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来自中产阶级家庭的危机:蛰居子女怎么样把家庭拖向深渊
userphoto

2022.08.04 山东

关注

原创 树润心理

邓欢,是一个中产家庭的孩子。父母均是体面单位的职工, 无论是社会地位还是收入都是普通人孜孜以求、羡慕不已的。表面看,他们是一个非常优秀幸福的家庭。父母一直对孩子科学教养,宽严相济。邓欢也很上进,不负众望考上重点高中。在高中里虽然不是很努力学习,但也是985的种子选手。

但是临近高考,ta就放弃了学业。自我封闭在家里与游戏为伍。无论父母怎么威逼利诱都无济于事,ta都不愿意去读书也不愿意参加社会生活,拒绝接触任何亲戚朋友。父母想带邓欢去医院看病,ta反而辱骂自己的父母:你们才有病,该吃药的是你们。如果父母多劝说几句,ta就爬上窗户以跳楼威胁,无奈父母不敢再与ta多说。ta常威胁警告父母,不能把自己退学的事情告诉他人,对外一致口径宣称:去工作了。以至于连舅舅、叔叔、邻居都不知道邓欢的情况。现在邓欢几乎是24小时待在卧室里,头发及腰,很少换洗衣服,很少冲凉。睡眠日夜颠倒,大半夜才下来吃东西。地板一层灰尘,卫生间也是很邋遢。大热天的,他关上窗户落下窗帘,已经适应了灰黄色的空间,适应了闷热的空气。父母迫于一贯的面子尊严,只能忍气吞声,对外强装笑容。

为着邓欢这个问题父母四处找风水先生,回老家翻遍了祖宗坟墓,重新安放;妈妈本来是无神论者,但是为着儿子也学会了念经拜佛;咨询了精神科医生,想把一些药物隐藏在食物里让他吃,但是孩子警惕性很高;付出的种种努力,都无济于事。时至今日,夫妻互相指责推诿。现在夫妻关系处于恶化状态,父亲对孩子失去了耐性,失去了信心,缺心放弃了挽救工作,终日以酒度日。现在只有母亲一个人在努力,在帮助自己的孩子,但是邓欢并不领情,他在享受着自我封闭带给他的独特安静。

很多中产阶层家庭有类似这样的孩子,他们把父母折磨得疲惫不堪。

一、中产阶级家庭有较好的经济实力

经济上不缺乏。中产阶级(The Middle Class)(或中产阶层),是指人们低层次的“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得到满足,且中等层次的“感情需求和尊重需求”也得到了较好满足,但不断追求高层次的“自我实现需求”的阶级(或阶层)。

中产阶级大多是有自豪、优越感,但是在教育上焦虑,对孩子未来有焦虑。他们的孩子往往表现出有足够的理想,对未来有过高预期。中产阶层本身很优秀,要求子女超越自己的优秀。但是子女自我觉得很难超越,同时他们也看到了普通人的自由快乐,自己很想拥有。

前进觉得难,后退被人笑。干脆躺平,堕落。

父母们一段时间内顶得住蛰居子女的消耗,但时日长了就难以应付。

A的父母是单位的领导,父母一直灌输a要子承父业,但是A不喜欢父母的职业,觉得自己没有那个能力,从事那个工作就是对他人的伤害。 他觉得不能昧着良心做事。所以父子母子之间就进入了争吵冷战。A奉行了与其妥协不如退学的个人主义。

二,蛰居子女拒绝就医拒绝工作社交。

很多蛰居族的父母选择家丑不外扬,迁就子女,无形中被潜移默化,放弃努力。中产阶级的前身本来就是劳苦大众,他们经历了很辛苦的奋斗历程,才得到今天的安逸。一方面,实行计划将生育之后,少子化,父母担心自己以后老年生活没人照顾,很焦虑,所以就想通过讨好自己的孩子,溺爱他们,迁就他们。另一方面,这些有个性的孩子,不想再走父母的烦恼痛苦之路,于是就选择了退缩堕落。他们关起门来,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玩网络游戏。父母对外也只能伪装高兴坚强,继续表现一贯的清高。发火不是,不发火又不是。

B本来是一个很聪明的孩子。父母一方是在体制内工作,另一方是自主创业,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家庭经济比较自由。一直在人前表现出优越性,经常在人前赞叹自己孩子的聪明。但是B读了一年大学之后就退学在家里蛰居,父母怎么劝他,他都不愿意去读书也不愿意参加社会生活。父母想带B去咨询心理咨询师,B反而辱骂自己的父母:你们要咨询自己去。父母迫于一贯的面子尊严,只能忍气吞声。

三,蛰居子女带来的灾难性后果。

1,不读书:他们自甘堕落。放弃了父母的追求,也放弃了自己的未来。主动退出了未来的竞争。自己本来就是代表家族的未来,自己放弃了,也代表着往后自己的家族退出了流芳百世。

不工作:时间长了会丧失劳动功能,就代表着未来生活的艰难,只能啃老本。

拒绝社交:越来越孤独,离群索居,丧失社交功能。

不结婚:代表着家族香火,到他这一代就绝户了。父母一切的追求,到此变得似乎没有了意义。

拒绝就医吃药:孩子主动放弃了对自己生命的保护,让自己得过且过,苟且偷生,行尸走肉。这样身体就会滋生各种疾病,加上少运动,寿命会缩短。

有这样的孩子,父母焦虑烦恼,容易争吵离婚,或者自暴自弃,放弃对孩子的挽救。

如果父母放弃了对孩子的努力挽救,家庭会走向更严重的危机。

其实,目前中国,蛰居(自我封闭在家里不出门不上学不工作不结婚拒绝就医或者从医院出来之后拒绝吃药拒绝出门拒绝社交甚至拒绝与家人交流的青少年)群体,越来越多并且年轻化,这种情况可能有精神心理的原因:

1.有些是逃避外界的压力,比如学习、工作、人际的压力。这些患者可能在童年或者成长过程中,曾经受到过不良的教育方式、对待方式,出现了心理问题,而采用这种方法避免压力。这种情况一般需要个人、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个人可以通过心理治疗,家人给予更多理解、支持和帮助,社会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等。

2.有些是患有抑郁症或者焦虑症,自己和周围人没有意识到是疾病,从没就诊。常会有抑郁焦虑情绪,表现为心情不好,高兴不起来,总是担心许多潜在的危害,不愿也不敢面对外界。他们面临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压力,无法适应,就退缩到家里,在家之后,逃避了外在的压力,情绪尚能平稳。但有些患者即使退缩在家里仍有严重的抑郁情绪。个人和家属可以通过一些客观的表现来识别是否存在焦虑抑郁情绪。

3.还有一种严重的情况,就是患有严重的精神疾病,表现为思维贫乏,大脑空洞,没有任何想法,情感淡漠。

4.有些是懒惰,没有责任心和意志力,自己不工作,不劳动,贪图享乐,在家看电视、玩手机,点外卖,网购,成为啃老族。这就需要父母从小教育好自己的子女成为一个勤劳的,有责任心和上进心的,对社会有用的人。

面对蛰居族带来的家庭危机,主动式上门心理情绪干预,将是未来心理服务的重点工作。

关注我们,你将会了解更多的关于如何挽救蛰居族的上门心理情绪干预技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父母的“贫穷思维”如何影响孩子?
观少年派有感二
【家庭日】你不做好,就是害了孩子!
天才父母十要十不要
美国富人如何调教“富二代”
家庭收入影响孩子将来是否成功?-第1页-电子工程专辑互动社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