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绝地天通”到“天人相通”,看天人合一是如何进入我们思想的

有个词我们常说,但其来源却鲜为人知,这个词就是“气数已尽”。仔细想想,什么是气?什么又是数呢?似乎心里明白,但就是说不出来具体指什么。

实际上气数已尽里的气应该是“炁”,这个字也读qi,如何理解却也是莫衷一是,不过自然不会等同于我们说的空气,形容人死亡会说这个人咽气了,这里的“咽气”想必指的是呼吸中断了。当与气数已尽中的“气”是不同的概念。

那么何为“气”呢,我觉得真的很难表达,气数合起来解读或许更合适。实际上这是我国源远流长的宇宙观及其形成的思想体系的一个综合罢了。

气数实际指的就是纵横天地之间的各种规律,人和事的发展均无法摆脱天、地、人、神这些抽象出来的概念所架构的数理模型。或许有人会将其划分进命里学说的范围,迷信色彩浓厚的命里学说不过是我国厚重的思想体系中的一个小角落而已。气数已尽其真实涵义无外乎所论的人或者事走到了尽头,也就是所依托的天地人神这些支撑没有了。

在古人心中,“生数、成数、大衍之数、先天数、后天数、河图数、洛书数、历数、五行数、卦数、干支数”等等这些流传千年并不断丰富和完善的分类既是所谓的“气数”。我们自然不应该站在现代科学的角度去看待这些,因为这些的本质是与我国思想体系的发展息息相关的。

我们熟知的“天人合一”既是如此。天人合一这个词汇似乎很好理解,多数人会将其理解成人与大自然完美的融为一体。这个解释很现代,古人肯定不是这么想的。在古人思想体系中,大自然和天完全是两回事,我们现在的大自然通常被古人用“天地万物”这样的词汇来阐述。

我们的先人对世界的认识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最早是通过太阳的东升西落,有了方位的认识,这个方位只是东南和西北这样,后来有了四方、八方,随着古人对宇宙万物的观察,斗转星移、日出日落、寒来暑往,这种极具规律性的时空变换,让古人有了更多的思考。

天上飞的鸟,水里游的鱼,山上猛虎,草中长蛇无不让古人感到好奇,有了万物有灵这样的认识也就不足为怪了。我们民族文化连续发展形成的惯性让这一切都走向统一化,模型化。族群的融合也让四面八方族群的信仰体系开始融合,在华夏族群形成的时候,信仰体系的高度凝练也初见雏形。

“天”的认识也是在这个过程中从单一的祖先亡后所居之地向诸神所在之所转化。殷人所尊的天神,即上帝、日、东母、西母、云、风、雨、雪神灵等。现实世界中的王既是沟通天地的使者,我们很难不将这些与殷人源于东方,以鸟为天地使者这种崇拜联系起来。

所以“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先罚而后赏。”,一切都是天上的上帝决定的,殷人占卜的次数非常频繁,据学者对甲骨文研究,武丁无论大小事都会去占卜,但殷人不求上天去改变命运,而是去询问上天有怎样的安排,这是古人很朴素的宿命观。在他们眼里天地万物都是循环往复的。日出也会日落,春去还会回,人的生命也应该是如此呵。于是他们将逝去的远祖称为“后”,近祖称为“先王”。

高高在上的天(帝)永远是世上臣民可望而不可及的存在,天与人是隔绝的,这个思想应该来源于更古老的“绝地天通”。如果从人类发展的角度来看,所谓“绝地天通”是阶级社会产生的必然结果。只有高高在上的“王”才有沟通天地人的资格,这一切都是注定的。

周人对此事实上也笃信无疑,但社会的发展自然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事实上到了殷商晚期,“德”这个理念已经开始进入了人们的精神领域。但有上帝保佑的商王并没有对此有过更深的思考,历史大潮滚滚向前,社会的改变,思想体系的更新已经势不可挡了。

当帝辛被“德以对天,孝以对祖”的周人在牧野之战中击溃的时候,他是怎样的心情,又会有怎样的思考呢?我们永远也无法得知了。高高在上的祖先上帝并没有让他的子孙免遭覆灭的厄运。

周人在反思殷商覆灭的时候,得到了“天命”“德”实为一体的这个结论。这自然是一个非常大的进步,此处的“德”指的就是对天下众生的尊重和爱护。“民为贵,君为轻”这样在以前想都不敢有的想法在此时却能大行其道。不得不说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毕竟这个天下是由更加广大的“民”组成的。

但“天”和“民”如何去调和就成了这套思想体系的关键,“天人相通”这样的思想开始出现。天和人既然是相通的,高高在上的君王行天道自然就是行人道。这样就完美的解决了天与人的统一或者相通这个难题。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样听着让人费解的理论就顺理成章了。天的上面有了“道”,天有天道,人有人道。不过农民起义的时候也完美的贯彻了这点,“替天行道”这个词如雷贯耳,让人不禁为民众的智慧感叹。

这个转变的过程大概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应该是天人合一的摇篮阶段,随着战国后期“五行”观念的出现,“天人合一”的理念开始萌芽。

大秦帝国虽然横扫六合,但转瞬即逝,大汉王朝在秦人的废墟上迅速崛起。虽然汉随秦制,但思想体系的全面更新也是迫在眉睫。

董仲舒先生在罢黜百家的时候提出了“人副天数”这个让人惊讶的理论,“是一年是366 日,因此人体就有366 个骨节;每年十二个月,人体就有十二个大的骨节。另外,天有五行,人有五脏;天有四时,人有四肢; 天有昼夜,人有觉眠”

今天看来,不得不佩服董仲舒先生精妙的构思,所以他进一步认为,“是故仁义制度之数,尽取之天。天为君而覆露之,地为臣而持载之;阳为夫而生之,阴为妇而助之.. .... ”。阴阳五行,君臣天道,在董仲舒精妙的安排之下,融为一体,“天人合一”在古人完美的智慧下顺利成型。

或许谁也没有想到,这个理念竟然影响了我们民族几千年,直到今天,仍然驻留在我们思想的深处,成为了我们民族与众不同的思想体系之源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文字蕴含着中国文化的灵魂(1)
天人合一的理解
《灵枢微言18》——营气与经脉
阴阳学说反映有六大阴阳辩证思想
元会运世配易数(观物75)
探寻中华文明核心内涵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