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乌毛蕨
userphoto

2023.01.31 广东

关注

说好的“每月一蕨”呢?一月份就要过去了,拖延症在最后一天来个乌毛蕨(Blechnopsis orientalis
其实我对蕨类植物一直有些懵,这每月的一蕨选材也是有原因的,比如卤蕨是因为它是红树林植物;芒萁嘛,自小陪我长大,山野生长最顽强的一员;肾蕨则是城市绿化带最常见的蕨类;笔筒树呢,它历史悠久,恐龙时代的植物必须关注呀……

那么乌毛蕨呢?最主要就是它能吃、好吃,这个优点,怎么能忽视。

乌毛蕨,乌毛蕨科、乌毛蕨属蕨类植物。
乌毛蕨的根部先端及叶柄下部密被鳞片,黑色,因而得名。又名东方乌毛蕨、龙船蕨、赤蕨头、贯众、管仲等。
乌毛蕨是我国乌毛蕨属中的“独生子”,它的拉丁名是Blechnopsis orientalis (L.) C. Presl, 1851,其属名Blechnopsis就是某种乌毛蕨的源生地称谓 ,种加词orientalis是“东方的”,说明其分布地在亚洲。
乌毛蕨通常生长于海拔100-1300米较阴湿的水沟旁及坑穴边缘,也生长于山坡灌丛中或疏林下或溪沟边,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广东、广西等地,也分布于印度、斯里兰卡、东南亚、日本至波里尼西亚。

它的模式标本正是采自俺们广东。

说到蕨类植物,从小到大陪伴我的是芒萁,因为它在很长的时间里给我们提供了燃料,而在华南地区,除了芒萁,山野分布最广的蕨一定是乌毛蕨了,在广东人的眼里,它能吃,好吃,这就是优秀的植物。
说我不认识乌毛蕨那绝对是骗人的,只是在我对蕨类感兴趣之前,我仅仅把它叫做“蕨”,每每上山,总能遇见它们,而且,它的身材魁梧,色彩鲜艳,最能夺人眼球。

乌毛蕨是我们南方地区的强势物种,从城市公园、住宅小区的墙头路边到山坡灌丛中、疏林下都可以见到它们的身影,尤喜沟旁溪边和阴湿之地,后来才知道,那只是我们这边的产物,见多识广的云涯老师说过:再强势的物种也有一定的分布界限,乌毛蕨华南地区很多,但是在之外的地区并不常见,同等的生境中,在西南是披针新月蕨,在华东是狗脊。

乌毛蕨属于大型地面蕨类植物,可长到3米高,具有下垂的椭圆形叶片,稍带革质,长而窄尖的小叶呈深绿色,边缘非常细密且具有波浪状的皱褶。肥沃的叶状体通常较短,具有线状的小叶,新长的嫩叶有红色调。
乌毛蕨的拳卷叶以红色多见,也有一些是绿色的。拳卷展开后,新叶呈粉红色或大红色,但叶片最后慢慢都会变成翠绿色、墨绿色。在叶色变化的过程中,会呈现出丰富多样的渐变色,各种深浅不一、色泽不同的红、绿有时会出现在一片叶子上,细腻多样的色彩令人惊叹。

乌毛蕨叶片长阔披针形,叶色翠绿,形态优美,具有苏铁之风韵,是一种观赏价值很高的蕨类。革质,水分散失较少,离体活性时间长,来源广泛,被广泛应用于鲜花及插花艺术。由于管理粗放,也适合园林花坛、林下、道旁地栽,可作园林绿化。

乌毛蕨的重点在“吃”,它是一种很好的集营养保健与特殊风味为一体的野生蔬菜。给它的颁奖词是这么说的:乌毛蕨的幼叶可食,质地嫩滑,风味特殊,含有丰富的维生素,是山野菜中的极品。
不瞒你说,我小时候就吃过。我们会去山上把它们的拳卷叶采摘回来,做成美食,至于怎么做,那是大人的事。
后来,在我女儿就读的中学对面有一间糖水店,只有一款凉拌菜,名字就叫“蕨”,它就是乌毛蕨的拳卷叶做的,我经常会在等候女儿放学的时间,在里面坐坐,点上这个菜,那味道真的很不错。
其实很多国家的人们都有采食蕨菜幼叶的习惯,尽管种类不同,人们统称它们为蕨菜。南方蕨类植物食用最多是乌毛蕨。

在我们客家地区,一直有食用乌毛蕨的习惯。每年3~9月,是乌毛蕨生长盛期,通常采回后用水煮熟,再用清水浸泡1~2天,期间换水2~3次后菜用。该菜味微苦,嫩滑爽口,味道鲜美,炒食清香,有特殊风味,深受客家人的喜爱。由于蕨菜含有粗纤维,可帮助肠胃蠕动,有益于消化。

对了,乌毛蕨还有不错的药用价值。

乌毛蕨根状茎可药用,有清热解毒、活血散淤除湿健脾胃之功效,嫩芽捣烂外敷可消炎,同时由于它含有异橄皮甙、麦甾醇、胆碱及多种茚满衍生物等,因此具有保健作用,可治疗高血压、肥胖症。有去油腻、助消化等独特作用,能降气化痰、提神醒脑,常食可软化血管、降低胆固醇、预防心脏病。

