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华为&赛力斯,一场成功的双向奔赴
userphoto

2023.02.24 广东

关注
👆👆👆

收藏「雷科技Lite」小程序,让你不再错过精彩内容

编 辑:钟立磊
人与人之间的悲欢并不相同,车企之间同样如此,刚刚过去的2022年,新能源汽车行业飞速发展,有些车企庆祝自己的取得的成绩,有些车企却从此销声匿迹。
进入“内卷”更加激烈的2023年,即便是蔚小理这样的造车新势力头部企业的涨幅均有所下滑,反而是首款产品发布时间略晚,曾不被人看好的赛力斯汽车,取得了令人意想不到的成绩——去年3月才启动交付的赛力斯AITO问界汽车在不到十个月时间,累计交付量就超过了7.5万辆。
一个行业的发展重点在时代的需求,一个企业的成功则在于管理层的高瞻远瞩。虽然在国产造车新势力的这场纷争中,赛力斯的入场时间比蔚小理晚了几年。可从2022年下半年至今,赛力斯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已经与蔚小理处于同一梯队。赛力斯脱颖而出的原因,除了步步为营的战略实施,赛力斯的成功还有一项重要因素,那就是遇到了最合适的合作对象——华为。

赛力斯与华为,孟不离焦的合作
电动汽车并不是什么新兴事物,世界上第一辆电动汽车诞生于1834年,比燃油车的历史更加久远,但直到21世纪,电动汽车的时代才真正到来。新能源电动汽车在技术难度层面,显然比燃油车低一些,极大程度缩小了车企之间的差距。这使得互联网企业和手机厂商纷纷跨行入场,例如“蔚小理”的创始人都是互联网行业出身,小米、苹果等手机品牌也宣布自己造车。
作为年营收7000亿元左右的庞然大物,华为手机业务遇挫,正在不断开拓新业务,自然而然盯上了电动汽车这片蓝海市场。可是,究竟是自己造车,还是与车企合作,让华为犯了难。
虽然电动汽车技术难度低,但也并不是没有难度,苹果汽车项目2014年立项,时至今日都没能量产。前期的投入、后期的营收、整体的风险,华为都需要考虑。华为余承东、小鹏汽车何小鹏都曾说过,未来头部车企不会很多,头部化会比燃油车时代更严重,可见电动汽车行业的风险,绝大多数造车新势力的结局是破产、被收购。
更关键的是,如果选择自己造车,那么就要建设工厂、引进设备、招募工人,还需要想办法搞生产资质,这些都需要大量成本投入。一个造车资质,就难住了无数车企,比如说自游家,因找不到具有造车资质的合适合作伙伴,已处于破产的边缘。
综合考虑了种种因素,最终华为做出了决定,不造车,只做汽车行业供应链的一环。
放在10年前,问电动汽车最需要什么,大家的回答可能会是电机、电控、电池等硬件,但到了全场景智能化的今天,则必须加上车机系统与自动驾驶。华为所选择的方向,就是做车机系统与自动驾驶。
因此,华为想出了三种“造车模式”,即零部件模式、Hi模式、智选车模式。零部件模式就是单纯的供应商,Hi模式下华为会参与汽车的研发设计,智选车模式下,车企才可以利用华为的渠道进行销售。从收益方面来看,智选车模式无疑是最好的选择,但对合作对象的要求更高。
想好了方向,那么华为又该找谁合作呢?
上汽董事长陈虹曾表示,不愿意将系统交给其他厂商,一定要亲力亲为。的确,这种头部车企有财力、有底气说这样的话,他们完全可以自研车机系统与自动驾驶功能,不愿意分一杯羹给其他企业。
即便与华为合作,给华为的地位也不会太高,比如说吉利汽车与华为开展了合作,推出的几何车型搭载鸿蒙系统。可几何汽车价格并不高,无法让鸿蒙车机系统向高端进化,几何汽车也不能开进华为旗舰店。
华为理想中的合作对象,应该是有一定的底蕴,但又能给华为足够高的待遇,没错,这家车企就是赛力斯。
曾经的赛力斯还叫小康股份,成立于1986年,拥有丰富的汽车研发、生产、销售经验。更名为赛力斯后,正打算在电动汽车领域大展拳脚。二者一拍即合,赛力斯负责研发、制造、交付、服务以及创造全生命周期的用户体验,华为提供车机系统与自动驾驶技术,还利用自己的品牌价值,为赛力斯引流。

