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人民来论:让老有所为、退而不休得到保障
userphoto

2022.11.07 山东

关注

日前,某机构发布老龄群体退休再就业调研报告显示,68%的老龄群体在退休后有强烈的就业意愿,其中,有46.7%的老龄求职者是为了寻求个人和社会价值;19%的是希望发挥所长继续追求职业发展;34.3%的是希望增加收入满足更高层次的消费需求。老龄群体虽然超过法定退休年龄,但具有丰富经验和充足精力,甚至在一些领域具有年轻人不具备的优势。鼓励老年人再就业不仅是对人才资源的有效利用,更为老年人开启了全新生活。

进一步盘活和优化配置全社会人力资源。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推动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鼓励老龄群体参与到工作劳动,无疑有利于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最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指出,根据社会需要和可能,鼓励老年人在自愿和量力的情况下,依法从事经营和生产活动,参加志愿服务、兴办社会公益事业等。法律赋予了老年人参与社会发展的权利。事实上,不少老人退休前曾从事专业性较强的工作,甚至发挥骨干引领作用,对他们而言,退休并不意味着职业的终止,他们有能力转换赛道,继续实现自我价值。因此,为老年人提供发挥余热的机会不仅能壮大行业人才队伍,对行业的承前启后、人才梯队衔接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在不少领域,相比于年轻人老年人群体具有特殊优势,他们更有耐心,工作更加稳定。从这个意义上讲,老年人再就业并非与青年人“抢饭碗”,而恰恰是人力资源的互补。将老年人放到合适的岗位上,就可能发挥出更大的能量,创造更大的价值。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收入水平的提升,老年人就业目的也在发生转变。近年来,一些老年人寻求再就业是因为更看重就业带来的晚年生活方式。“我就想找点有意义的事做,让生活保持年轻态”“我就想证明自己并没有老,还能为社会做出贡献”。老年人退休是一个需要慢慢适应的过程,从工作岗位退休后,突然的闲暇让部分老年人并不适应,甚至导致他们生活节奏失序。再就业让老年人得以慢慢调整自我,不仅在岗位上贡献价值,继续实现自我,也营造了更加美好的晚年生活。

老年人就业需切实的激励措施和相应的法律保障。虽然老年人在就业市场上具有自身优势,但目前为老年人提供的岗位更多是体力付出较大的工作。相关部门可建立老年人口就业创业鼓励和奖励机制,适当延长专业技术领域人才工作年限,开发公益岗位,促进灵活就业,对积极推进老年就业的企业给予优惠政策,为老年人提供相对应的培训学习平台,等等。此外,针对达到退休年龄的老人再参加工作时,与用工方不能建立劳动合同关系;老年劳动者如果在工作中突发疾病或受伤,可能无法获得必要补偿,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动纠纷时权益难以得到保障等困境,应强化法律保障,进一步完善对老年人就业的法律保护,如制订劳务合同范本,提倡老年就业者和用人单位双方签订规范的劳务合同,明确约定工作内容、劳动报酬、医疗补偿等双方权利义务等。

日前,中国老年人才网上线仅2天就迎来5000多名求职者报名。随着我国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就业群体未来将成为劳动力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既让老年人安度晚年,又让有意愿的求职者们有机会继续为社会发挥余热,需要多方共同努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年轻人帮退休爹妈找工作,是孝顺还是不孝?
如何支持老年再就业
工人日报:促进低龄老年就业 实现“银发红利”
最新调查:近七成老年人退休后再就业意愿强
浅析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及其对策论文
中国低龄老人达1.5亿:约1/3仍在工作,主要从事这些行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