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国碳交易市场现状与发展趋势
userphoto

2024.01.15 广东

关注

随着碳排放量的不断增加,全球气候变暖问题日益突出。为了有效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碳交易也就是推动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被提出。

目前,我国碳交易市场的发展已经初具规模,为我国实现生态治理以及经济可持续发展增添了动力,然而与此同时我国碳交易市场也存在着一系列问题,阻碍着碳交易市场稳定运行。未来,针对这些问题应采取各种措施以促进碳交易市场的发展稳中向好。

一、我国碳交易市场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碳交易,主要是相关企业或组织根据自身的碳排放配额以及减排目标,在市场上自由买卖碳排放权。碳交易不仅能够减少我国碳排放量,推动我国“双碳”目标的最终实现;而且也能带动相关产业的转型升级,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

我国的碳交易市场发展可追溯到2011年,当时北京、上海、重庆等七个省市率先在全国展开碳交易的试点工作,到了2021年7月,全国性的碳交易市场正式形成启动。

在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后,目前我国的全国碳交易市场已经取得了一系列的显著成就。据统计,在2022年,我国碳市场成交的碳排放配额高达5088.9万吨,碳排放成交额约为28.1亿元。其中,成交的碳排放配额的年平均价格达55.3元/吨,相比于2021年上涨幅度也高达29.05%

由此可见,我国碳市场的交易规模正在不断扩大,“双碳”目标的实现也正在不断推进。但是由于我国碳市场起步晚,发展不充分,因此也逐渐暴露出来一系列问题:

1.碳交易市场中的参与主体不足

目前,我国对于碳交易市场上的参与主体只规定到了发电行业的一些排放组织,而对于其他行业领域的企业或组织并未在规定准则上予以准入。据统计,在我国碳市场的第一个履约周期内,仅有2162家排放单位被纳入到碳市场的交易当中,这样一来,碳交易市场上的参与主体就十分有限了。

不仅如此,已经被纳入的交易主体自身也存在着动力不足的问题。即排放单位在碳市场中积极开展交易大多是受到碳排放额度的驱动,若达不成目标将会面临巨额惩罚,因此在其开展交易活动中比较缺乏主动性。由此会导致碳市场的活跃度不断下降,也不利于我国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

2.我国碳交易市场结构较为单一

目前,在我国碳市场的交易中,交易产品大多数为二氧化碳排放配额、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等现货产品,交易结构十分单一。

反观国外的一些发达国家或政府组织,其建立的碳交易市场不仅促成了碳排放权配额的成交,而且也衍生出了碳期货、碳汇保险等金融产品,进一步丰富了其碳市场的交易结构,为经济的发展转型提供了更充足的动力。

因此,与这些较发达的碳交易市场相比,我国缺乏相关的金融衍生品,围绕碳交易的基金、债券等发行数量不多,因此导致了我国碳市场交易结构的单一,从而制约着碳市场的规模化发展。

3.碳交易市场披露的数据质量不高

在我国目前的碳交易市场中,我国对于碳排放数据的核算涉及到多项规定准则,还未能形成一套统一标准的核算方法和体系。再加上我国的市场监管力度不足,相关的制度准则不完善,因此企业或组织在披露碳排放数据报告时,可能会出现弄虚作假的行为。

例如在去年三月份,我国的生态环境部就通报了中碳能投、中创碳投、青岛希诺、辽宁东煤四家公司故意篡改其检测报告,导致数据严重失实的不良行为。以青岛希诺为例,青岛希诺在其控排企业并未检测煤质的情况下,故意捏造了检测记录,虚构检测的报告内容。

而这些行为不仅会对我国的减排工作带来阻碍,也会影响其他参与主体的交易活跃度,最终将制约着我国碳市场的整体发展。

综上,虽然我国碳交易市场的规模不断在扩大,发展速度也进一步得到了提升。然而我国碳市场的发展也面临着不小的挑战,整体交易规模仍落后于部分发达国家,并且难以形成长期有效的发展动力。为此,我国应该积极采取各种措施来激活碳交易市场的发展。

二、如何激活发展碳交易市场

1.进一步对碳市场的参与主体扩容

碳交易市场的参与主体不足将直接制约着我国碳市场的活跃,因此我国应该不断扩充可参与碳交易的排放单位,尤其是化工、钢铁、建材等高排放的重点行业应该被纳入到碳市场的交易主体当中,以为我国“双碳”目标的实现进一步提供保障。