赛力斯模式与华为智选车模式

完美的互相融合

互联网与手机行业出身的华为明白,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就像设备连接一样,只有接口相通、协议能够握手,设备才能正常工作。企业之间,只有模式能够互相兼容,才能合作融洽。
对于合作,华为有自己的要求,车企亦需要考虑付出与收益。赛力斯作为一个在汽车行业打拼多年的老牌车企,面对电动汽车时代的到来,早已有了自己的打算,并形成了以始终坚持创新驱动,坚持长期主义,坚持商业成功为核心的赛力斯模式。
赛力斯选的发展道路是,以用户为中心,与合作伙伴通力合作,充分发挥各个行业的优势,建设万物互联的汽车生态体系。
由此可见,赛力斯明白在智能化、新能源时代,汽车行业的各大产业链必须加深合作,将每个环节、每个企业的优势最大化。供应链领域的华为,与汽车行业的赛力斯,想法竟出奇的一致,这也难怪他们能成为最佳拍档。
华为接触的车企很多,其中智选车模式也曝出了几个合作伙伴,但正如前文所言,头部车企未必愿意接受华为智选车模式,过于落后的车企又难以入华为的法眼,合适的合作对象并不好找。
华为智选车模式的关键,是可以深入产品设计与制造,若不能给予华为足够高的权限,就无法完美发挥华为在汽车设计、车机系统,以及营销渠道方面的优势。华为接触了不少车企,时至今日却只有赛力斯能够实现华为的目标。
赛力斯和华为合作的AITO问界汽车自去年3月才正式启动交付,短短不到一年时间,问界系列销量合计突破7.5万辆,且下半年多个月份销量破万,足见华为与赛力斯合作的成功。哪怕是未来华为与其他车企合作,也难以复制如此盛况。
未来,赛力斯依然会是华为智选车的顶梁柱。

2023年,华为&赛力斯将奔向何方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2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高达688.7万辆,市场占比25.6%。对于电动汽车企业来说,这是一个好消息,说明国内越来越多消费者愿意接受电动汽车,但伴随而来的还有一个坏消息——电动汽车补贴取消了。
电动汽车的市场份额已经达到四分之一,确实不再需要补贴。失去政策补贴,意味着新能源汽车行业到了大鱼吃小鱼的时间,车企之间的竞争会更加激烈,车企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到了考验汽车产品质量、口碑、消费者认可度的关键点。面对这种情况,华为与赛力斯将更加需要对方。
在2022年9月的KA峰会上,余承东表示2024年要出售售价100万元的车。虽然在新能源汽车时代不少国产车冲上了高端,但百万元以上的量产车型至今难觅踪影,比亚迪发布了“仰望”汽车,率先布局百万级豪车市场,目前尚无产品交付。
在智选车模式下,华为难以与高端市场名气大的车企合作,新合作的小车企也撑不起这个价格。华为最好的选择,依然是与赛力斯合作,联手推出面向百万级豪车市场的品牌。
2023年,赛力斯与华为还将推出一款重磅产品——AITO问界M9。从曝光的测试图来看,问界M9是一款全尺寸大型SUV,大概率会有增程式和纯电动两个版本。问界M7的售价区间在30万元到40万元,预计M9的售价区间会在40万元到50万元。
一口吃不成胖子,赛力斯与华为合作的产品,已经在数十万元市场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未来再推出定位更高的子品牌,更容易被消费者接受。
可以预见的是,2023年赛力斯模式与华为智选车模式将更为深入地融合,联手研发汽车、车机系统,以及尝试自动驾驶上路测试,为百万级豪车的诞生做准备。
封面图源:赛力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赛力斯回应华为与奇瑞等车企开展智选车合作:公司明年继续出新车
汽车大观|华为联手江淮,图什么?
华为问界销量平淡,留给余承东的时间不多了
消息称华为和北汽将推出“智选车” 在前者门店销售
华为不造车背后的路线之争
“灵魂捕手”华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