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延续民族文化血脉,浅论国学与关学

延续民族文化血脉

浅论国学与关学

——世诚

我们开门见山地说,人类社会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世界各国均向着全球化迈进。作为当今维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最活跃因素就是创造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企业。企业要做大做强,必须具备十大要素:首先一条即是文化竞争力,其次是决策竞争力,第三是组织竞争力,第四是员工竞争力,第五是创新竞争力,第六是品牌竞争力,第七是价格竞争力,第八是流程竞争力,第九是渠道竞争力,第十条为伙伴竞争力。要想做大做强一个企业,这十条要素无一可以或缺。

这里将文化竞争力放置于第一要件,因为这是指导和引领一个企业生存并发展的软实力,由全体员工共同的价值观念,共同的思维方式以及共同的行事方式构成的一种整合力。企业其它的九大项竞争力直接或间接地受制于这一由信念和理念协和而成的软实力。一个企业如果缺失统一的价值观、思维方式与行为方式,必定松散怠慢。上下难以形成整体性和统一性。一个思想不具备向心力的企业,自然缺失凝聚力,决策不免频频失误,各方面的工作自然效率低下,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必定江河日下,令人扼腕。

深文周纳 日升月恒

说到企业的文化竞争力,就要说到企业文化中的核心价值体系,尽管今天我国的综合国力已经位列世界前茅,从民生福祉到经济体量,从国家治理到参与乃至引领国际秩序建设,我们国家都取得了举世公认的巨大成就。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中国由站起来到富起来的历史进程,正在一步步地向着“强起来”登顶,现代化建设正在可持续地迈步。然而,可喜之时必有可忧之处,这就是有目共睹的外部成就与内部的价值危机并立并存。这种由来已久的背离状况,近四十年以来,影响到人们的思想信仰和意识形态,同时也极大地制约了我国实现全面现代化的进取征程。

世界历史是一部提供足够我们国人借鉴的教科书,对于身处中国历史发展最为关键节点的我们这十四亿中华儿女来说,令人警醒的这部教科书就是明白无误地告诫我们,一是要唤起危机意识、国学意识和民族精神。二是要具备自强不息的意志,这是因为全中国每一个个体的自制力、自发力和自信心是实现中华民族全面复兴的最重要动力。为了践行并实现上述两点,笔者认为,必须在中华儿女的灵魂深处重塑核心价值观,重塑信念与信仰,这也就是说,必须在全体中国人之中大力教授乃至全面普及国学与关学。为什么?且听笔者条分缕析,娓娓道来。

居之不倦 行之以忠

何谓国学?上一年是2020年,正是农历庚子年,乃是我国“文圣人”孔子诞生2570年。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和在此之上发展起来儒家思想体系,是中国传统文化,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国学之主题,亦即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国学所体现的中华文明,不仅记载了炎黄子孙从古至今在建设家园的“与天奋斗,与地奋斗,与人奋斗”之中精神活动和理性思维以及所创造的文化成果,同时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所以我们断言,国学正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历经数千年发展壮大的得天独厚且无与伦比的最为重要之成长滋养物。

我们坚定地认为,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国学,其主体是由“五学”组建而成的,分别是儒释道玄理这五大学说,这五学的精华又经过反复沉淀,到了两宋时期,一举形成了初期“关学”。因此可以说,关学是由上述五学之菁华构架而成的,是国学的主旨和精粹。近一千年以来,关学在一步步进展,已然对中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产生了不可估量的重大贡献和承前启后的深刻影响。

踵事增华 忠义仁勇

中华“国学”在其存在与发展的近三千年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可以明明白白地观察到如下几大特点:一是以“孔学”为主体的儒家思想和其他几大学说始终是处于和而不同并且周而不比的这种“以和为尚,以义为先”的格局之中的。二是“孔学”与另外几大学说都是具有与时迁移且应物而变这种既有原则性又有灵活性之特质的。三是上述儒释道玄理五大学说都能够扬弃创新,经世致用,因而在长期积累之中才能派生出中华国学的第六大学说——关学。

