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周易》:符号运用的典范
userphoto

2023.06.05 山东

关注

汉字公园

我们说,任何一部著作都存在着抽象性与具体性的问题,但是这种抽象乃至理论上的一般,总是有其确定的含义,无论是黑格尔的绝对精神,还是马克思的“商品”范畴,虽抽象仍具体,皆是语言表达的结果。

符号是用来指称或代表其他事物的象征物。基本特性有三个:抽象性、普遍性、多变性。在符号中,既有感觉材料,又有精神意义,二者密不可分。

《周易》将符号的作用推向无可比拟的层面,也因此超越了世界文化史上其他文化经典。

我们并非自高自大,也非盲目乐观。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惟一从未中断过的文明,何等自豪!

古巴比伦(位于西亚,今伊拉克),很少能够看到古老文明的遗存了。呼啸的炮弹、惊恐的逃亡以及干涸的鲜血,将祖先的文明抺杀得七零八落,伊拉克人自己也搞不清古代文明是什么了。

古埃及象形文字

古埃及(位于北非,今埃及),则是另一种情形——如今连什么是象形文字都不懂。更严重的是,在埃及根本找不到法老的后裔,在亚历山大几乎都是白种人,这是欧洲侵略的混血结果。法老的后代在哪里?金字塔时代的后裔在哪里?血缘都找不到了。而且他们现在大多信仰伊斯兰教,法老的后代荡然无存。

古印度(位于南亚,包括今印度、巴基斯坦等国),表面上看起来古文明还在,遗存还有,但遗憾的是,他们无数次的中断、无数次的灭亡,连这个过程都没有人记述下来。他们的历史已不清晰,但是有一点,《大唐西域记》里面颂扬的佛教是在13世纪的时候。现在,他们的佛教是倒传进去的。

中国(位于东亚,今中华人民共和国)却大不一样。即使在最偏远的山乡,我们都能听到人们在使用3000多年前祖先的话语,诸如“潜龙勿用”、“亢龙有悔”、“飞龙在天”等等。中华文明的韧性,确实让人惊叹。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在我国历史上应当存在三个并非截然断开的阶段:结绳记事、易卦符号记事和汉字记事的开始,也就是说,当易卦符号使用时,结绳记事可能还在使用。当汉字萌芽并逐步走向成熟时,易卦符号已经数次改革,最终定型于今本《周易》。其中,易卦符号由于其文字功能明显,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广泛使用,直到今天仍然没有舍弃。

从文字的定义看,易卦符号虽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文字,因为它不能和语言无缝契合,精准地使语言书面化,但它能“以象告”,说明各种事物和道理,具有明显的表意功能。这是它同时期的各类刻符所不可比拟的,比距今5500年前的埃及圣书字和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还要早3000余年。

八卦就像成熟的文字一样,每一卦都有深刻的含义。有一次,我到大洪山访友。山脚下,有一老农短衣旧笠,戴着老花眼在放牛,手里捧着一本卷了边的书。此地应属古随国之地,较中原地区多一些乡野意味。说是老农,也就是上世纪五十年代生人。他说,民间一些记诵八卦,用的是“斗非半米平未三求”,三字从乾卦来、非字从坤卦出、震卦乃斗字,离卦即平字……这就是文明的连绵不绝,这就是文化的传承不断。

《易传·说卦》最早对八卦作了阐述,分类说明了其基本属性和象征意义,说明的卦象就达150种。其中,乾卦卦象18种,坤卦卦象16种,震卦卦象20种,巽卦卦象20种,坎卦卦象26种,离卦卦象20种,艮卦卦象16种,兑卦卦象14种。这些卦象有的还真不好懂,我认为也没有必要去全都弄懂。三千年的时光,商周时期常见的情形已不是我们当下的日常。我们要弄懂的是,与我们现代个体生命活动风险密切相关的内容。

《周易》用象数符号表达了最大的抽象性。《诗》、《书》、《礼》、《春秋》、《大学》、《中庸》等,基本上是偏重一面,是一种有选择性的指向。《周易》又具有最大的具体性,因为古经的卦爻辞,都有非常明确的含义,可谓一针见血,坦荡无遗。所以说,《周易》既是一部伟大的著作,也是一份不朽的遗言。一些破街陋巷的术士们,描着鬼画符、写着黄表文,有模有样,给人算这算那,倒落下“父在母先亡”这类的预测笑柄。

