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孔老论道之五《庄子》:老子向孔子解释什么是道,妙不可言
userphoto

2022.12.04 山东

关注

《道德经》五千言是著名的道家经典,更是学习国学的必修课。在此书中,老子创造性地提出了“道”的哲学概念,作为他哲学体系的最高范畴。千百年来,有无数文人雅士对“道”进行切磋琢磨,但是《道德经》开篇第一句就是“道可道,非常道”,意思是“道”是可以解说的,但说出来的又不是那永恒的“道”了。

所以人们不禁会问,“道”究竟是什么意思呢?对此,我们不妨来看看同为道家经典的《庄子》是怎么解释的。在《庄子》中有这样一篇文章,记述了孔子向老子询问“道”的含义,老子对“道”作出了玄妙的解释。下文就是笔者对这篇文章的完整翻译,同时下文也是笔者整理自《庄子》的“孔老论道系列”全五篇的最后一篇,其他四篇详见文末链接。(本文作者是阅读甲乙)

孔子像(左),老子像(右)

《庄子·外篇·知北游》

译文

孔子问老子说:“今天安闲,敢问至道是什么?”

老子说:“你应当斋戒,疏通你的心灵,洗净你的精神,抛弃你的智识。那至道,深奥难言啊!我试着为你说个大概。昭彰生于冥暗,有形生于无形。精神生于道,形体生于精。而万物以形态相生,所以九窍的是胎生,八窍的是卵生。至道来无痕迹,去无边际,无所限隔,四通八达,宏大宽广。顺应至道的,肢体强健,思虑敏捷,耳聪目明,其用心不劳神,其应物无拘执。天不得不高,地不得不广,日月不得不运行,万物不得不繁昌,这就是那至道了吧!

况且博学不一定睿智,善辩不一定智慧,圣人早已弃绝这些了。而像那增加了而不增多,减损了而不减少的,才是圣人所保有的。渊深啊其若大海,高峻啊其若大山,终而复始,容载万物而无遗,则那君子之道,能在此之外吗?万物都去汲取养分而不会穷匮(kuì),这就是那至道了吧!

国中有人,不偏于阴不偏于阳,处于天地之间,暂且作为人①,而终将返归本宗。从根本上看,生命只是一种聚气之物,虽然有长寿有夭折,那又能差多少呢?只不过须臾而已,又何必去论尧、桀(yáo jié)的是非!瓜果长有纹理,人伦虽然繁难,但也可以依序相处。圣人遇事不违逆,事过不执着。调和而顺应,是德;偶合而任从,是道。帝因此而兴盛,王因此而崛起。

人生在天地之间,如同白驹过隙,一刹那而已。激越蓬勃无不出生,悄然寂静无不死去。已然转而生,忽又化而死,生物为此哀伤,人类为此悲痛。解除那自然的束缚,破除那天生的囊裹,纷纭宛转,魂魄离去,躯体跟随,这才是根本的归去啊!从无形生出有形,从有形归于无形,这是众人都知道的,但不是将得至道的人所追求的。这是众人都论说的,但得至道的人则不论说,论说则不能得至道②。道不可明见,善辩不如静默。道不可听闻,听闻不如闭塞。这才叫深得大道!③”

楚简本《老子》中的楚文字“道”

注释

①〔西晋〕郭象《庄子注》:“敖然自放,所遇而安,了无功名。”

②〔唐〕成玄英《南华真经注疏》:“彼至圣之人,忘言得理,故无所论说。若论说之,则不至于道。”

③〔西晋〕郭象《庄子注》:“默而塞之,则无所奔逐,故大得。”〔唐〕成玄英《南华真经注疏》:“夫大辩饰词,去真远矣;忘言静默,玄道近焉。故道不可以多闻求,多闻求不如于暗塞。若能妙知于此意,可谓深得于大理矣。③”

解析

什么是“道”,虽然文中老子向孔子进行了解释,但相信很多读者看完,还是会觉得云里雾里、莫名其妙,而这可能恰恰就是《道德经》所谓的“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道”是说不清道不明的,“道”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

得道和禅宗沾花一笑、以心传心的开悟颇有异曲同工之妙,妙不可言,言语道断,断而后悟,悟后起修,这才是国学文化精髓的独特魅力所在吧!

值得一提的是,本文还是成语“白驹过隙”的出处,指的是人生如同白马飞跃缝隙,一闪而过,光阴如梭。

老子像

原文

《庄子·外篇·知北游》:

孔子问于老聃曰:“今日晏闲,敢问至道。”

老聃曰:“汝齐戒,疏瀹而心,澡雪而精神,掊击而知。夫道,窅然难言哉!将为汝言其崖略。夫昭昭生于冥冥,有伦生于无形。精神生于道,形本生于精。而万物以形相生,故九窍者胎生,八窍者卵生。其来无迹,其往无崖,无门无房,四达之皇皇也。邀于此者,四肢强,思虑恂达,耳目聪明,其用心不劳,其应物无方。天不得不高,地不得不广,日月不得不行,万物不得不昌,此其道与!

且夫博之不必知,辩之不必慧,圣人以断之矣。若夫益之而不加益,损之而不加损者,圣人之所保也。渊渊乎其若海,魏魏乎其〔若山〕,终则复始也。运量万物而不匮,则君子之道,彼其外与?万物皆往资焉而不匮,此其道与!

中国有人焉,非阴非阳,处于天地之间,直且为人,将反于宗。自本观之,生者,喑醷物也,虽有寿夭,相去几何?须臾之说也,奚足以为尧、桀之是非!果蓏有理,人伦虽难,所以相齿。圣人遭之而不违,过之而不守。调而应之,德也;偶而应之,道也。帝之所兴、王之所起也。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郤,忽然而已。注然勃然,莫不出焉;油然漻然,莫不入焉。已化而生,又化而死。生物哀之,人类悲之。解其天弢,堕其天帙,纷乎宛乎,魂魄将往,乃身从之,乃大归乎!不形之形,形之不形,是人之所同知也,非将至之所务也。此众人之所同论也,彼至则不论,论则不至。明见无值,辩不若默。道不可闻,闻不若塞。此之谓大得。”

(阅读甲乙|2022-08|专注国学文化的研究和分享)

拓展阅读

孔老论道之一《庄子》:老子秘传孔子得道心法,用智不如忘己

孔老论道之二《庄子》:孔子跟老子讲仁义,老子却斥责他扰乱天下

孔老论道之三《庄子》:孔子见老子后三日不语,悟老子真传而得道

孔老论道之四《庄子》:孔子问道,老子传授至美至乐游心于道之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国学经典名句
读懂这些受益终生《4》
只有明白写书与读书之要,才能知道如何研究先秦之经典
国学精髓十二道1、孔子:为人之道;2、老子:处事之道;3、庄子:
精简:古人的智慧,凝聚成今日的国学之道。那么讲的都是些什么呢?
老子水的思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