当今世界要生存和发展,首先必须运用人类社会时至今日所发现并且努力践行的普世价值,也就是所有行之有效的智慧与力量。其次便是需要运用人类近万年文明史上积累下来的正确的“三观”。对于中国人民而言,也就是说在今天要大力研读、探求、传承和践履优秀的传统文化,亦即正能量的国学。

饱览古今中外大量书籍的我国顶尖级大学问家普遍认为,中国文武双圣所创建的孔学和关学,是国学之“双子星座”,其中满满地蕴含着探寻乃直至消解中国社会直到人类社会面临之难题与困局的重要启示。这里笔者反复剖析,从中探寻并找到如下的深刻道理: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观念;天下为公、大同世界的理念;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信念;忠义仁勇、信节无私的操守;为政以德、政者王道的观念;以民为本、安邦乐民的信念;革故鼎新、励精图治的思想;集思广益、博施众利的思维;知行合一、义薄云天的认知;以诚待人,讲信修睦的精神;清廉从政、克己奉公的思想;力戒奢靡、俭约自律的作风;中庸泰和、求同存异的气度;和而不同、周而不此的意识;治不忘乱、君安思危的胆略;嫉恶如仇、高风亮节的自持……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中国千百年以来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博大精深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道德理念和教化精神,至今仍为中国人民认识世界进而改造世界提供丰富而有益的启迪,也为治国理政、为人做民提供取之不尽的启示,同时亦为道德建设提供用之不竭的启发。

逊志时敏 为学最乐

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社会的文明史发源已近万年。中国作为全球硕果仅存的文明古国,可考的文明史已逾五千年。中华民族走到今天实为不易,炎黄子孙是在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一步一个脚印走到了二十一世纪。因而作为现今的中国人,必须认真而科学地对待让我们在传承和摸索以及不断深入探讨关学的实践中,深切地体认到关学独到的对文化人的教化功能,把对个人和集体乃至国家的教化,同对于国家的治理结合起来,达到相辅相成与互相促进的作用。

放眼神州大地,今日之中华文明无论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方面,还是生态文明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心悦诚服的巨大进步。与此同时,当代中国也身处无以复加的重重困顿和种种难题包围之中。这些有目共睹的“中国病”年积月累,已是:贫富差距日趋扩大,物欲横流,道德沦丧,追求享受,奢华无度,个人主义恶性膨胀,社会诚信度不断削减。

时至今日,要缓和乃至消除这些令有识之士寝食难安的困局,行之有效的一条途径,便是研行儒学,宣讲儒学;研行关学,宣讲关学。进而将孔子的儒学和关公的关学结合起来,提炼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精粹中的精粹。这里大约包括:崇高志向、自强不息、忧国忧民、图强革新、爱国御侮、敬业守职、尊师重教、为政清廉、仁厚友爱、助人为乐、尊老慈幼、见义勇为、见贤思齐、孝悌忠恕、和合中庸、见得思义、敏事慎言、杀身成仁、舍生取义、躬而自厚、薄责于人、身体力行、修齐治平、积善成德、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三省吾身、五典四端、九德九思、克己复礼、忠义仁勇、有教无类……

尊时守位 知常达变

在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二十一世纪并且过去了二十年的今天,我们深深地认知到,不忘历史才能更加理智地开辟未来,只有善于继承才能勇于创新。包括关学在内的国学,应该说是中华民族世代传承和科学发展的根本。如果今天我们把这些千百年来全世界独一无二的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弱化甚至丢掉了,无异于自断精神命脉。我们今天研究并倡导国学,当然要将其与发展现实文化有机地统一起来,并且科学地结合起来,争取能够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

