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方志四川•红色记忆】舒建明 冯骥 肖杰贵 李政 ‖ 红色广安各个时期红色报刊的作用研究
本文载《巴蜀史志》2020年第1期


红色广安各个时期红色报刊的作用研究

舒建明 冯 骥 肖杰贵 李 政 

广安是红色革命老区,1919—1949年,在国民党统治时期,发生过如火如荼、史无前例的红色革命文化活动。这些由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红色革命文化活动,以及在中国共产党影响下,由爱国进步人士、民主党派人士开展的红色爱国文化活动,成为广安革命斗争史、地方文化史上极不寻常、彪炳千古的独特红色文化。其中的红色报刊,在五四运动以后如雨后春笋,不断破土而出。在国民党反动派的严酷禁毁、打压下,这些红色报刊又如扑不灭的烈火、烧不尽的春草,彼伏此起、灵活机动地顽强战斗着,“很好地成为整个革命机器的一个组成部分,作为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的有力武器,帮助人民同心同德地和敌人作斗争”,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了不朽的历史功勋。

五四运动时期,红色报刊传播新文化和马列主义

在五四运动前夕,新文化新思想已开始在广安各地广泛传播。1919年5月,邻水县熊吉出任县立第一高等小学讲习和女子高等小学校长。受新文化运动影响,熊吉积极倡导民主,引导师生阅读《新青年》《学生杂志》《白话书信》等进步书刊。

1919年7月初,邻水县第一高等小学教师冯子意等人组织宣传队,开赴县内各主要场镇宣传“五四”精神,《新青年》《新潮》《学生杂志》《语丝》等新文化刊物在县内广泛流传。

1920年,广安县邓小平赴法国勤工俭学,接受了马克思主义。1922年夏,邓小平在法国加入旅欧共产主义青年团,开始其革命生涯。1924年7月,他将参与创编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旅欧总支部的机关刊物《赤光》杂志寄回广安,宣传马列主义和反帝反封建革命思想。其堂弟邓垦、邓自力受《赤光》影响,逐步走上革命道路。

1922年初,岳池刘披云到达上海,在南方大学团员郭伯和帮助下,学习《共产党宣言》等马克思主义著作,并将自己所学《新青年》《向导》等刊物,邮寄给岳池县县立高等小学教师董维成,使之在进步师生中秘密阅读和传播。岳池何珲在南充中学教书,代办《向导》的发行,发行量迅速扩大到200份, 周边各县学校都有青年教师订阅。岳池城乡从此有了宣传马克思主义革命思想的刊物流传。





1923年,由北京大学法学系学生余旭等倡议,成立邻水旅京同学会“古邻社”,出版社刊《古邻新潮》,宣传新文化、新思想。之后,旅京、旅沪、旅蓉的学生又创办《新邻》《莹光》《邻水旅省学生会刊》等杂志在县内外发行。特别是《新邻》杂志,经李大钊等人指导,成为具有全国影响的宣传马列主义的阵地。该刊从1923年办至1927年初,共铅印出版30期。同时,在广州读书的游九川等创办《大竹青年》,向北京、成都、武汉、上海等地读书的邻水人及邻水县传播马克思主义,揭露社会的黑暗,启迪人民革命。还有《邻水民众》《教育知识》《邻风报》《邻碚报》等一大批报刊,虽办刊时间不长,但在启发民众进步、革新社会中产生积极影响。

1925年春,岳池县刘云简、廖玉壁、杜懋昭等共产党员从上海、南京、武汉等地写信与县立高等小学教师董维城等联系,勉励在家乡从速组织学生联合会,开展青年运动,并寄回学生联合会章程。经过筹备,岳池中学、岳池女子师范学校学生组成“岳池县学生联合会”,周奉权当选为会长。在成立大会上,学生黄文悖发表演说,揭露军阀混战,危害人民;鼓励同学立志作国家的主人,切勿助纣为虐……。该会创办会刊《学谭》,撰稿人多为两校学生。刊发的主要内容是:反对军阀混战、反对专制压迫剥削人民;提倡写白话诗文;鼓励学生立志改造社会等等。同年,四川早期共产党员、成都茶务讲习所成员武胜县刘敬思回县后,会同青年学生李藩、李野清、李诚、彭代裕等人在县城创办《朝阳报》,每10天出一期,刘敬思担任主笔。其宗旨是介绍西方新思想、新文化;改文言文为白话文;提出人权平等和妇女解放、婚姻自由;宣传唯物论和无神论,反对封建迷信,反对封建腐恶势力。《朝阳报》无情地揭露中国封建社会在武胜的家族制度和吃人的封建礼教,为马克思主义在武胜的传播奠定了思想基础。