有人认为,要用这一百多种卦象说明世间万事万物是还远远不够的。即使加上卦、爻辞及《易传》中提到的卦象,也是很有限的。所以,汉代易学家根据《周易》,主要是《易传》的说明,在原有卦象的基础上增加更多的逸象,其中以虞翻影响最大。虞翻精通易学,还可日行三百,善使长矛,又研究经学,兼通医术,可谓文武全才,是东吴重要谋臣。后来得罪孙权,被流放交州,最终死于遥远的岭南。据专家统计,虞氏逸象仅乾卦就达109种之多。

今人温少峰著《周易八卦释象》一书,对八卦卦象作了一次全面的总结,其中乾卦卦象206种、坤卦卦象244种、震卦卦象280种、艮卦卦象246种、坎卦卦象248种、离卦卦象259种、巽卦卦象257种、兑卦卦象247种,八卦卦象合计1987种。若再加上太极、两仪、四象的象征意义,可达2000多种,而常用汉字也不过3000余个。

那么,如何评价这些释象的成果呢?我认为,易有三象,物象、卦象与意象,如果真的要弄,弄出五千个、五万个卦象也不是难事。但是,八卦摆在哪里,千解万释都不过是一孔之见,皮毛之获。而且,弄来弄去,除了误导,更多的是局限了卦象。

再说六十四卦。《易传·系辞》指出:“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这个“天之道”就是天理、就是自然规律。《易传》对《周易》的推崇,可见一斑。老生常谈,人们往往认为《周易》得益于《易传》的出现,是《易传》将《周易》从所谓的占筮之书升华到了哲学文本的高度,从而得以屹立在文化高山之巅。这种说法是很可笑的。如果一部作品,是因为评价家的评论而成为传世名篇的,那么,世代的读者不是傻子、便是疯子;如果一处园林,是因为花草树木草而闻名的,那么这座园林终究不是建筑大作。明世宗朱厚熜力排众议追尊其生父朱祐杬为皇帝,史学家们却从未将其父列为帝王系列。

我认为,《周易》是“群经之祖”,是道、儒两家及诸子思想的共同源头,是不包括《易传》在内的。《周易》是老祖宗,儒、道、释包括诸子百家都是子孙辈。《周易》作为中国三千多年的通学史籍,是中华民族的正统思想,主导了整个中国哲学的缘起、传承和发展,是炎黄子孙的原始宝藏。

在运用符号这一点上,道家大大高出诸子一等。道家对《周易》的“阴阳”理念,展开了全方位的诠释:用“无名”与“有名”,讲阴阳的对立统一;用“福兮祸所依,祸兮福所倚”,谈阴阳的互根互存;用“曲则全,枉则直”,言阴阳的消长平衡;用“用象则刚”,道阴阳的彼此互用;用“将欲弱之,必固强”,说阴阳的换位转化。道家的哲学体系很是完备,获得了《周易》的部分真传。这也不奇怪,创始人老子成天与图书打交道,研究《周易》当然比一般人方便的多、深入得多。

儒家也不甘落后啊。孔圣人虔诚地说: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据此,一些人认为孔子是在五十岁才开始正式接触《周易》、学习《周易》的。我认为,这个看法是错误的。孔子所处的春秋时期,《周易》已经流传了三百多年,当时大凡有点文化、有点地位的人,是不可能不知道、不学习、不了解《周易》的。因为,《周易》是周王朝的贵族子弟的教科书啊。只是,越到晚年,孔子越来越感到《周易》确实值得学习。所以,孔子说,老天啊,多给五到十年时间吧,我好好学习《周易》,就能够无大的过错了。

虽然,孔圣人用了真功夫,下了大力气,弄得竹简“韦编三绝”,也有了不少的收获。一部《易传》,竟然魔法般地遮蔽了后世人们的双眼;《易传》不仅成功地贴上了儒家的商品:孔门制造,而且将《周易》标明为占筮之书,贬得几乎一钱不值。现在,我们研究《易传》,就会明白,其内容庞杂,儒道兵法墨农等诸子思想揉杂其间,确非一个“儒”字了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叶权锋老师讲姓名文化——易学与汉字(四)
《易经》全书的结构是怎样的?
第1-21节:《周易》巽卦卦德献疑:“巽,入也”或为“巽,逊也”(文:李守力)
《易传》文白话解
周易八卦口诀
《周易》:文化造假之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