我们知道,在孔子学说形成的两千五百年间,在关学形成的一千年间,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当时的时代条件以及人们的认识水平和政治制度的大力制约和深刻影响,这就要求我们今天在学习和研究并且应用孔学与关学这两大核心国学之时,坚持古为今用,切实结合时代要求与新的实践进行正确取舍,倾其心智去实现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的转化,创造性的发展,以期达到我们钻研孔学与关学,为的是以文化人这个终极目的。

修齐治平 开物成务

我们今天研究孔子,研究儒学,同时崇敬关公,研究关学,是认识中国人的民族特性、认识当今中国人精神世界的历史由来的一条重要途径。从孔子到关公,中国思想文化向着多元化不断地丰富发展。到了两宋以至到了明清两代和民国时代,关公崇拜的日益兴盛,从而使得孔学和关学相互融合,相得益彰,从而进一步提升关完善了国学。这博大精深的国学内中所涵盖的思想与文化,于千百年来,在生产和生活中形成并牢固传承着中华儿女的世世代代“正能量”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观。其中核心内容延续至今,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因而也成为中华民族在精神文明层面上有别于世界上其他民族的特立独行的明显而动人之标识。

国学的发展与壮大,也就是优秀的传统文化,主要包括孔学和关学的精粹内涵,是随着历史和时代前进而不断地与日俱新和与时俱进的。综上所述,我们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的血脉中开拓前进,才能够更好更快地做好当今的工作与事业。

温故知新 嫠不恤纬

我们今天正在大力研读和总结的“关学”,是中国历史发展到两宋直至今日所产生的一种文化、一种学问和一种学说,其包括了三个层次的含义。首先说关学乃是在中国这块古老的国度中应运而生的文化,其次关学是一种道德文化的历史,是国学这一文化宝库中最为辉煌的历史文化,是国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在中华历史的长河中,关学应是一门在不断发展中演变的文化,不但适应了农业为主体的多元经济结构社会,又适应了以血缘为社会细胞的宗法制社会,同时还适应多民族同居共处的大一统社会。因而在本无信仰的国人所仅为崇拜的有数的仙神圣人之中,以关公的地位最为显赫,影响也最为广大。到了明清两代,全中国大地上,几乎处处都有关帝庙,家家皆供奉关老爷。不仅汉族人民崇拜关公,满族和蒙古族等少数民族对于关公也都崇拜至极。在明清两朝,关帝庙之多,居于全国庙宇之冠。

作为大中华民族的尊神,进入二十一世纪,中华儿女更加崇尚关公,这是人们有目共睹的真实,许多关帝庙拔地而起,更有许多关帝庙修整如新。这其中就有笔者倾五载之心血,在京华首善之地的平谷区南独乐河镇峨嵋山修缮的桃花海关帝庙。

悃愊担纲 信而有征

中华民族进入全面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关公的忠义仁勇观念实质上应当成为激发中华儿女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关学必将进一步发挥凝聚民族合和之力、团结和联络全球炎黄子孙的精神纽带作用,进而开启其弘扬社会道德价值的无代替代之作用。关学核心价值所体现的是传统道德精神与人格魅力。关学的精髓就是我们北京市平谷区桃花海关帝庙的镇庙对联:儒为正气释为和气道为清气三教汇关学;忠连义字仁连勇字信联节字六德成圣业。展开来说,关学所研究和讲求的就是讲信义,重然诺,爵禄不以靡,金帛不为惑,崇尚正气,见义勇为,正直为人,立身处世不违良知。如此等等,不一而足,皆是关学的主旨所在。这些蕴涵于关学之中的道德操守和做人品格,千百年来素为国人所深深认同和赞许,亦为世人切切称道和仰望。而对于关学旨归的反面,也就是背信弃义、见利忘义、忘恩负义、苟且偷安、卖友求荣、狗苟蝇营、卖国忤逆、贪生怕死等不齿行为,中华儿女历来都是鄙视和如仇的。