土地革命时期,红色报刊宣传反剥削、反军阀斗争

1927—1936年,在国民党黑暗统治下的广安地区,官、匪、租、捐、税、役等绳索,把穷苦人民束缚得喘不过气来。有压迫就有反抗。在广安的革命文化战线,许多革命进步报刊,积极、及时地宣传中共中央确立的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鼓励受苦受难的劳苦大众积极参加革命队伍,打击地方军阀和土豪劣绅;鼓励大家参加农会,斗贪官,开粮仓,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制度,以推动、完成土地革命任务。

1927年10月,杜桴生等一批共产党员由外地返回岳池,成立中共岳池特支,创办《协进》月刊和岳池书店,宣传马克思主义,协助省军委书记李鸣珂创建中共罗渡军事支部和中共广岳军事小组,开展对军阀部队的策反工作。中共岳池特支遵照上级党组织指示,军运、农运、学运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狠狠打击了反动军阀,鼓舞了人民群众。1928年2月15日,《协进》月刊三、四期合订本刊登了晨曦撰的《谈岳中校“双十节”学潮及其他》、平凡写的《纪念国庆与宣传专赤化》、岳池协进社的《为岳中校进一言》等文章,揭露军阀逮捕学生和教育局长田信川献媚军阀、摧残教育、迫害青年学生的罪行,大力声援岳池中学学生斗争。

1929年秋,罗方域根据党组织的决定,回岳池到县立高等小学校任教。他与党员龙之一团结进步教师黄阆华等创办油印小报《岳民泪》,发行全县。《岳民泪》以大量事实,揭露军阀罗泽洲对外投降帝国主义、对内勾结土豪劣绅压迫剥削人民的罪行;号召民众觉醒起来,与军阀作斗争。1930年2 月,《岳民泪》遭查禁。

1930 年,岳池党组织在岳池女子中学领导学生自办《壁报》《周报》和《英语周刊》等刊物,宣传新文化思想,启发她们自尊自爱,与封建礼教抗争。1934年8月,广安县国内外专科以上学校毕业、修业、肄业的县级人士组成留外学会,并设法在《民报》辟《言荃》栏发表言论,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胡作非为。

1935年初,共青团员徐庶声、范存第受江苏省委派遣,回到处于军阀杨森白色恐怖之下的广安、岳池,建立共青团广岳特支,秘密组织“ 集成读书会”,并相继建立10多个读书小组,阅读有关介绍革命理论和反映抗日救亡的书籍;创办《壁报》,宣传抗日救国的革命道理。

抗日战争时期,红色报刊宣传、唤醒民众抗日救亡

1935年12 月,中共中央“瓦窑堡”会议通过《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议,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开始了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民族解放战争。广安人民遵照党的方针政策,积极投入抗日洪流,以“抗日救亡”为主题的报刊风起云涌,真实地反映了那一段事关民族生死存亡惊心动魄的抗战历程。

1936年冬,邻水进步青年甘惜分、甘止善接办县《民众周报》,改为《邻水民众》《民报》《壁报》,登载各地抗日救亡运动的消息和《七君子事件》等文章,出版4 期后遭迫害停刊。1937年7月甘惜分与读书会成员组成“抗日歌咏会”,教唱近百首抗日歌曲。又发起组织“抗战壁报社”,推出《大家看》壁报和《抗日画刊》,贴于闹市,还邀约进步青年、学生举办“读书与救国”学习讨论活动。“抗战壁报社”直至 1940年,因骨干成员转移而停止活动。

