主流。一部部讲述党的故事、革命故事、英雄故事的红色经典,体现着党领导文艺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记录着党团结带领人民创造的历史伟业,凝结着一代代中国人的历史记忆和思想情感。

电影《地火》以蒙太奇艺术手段,从不同角度、深度地对罗世文及其红色资源进行挖掘、演绎和展现,影响广泛。讲述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坚持现实主义原则进行人物塑造的美学模式,无不是红色电影积累的宝贵传统。电影《地火》在内容视野、表现手法、思想内涵上也在不断寻求突破,力图通过电影艺术创新,把红色历史讲到观众心里,扣人心弦,拉近了红色历史与电影观众的距离。

电影《地火》聚焦的不只是红色往事。《地火》之前,罗世文还成为《红岩》中英雄许云峰的原型之一。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取得了历史性成就。立足时代背景,让红色精神从历史照进现实,书写红色基因、展现信仰的力量,让革命薪火代代传承,成为红色文艺创作的重要课题。纵观我国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的红色经典中,既有着重表现革命历史的《红岩》《红日》《红旗谱》,也有表现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创业史》《山乡巨变》。红色电影是红色文化的独特载体,它持续发现历史记忆中的红色元素,彰显红色文化的新内涵,同时凭借独具特色的电影艺术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让红色文化赢得观众共鸣。

展现信仰力量,传承红色基因,引导人们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这是红色题材无可取代的价值和魅力,也是红色文艺常写常新、生生不息的原因所在。

一如《地火》片首语“献给所有为信仰献身的人”所言,《地火》对罗世文、车耀先等革命先烈的书写是真挚自然、饱蘸深情的,它明显脱去了以往不少同类题材主旋律电影较为观念化的窠臼,而是将中华文化所褒扬的普遍性真理潜隐于主流意识形态所认同的哲思之中,并从基于规定情境的情节和细节中自然流露出来。无论时代怎样变化,讲述红色故事、传承红色精神的书写不会停止,它们构成中国文艺永恒的魅力。

期待红色题材创作不断产生黄钟大吕之作,以红色经典彰显中国气派,展现信仰力量。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美国电影——《末日地火》*
2015年中考名著《红岩》练习测试及答案
【纪录片】信仰的力量 第6集 红色老人——贾若瑜
小罗卜头的故事
共和国最小的革命烈士
生命与力量:灾难电影与电影之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