今天,我们深切地知道只有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继承发展,才能更好地为人处世,更好地从事当前的工作和事业。这也就是说,从关学中吸取充沛的营养和力量,加强与改进道德建设,伸张社会公平与正义,反对形形色色违背人类良知的行为,自然有其深远的历史意义与重大的现实意义。这一点今天必须要强调指出。

天保九如 百世其昌

上面论述了国学与关学的关系,下面就笔者近几年的研究,浅析关学的底蕴与内涵。

说到底,关学是属于精神文明领域的一种具有强劲中国特色的文化,忠义仁勇四个大字乃是构成这一独特文化的要素和主轴。这一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不仅符合三国时代关公的基本面貌和人格,又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观念和中华儿女心目中的优良品格,这是关公崇拜之所以产生,逐步形成关公文化,进而又向着深度和广度迈进,从而一步步地形成关学的方向稳步发展的根本原因。这一点是不容置疑的历史逻辑。

有研究关公文化的学者中肯地指出: “忠是关公文化的核心,义是关公文化的精髓,仁是关公文化的根本,勇是关公文化的魅力”。拓展而言,这也是关学确定的弥足珍贵的硬核,稍加分析我们即可认知,忠义仁勇乃是关公文化的主轴。几千年形成的中国传统文化,倡导的优秀道德品质数以百计,其中最为崇尚忠义。忠义不但是一种政治理念和道德观念,而且更是一种为人处世的实践。关公作为集忠义、信义和仁义于一身的“义绝”典型,既符合历史上关公的基本德行,又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品格。这是关公以及关公文化之所以产生,进而形成“关学”并日愈具有强劲影响力的根本原因。忠义这两个大字之外,仁勇二字又是关公文化的另外一大内涵。五千年以来,中国人推崇和效法的英雄人物,都是既仁且勇的有血性有担当的刚烈男儿。既仁且勇,敢于斗争,敢于胜利,一个民族才会生存,才会发展,才会得到其他民族的认同,才会得到尊敬,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正是缘于这种生存意识和斗争精神,才逐渐地打造了近千年来中国人对于英雄好汉的崇拜心理。在《三国志》中,关羽就是一个万夫不挡的虎将,“关张之勇”便是发源于南北朝之后的一句成语,形容“咸称万人之敌”的“勇将”。罗贯中所著之《三国演义》更是大大地塑造并且丰满了关公威武勇猛的形象,于是一位既仁尽勇绝的三国时期的好汉,在明清之后直至今天,稳稳坐住了中国武圣人的宝座,为中国人所顶礼膜拜。

激浊扬清 与时俱进

关公文化形成至今,整整一千年的光景,已经具有了中国历史的一定厚度和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当深度,具有了得天独厚的历史价值和不二法门的文化价值。今天,学习、继承和弘扬关公文化,进而将其发展成为人文科学中的芝兰玉树——关学,是我们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的一项重要工作和重大任务。

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的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做好今天的事业。因此,文化的传承作用就在于发掘其可为当今现实服务的价值。我们梳理关公文化在中华民族走在复兴大路的价值,择其要可以概括为以下三大方面,这首先是凝聚全民族合力的重大价值,第二是启迪与规范现实社会的道德品行价值,最后一项当是发展全球华人旅游文化之不可估量的经济价值。

研究国学,研讨关学,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进取,我们才能更好地致力于今天宏大而复杂的工作与事业。深入钻研关公文化,就会一步步了解关学的博大精深,其中蕴含了千年以来国人对于处理人与社会以及自然这三者的重要认知和宝贵经验。在人类社会进入二十一世纪的今天,随着关学的确立和日益精深的研学,关学必然会成为人们创造性前进的一门无可替代的人文学科。学习关公文化,丰富并一步步完善关学,必定是开创美好未来的一条重要途径。


成语注释:

