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面向专业认证的课程教学大纲设计方法

一、专业认证的背景

我国的专业认证始于 2006 年,经过 10 年的建设与发展实现了飞跃,于 2016 年成为“华盛顿协议”正式成员,确立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与国际认证的实质等效。从我国专业认证工作发展历程来看,到 2017 年,工科、理科、人文社科类、师范类专业等绝大多数相关学科门类专业已经开展了认证工作。

2018 年 1 月,我国首个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发布,并明确下一步将依据该标准做好“保合格、上水平、追卓越”的三级专业认证工作。

2019 年 4 月,教育部相继启动的一流本科专业和一流本科课程两个“双万计划”都可以看作是专业认证工作的一个重要砝码,专业认证工作已经成为优化专业结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建设高教强国的重要抓手。

教学大纲作为课程的教学纲要,是教师进行教学工作、评估评价教学质量的主要依据,是检查学生学习效果和学业成绩的重要标准,也是实施教育思想和教学计划的根本保证。教学大纲是专业认证考查的重点材料之一。

2020 年 6 月,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了所有高校、所有教师、所有课程都要承担好育人责任,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因此,改进传统课程教学大纲,使之在课程思政的统领下符合专业认证要求已成为当下的重点任务之一。

二、课程教学大纲的设计

课程教学大纲的框架主要包括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简介、课程目标、支撑指标、教学内容、教材与参考书、教学方法、考核办法和考核依据 9 个部分。

(一)基本信息

基本框架包括课程编号、课程中文名称、课程英文名称、培养方案版本、开课学期、学分、总学时、理论学时、实验学时、上机学时、适用专业、课程类别、先修课程、课程负责人及职称、课程组成员、执笔人、审核人、修订时间等,以表格形式呈现。先修课程的标识为其他专业学生选修本门课程提供了重要提示,也方便教学管理。

(二)课程简介

须明确该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还要描述课程教学目的、主要教学内容、教学要求、课程对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的支撑作用等。课程简介能让学生清楚地知道该门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它也是吸引其他专业学生选修的重要资料。

(三)课程目标

须简要地交代该课程的主要教学环节(如理论讲授、实验训练等)。课程目标要与课程矩阵对应,说明该课程在知识、能力、素质(尤其是能力)方面的预期效果,且课程目标的划分可落实、可考核。一个课程目标不宜同时覆盖多个不同类型毕业要求的指标点,一个指标点不要牵涉过多的课程目标,因为交叉覆盖会导致有些指标点无法评价。课程目标是考查课程的重要着眼点之一。

课程目标的描述要清晰,要审慎考虑与课程能力指标的关联性,引导学生达到高层次的学习目标。一般而言,在成果导向理念指导下的课程目标撰写需遵循以下五个原则:必须体现学生为中心;必须呼应相应的专业能力指标;必须精选动词,并适当控制外延;必须有效可测定;必须清楚聚焦,避免重复。为深入落实成果导向教育理念,教学大纲中课程目标的撰写必须从学生的视角出发,而传统的教学大纲以教师为视角,有悖于成果导向教育理念。规范的课程目标应包含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表现程度四个基本要素,即“ABCD”表述法,其含义是:

  • A 即“行为主体”(Audience),目标表述句中的主语,即学习者。由于课程目标达成度是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而不是评价教师是否完成某项工作,因此课程目标的描述必须以学生为视角。
  • B即“行为”(Behaviour),目标表述句中的谓语和宾语,即学习者应当做什么。其中,谓语用来描述想要实现的认知过程,宾语用来描述希望学习者要学习或构建的知识,使用的行为动词应该可测量、可评价、具体明确且易理解。按照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原理,记忆、理解、运用属于初级认知,一般用于描述非核心课程。分析、评价、创造属于高级认证,一般用于描述专业核心课程,也就是要描述出在课程结束后学习者获得了哪些知识、形成了什么技能、产生了哪些行为。
  • C 即“条件”(Condition),意为上述行为在什么条件下产生,如何为评价提供参照。对条件的表述一般有四种类型:使用手册与辅助手段,提供信息或提示,时间限制,完成行为的情境。
  • D 即“程度”(Degree),上述行为标准用以评量学习表现或学习成果所达到的程度,所有学生必须达到最低表现水准或学习水平,依照课程目标有效可测定的原则,课程目标中的表现程度应该是具体可达的。

