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无为二状元祠来历

无为二状元祠来历

时间:2011-03-20 10:35来源:巢湖晨刊 作者: 李俊平 童毅之 点击: 284 次

在中国科举史上,曾涌现了数百万计的举人和十多万名进士,而名列榜首,独占鳌头的“状元”郎则凤毛麟角,屈指可数。自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的第一位科举状元孙伏伽首登“龙虎榜”开始,到清光绪三十年(1904)最后一位状元刘春霖止,在1283年间,可考榜数为745榜,而蟾宫折桂的状元只有592名(一说504人),加上其他短命政权选考的状元以及各朝代的武状元,中国历史上总计可考甄的文武状元为777人。无为县历史悠久,物华天宝,钟灵毓秀,人文荟萃,群星璀璨。历史上参加科举获取功名人物1450人。其中状元2名(焦蹈、邢宽),进士123名、武进士6人,举人110名,武举46名,贡生1163名。这些人物中,不少人仕途飞黄腾达,官拜知府、尚书、宰相,达官显贵数以百计。焦蹈早殒,未授官,邢宽侍讲学士,官位虽不显赫,但他们“十年寒窗苦”的学习韧劲,却被世人称颂,广为流传。

北宋状元焦蹈

焦蹈,字悦道,少年时代在县学读书,聪颖好学,熟读四书五经,且精通经史百家,是个青灯黄卷伴随终日的勤奋书生。可是因他为人耿直,不擅长应酬,且文运欠通,前三次进京(北宋首都汴京开封)赴考,皆因“关节不通”而名落孙山。但是他并不因此感到气馁,反而更加积极刻苦地投身学业。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年),焦蹈第四次进京赶考。此前,他在漕试、省试中均名列榜首,但因前几次失败,到了京城仍不抱多大希望。焦蹈已预感到考风依旧,考官如昨,此番应试,定又难遂心愿,故而考试刚结束,他即在心里盘算着:这次可能希望又不大。因此没有等发榜,焦蹈就准备打点行装返乡。

恰在这时,一些住在开宝寺贡院南宫的应试举子祸从天降:一场意料不到的大火,烧死了应试举子翟曼、陈之方、马希孟等人。这不祥之兆,惊动了神宗皇帝,此时恰巧神宗又“龙体欠安”,朝廷认为事出不详,因命礼部挨个考场重考,并撤换了考官,同时神宗亲自命题重考。也许是焦蹈时来运转,抑或是以平常心对待,临场初试时,焦蹈竟跃居第一。复试时,见神宗所命的《谅阴不亲策》,焦蹈成竹在胸,一气呵成,终于在460名进士中力拔头筹。当时,众多举子对南宫大火心有余悸,临场发挥难免深受影响,多数皆未能切题,此时见三次都未考上的焦蹈竟得第一,自然不服气,因此散布一些流言蜚语,并编写了歌谣:“不因南宫火,安得状元焦?”这“焦”与“火”纯属巧合,而歌谣却一语双关,仿佛这“状元”是大火烧出来的。焦蹈听了,心里酸溜溜的,加上他平时用功过度,体质很弱,这场考试又使他初悔、中惊、后喜,可谓一波三折,身体难以承受,竟一病不起。待饮罢琼林宴御酒只七天,未等到朝廷授予官职,就不幸辞世,甚是可惜!墓葬城西花疃。

明朝状元邢宽

邢宽,字用大,自幼颖敏好学,深受塾师及家人宠爱。明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赴京应试,文章一挥而就。廷试之后,主考官在几经遴选后,按成绩优劣上呈明成祖朱棣御览。成祖翻开试卷,第一眼看到那为首的举子叫“孙日恭”。因古代文稿一律竖写,孙“日恭”三字极易看成孙“暴”两字,成祖一看,勃然大怒,他想:“日恭”乃“暴”也!我朝施行仁政,为政岂能使用暴力?”于是,提笔便将“孙日恭”划去。再往下翻,看到第七名的名字乃“邢宽”,大喜:“邢宽者,量刑之宽也!唯宽厚待我臣民,天下太平,民心归顺,江山才能万年……。”成祖再一细看,得知邢宽是江北人士,自明朝奠基以来,钦点的14名状元俱为江南士子,不曾有江北之人,于是朱棣更加高兴,立马召见邢宽,询及祭祀、兵戎等策,皆应对中肯,考究详明,于是亲自用朱笔点了邢宽为“三甲之首”。以丹书其名于榜首,过去从未有过,实自邢宽开始,确是成祖皇帝对他的特殊恩宠。欣喜之余,成祖还提笔在“龙虎榜”上写道:

“足蹑云梯手攀桂,姓名高挂登科第。

马前喝道状元来,金鞍已辔成行队。

宴罢琼林醉花市,此时方显平生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会馆与科举
古代考试趣闻
五代十国状元含金量很低:最少时仅几十人参考
悲催状元陈安阝,好不容易高中,20天不到就被朱元璋莫名车裂
相传千年的古代高考场所——江南贡院(组图)
中国历代状元考4——唐代状元(二)唐代的状元并不受重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