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路径研究
userphoto

2023.10.20 江西

关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蕴含的社会理想和政治主张等思想理论早已渗透到国人的血脉之中,为中国式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的文化基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既需要物质文明的强大,也需要精神文明的升华。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也就显得愈发重要。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意义

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文化底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塑造着一代代中国人民的精神世界与价值观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所蕴涵的经济生活的伦理道德准则,对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成就,并非从天而降,也非任何人的恩赐,而是中国人自己努力奋斗得来的。中国人民顽强拼搏与创新精神,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中国式现代化所产生的新型的中华文明,是当代人类文明的一种崭新形式。我们要更好地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在新的起点上不断推进文化繁荣,推进中国现代文明建设,使中华文明焕发出新的光辉,让中华民族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东方。

更好肩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一个国家是否强盛,文化强不强是一个重要方面。在五千多年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高度发达的文明,我们的祖先创造了四大发明,在天文、数学、医学、农业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世界贡献了无数科技创新成果,对人类的文明进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也使得我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持着世界强国的地位。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不但涌现出如老子、孔子这样的伟人,同时也创作出许多优秀的文学和艺术作品。历史表明,一个民族的强盛,离不开文化繁荣。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仅要有坚强的物质基础,更要有强大的精神力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其最深厚的力量。文化兴盛与否,标志着国家软实力强盛与否。建设文化强国,要充分发挥文化在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的渗透力、影响力、引领力,让文化建设同各领域的工作密切结合,开拓出新的发展空间。

文化自信自强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崇高追求。从新时代以来的伟大实践中可以看出,思想文化是经济发展的动力,经济发展是文化自信的源泉。我们国家能够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社会长期稳定这两大奇迹,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用思想文化来激励全社会勇于创新、勤劳节俭的优秀品质。与此同时,我国经济实力实现历史性飞跃,同时提高了我国人民的文化自信,促进了国内文化消费和国际文化贸易。近几年来,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迅速,国内消费水平显著提高的同时,我国文化商品进出口总量和贸易顺差均有所上升。我们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大力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和谐发展,奋力实现全体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路径

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有灿烂的古代文明史,为人类进步和文明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过程中,必须坚定不移地推动中华文明的现代化转型,既要延续古代文明的伟大成就,又要创造新的辉煌。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概括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鲜明特征,其中之一就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这包含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传承中华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内容。通过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让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走马克思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时代性,将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

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相融合,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要确保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顺利开展,必须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有机结合,充分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精髓,使之适应当代发展的需要,从而为中华文化的发展建设奠定坚实基础。为此,有必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深度挖掘,并将其融合于现代社会的需求之中,才能实现我国文化建设的长远、稳步发展。“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充分挖掘传统文化中的思想观念、道德情感、礼仪制度等要素,并进行批判性继承与时代创新”。例如,我国传统文化所弘扬的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等优秀文化,至今仍激励鼓舞着中国人民不懈奋斗,这种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是当代社会发展进步所必须具备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其发展壮大的同时,也不断滋润着我们的精神和灵魂。要将中华优秀传统与时代精神有机地结合起来,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建设,使之既有中国特色,又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精华。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时代精神为载体,使其焕发出勃勃生机。在保留传统文化精华的同时,适应时代特点和需求,进行创新和转化,注重文化传播形式和内容、体制和机制,充分挖掘和利用传统文化资源,增强传承和创新的能力,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积极贡献。

(赵文静,张天宇,湖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来源: 光明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共同富裕的源头活水
文化的力量无可阻挡 第十六届黄帝文化论坛精彩不断
王一川 | 通向中华型传统引导的现代文艺
【文化时评】为什么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推进文化自信自强?
刘晨光:从人类文明新形态看新儒家之得失
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底蕴及其世界历史意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