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除了“尧天舜日”关于尧的成语典故还有哪些?

(说历史的女人——第955期)

关于尧舜禹的传说,大家已经很熟悉了;而做为伟大的“三皇五帝”之一,中华民族的祖先之一,尧帝更是闻名古今。那么跟尧帝有关的8个成语典故,除了“尧天舜日”以外,还有哪些呢?你知道多少?比如第4个成语说的是尧帝眉毛有八种颜色,第8个是“洞房花烛”的出处,做为一名中华儿女,有必要了解这些常识。

“三皇五帝”的说法向来有很多种,但最普遍的看法是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为三皇,黄帝、颛顼、帝喾、尧、舜为五帝。

尧是父系社会后期“陶(音yao)唐氏”部落联盟领袖,名放勋,史称唐尧。尧为帝喾之子。他十三岁被封于陶(今山西襄汾县陶寺乡);十五岁,改封于平阳(今山西临汾)。尧二十岁继帝位,定都平阳。传说中,尧身材魁梧健壮,聪颖而仁爱,光明磊落。他年老时,开创禅让制,把帝位禅让给舜,于是世界上有了尧天舜日。尧的一生当然很传奇,下面咱们来看看关于尧的成语典故。

NO.1 祖述尧舜

此成语出自《礼记·中庸》:“仲尼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上律天时,下袭水土。”

“祖述尧舜,宪章文武”的意思是,以尧舜之道为祖而述之,以文武之制为宪而章之。就是说孔子继承尧舜,以文王、武王为典范,上遵循天时,下符合地理。此处是肯定孔子的伟大,但孔子是遵循尧舜之道的,可见尧舜的伟大。

NO.2 尧王让贤

此典最早记载于《史记·五帝本纪第一》。《史记》有“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司马迁把尧同皇帝等列入本纪第一,可见尧的地位。尧王让贤即指尧禅位于舜的故事。《史记》中说尧“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富而不骄,贵而不舒”,他为帝时,“百姓昭明,合和万国”,绝对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贤明君主,先民称之为“帝尧”。

尧在位时,天下为公,他率民治理水患,倡导礼仪,命人造历法,测天象,指导农业生产,使人民安居乐业、丰衣足食,华夏大地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太平盛世。尧20岁继位,在位近70年。年老时他要选继承人了。因为尧是帝喾的儿子,帝喾去世后,由其长子挚继位,即帝挚;挚去世后由其弟尧继位。本来按传统,尧此时完全可以传位于他的儿子。当时就有人提议说让其长子丹朱继位,但尧认为他“顽凶,不用”;又有人提出让他的近臣共工继位,但尧认为共工行为不端,仍不用。于是他四处访贤。

最后尧在历山(中条山西南)见到了舜,即虞舜,以为可用,于是便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全嫁给了他,继而考验他的才干。尧对舜考察、试用了28年之后,完全把权力交给了舜。尧长寿117岁而终。这就是尧王让贤的故事,有了他的让贤,才有了史上赫赫有名的尧天舜日。

NO.3 尧天舜日

此成语最早出自南北朝、梁朝沈约的《四时白纻歌》:“佩服瑶草驻容色,舜日尧年欢无极”;宋代文珦《潜山集·梅雨》诗中更有明确的说法:“尧天舜日远,怀抱若为舒”。其实在《论语·泰伯》中即有尧天的说法:“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

舜,姚姓,有虞氏,因两眼都是双瞳仁,故名重华,字都君,史称帝舜、虞舜。他是轩辕黄帝九世孙,是父系氏族社会后期部落联盟首领,生于姚墟,舜家境清贫,经历坎坷。他曾在历山耕耘种植,在雷泽打渔,在黄河之滨制作陶器等。

尧考察了舜28年之后,终于完全把王位禅让给了他,他治都蒲阪(今山西永济市),其国号为“有虞”,故称其为“有虞氏帝舜”。

舜不负众望,施德于民,心系天下,把天下治理得很好。他选贤任能,任用的贤臣有名的达22位之多,比如后稷、皋陶、伯夷等,尤其是任命大禹治水,完成了尧未完成的大业。传说他巡狩四方,整顿礼制,减轻刑罚,统一度量衡等。他要求人民“行厚德,远佞人”,孝敬父母,和睦邻里。在其治理下,八方宾服,四海称颂。

《史记》中说,“舜之德可谓至矣”,他也中华道德的创始人之一。他在位50年后,效法唐尧,没有把王位传给自己的儿子义均,而是传给了治水有功的大禹。

NO.4 尧眉八彩

“尧眉八彩”典出《春秋·元命苞》:“尧眉分八彩,是谓通明,历象日月,璇玑玉衡。”

传说中,尧生有异相,眉分八彩。即眉毛有八种颜色,是帝王之相。《幼学琼林》中也有记载:“尧眉分八彩,舜目有重瞳”,这虽然是一种传说,但充分证明了人们对尧的尊崇。

NO.5 洗耳恭听

这个成语大家都很熟悉了。此成语最早出于西晋史学家、医学家皇甫谧《高士传·许由》中:“尧欲召我为九州长,恶闻其声,是故洗耳。”

传说当时的尧,想把帝位让给贤士许由。许由这人比较“清高”,向来不问政治,不但拒绝了尧的请求,而且连夜逃进箕山,隐居不出。

当时尧以为许由太谦虚了,更加敬重他,便又派人去请他,说:“如果你坚不接受帝位,则希望能出来当个九州长。”不料许由听了此话,更加厌恶,立刻跑到山下的颖水边,掬水洗耳,欲把讨厌的话语洗掉。