(四)支撑指标

以二维表形式描述该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指标点,行表示课程目标,列表示该课程支持的毕业要求二级指标点,表格内容是相应权重,权重的设置是为了计算课程达成度。毕业要求应反映的能力特征必须体现:

  • ①学生能做什么?反映的是学生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学以致用的能力。
  • ②学生应该做什么?反映学生的道德价值取向、社会责任和人文关怀。
  • ③学生会做什么?反映学生应具备的综合素质和职业发展能力。

专业认证标准规定毕业要求的内涵要素包括:

  • ①专业能力:专业知识—问题分析—设计开发—研究创新—使用工具。
  • ②素质:道德价值取向,社会责任和人文关怀,经济管理能力。
  • ③发展能力:沟通、合作、终身学习。实际上,某门课程只支撑学生个别的专业能力,但是整个教学计划则支撑学生全部的专业能力,也就是说课程体系必须支撑毕业要求的达成。

(五)教学内容

分别列表描述理论环节和实验环节(如果有)的教学内容,理论环节包括:

  1. 知识单元:不建议出现章节字样,以免误认为与某本具体教材紧密对应。
  2. 教学内容:条目式列出本知识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如基本概念、原理、案例、例题、项目、习题、测试等。
  3. 学时分配:建议学时。
  4. 基本要求:本知识单元预期达到的教学目标,分别描述对学生的知识要求、能力要求和素质要求。
  5. 课程目标:本知识单元支撑的课程目标。
  6. 教学方法与手段:列出本知识单元采用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六)教材与参考书

一般要求采用获奖教材、最近 3~5 年的经典教材,上级部门明确要求使用工程教材的必须使用;列出几本最近3—5 年的经典参考书,按学术文章的标准格式。

(七)教学方法

该课程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两大类:

①传统的教学方法包括以语言传递为主的,如讲授法、讨论法、问答法等;以直观为主的,如直观演示法、参观教学法等;以实际训练为主的,如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等。

②新的教学方法包括自主学习法、问题探究式法、发现法、情境教学法、快乐教学法、头脑风暴法、项目教学法、读书指导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现场教学法等。

(八)考核办法

针对课程目标选择有效的考核方式,为了计算课程达成度,必须说明权重。可以参考并不限于以下考核方式:作业、案例分析、实验 / 调研报告、考试等。设计的原则必须依据课程教学目标,注重系统训练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能够反映课程目标要求的达成情况,注重加强师生交流。还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表现来进行评价。

(九)考核依据

不同的课程需要建立各自的考核依据,让考试或考核的结构能够证明学生在毕业时达到了培养目标。如果不针对课程目标,即使学生得了高分,也不足以说明学生获得了一定的专业能力。在日常教学活动中,为了更好地落实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促进课程目标的达成,教师还可以将课程目标、教学活动和评估任务置于分类表中,如下表所示。这样开展教学更有的放矢。

随着专业认证的广泛深入,加之课程思政的新要求,只有注重课程教学大纲框架的设计,才能更加深入地贯彻成果导向教学理念,促进课堂教学改革往深里走、往实里走,才有助于中国高等教育更快更好地走向现代化、国际化。

来源丨《教师》

作者丨杨国程,刘 钢,王 鑫,董 博,李万龙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如何证明专业在持续改进?专家认为重点是强调2个机制的建立
新课程标准解读
《普拉提》课程教学大纲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模拟试题二及答案
高中数学新课标和大纲的比较
参照悉尼协议,开展高职专业建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