芝兰玉树:成语,拼音zhī lán yù shù,芝兰 : 芷和兰,两种香草:芳若芝兰;玉树 : 神话传说中的仙树。 比喻有出息的子弟。出自《晋书·谢安传》。

深文周纳:成语,拼音shēn wén zhōu nà,意思是指苛刻地或歪曲地引用法律条文,把无罪的人定成有罪;也指不根据事实,牵强附会地给人硬加罪名。出自《史记·酷吏列传》。

日升月恒:成语,拼音rì shēng yuè héng,意思是如同太阳刚刚升起,月亮初上弦一般;比喻事物正当兴旺的时候;旧时常用作祝颂语。出自《诗经·小雅·天保》。

居之无倦 行之以忠:子张问政。子曰:“居之无倦,行之以忠”(《论语·颜渊篇》)。意思是说:居于官位不懈怠,执行君令要忠实。这虽是封建时期儒家的治世思想和为官之道,但对于当今的人民公仆来讲,乃是为政之基,为官之德。作为人民公仆,“居之无倦”是尽职工作的基本准则。

踵事增华:成语,拼音zhǒng shì zēng huá,继续前人的事业,并使更加完善美好。出自《文选序》。

逊志时敏:成语,拼音xùn zhì shí mǐn,意思指谦虚好学,时刻策励自己。 [1] 出自 《尚书·说命下》。

尊时守位:成语;意思是:遵循天时规律保持地位和职位。圣人举一隅之常,世人当能反三隅之变。

知常达变:成语;意思是:在认识事物时通过对一般规律的掌握,进而理解事物的特殊性,从而达到全面认识事物的目的。

修齐治平:词语,是指提高自身修为,管理好家庭,治理好国家,安抚天下百姓苍生的抱负,泛指伦理哲学(比如齐家的孝,治国的忠,平天下的义)和政治理论。出自 《礼记·大学》。

开物成务:成语,意思是通晓万物之理,得以办好各种事情。出自《易·系辞上》。

嫠不恤纬:成语,拼音lí bù xù wěi,意思是寡妇不怕织得少,而怕亡国之祸;旧时比喻忧国忘家。出自《左传·昭公二十四年》。

悃愊无华:成语,拼音kǔn bì wú huá,意思是至诚而不虚浮。形容真心实意,毫不虚假。出自《后汉书·章帝纪》。

信而有征:成语,拼音xìn ér yǒu zhēng,意思是可靠而且有证据。出自《左传·昭公八年》。

天保九如:成语,拼音tiān bǎo jiǔ rú,意思是旧时祝寿的话,祝贺福寿绵长。出自《诗经·小雅·天保》。

百世其昌:其意为百世内或者长时间内世界昌盛和平之意。

激浊扬清:成语,拼音jī zhuó yáng qīng,本意为冲去污水,让清水上来。比喻抨击坏人坏事,褒扬好人好事。出自《尸子·君治》。

见贤思齐:成语,拼音jiàn xián sī qí,意思是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要向他(她)看齐。出自《论语·里仁》。

见得思义:成语,拼音jiàn lì sī yì,意思是指看到货财,要想到道义。出自《论语·宪问》。

躬而自厚、薄责于人:躬自厚而薄责于人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做一个人,尤其是做一个君子,重要的是要严格地要求和责备自己,而对人则采取宽容的态度,在责备和批评别人的时候应该尽量能够做到和缓宽厚。出自《论语·卫灵公》“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克己复礼:成语,意思是克制自己的私欲,并改掉习性上的缺点,从而做回内心有敬、外在有让的自己。出自《论语·颜渊》。

有教无类:成语,一指不分贵贱贤愚,对各类人都可以进行教育;二可指人,原本是“有类”的,比如有的智、有的愚、有的孝顺、有的不孝,但通过教育却可以消除这些差别。出处《论语·卫灵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成语伯虑愁眠的意思
当钱财与忠义放到一起,您会是怎么得选择?
国学《论语》中的成语典故,你都知道吗?快快收藏,品味典故
品读国学经典之感悟
成语大全---4
貌合神离的意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