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你知道吗?卫河其实是条人工大河
userphoto

2023.07.08 山东

关注

你知道吗?

卫河其实是条人工大河

图文:邯郸老崔


在华北大平原的海河流域,有一条奇特的河。说是自然生态河流吧,它流淌着的,却是一部中国运河营造、河道治理史,这条河起自于1800年多前曹操开凿白沟,延续到新中国毛主席一定要根治海河;说是人工河流吧,它的功能与作用,已经完全变成了自然生态属性的河流,这条河发源于山西太行山脉,流经河南、河北、山东,汇入漳卫河,最终在天津入海。

它就是卫河。

(请横屏。流畅的卫河河道。摄影@邯郸老崔)

(一)地理上原本没有卫河

卫河是因调兵运粮、军事征战之需而开凿;因经济交流、政治需要而延伸和扩展;因黄河、漳河的影响而多次改道,逐渐形成的。这条水道,汉代叫做白沟,隋朝称为永济渠,宋代名曰御河,明代唤作卫漕,清代始称卫河,沿用至今。

(请横屏。卫河与漳河交汇处。在这里,卫河流出了它少有的迂回与扭捏。摄影@邯郸老崔)

卫河之名,一因其发源于春秋卫地,取其“卫”,二因清代时,这条人工水运通道已经演变为一条自然河流,冠以“河”。

卫河的生成,要感谢曹操。

因为,白沟是卫河的前身,而白沟之兴,当功归曹操。

(请横屏。河里立着的不会是只船吧!摄影@邯郸老崔)

白沟,原本是黄河南徙改道东流后,故道上留下的一条小河。因白沟的走向是东北方向,可直达袁绍集团固守的邺城附近,如能引入足够的水源,则可通粮道,确保曹军直捣邺城。于是,在建安九年正月,曹操亲率大军,'遏淇水入白沟,以通粮道'。

淇水,原是黄河的一个支流,发源于山西省陵川县棋子山,向南流入黄河。为了增加白沟的水量,解决进攻邺城的军粮漕运问题,曹操以气吞山河的气魄下令:阻止淇水流入黄河,迫使其改道注于白沟。

(请横屏。洪峰过后,河堤内农田的秋庄稼枯了一片。摄影@邯郸老崔)

曹操为此采取了三项工程措施:一是开凿淇水与白沟之间的约十八里的连接渠道,引导淇水流入白沟;二是在淇水入黄河口建“洪枋巨坝”,拦截淇水,强制性阻断其南流进入黄河的通道;三是在宿胥故渎与淇水会合处修筑石堰,预防淇水在这里再回黄河。

(请横屏。晚霞映照下,废弃河道形成的水面好似一弯新月。摄影@邯郸老崔)

由此,淇水成了白沟的重要上源,加之中途又与洹水相接,曹操修利漕渠引漳水注入白沟,使得白沟逐渐发展成为一条大河。此后,为保障和维持这条水道航运畅通,历代不断开辟水源,白沟得以不断延伸和发展。

隋炀帝时,改建白沟为永济渠,成为大运河的一部分。

(请横屏。“引黄入冀补淀”穿越卫河工程。摄影@邯郸老崔)

斗转星移,沧海桑田。随着时代的发展,交通方式的变化,内陆水运的地位开始下降,卫河作为运河的作用越来越弱。但作为一条河流,卫河的行洪排沥功能,却依然年复一年地运转着,以致当代人基本不记得它曾经是一条人工运河了。

(请横屏。卫河与漳河在馆陶县徐万仓村汇合后称为漳卫河。摄影@邯郸老崔)

(二)卫河的河曲哪里去了

道理上讲,虽然卫河是由人工运河演变而来的,但其河道的走向基本是沿黄河故道而行,按照地转偏向力原理,河道本应是弯弯曲曲,迂回前行的。历史上也有卫河河道类似盘绳的记载。可是,从卫星地图观察,卫河河道流线平滑,少有弯曲,并不像同一区域的滏阳河那样千回百转。这是什么原因呢?

