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张家成:阳明心学的思想渊源

阳明心学可以说是近世中国最活泼,且至为重要的思想形态,其旨趣异常丰富,举凡哲学、教育和文化意识,皆有蕴涵于其中。甚至进入二十世纪以来,阳明心学也并未随古典中国进入“寂静的博物馆”,依然在现当代生活里存续,不仅许多政经和社会名流深受“心学”的影响,普通民众也能从中汲取大量明澈的智慧,也就是说,如同其影响明请“贩夫走卒”那样,阳明心学因自身生命意识被读解和被体悟,同样参与构筑当下世界范围内人来人往的心灵。另外,颇多秉持客观和理性精神的阳明学的研究者,也会不自觉地携带此心境,优游于学术与生活之间。

阳明心学既简易又丰富的思想内涵,一直是哲学和思想史研究者所致力探寻的对象。2022年1月10日14:30,浙江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副所长、哲学学院张家成老师受邀在25-1310会议室主讲《阳明心学的思想渊源》,浙江理工大学哲学研究所蒋海怒老师主持了该讲座。

▲张家成老师做主题报告

张老师用“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和“五溺三变”二句,概括王阳明事功和心学探求之路。王阳明的三大事功,即指其政治和军事领域内的“平南赣匪患”、“平宁王之乱”,及“平广西匪患”,这三次军事磨练也使得阳明将“用兵”和“学问”统一起来,力求达到“养得此心不动”。而阳明心学思想的建构,也在逐一抛弃早年沉溺于任侠、骑射、辞章、神仙和佛氏,以及“学之三变”和“教之三变”后,渐续构建其“良知”、“知行合一”和“致良知”理论,迄至“四句教”,可谓是阳明心学的终极“秘要”。

阳明心学的“四句教”具有高度涵括性,所汲取的思想资源范围很广,甚至也包括了他言辞中排斥和指责的佛老思想。如果要一言蔽之的话,可以认为,阳明心学以儒家思想为本位,以良知为载体,借鉴佛道的心性论、工夫论理论框架,构建了致良知的心学体系。

就阳明心学的儒家成分,张家成老师提到了孟子、陆九渊的思想,以及古本《大学》、《周易》的人生智慧、儒家重行(实践)思想、浙东学派“务实”特征等等,认为它们均对阳明心学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关于阳明心学的义理架构,也可以参考学者吴光的概括:“以良知为本体,致良知为目标,知行合一为方法”,或者说,“以良知为德性本体,以致良知为修养方法,以知行合一为实践功夫,以明德亲民为政治应用。”

阳明一生致力于弘扬儒家思想,包括少年时代的“圣贤志向”与中年“范围朱陆而进退之”。此后,王阳明开始了儒家经典的独特诠释历程,这里的典型是《大学》文本。按照朱熹的排列,《大学》各章次序应是明德、新民、止至善、本末、格物致知、诚意、正 心修身、修身齐家、齐家治国、治国平天下。按王阳明所赞许的古本《大学》,各章次序大 约是诚意、明德、新民、止至善、本末、诚意、正心修身、修身齐家、齐家治国、治国平天下。其中没有给格物致知作传。比较这两种排列会发现,对于理学家常提的修身工夫如格、致、诚、正等排列次序,朱、王的看法是对峙的。张家成老师还认为,阳明学的儒家成分还应包括儒法兼施思想,其典型体现是所谓的“十家牌法”。

关于阳明心学的道家和道教因缘,张家成老师认为,王阳明终其一生具有“隐逸情结”。他早年结交道士,晚期回到绍兴授徒讲学,“遁其身而亨其道”、“隐居以求其志”。出世归隐之愿,乃其其生命的根本价值取向之一。王阳明的道教因缘,也有数端。如弘治元年(1488)七月,17岁的王阳明到江西南昌迎娶诸氏。“合卺之日,偶闲行入铁柱宫,遇道士跌坐一榻,即而叩之,因闻养生之说,遂相与对坐忘归。诸公遣人追之,次早始还。”此外,弘治十四年(1501),30岁时筑室会稽山阳明洞(第十洞天)“行导引之术”达一年,始以“阳明”为号。有一说,“阳明”之号本来自道教,唐贺知章书《龙瑞宫记》云:“洞天第十,本名天帝阳明紫府,一真仙会处。”在龙场滴居时,王阳明亦曾把所居古洞改称“阳明小洞天”,在江西赣州亦留有“阳明别洞”。张家成老师指出,“阳明”之号与王守仁在绍兴阳明洞修炼内丹有关,而“阳明”一语的具体内涵或是指《黄帝内经》三阴三阳说的“阳明”。

