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哲学特有的概念范畴(十)
userphoto

2023.07.26 山东

关注

八、“德”的解释

老子曰:道生之,德畜之。

老子称谓的“德”,其本义是指宇宙世界“第一推动者”之“精”内在的阴阳双方的“阴阳行为原则”。由于“第一推动者”之“精”客观存在“阴阳之性”与“阴阳行为原则”。因此,“无限无体的第一推动者”之“精”之“一”生化“有限有体的宇宙万物”之“体”之“多”活动中具有遗传性,那么“阴阳之性”与“阴阳行为原则”也就遗传给宇宙万物,“阴阳行为原则”之“德”也就是宇宙万物的行为原则。

“道”是“德”的本体,“德”依存在“道”之中而共同的存在。或,阴阳之性的“性”是“德”的本体,“德”依存在“性”之中而共同的存在。

老子曰: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老子》第四十二章)

老子说:万物的行为是阴阳相抱的阴阳行为,而且是“冲气以为和”的行为原则,即为“斗争之和谐”的阴阳行为原则。

那么,阴阳行为原则,称之为德。而“德行”(德畜之)反映的是阴阳双方的行为是遵循服从于“斗争之和谐”的善或理性,也就是阴阳双方的行为精神。

孔子曰:阴阳合德。(《易传·系辞下》第六章)又曰:阴阳不测之谓神。(《易传·系辞上》第五章)

其中,“阴阳合德”,是指阴阳行为原则之德;阴阳不测之谓神,是指精内在的“阴阳之气”之行的正气,是看不见的、摸不着的称之为神(精神)。

孔子曰:鬼神之为德,其盛矣乎!视之而弗见,听之而弗闻,体物而不可遗。(《中庸》,第十六章)

“鬼神”是指:阴之为“鬼”,阳之为“神”,“鬼神”是孔子在当时历史时期对信宗教鬼神的人,形象地强调“鬼神”就是阴阳的行为精神,而且是无形无体无声。

孔子说:阴阳之合的行为原则称之为“德”;而“德之行之神”的行为精神可真是普遍而盛行!看它也看不见,听它也听不到,但它却体现在万物内、外的行为之中。

这里特别指出:孔子称谓的“鬼”、“神”在他的语境中有不同的语意,我们要正确去理解孔子思辨中的奥妙之真理,我们不能仅仅以“形而下”在 “字”的现象之义中去解释。

如:孔子的“鬼神之为德”、“阴阳不测之谓神”、“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气也者,神之盛也;魄者也,鬼之盛也;合鬼与神,教之至也”、“神无方而《易》无体”;以及“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中国古哲人称谓的“道德”或“道之德”,就是道之本之精气的阴阳行为原则,也就是道之本之精气按照“阴阳行为原则”生化道之体的万物。所以,阴阳行为原则之德,就是宇宙万物的行为原则,也就是人类世界之上的、最高的、无时间、绝对性的道德普遍原则。

正因为,“道之德”是终极的、无时间、绝对性的道德普遍原则,所以“道之德”之“和”的行为原则,就是全球人类自身有时间、相对伦理道德的本体,就是人类共同价值观的共识,就是全球人类社会中不同的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宗教意识形态必须遵从的伦理道德底线。进而,“道之德”也就是人类世界伦理的道德普遍原则或道德行为准则。

那么,终极、绝对性的道之德的定义,我在哲学范畴可以这样地给出:

道之性中“有与无”共同存在,并且是由“有”中的阴阳双方产生“无”;则“无以势之行”之形式,推动“有”中的阴阳双方之“和”之目的,称之为道之德。

注:道之德,就是道德普遍原则。道德普遍原则,必须具有一般的形式,必须普遍有效适用于一切场合和一切人,即适用于宇宙万物(不涉及具体的人、习俗、宗教、意识形态)。也就是说,针对人道而言,道德普遍原则能够作为人类相对行为标准秩序的终极绝对标准来接受。

这里特别指出:有些学者在解释“德”的含义,好“形而下”用甲骨文的“德”主观在“造字的字形”字义中去解释“德”,这种解释不是老子、孔子的哲理思想。而且中国古哲人称谓的“道之德”或“道德”,其本义也不是西方文化中针对人道而言的无终极性只具有相对性的伦理德性/伦理道德Morality”/“ethics”的含义。西方哲学或伦理学是无法回答什么是“道德普遍原则”?其原因是,西方哲学或伦理学是无法解释“上帝”(宇宙本体)与“上帝的行为原则”(宇宙本体的行为原则)。

中国古哲人称谓的“德”与“德行”,也就是指,道中的“阴阳行为原则”与道中的“阴阳行为原则之行”,即专指道中的精神世界。那么,道之德行就是道之善或道德理性、道德伦理。

注:“道德伦理”具有终极性,而且是针对宇宙万物而言的。那么,人道中的“伦理道德”具有相对性,即不同的族群、宗教、国家意识形态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其伦理道德的行为原则或标准是不同的。

中国古哲人称谓的道之性,就是“精、气、神”相统一的特性;其中,在有限有体的宇宙中,“精”反映的是物质世界,“气与神”反映的是精神世界,而且“气”反映的是“阴阳行为原则”之德,“神”反映的是“阴阳行为原则之行”的德行之理性。所以,道之性是“精、气、神” 相统一的生命机制之特性,也反映出万物生命机制中客观存在道之德、道德理性、道德伦理。

道德理性,就是道之本之精气,在生化万物的过程中,内在的存在物质理性、生物理性和外在的万物之间存在伦理性,进而体现出道之善。

正因为,客观存在道德理性,这就为人类认识世界、认识真理提供了本体。所以,人类认识主体所认知的物理化学规律、生物生理规律、万物及人类伦理,都要遵从最高的道德理性,或者说,都要遵从最高、最为普世的自然价值取向客观的行为规律。

中国哲学特有的概念范畴(十一)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道家、佛家理论和哲学心理学,哪个更适合现代社会?
东西方哲学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老子思想的核心:2.道与德
道德经圣解(十二)
《道德经》中修为的最终境界是什么
老子《道德经》从易经吸取到多少奥秘:九九八十一,献给重阳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