1937年8月,在共青团广岳特支的积极支持下,广安县城城厢街道团支部书记丰伟光等人开办“四友书店”,出售进步书刊,满足广大进步青年学习时事政治的需要。“四友书店”店员陈运钧创办《广安救亡壁报》,不久,中共川北工委成立,“四友书店”改为“新记四友书店”,《广安救亡壁报》也由旬报改为周刊,巩固和扩大了 党的抗日舆论阵地。同年,徐庶声、徐也速在岳池编印《抗日民众旬刊》。这些刊物广泛宣传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为宣传群众、鼓舞群众抗日救亡发挥了积极作用,成为中国共产党和群众团体宣传抗日救国的喉舌。10月初,广安代市郑继先、唐文渊、邓致玖、吴维甚、张家英等人以广安代市安和中学为中心,联合附近小学,组织广安民众抗日救亡唱歌团代市分团,并主办《救亡周刊》壁报,宣传抗日救国道理。同年,岳池中学周致钦积极从事抗日救亡活动,成 为岳池中学抗日救亡宣传大队的负责人之一。他牵头组织“力行宣传队”,创办《力行小报》,积极开展抗日救亡宣传。同年,共产党员徐庶声、徐也速、杨明泉等在岳池民众教育馆组织抗日宣传团,将从收音机中收听的战报新闻,以大字报形式张贴在衙门口(县府大门口)墙壁上。逢场天,杨明泉站在衙门口宣讲战报新闻、抗战形势。徐庶声、徐也速还以民众教育馆名义铅印出版《民声周刊》,转载《新华日报》文章及抗日新闻,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激发群众的抗日热情。1939年1月,县政府撤销卿云鹤民教馆长职务,辞退徐也速、徐庶声,委派吴怡平任岳池女子中学校长职务,勒令停办《民声周刊》,严禁订阅《新华日报》《解放》等进步书刊,阻止在学校、城乡开展的抗日救亡活动。

1938年9月,广安中学进步学生龙文明等20 余人组织成立“求益读书会”,并主办《新苗》壁报,宣传抗日救国。10月中旬,广安县中共党组织支持广安县立中学学生熊先笃、熊荒陵、王启蒙、罗仲春等人组建晨钟文艺社,吸收文仲良、文仪、宋开章等人入社,创办铅印刊物《晨钟》,自写评论、散文、新诗等,宣传抗日救国。同时,出刊《晨钟》大幅墙报,积极宣传抗日,并利用县城各界召开抗日群众大会的时机,散发以晨钟文艺社名义油印的传单进行抗日宣传。同年,《邻水民众》恢复为《民众周刊》,甘止善任主编,经常转载八路军英勇杀敌的重要消息,还邀约进步青年、学生举办“读书与救国”学习讨论活动。同年,邻水县特支成立后,欧汝钦、周之成、许建业等党员主要以“抗战壁报社”的名义开展工作。《抗战壁报》最初用钢笔缮写,版面比《新华日报》稍大,每周出版1次,每次2—4张,分贴在文明书店、衙门口、中街、关庙等处。内容有国际国内重要消息、时事讲话、党的抗日方针政策和八路军、新四军战绩,以及抗日文艺作品;文字简练、通俗易懂、生动活泼,为人们所喜闻乐见。壁报社还广泛开展社会联络,重庆的一些抗日组织经常寄来大批油印资料。他们还定期在南门外风景胜地灵宝山举行郊会,曾邀约邻水中学10多名进步学生讨论“读书与救国”。通过这些活动, 党组织发现、培养、锻炼了一批积极分子。后来,各基层党组织多成立壁报社,办抗日壁报宣传成为党团结群众、教育群众的一种基本形式。

1940年,广安县抗敌后援妇女会组织县载英中学女生创办《妇女半月刊》,主要刊登抗日救国和妇女解放内容,并摘登《新华日报》部分文章。

1942年初春,在北碚等地读书的武胜籍大中学生组织成立的武胜旅碚同学会出版会刊《武胜碚友》。每学期出刊2—3 期,必要时出特刊, 重点报道宣传武胜、重庆两地抗日救亡活动,并加以评论。两年中,这个刊物受到各界人士欢迎,发行量越来越大;到1944年,改为石印,以小报形式刊出,除分发学会会员外,还赠送武胜各级单位、各地组成的武胜籍同学会和少数赞助人,深得大家好评。

