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央企采购问题下央企招标机构能做什么?

关注微信;中国采购与招标网 了解更多

央企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起着调节国民经济各个方面发展的作用,对国家及社会有着广泛的影响。央企采购的顺利成败,不但决定了企业自身生产及经营活动能否正常开展,还对上下游产业的发展影响巨大。但一直以来,央企招标采购饱受诟病,“天价门”、暗中操作、受贿徇私高发,不但对企业自身的发展及声誉造成损害,还严重侵害了国家及人民的利益。据有关媒体统计,2015年上半年,中纪委公布的中央首轮巡视情况中,就有十余家央企被指出在采购招标过程中存在问题,涉及金额上千亿元。央企采购到底怎么了?建立央企专职招标机构是否可以解决困境?

问题不止一件 原因错综复杂

缺乏专项法规约束,招标采购制度落实不到位算是原罪之一。公开招标作为有组织的市场交易行为,因推崇公平的理念,执行统一、规范、公开的操作,在国际上普遍应用。对于中央企业而言,现有制度难以有效指导和规范中央企业的采购招标行为。《政府采购法》适用主体并不包含央企,但适用《招标投标法》的央企招投标行为又不受政府采购监管部门的监督,造成部分企业采购招标过程中存在“钻制度规则空子”,有些需要招标的项目,采购人员以化整为零的手段将项目拆分,尽力规避公开招标;有些项目,则以各种理由提请改用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等其他采购方式实施,控制供应商选择范围;有些投标人和采购人串通,为“花落意中人”使出量身定做招标文件的方式,排挤、阻止其他供应商参与投标;出借资质挂靠经营、非法转包、分包招标……这些不正当手段使招标采购制度成为虚设,小到“天价酒”、“天价电脑”,大到工程建设项目,采购竞争不充分直接导致国有资产流失,严重损害每一个公民的利益。

毋庸置疑,央企采购制度落实困难或有名无实,很大程度上源于央企的“一支笔”制度。黑龙江龙煤矿业“三亿任性高管”于铁义通过“购买”、“付款”两阶段控制供应商;广东移动董事长徐龙构建腐败管理层,操纵采购招投标。“一把手”的能量没有有效制衡机制,造成权利过于集中和滥用,导致权钱交易横生,“打招呼”、“适当照顾”的行为颠覆了公平采购的根基,阻碍企业正常采购机制的建立和实施。

招标人员素质技能与岗位不匹配,也是造成采购失效的原因之一。央企大多从事关乎国家安全或国民经济命脉的行业,采购的产品技术量级也较高深,一般代理机构的工作人员相关专业素质无法匹配,导致草拟的招标文件无法详细表达出采购需求,设置的评分标准也无法有效筛选出最优的供应商及产品。有些工作人员职业素质较低,还容易被投标人突破防线,泄露相关招标信息,导致最终采购绩效不佳,甚至采购失败。

自行招标 央企招标机构借势而动

根据标法第12条第3款:“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招标人自行办理招标事宜的,应当向有关行政监督部门备案。”以此为依据,为解决招标采购面临的种种问题,很多央企都组建了内部招标机构或部门,专司其职,不得不说这是一个重要举措,但利弊相依。

首先,企业内部的专业招标部门的建立,对推进贯彻央企招标采购制度化建设大有裨益。采购管理作为供应链管理的重要环节,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也一直是国有企业管理的重点和难点。上世纪90年代,一些国有企业采购工作只看关系,关心回扣,导致“人情物资”、“关系物资”、“高价物资”和“假冒伪劣物资”的泛滥,但经过十多年的探索与改进,部分国有企业建立了有效的采购管理遏制了这股不正之风,而专项部门正是推动采购管理制度落实,推广招标制度真正落地,推进企业自有采购制度优化,保证央企集中采购制度执行的基础和原动力。

其次,央企专业采购团队可以有效解决第三方代理机构技术薄弱的问题。作为企业的内部团队,在掌握招标、造价等采购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能够更有针对性的学习了解企业业务,根据公司采购目标进行定期专项培训,使招标采购团队掌握企业需求,减少可能产生的失误及风险。

央企招标机构自身需变革图强

但央企招标机构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如果无法有效防止,在解决原有问题的基础上,还可能衍生出新的矛盾。

第一,成为供应商“主攻”目标。作为企业内部专职负责招标业务的部门,在执行招标项目的过程中,极易被投标人锁定,易发生受贿索贿行为。第二,易受公司内部干扰。因层级管理原因,招标代理机构容易受“一把手”及“领导”干扰,出现暗箱操作、贵买贱卖等问题。第三,“管办”不分离,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很多建立了招标管理部门,既负责招标全流程的监督,又负责招标项目的操作执行,是典型的运动员、裁判员双重身份加身,无法起到有效的监管效用。从制度规则层面看,许多企业都建立了采购招标方面管理制度,但在权力面前却变成“纸老虎”,难以有效指导和规范企业的采购招标行为。第四,采购效能不高,只重过程不重实效。有些企业怕受人诟病,干脆采购项目都通过公开招标方式,但因只重其表,大多都是走过场,未真正发挥出公开招标的遴选优势,反而增加了采购成本,影响采购的时效。

央企招标机构的种种问题,很大程度上受现有体制、机制的影响,但也并非无计可施,还是可寻解决之道。

第一,建立招标机构考核体系与细则。企业应建立纵横双向的考核评价体系,将招标采购效能与考核相结合,除了注重招标部门承接业务的数量外,更应结合需求部门的使用体验,就采购质量及时效进行考评,激发工作人员积极性,推动内部招标机构优化自身业务服务能力。

第二,应成立专门监督监察部门,独立于招标机构。直接受企业纪委(纪检组)领导,避免检查部门带队“一把手”的权威忌惮,更便于开展工作。监督部门人员可采用专职供职及交叉任职方式组成。既有全职监管人员,同时企业高层、生产业务部门(需求部门)及公司财务部门等招标采购相关环节派员兼任监察,给予其他部门发言权,以求全方位多角度制约,客观反映招标采购效能情况。

第三,利用互联网优势,弥补传统流程漏洞。近年来,部分走在前列的大型央企,已将集中采购、网上采购等先进采购方法相结合,大大降低了企业的采购成本,提高了采购效率和透明度。电子招标评标系统平台的衍生发展,也弥补了过去招标、开标、评标过程中的漏洞,减少了人为可操控因素,开启了国企招标采购电子化新的篇章。

央企采购环节暴露出的种种问题,仅靠央企招标机构解决绝非可能,“一把手”的权利制约与国企采购“无法可依”等等顶层问题,还需要从专项立法及国企制度改革入手,从根本上对国企的体制机制进行革新,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建立起一套更适宜央企的采购模式,推进内部监督管理机制与权利制衡机制。解决央企采购招标的“顽疾”还需时日,相应问题的反馈和整改,时间表及方案会随着国企改革号角吹响而逐步明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浅议当前政府采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对策思考
政府采购中各流程时间期限的规定
浅谈企业如何加强采购管理
PPP项目实施全流程解读
公司采购管理制度
邀请招标的条件及程序是什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