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范仲淹:立大志向,成大作为

对于范仲淹,我们记忆最深刻的就是他“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千古名言了。

范仲淹,字希文,汉族,苏州吴县人,是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他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对后世影响深远,可以说是一代人杰。然而与许多人杰、伟人、英雄一样,他的一生起起落落,挫折没有让他沉沦堕落,反而让他如同浴火重生的凤凰,不断成长。是什么在支撑着他呢?

有志于天下

范仲淹两岁时后就失去了父亲,家中贫困没办法养活范仲淹,母亲就带着范仲淹改嫁了淄州长山人朱文翰,范仲淹也改姓朱,取名朱说(yuè)。大中祥符四年(公元1011年), 22岁的范仲淹知道自己的家世后,辞别母亲和继父,将“朱说”改回自己原来的姓名“范仲淹”。前往南都应天府(今河南商丘)求学,投师在戚同文门下。在求学过程中,范仲淹刻苦读书,经常是读书读到忘记吃饭,经常饿肚子,饭菜变馊都不知道;读到连洗澡都忘记洗,有差不多5年没有洗澡。

也许,是幼年的经历让范仲淹对改变自己与所有平民百姓的生活状态有强烈的追求,他的志向不是”五斗米“,不是”广厦万间“,不是”良田万亩“。他”有志于天下“他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作为自己的最高理想。并且为之努力。

一代名臣

有志者事竟成,大中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范仲淹及第,踏入朝廷,开始了他实现理想的征途。在地方当官,他为民请命,重视民生;在朝廷,他秉公直言,一颗公心;在边防上提出“屯田久守”方针,巩固西北边防。他的一生一直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个大志向作为目标,不断的向着这个目标靠拢。这也让他最终成为了一代名臣,并且他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流传千古。

品味范仲淹的一生,小编觉得,这就是一个典型的“立大志向,成大作为”的典例,值得我们学习。也许,我们学了之后可能不会有他那般大作为,但是也会让我们有所成就。你觉得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经典文言文赏析|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由来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每日名言|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一代奇才范仲淹
楷书,范仲淹《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