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教师展台:《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设计(刘瑞清)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设计

 刘瑞清

【教学目标】

一、培养学生鉴赏咏史抒怀类诗歌的能力;

二、掌握辛弃疾词用典的特点。

【知识目标】

一、了解辛弃疾其人及其词作风格;

二、以读代析,在朗读中体味《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情感,感受词人爱国主义情怀和悲凉意境;

三、深刻体会《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用典的艺术特色。

【能力目标】

一、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分析典故”这一赏析诗词的基本方法;

三、通过理解文句,分析意境,提高学生理解和鉴赏词的能力。

【教学重点】

一、在朗读中品味这首词的意境。

二、指导学生理解典故的含义,感受词人爱国主义情怀。

【教学难点】

一、引导学生在了解词作内容的基础上把握诵读方法;

二、指导学生理解典故的含义。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探究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背诵《念奴娇·赤壁怀古》

二、导语设计

赤壁的惊涛骇浪引起了苏轼的无限遐想,他怀念古人,但是与雄姿英发、年轻有为的周瑜相比,华发早生、壮志难酬的东坡自然会生发无限的感慨。同是豪放派词人,一生致力于抗金,收复中原,但不被朝廷重用的辛弃疾登京口北固亭,又会借古人抒发何种感情呢?今天我们就来赏析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幻灯片演示诗歌标题)

 三、文本解读

(一)知识积累(由学生展示课前所整理的有关资料,教师使用幻灯片进行补充)

1.作者:辛弃疾

2.解题:“永遇乐”,词牌名,又名“百字令”,双调,一百零四字。

3.背景:本词作于宋宁宗开禧元年,1205年秋天,辛弃疾已66岁。其时宰相韩侂胄独揽朝政,高谈伐金而不作实际准备,继续过着奢靡荒淫的生活。闲废已久的辛弃疾于前一年被起用,这年春又受命镇江知府,出防要地京口(今镇江)。表面看来,朝廷对他似乎很重视,实际上只是利用他主战派元老的招牌作号召而已。但辛弃疾仍想在风烛残年为国立功,故到任后,他积极为军事进攻做准备,同时又为韩侂胄的轻敌冒进而忧心忡忡。怀着这样复杂的心情,辛弃疾登上此楼,面对破碎的山河,他为历史的兴衰而感慨复杂的形势而担忧,百感交集,写下了此词。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听录音,到词中去感受诗人怀才不遇的痛苦和对国家的一腔忠贞。

(二)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本词,读准字音,初步感知诗歌感情和诗歌大意。

2PPT播放朗读,做朗读指导。

佛(bì误读为fú)狸祠下,“封/狼居胥,误读为“封狼/居胥”。

狼居胥是山名,封是动词,封山,是在山上筑土为坛以祭山神,纪念胜利。

3.学生自读,并选择一两位学生示范朗诵,注意节奏和情感。

4.学生齐读诗歌。

5.看注释,疏通诗歌大意。要求学生12名)用自己的语言还原词的内容,要求语句表达要具有简洁性,连贯性,准确性

(三)重点分析

本词的特色,也是辛弃疾写词的特色,即善于“用典”。所谓“用典”,就是引用古事、古人来比喻今事、今人以抒发情怀,是古代诗文中常见的一种写作手法,统称“用典”。恰当的用典,可使诗文文情隽永,含蓄深刻。用典或仰慕古人;或以古人自况,感慨身世;或借古讽今等等。言简意赅,以一当十。

1.讨论问题

词好用典故,那么这首词一共运用了几个典故?请用简洁的词语概括出来。这些典故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①孙权坐断江南;②寄奴成功北伐;③元嘉仓皇北顾;④佛狸神鸦社鼓;⑤廉颇忠勇遭弃。

2.合作探究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平均是6—8人,设一小组长。每一小组分到一个小题,由小组长组织本组学生进行本道小题的合作探究,共同形成答案,最后选派一名同学最为代表在黑板上展示讨论的成果)

(学生概括,教师明确)

明确:全词共有5个典故,只有“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没有用典,因此,理解典故的作用,是鉴赏这首词的关键所在。

3.学生展示

第一小组:孙权典故。孙权坐断江南。(典故一)

辛弃疾对孙权可谓“情有独钟”: ①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②吴楚地,东南坼英雄事,曹刘敌(《满江红》)

三国时期英雄辈出,作者为什么如此推崇孙权?

