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性情耿直的张载力捧程颢、程颐,婉拒王安石,弃官归田成横渠先生
userphoto

2023.07.19 山东

关注

横渠先生张载的一生称得上跌宕起伏历经坎坷,他少年丧父,因路费不足没能把父亲张迪的灵柩运回故乡大梁,迫于无奈将父亲尸身埋葬于陕西省宝鸡市眉县横渠镇大镇谷迷狐岭,为了给父亲守孝,张载便和母亲及5岁的弟弟张戬在民风淳朴的横渠镇定居下来。

横渠镇

张载是家中长子,自然担起了家庭的重任,他一边种田养家奉养母亲,勤俭持家供弟弟张戬读书,一边习文练武,少年立志一心想着从军戍边保家卫国,后经范仲淹指点潜心钻研儒学,并涉猎佛家、道家学说,虽然后来考中进士做了官,却因性情秉直得罪人,导致仕途不顺。

宋嘉祐二年(公元1057年),时年38岁的张载考中了进士,而当时他的弟弟张戬已经考取进士当官多年。

张载在汴京(今开封)应考时,北宋的大文学家欧阳修是考场的主考官,张载跟苏轼、苏辙兄弟是一批考生,同时考中了进士。

横渠书院

由于当时的张载已经名声在外,在京城候诏待命的时候,当朝宰相文彦博对他另眼相待,特意安排在开封相国寺设虎皮椅邀请张载讲《易经》。

张载在相国寺讲《易经》时,对《易经》颇有研究的程颢和程颐二兄弟就在场。二程的父亲程珦是张载的表哥,论辈分他是二程的表叔,虽然张载是二程的表叔,但他的年龄只比两位表侄大十二三岁。

三人既是表亲,又都对《易经》感兴趣,自然要亲近一番。张载从小就做人低调虚心待人,三人相处之时,他诚恳地请两位表侄谈谈对《易经》的见解,听了他们的讲述之后,张载对二程的学识和见地大加赞赏。

第二天,张载再次上台讲《易经》时,他谦虚地对听讲的人说:“易学之道,吾不如二程,可向他们请教。”当时的二程虽然也属于青年才俊,但还没有张载的名气大,不然文彦博宰相也不会设虎皮椅请张载讲《易经》。张载在如此隆重的场合力捧程颢和程颐两位表侄,使得二程在汴京名声大震。

张载像

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御史中丞吕公著向宋神宗赵顼推荐张载,张载得到皇帝召见,神宗问了一些问题,对张载的回答感到非常满意,于是任命张载担任崇文院校书。

当时正值王安石推行变法,由于很多官员对新法持反对态度,王安石便想得到刚到京城任职的张载支持,逐渐扩大支持变法的官员阵容。

性格秉直的张载明明知道王安石是皇帝身边的红人,却还是不愿违心做事,他委婉地拒绝了王安石的邀请,因为这件事王安石心里非常不爽,对张载多多少少有了成见。

张载像

偏偏在这个时候,张载的弟弟、担任监察御史的张戬因为反对王安石变法被降级使用,张载预知到自己也会受到牵连,便毅然辞官不做,回到横渠耕读为家,他在农忙之余著书立说、教书育人。他总结自己一生所学,写了大量著作,后来成为传世经典。

张载在教书期间,还写下了著名的《砭愚》和《订顽》两篇训辞书写在横渠镇学堂窗户东西两侧,以此来训诫学生。后来程颐来到横渠,他对表叔的这两篇文字大加赞赏,并将学堂窗户东边的《砭愚》改为《东铭》,窗户西边的《订顽》改成《西铭》,这两篇文字对后世影响非常大,成了张载的代表作。

横渠四句

张载辞官归农著书立说,虽一生清贫却备受关中百姓爱戴,他创立的关学成为北宋理学一个重要的学派,张载也与周敦颐、邵雍、程颢、程颐同为北宋理学的奠基者,他们对北宋哲学思想的发展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被人们称为“北宋五子”。

张载的关学更是与周敦颐的濓学、二程的洛学、王安石的新学以及南宋朱熹的闽学齐名,共同构成了宋代儒学的主流。

横渠四句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张载传世千年的名言横渠四句成为关学的核心体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期表侄鲍恩中进士
千年科举第一榜(下)
张三劳智救曲书城
讲稿(15):别把宋人的高尚品性丑化成封建教条
看病找熟人
【关学文研】蓝田四吕和他们的老师们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