(请横屏。卫河河道的新直与旧曲,位于河北省魏县南辛庄村东南。摄影@邯郸老崔)

这要从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那场根治海河的集体行动说起了。

新中国成立之后,为彻底治理海河流域的水患,毛主席提出了“一定要根治海河”的号召。从1965年起,在从太行山东麓到渤海之滨的广大地带,几十万治河大军摆开战场,建水库、修水渠、疏河道、筑堤坝,经过十几年的艰苦奋斗,根治海河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当年千军万马治理海河的场面。图片来源于网络)

卫河作为海河流域的一条重要河流,是根治海河的重点之一。在采取综合治理措施的基础上,针对弯曲河道不易宣泄洪水的特点,就把卫河治理的重点放在了对河道的“裁弯取直”上,以加大行洪能力,减少水灾水患。

(请横屏。裁弯取直后的卫河故道变成了牛轭湖。河南省南乐县元庄村西。摄影@邯郸老崔)

卫河最近一轮的裁弯取直,开始于1978年10月,完工于1980年6月。是由水利部组织,冀、鲁、豫三省共同协作完成的。资料显示,这轮治理,共裁弯取直13处,缩短河长23.8公里,完成土方工程量4393万立方米,行洪量由原来的800立方米每秒,提高到2000-2500立方米每秒。

(位于河北省魏县与河南省南乐、清丰县交界处的卫河故道与新河。其裁弯取直工程相当于挖了一条新河。制图@邯郸老崔)

可见,卫河河道之所以流线平直,主要是新中国根治海河,对河道裁弯取直形成的。

裁弯取直后,原弯曲的河道被遗留下来,有的形成了牛轭湖,有的形成了类似牛轭湖一样的大地遗痕。由于年代不远,这些痕迹现在依然清晰可辨。

(请横屏。河流取直后留下的河曲,因形似牛轭(一种牛拉套的农具),称为牛轭湖。摄影@邯郸老崔)

(请横屏。大名县阎庙村东的卫河故道,已经变成了规整的良田。摄影@邯郸老崔)

(三)在河北省的一个县城中间,有一个归属山东省的村庄

在挖河改道过程中,也发生过一些有趣的事情,比如区划“飞地”。

山东省冠县南童庄村就是个典型案例,它是山东省遗落在河北省的“飞地村”。因南童庄村紧靠河北省馆陶县城,随着县城的扩张,它已经快要成为馆陶县的城中村了。山东南童庄村的存在,成了河北馆陶县城市向南发展的桎梏。

(遗落在河北省馆陶县城里的山东“飞地村”。制图@邯郸老崔)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冀鲁两省划分行政区划边界,是以卫河为界河确定的,时间是1964年底。但由于后来的裁弯取直改变了原河道的位置,使得原本位于左岸的村庄或区域变成了右岸,有的右岸变成了左岸,而区划并未随之作出新的调整,就形成了今天的这种局面。

(请横屏。卫河裁弯取直后,留给大名县顺道店村一弯清湖。摄影@邯郸老崔)

(四)卫河的文化价值研究及历史遗迹发掘需要加强

2014年6月22日,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宣布:中国大运河项目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其中包含了卫运河的部分河道和遗产点。但是,位居上游的河南及河北邯郸地段,没有遗产点入选,说明我们对卫河上游段的文化价值研究不深,对其历史遗迹发掘不够。

(请横屏。“推进大运河文化建设,保护是基础,传承是方向,利用是动能”的宣传标语,被洪水冲得残缺不全。摄影@邯郸老崔)

卫河不仅是一条经济之河、自然生态之河,也是一条文化之河。它在中华文明的延续、传承与发展过程中,发挥过作用,作出过贡献。下力挖掘卫河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科技价值、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无疑是功在当代、利延千秋的事情。

●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漳河本来是单独入海,为何到今天却成为海河支流卫运河的支流了?
河北主要水系与泄洪
海河的巨变(转摘)
雄安地名||大清河
海河水系的形成
【话说运河】卫河与德州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