同时,我国应积极创新配额拍卖等市场交易方式,以能够为其他企业或投资者提供参与碳交易的机会。此外,对于碳市场中交易主体主动性不强的问题,我国应加快恢复和推进CCER体系,使得核证自愿减排量作为碳排放配额的有力补充,进而激发排放单位的减排意愿,推动排放单位从被动减排向主动减排转变。

2.鼓励碳交易市场中金融衍生品的推出

上文我们提到,我国碳市场的交易产品大多是现货产品,相关的金融衍生品不足,金融服务性不强。因此,我国应积极发展碳金融,从法律法规、制度建设、金融机构等各方面鼓励各种创新型金融衍生品在市场中的推出。

在发展碳金融方面,上海地区的碳市场为全国碳市场做出了有效的示范。自上海的碳交易市场建立起来,其便十分重视相关金融衍生品的推出,上海先于2014年成立了海通宝碳基金,并且首次推出了碳保险。到了2017年,上海的碳市场再次推出碳排放的现货融资衍生品,推动了其碳市场的快速发展。

因此,我国可参考上海的实践经验,致力于在全国碳市场大力发展金融衍生物,以为碳交易的顺利进行提供金融支持。

3.加强数据核算,完善MRV机制

为了有效解决在碳市场发展过程中一些排放单位虚报数据的问题,我国应该进一步优化MRV机制,即对于企业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测量(Monitoring)、报告(Reporting)、核查(Verification) 机制。虽然目前我国的MRV机制已经初步建立起来,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其机制的有效性还有相当的差距。

为此,我国应该积极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实现企业碳排放数据的自动录入,通过智能检测,确保录入数据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同时,我国应积极建立碳排放数据的安全网,一来可保证数据的安全性,鼓励相关企业自动披露碳排放数据;二来也可以避免相关数据被恶意篡改或盗取,以为我国对全国及地区碳市场的调控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

综上,针对目前碳市场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我国应该积极采取一系列措施以破解发展难题,从而为我国碳交易市场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未来我国碳交易市场的发展趋势

上文我们提出了一些激活我国碳交易市场的对策建议,而目前我国在推动碳市场发展的道路上也正在不断发力。今年,我国宣布将重启CCER以满足碳交易市场上高达1.8亿吨的配额需求,从而进一步推动碳交易市场的发展。

CCER的重启为我国碳市场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因为CCER不仅可以帮助重点排放单位抵消掉一部分碳排放配额,而且可以直接在碳市场中进行交易,由此可以调动参与主体的积极性,为我国实现减排目标提供条件。

不仅如此,在经济双循环发展的格局下,我国也正在积极尝试打通国内碳交易市场和国际碳交易市场,以国内碳市场为基础,以国际碳市场为促进发展的重要动力。例如,在2022年2月份,海南国际碳排放权交易中心就已经开始建立,最终于12月初成立,而该交易中心仅在12月30日就成交了跨境碳交易的首个订单。

由此可看出,我国在国内和国际碳交易市场上同步发力,不仅以各种有效的措施破解国内碳市场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难题,并且也不断融入到国际碳交易市场体系中去,由此我国碳市场的发展将逐步迎来高质量的发展阶段。

总结

总之,目前我国的碳交易市场整体处于发展初期,还面临着不小的压力和挑战。因此,为推动我国碳交易市场的高质量发展,我国应针对重点问题对症下药,不断解决碳市场发展与我国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之间出现的矛盾,以科技、政策、法律等工具赋能,保障我国碳交易市场在未来保持稳定切高速发展的态势。

参考文献

[1]朱萃.全国碳交易市场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J].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2023(05):22-24.

[2]马勇,李美仪.中国碳交易市场的规模、结构与影响因素分析[J].金融市场研究,2023(04):99-112.

[3]宋薇萍,梁蕾. 全国碳交易市场活跃度亟待提升[N]. 上海证券报,2023-06-15(007).

#头条文章养成计划#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全国碳交易大幕即将开启 一文了解相应CCER关键点
屋顶装光伏又多一项收入 赶快来了解!
碳足迹、碳交易:碳中和带来碳市场巨大机会
个人如何参加碳交易
全球碳市场,一个已经到来的超级大机遇
能环宝:碳市场第二履约期启动,屋顶将成为企业绿色发展“主战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