1943 年,在复旦大学读书的进步青年包中汉、刘雅风等人出面组织邻水旅碚同乡会,出版铅印期刊《邻碚》,宣传民主思想和抗日救亡。该刊广泛发往家乡,促进了民众觉悟。

1945年7 月暑假后,曾参加重庆“前进月刊社”(党的外围组织)的席世虎回到武胜龙女家乡。地下党员廖志荣联络席世虎,与旅外归来的20 名同学商议,决定成立“移风学社”。推席世虎为社长,创办《移风周刊》,张贴在龙女街巷墙壁上,抨击时政,反对、鞭挞土豪劣绅鱼肉乡民。

解放战争时期,红色报刊大力宣传反独裁、反内战、求解放

抗战胜利后,全国人民渴望和平民主和民族独立,要求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但是, 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为维持其独裁统治,对解放区发动军事进攻。1945—1949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为争取和平民主、推翻国民党统治,发动了“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解放战争。在广安国民党统治区,广大民众和青年学生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爱国民主运动日益高涨,中共广安地下组织因势利导,加强宣传工作,积极在学生中组织社团、创办刊物、出版壁报、写文章揭露时弊,弘扬正义。几年间,广安8所中学(包括私立中学)组织各种社团30余个、开办壁报专刊50多种,培育了敢于同反动黑暗势力作斗争的精神,形成了反对蒋介石独裁统治的第二条战线。这一时期广安的红色报刊,表达了人们反蒋的正义呼声和对解放战争取得节节胜利的喜悦之情。

1945年6月,广安储英中学学生荣廷萱、任铠、李成伍、陈怀群等人发起成立破浪社,自筹资金自办《破浪》旬刊,入社成员每月必须写一篇文章,揭露和抨击日军罪行,鞭挞顽固派劣迹。抗日战争结束后,破浪社迅速扩大,广安各中学都有学生参加。1946年4月,《破浪》旬刊以全新面目出版,成为团结教育和组织学生积极参加革命进步活动的一个载体。同年秋,岳池中学校长徐国楹派其弟、民盟盟员徐国极到重庆聘请中共党员刘准、岳幕宣,盟员杜远等10多人与县内周增辉、杨苇堤、钟仁祥等进步教师一起到岳池中学校任教。在刘准和班主任刘鹏蓀倡导下,高一班学生刘观光、张茂荣发起组织“敬修研究会”“友仁学会”,共有会员70多名学生,由杨俊生编辑出版以版报和活页报方式刊登时事新闻、发表学校师生时政评论和文艺作品的会刊。同时,学会还订阅《新华日报》《民主报》等进步报刊,学习讨论《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等著作;广泛传阅《王贵与李香香》《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宣传革命思想的文艺作品。1946年6月,国民党政府撕毁《双十协定》,进攻解放区,遭到全国人民反对;“一二·九”惨案发生后,昆明学生罢课达1 月之久,全国各地声援昆明学生运动、反内战民主运动席卷国民党统治区。岳池中学“敬修研究会”和“友仁学会”为声援昆明学生正义行动,专门编印《特刊》,愤怒谴责国民党特务暴行,大力宣传争取言论、信仰、出版、结社、集会自由和反内战,揭露国民党假民主真独裁、假和平真内战的反动本质。通过这场大声援、大宣传、大讨论活动,岳池中学校园文化张扬出强烈的民族进步精神,学校新生革命进步力量迅速成长壮大。

1945—1947 年,岳池新三中学出版多种进步文艺刊物,用学生自治会名义出版的有《荒年》《农村与饥饿》和《追求》;用新中文艺研究会名义出版的《新园生活》,刊载“北方同胞的哀音”“饥饿的威胁袭来了”“你晓不晓得”等抨击时弊、锐如匕首的诗文;以岳池旅外同乡会名义出版的小  报《联合通讯》,矛头直指国民党县党部负责人。后来新三中学和尚用初中成为宣传抗日救国的基地及岳池党组织七、八两个工委的活动据点。

