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高职院校“以群建院”的建设策略
userphoto

2023.01.28 山东

关注

一、构建三级组织架构的治理机制

建立学校、分院、专业三层扁平式的治理机制;同时,制定和不断完善学校两级管理等规章制度,下移“责任、权力、利益”到二级(专业群)学院,以激发二级(专业群)学院的主体活力。目前,从高职院校内部专业群的建设情况看,不仅各二级(专业群)学院之间存在竞争关系,而且二级(专业群)学院专业群内各专业之间竞争更为激烈。如果专业群内的专业在竞争中没有占据有利地位,则容易成为高职院校专业淘汰的目标。因此,进一步梳理与定位专业群中各专业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各专业的发展目标是保障专业群发展的关键。

专业群的建设要符合学校的办学定位和特色优势的发挥,做到统筹兼顾,保证重点(如学校品牌或优势、特色专业),在确保群内核心专业的前提下,兼顾群内相关专业的亮点和特色建设,在师资、实训(实验)设施、课程建设教学资源等方面进行重新配置。

上述建设策略成效如何,可以设置4个指标进行评价。一是专业群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机制指标。主要评价机制建立、运行情况,合作企业接收实习学生比例、合作企业接收就业学生比例等。二是专业群“三教”改革的深化建设指标。主要评价“双师”比例、师资结构、师生比、个人与团队荣誉、系列化的新形态教材、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改革、学生对课堂教学、实践教学、教师教学水平的满意度等。三是专业群硬件条件建设指标。主要评价专业群生均教学设备值、生均实训面积、生均校外实训基地数量等。四是专业群课程资源建设指标。主要评价专业群教学资源库、在线开放课程,规划教材建设与运行情况等。

二、优化专业群建设的运行机制

“以群建院”运行机制的关键在于发挥专业群及内部各专业第一线建设者的能动作用,要把二级学院的专业群及群内各专业的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学生管理等基层第一线建设者和管理者以及专业群建设与政府、行业、企业,学校等多方利益相关者的关系协调好。“以群建院”的运行机制与传统的“以院建群或专业”运行机制存在明显的区别。传统“以院建群或专业”的运行机制的重点在于二级学院的组织力量,管理的主体实施在于二级学院的党政班子。目前,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仍然实施传统的二级学院组织管理模式,行政命令是管理的主要方式,偏向于管理者的利益获得。此外,传统的“以院建群或专业的运行机制,二级学院的管理层级从决策到执行需要多层级,每一级职能明确,每个岗位职责明确。而“以群建院”的运行管理更侧重于各方建设者和管理者的沟通、协调与管理,组织的运行更依赖于扁平化和多元化的治理。

专业群作为“以群建院”的主要运行载体,急需优化与创新运行机制。从学校层面,首先明确优化专业结构是高职院校服务需求的原动力。一是学校要建好专业群建设顶层运行机构,组建以学校主要教学负责人为组长,职能部门、相应二级学院为成员的协调建设机构。二是根据专业群建设需要制定相应的制度与政策保障文件,确保执行政策落地见效。三是明确经费支持,做到专款专用、责权明晰。从专业群层面,赋予专业群负责人所具有的权利与职责,激发专业群内涵发展的基层主动性。

上述专业群的建设策略成效如何,可以设置5个评价指标进行评价。一是专业群与产业集群对接指标。主要评价专业群与区域经济、产业发展对接紧密程度。二是专业群组织体系指标。主要评价专业群内各专业的相关性以及组群逻辑符合性。三是专业群核心专业引领作用指标。主要评价核心专业的实力,是否省市特色与重点专业等。四是专业群课程体系指标。主要评价课程是否体现共享与灵活性。五是专业群共享课程指标。主要评价专业群共享课程在所有课程中的共享比例。

三、促进“政行企校”协同育人

当前,高职院校实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建立共赢机制已成共识,因而“以群建院”的最优模式是建立命运共同体的产业学院。建议政府可进一步制定与完善产教融合、行业对接、校企合作的各项政策,鼓励和保护企业参与校企合作,尤其在校企混合所有制方面出台一些建设性政策,以调动“政行企校”协同育人的积极性。同时,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为着力点,加强以市场为主体的企业多元化办学政策的引导,形成发展优质“中国模式”教育体制机制;匹配经济发展与就业需要,紧密结合区域发展重大战略。上述专业群的建设策略成效如何,可以设置6个指标进行评价。一是专业群招生就业能力指标。主要评价招生计划完成率、专业群规模、录取分数线、就业率、创业率、专业相关度、毕业生起薪水平、用人单位满意度等。二是专业群社会服务能力指标。主要评价科研(纵向、横向)项目到款率,各种专利、行业(企业)技术标准、企业技术服务收入值、为企业培训员工数量等。三是专业群人才培养能力指标。主要评价专业群获得省市以上奖励的学生数与专业群学生总人数的比例,职业资格证书(1+X证书)获取情况等。四是专业群改革创新能力指标。主要评价专业群教改科研获奖情况。比如,教学成果奖、科研成果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课程、教材、教改等项目。五是专业群社会声誉指标。主要评价专业群内各专业获得综合荣誉称号的情况,各级重点、特色等专业荣誉称号。六是专业群国际影响力指标。主要评价专业群中专业与国外高水平院校共建,专业群招收留学生数,开发国际专业标准、课程标准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十四五”期间深化产教融合要着力推动三个转变
构建“四位一体”体系 推进专业集群建设
高职院校“以院建群”与“以群建院”的内涵及其治理模式的差异
以院建群还是以群建院?
《高等职业学校建设标准》(征求意见稿)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创新探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