然而到了最后,即使对于“仙家”养生旨趣,王阳明也是排斥的,如说“只养生二字便是自私自利”,或指责羽客“独其专于为己,而无意于天下国家”。对于道家“以身为重”的立场,阳明甚至在《传习录》里作出极端表态,认为如果“把生身命子看来太重,不问当死不当死,定要宛转委曲保全,以此把天理却丢去了,忍心害理,何者不为?若违了天理,便与禽兽无异,便偷生在世上百千年,也不过做了千百年的禽兽,学者要于此等处看得明白。”这是典型的儒家诛心之论。

王阳明毫不隐藏地直言“自幼笃志二氏,自谓既有所得,谓儒者为不足学”,然而直至“居夷三载”,才“自叹悔错用了三十年气力”,并认为“二氏之学,其妙与圣人只在毫厘之间”。即使阳明自我恳认能辨析此“毫厘之别”,在思想构建上依旧兼取“二氏之用”,以成就其圣人之学。

许多儒者依旧会指责阳明学“阳儒阴释”。这表明,阳明心学与佛教的更是难言无瓜葛。从中国佛教演变来看,王阳明所接触的佛教,大多属于禅学内容,明代朱子学派人物陈建的《学蔀通辨》也视阳明心学为“阳儒阴禅”。

就阳明与禅二者关系,张家成老师提到了忽滑谷快天的《达磨与王阳明》(1908)和《中国禅学思想史》(1934)。久须本文雄的《王阳明の禅思想研究》(1958)认为王阳明与僧寺之间交往紧密,王阳明实际上也曾参禅,并且阳明“良知说”与“华严禅”的“妙知说”、宋代“山外派”的“灵知说”也有类似之处。此外,荒木见悟《佛教与阳明学》(1979)、《阳明学的开展与佛教》(1984)、《中国心学的鼓动与佛教》(1995)等也认为阳明心学与“看话禅”有关,良知说是理学与佛学结合产物,心学反过来又促进了明末佛教的复兴。柳存仁《王阳明与佛道二教》(1981年)将王门静坐工夫与佛教的禅法进行比较,认为王阳明确实受到了佛教的影响。

另外一方面,也有不少为王阳明辩护的学者,例如陈荣捷氏《王阳明与禅》(1969)认为王阳明与禅宗并没有过多接触,其对禅宗的批评相较宋儒更加深入且尖锐。陈荣捷对心学与禅学做出了区别,并认为明儒对王阳明的批评不过是“门户之见”。此外,徐梵澄《陆王学述—一系精神哲学》(1994年)认为阳明心学并非禅学,提出“一有彻悟便称之为释家,这是流俗之错误见解”,徐梵澄也批评“向心求索即是佛教”说。

阳明学与《周易》思想存在密切联系,是张家成老师的独特见解。他认为,阳明每每经历人生危难时刻都与《周易》有缘,如阳明在正德元年(1506)阳明因谏忤旨下狱期间“瞑坐玩羲《易》,洗心见微奥”,《玩易窝记》记录了他在窝中读《易》的情景。此外,王阳明在《五经臆说》中对《遁》卦作了丰富的阐释。王阳明在36岁时于闽北也曾蓍得36卦“明夷”,使其在困苦中获得心灵的启迪:“君子当明夷之时,利在知艰难而不失其贞正也”(《读易》)。

张家成老师最后指出,《周易》“时中”智慧,正如惠栋《周易述》所言的“易道深矣,一言以蔽之,曰时中。”这种“时中”智慧也体现在阳明心学的儒释道成分里,儒家是“积极入世,进则兼善天下”,道家是“隐遁出世,退而独善其身”,而佛教则是“出世入世,尽在一念之间”。

来源:钱塘哲学 公众号

欢迎关注@文以传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从朱熹到王守仁——孟子思想提升的延续
因为静坐忘了入洞房,又提出“静坐”说,王阳明为何如此痴迷?
01陈献章哲学思想的渊源
阳明文化简述
王阳明心学是怎么炼成的?
中国历史上才华最高的一个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