1946年春,广安县地下党员杨玉枢、张正萱等出面以入股方式,发动广安地方进步势力出钱筹办《民声日报》。《民声日报》社长兼主编张正萱、总经理杨玉枢,其余6名编辑、记者等都是共产党员和进步青年,立论较为客观、公正,版面新鲜、活泼,深受群众喜爱。1947年,《民声日报》以刘伯承作战机动神速、陈毅阵地战无坚不摧、聂荣臻地道战神出鬼没、彭德怀善于练兵、林彪用兵兼四家之特长等为题,系统介绍解放军高级将领经历,材料来自当时公开发行的《观察家》。由于报纸办得活泼、新颖,在广安社会各界特别是青年学生中产生较大影响。《民声日报》始终按革命进步思想办报,一直坚持到广安解放。同年3月,王振华按照蔡衣渠、周增辉部署,在岳池中学成立学生自治会,发动每个班出一期壁报专栏,声讨校长陈尔康的贪污罪行,抨击他压制民主、实行法西斯教育的罪恶勾当。一个星期后,岳池中学后面道路两旁刊出十几幅壁报,顿时轰动全城,前来观看壁报的各界人士川流不息。社会舆论纷纷谴责陈尔康,岳池旅外同乡会主办的《联合通讯》 连续发表蔡衣渠撰写的《论岳中世界》《再论岳中世界》两篇评论;周梦熊主办的《青年旬刊》,接连发表文章指责学校。这些文章,文笔犀利地揭露陈尔康的丑恶言行,高度赞扬岳池中学学生坚持真理、勇于斗争的革命行动。同年夏,邓志刚在邻水创办《教育知识》旬刊,聘请共产党员王古泽任编辑,内容以宣传共产党政治主张,反独裁、反内战、反映教职工呼声为主,成为邻水党组织的喉舌,发行至重庆、成都、上海、南京等地同乡会、同学会及县内学校、机关、团体。1948年3 月,因参加该刊的中共党员和进步人士被通缉而停刊。同年9月,广安储英中学谢芝登在校创办耕耘文艺研究社和《耕耘》油印刊物,以“斧头”为笔名,在《耕耘》上连续发表文章,抨击时弊,呼吁民众争取自由、民主等,受到进步师生称赞。

1947年6月,武胜师范学校任教的民盟主任胡骞,在党组织支持下主编油印刊物《萤火》,向学生介绍进步书刊,传播革命进步文化思想。1948 年,胡骞支持武胜师范学校学生陈朝武在校办壁报,鞭挞时政腐败,并组织学生排演反封建大型话剧《家》,轰动县城,受到好评。

1948年春,为扩大革命宣传影响,广泛团结进步师生,在广安中学担任学生自治主席的地下党员徐得源根据党组织要求,在主办校园壁报基础上,联合惠育中学廖景华、尹家富、潘焱等10多名党员和进步学生在《民生日报》上开办《小园草》副刊,每周一版,自己担任主编(笔名红浪),以诗歌、散文、短篇小说等形式,从不同侧面揭露国民党丑恶嘴脸,抨击黑暗社会种种罪恶,为处于水深火热的劳苦大众的生存和渴望而呐喊。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宣告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30年来,广安红色革命老区人民,在为争取民族独立、民族解放的战争中付出了艰辛努力,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在这30年不寻常的斗争中,广安红色革命老区的红色报刊记录了30年来广安人民革命斗争的光辉业绩,浓墨重彩地描绘了广安红色革命文化的英雄篇章,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广安出名的岳池米粉,有着300多年的历史,非常受欢迎丨生财有道
曾胜程:邵东人民抗日事略之四/抗战期间邵东人创办的进步报刊
1938年的广州湾抗日救亡运动
白乙化烈士传略----平北根据地的创始人
抗日救亡作先锋
实拍历史最大洪峰袭击广安中学被淹学生停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