明确:①京口是孙权开创基业的地盘;②孙权的东吴与当时的南宋王朝有着惊人的相似,同样位于东南一隅,同样面对强大的北方入侵之敌,同样有长江天堑。但是,孙权打败了曹操,并且开疆拓土,最终促成三足鼎立的历史局面;而南宋王朝却不思进取,偏安苟且,这是多么鲜明的对比啊!于是词人才会发出“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这样的感慨,表达了对孙权的赞叹和对当权者的谴责。

第二小组:刘裕典故。寄奴成功北伐。(典故二)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雄浑壮阔,气吞山河,可以想象出当时刘裕叱咤风云的英雄形象。

作者借刘裕的典故,表达了梦想抗金,匡复中原,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的感情。

第三小组:刘义隆典故。元嘉仓皇北顾。(典故三)

典故中的“草草”是草率、轻易的意思,写出了刘义隆的好大喜功、轻敌武断。刘义隆北伐的结果是遭致惨败。作者借用他的典故有着反对当时当权者韩侂胄草率出兵北伐的深刻用意。

第四小组: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典故。佛狸神鸦社鼓。(典故四)

“佛狸祠”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追击王玄漠的军队时在长江北岸瓜步山建造的行宫。当地的老百姓年年在佛狸祠下迎神赛会,鼓声隆隆,鸦声连连,人们欢聚一堂,载歌载舞,祭祀着神灵,场面无比热闹。百姓们如此欢快,作者却有不堪回首的痛苦。佛狸祠在这里是象征南侵者所留下的痕迹,四十三年过去了,当年扬州一带烽火连天,南侵者一直打到瓜步山,这一切记忆犹新,而今佛狸祠下却是神鸦社鼓,一片和平景象,全无半点战斗气息,这对于志在收复失地的辛弃疾而言,当然是不堪回首。

作者充满担心忧虑:如果再不抓紧时机北伐,那么,北方汉人的人心都会变了,到时再北伐,无疑是难上加难。这个典故给人一种“时不待我”的急迫感。

第五小组:廉颇典故。廉颇忠勇遭弃。(典故五)

①作者希望像廉颇一样,重新被朝廷起用,为国效力;②廉颇终究因为谗言而未被启用,作者也一样,因此又用廉颇自况,暗示了自己的处境。

满怀爱国热情的辛弃疾一心为国效力,可他报国无门,以廉颇自况有着盼人来问的渴求,此处用典,流露着词人满腔悲愤之情。

四、课堂小结

上阙无论写人写地都是吊古伤今。吊古之意明写,伤今之意见于言外,即怀念孙权刘裕,深叹英雄无觅。向往英雄业绩,表达抗金决心。在上阙中,作者用孙权典,用刘裕典。下阙借古讽今,表达了作者北伐的深谋远虑和为国效劳的耿耿忠心。

整首词中,词人遥望在金人铁蹄蹂躏下的中原大地,念及国事,忧心如焚,自然地想到了曾经活跃的两位历史人物:北御大敌、内固国本的孙仲谋和金戈铁马、气吞万里的刘裕。他们都是不可一世的英雄,而“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但他们抗敌的英雄气概,却在激励着后人,凭吊英雄,也是凭吊自己的过去。而现在南宋王朝眼看着大好河山被金人占领,却苟安江南,屈辱妥协,与孙刘比起来,简直丧尽民族尊严和气节。赞颂孙刘的业绩,实际上是对南宋王朝苟且偷安的谴责,也是深叹英雄无觅,向往英雄业绩,表达抗金决心。用刘义隆典,提醒南宋当权者要慎重出战,莫蹈覆辙,以史为鉴。追忆往事,慨叹当前的处境,忆烽火岁月,用佛狸祠典,抒不遇愤懑、叹朝廷无能、悲百姓松懈。用廉颇典,表明自我心迹。

五、规律总结

鉴赏怀古咏史诗:

1.弄清史实,掌握典故;

2.体会意图,了解背景;

3.领悟感情,把握主旨。

①对历史做了冷静地思考,诗人自己不置身其中。

《题乌江亭》:“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杜牧)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王安石)

②把史实和现实交织在一起,或是感慨个人遭遇,或是抨击社会现实。

③只抓住历史的影子,故意借题发挥,如李商隐的《贾生》。

4.分析写法,鉴赏评价。

构思上,以景衬情,由议论引发。

章法上,作正对比,侧面烘托。

  六、拓展探究

《念奴娇·赤壁怀古》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都是借咏怀历史抒发情感,结合两位词人的其他作品,分析感受词人的爱国主义情怀,并联系我们现今社会,这种爱国主义情怀对于我们国家民族有什么样的重大意义?

学生讨论分析:略

学生阐述:略

七、作业布置

1.背诵并默写本词。

2.整理词中出现的历史典故,任选一位历史人物,结合现实,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读后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设计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教案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方案及课堂实录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设计6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苏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