许由的朋友巢父也隐居在这里,这时他正巧牵着一条小牛来饮水,便问许由为何要洗耳。许由就把这事告诉了他,并且说:“我听了这样的不干净的话,怎能不赶快洗洗我的耳朵呢!”巢父听了,冷笑一声说道:“哼,谁叫你在外面招摇,把名声弄那么大,现在惹出麻烦来了,完全是你自找的,还洗什么耳朵!算了吧,你洗耳的水也脏了,别沾污了我小牛的嘴!”说着,他牵起小牛,径自向河流的上游走去。

在河南汝州市西关便建有许由庙。许由庙旁还有一水井,命名为“巢父井”。旁边的河就称洗耳河,河边旧有“许由洗耳处”石碑一座。据唐朝杜佑《通典》记载:“洗耳河源出箕山,在汝州城北五十里。许由避尧之让,隐于箕山,洗耳于此,故名。”

关于“洗耳恭听”还有一个出处,据安徽省《巢县志》记载,古巢城东城门有一方池叫“洗耳池”,池边有一条巷叫牵牛巷。相传5000年前,巢父在池边牵牛饮水时,批评一代圣贤许由“浮游于世,贪求圣名”,许由自惭不已,立即用池中清水洗耳、洗目,表示愿听从巢父忠告。后人为颂扬许由知错就改的美德,遂将该方池取名为“洗耳池”,成语“洗耳恭听”的典故也由此产生。

NO.6 天下为公

“天下为公”原意是天下是公众的,天子之位,传贤而不传子,向来表示一种美好社会的政治理想。语出《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于能,讲信修睦。”

当时尧认为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为大家所共有,所以他为了天下人的利益,不传自己没有能力的儿子,而是禅位于舜。《史记》中说,“尧知子朱丹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权授舜。”

唐代著名画家、诗人、僧人贯休有诗《舜颂》曰:“高高历山,有黍有粟。皇皇大舜,合尧玄德。五典克从,四门伊穆。大道将行,天下为公。临下有赫,选贤用能”,说的也是关于尧舜天下为公的典故。

天下为公历来为政治上的最高追求,比如孙文先生就为此奋斗一生,有诗赞其曰:志收天下入囊中,数去风流让后雄;几辈登台谈主义,家家天下尽为公。

NO.7 谏鼓谤木

谏鼓,相传尧曾在庭中设鼓,让百姓击鼓进谏;谤木,相传舜在交通要道立木牌,让百姓在上面写谏言。后指广开言路,听取各方意见的意思。

“谏鼓谤木”语出《淮南子》卷九《主术训》:“故尧置敢谏之鼓,舜立诽谤之木,汤有司直之人,武王立戒慎之鼗,过若豪釐,而既已备之也。”

《后汉书·杨震传》也有这样的话:“臣闻尧舜之世,谏鼓谤木,立之于朝”。

尧为帝时,为了发扬民主,多听取人民的意见,专门设置了供进谏者敲击的鼓;后来舜继位后,也树立了供人们书写意见的木柱。这些都体现了当时的原始民主监督制度。

NO.8 洞房花烛

上面几个成语典故似乎都比较严肃,而最后一个却是很“通俗”,就是“洞房花烛”。难道“洞房花烛”也跟尧有关吗?还真有,而且,最早关于洞房花烛的传说,就来自于帝尧。

相传,在尧称帝后,非常关心放牧人的生活,有一天他亲临牧区对牧民问寒问暖。忽然一股幽香飘来,尧帝抬头一看,原来是有一位女子手执火种在前面走过。尧被那女子的美丽惊呆了。他问牧民才知那女子是鹿仙女。从此尧王食不甘味,一心惦着仙女,于是他决计下山寻找。

这天,尧王带领四个随从访仙于晋南“仙洞沟”。正走时,忽见一美丽的梅花鹿从姑射仙洞悠然走出来,尧王想她肯定就是鹿仙女了,便欲迎上前去。可此时,一条大蟒突然窜出,直逼尧王,他大惊失色。危急之中,只见鹿仙女用手一指,大蟒顿时颤抖不己,仓惶而逃。

真是天赐良缘,相貌堂堂的尧王和美丽动人的仙女一见钟情,他们很快结为伉俪。

他们是在姑射仙洞完婚的,当时洞里祥云缭绕,百鸟和鸣。到了傍晚,一簇神火突然现于洞顶,绚烂夺目。从此,世间也就有了把新娘的房子称作洞房,把新婚之夜称作洞房花烛夜的习俗了。

这就是关于“洞房花烛”最早的传说。不过这个词最早出现在北周诗人庾信的《和咏舞》一诗中:“洞房花烛明,燕余双舞轻”。后来不少文人都在诗中歌颂洞房花烛的美妙,比如唐朝诗人宋庆馀在《近试张水部》诗中写道:“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宋人洪迈在《容斋随笔》里更有“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的佳句。

这就是关于尧的8个成语典故,当然,也许还有,欢迎各位读者留言指出,大家共享。

(文/说历史的女人·一米暖阳)

参考资料:《论语》《礼记》《史记》《后汉书》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成语郑州 洗耳恭听
中国国学网 - 新闻动态 - 国学典故趣说
成语典故:一枝之栖、一枝自足、越俎代庖
【俗语典故】—洗耳
禅让制是历史的欺骗?
中国历史的黑洞:舜逼尧,禹逼舜,周公篡位称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