对了,说到乌毛蕨,不能不提富贵蕨,它是市场上非常常见的一种蕨类栽培植物,网上关于它的介绍,通常是这样的:富贵蕨又叫巴西乌毛蕨、龙船蕨、赤头蕨,是乌毛蕨科乌毛蕨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热带地区,植株高度可达1.5米,属陆生大型植物。它的根状茎粗壮而直立,顶部布满褐色的鳞片,叶色青翠,叶片呈羽状分裂,叶形潇洒优美,整个植株呈伞形,四季常青,十分美观。
汪远老师提出,这种一种错误的鉴定,常见栽培的“富贵蕨”,都是红椿蕨,与乌毛蕨不同同科不同属,一点关系也没有。

红椿蕨(Neoblechnum brasiliense)小叶先端尖,边缘波状;孢子囊群条带状,分布于中脉两侧。乌毛蕨园林栽培较少。地上茎不显著,叶片柔软下垂,小叶基部收缩(前两种小叶基部扩大成翅状);孢子囊群线形,紧贴中脉分布。

顺便说一下,在新西兰,有种乌毛蕨名气非常大,它是遍布新西兰的一种非常常见的蕨类植物。它还出现在新西兰10元流通钞背面,如下图所示,里面包含有新西兰独有的植物——乌毛蕨、威灵仙、菠萝草。

很多人会以为那就是我们南方常见的乌毛蕨了,我查了下资料,发现并不是,因为乌毛蕨本种在植物志说了“分布于中国、印度、斯里兰卡、东南亚、日本至波里尼西亚”,其中并没有新西兰。原来这种蕨类植物只存在于新西兰,拉丁名是Blechnum novae,没有中文名,大家直接叫它乌毛蕨,它是乌毛蕨科泽丘蕨属的,与本文的主角是同科不同属。

乌毛蕨的根状茎直立,粗短,木质,黑褐色,先端及叶柄下部密被鳞片;鳞片狭披针形,先端纤维状,全缘。

▼ 采了一棵幼株,大家感受一下这个“乌毛”的由来,越老的越明显。

关于叶片的描述,文字比较多,但是很浅显,我干脆全文摘录好了,大家认真读一读:

叶簇生于根状茎顶端;柄坚硬,基部往往为黑褐色,向上为棕禾秆色或棕绿色,无毛;叶片卵状披针形,一回羽状;羽片多数,二形,互生,无柄,下部羽片不育,极度缩小为圆耳形,彼此远离,向上羽片突然伸长,疏离,能育,至中上部羽片最长,斜展,线形或线状披针形,先端长渐尖或尾状渐尖,基部圆楔形,下侧往往与叶轴合生,全缘或呈微波状,干后反卷,上部羽片向上逐渐缩短,基部与叶轴合生并沿叶轴下延,顶生羽片与其下的侧生羽片同形,但长于其下的侧生羽片。叶脉上面明显,主脉两面均隆起。叶近革质,干后棕色,无毛;叶轴粗壮,棕禾秆色,无毛。

乌毛蕨最出彩部分是它的的羽叶初期叶缘会泛红,在阳光的照射下,油亮又有点透光的绿叶会带着暗红色泽。
▼这是深圳好友远山推文的两张照片,跟他讨来给大家看看它的叶片是多么的炫。

蕨类植物没有花,也没有果实和种子,是以孢子来繁殖的。

乌毛蕨的孢子囊群线形,连续,紧靠主脉两侧,与主脉平行,仅线形或线状披针形的羽片能育(通常羽片上部不育);囊群盖线形,开向主脉,宿存。


每次跟赵美娟老师上山,她总是能用微距拍给我看乌毛蕨的孢子囊,微观世界里,乌毛蕨的孢子囊形态也是非常特别,大家可以感受下。


以下文字来自植物志,仅供备查。
植株高0.5-2米。根状茎直立,粗短,木质,黑褐色先端及叶柄下部密被鳞片;鳞片狭披针形,长约1厘米,先端纤维状,全缘,中部深棕色或褐棕色,边缘棕色,有光泽。
叶簇生于根状茎顶端;柄长3-80厘米,粗3-10毫米,坚硬,基部往往为黑褐色,向上为棕禾秆色或棕绿色,无毛;叶片卵状披针形,长达1米左右,宽20-60厘米,一回羽状;羽片多数,二形,互生,无柄,下部羽片不育,极度缩小为圆耳形,长仅数毫米,彼此远离,向上羽片突然伸长,疏离,能育,至中上部羽片最长,斜展,线形或线状披针形,长10-30厘米,宽5-18毫米,先端长渐尖或尾状渐尖,基部圆楔形,下侧往往与叶轴合生,全缘或呈微波状,干后反卷,上部羽片向上逐渐缩短,基部与叶轴合生并沿叶轴下延,顶生羽片与其下的侧生羽片同形,但长于其下的侧生羽片。

叶脉上面明显,主脉两面均隆起,上面有纵沟,小脉分离,单一或二叉,斜展或近平展,平行,密接。叶近革质,干后棕色,无毛;叶轴粗壮,棕禾秆色,无毛。孢子囊群线形,连续,紧靠主脉两侧,与主脉平行,仅线形或线状披针形的羽片能育(通常羽片上部不育);囊群盖线形,开向主脉,宿存。染色体2n=66。

中文正名   乌毛蕨

拉丁学名   Blechnum orientale L.

别名   东方乌毛蕨、龙船蕨、赤蕨头、贯众、管仲等

界 植物界

门 蕨类植物门

亚门   真蕨亚门

纲 薄囊蕨纲

目 真蕨目

科 乌毛蕨科

属 乌毛蕨属

种 乌毛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自“蕨”死路之蕨
乌毛蕨科:乌毛蕨 Blechnum orientale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二回原始观音座莲、亨利原始观音座莲、三刺草
长白卷耳
北京紫竹院公园的竹11一一小琴丝竹
化痰止咳平喘药:金沸草的功效与作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