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武状元的成长路径给我们什么启示?

最近看了一篇文章,讲的是清朝一名武状元张宪周的成长经历,颇有感触。

众所周知的是,一直以来科举其实是有两条线的:文举和武举。而在中国古代,读书本身就是件奢侈的事情——只不过和武举相比,文举又显得更平民化一些。

等等,读书怎么就奢侈了?

很简单,从结果倒推回去。建国初期,我国的文盲率超过了80%,越靠近现在文盲率必然越低,因此粗略估计清朝的文盲率要超过90%,这没毛病吧?

孩子要读书,要考科举,意味着家里这个劳动力是打折扣的。在农业社会,家里放着一个壮劳力不用的前提是劳动力足够cover农业生产——换句话说家里必须要有余粮。因此只要能供孩子读书的,那在当时一定不会是赤贫的人家,否则饭都吃不饱还读个屁的书。

你抱怨现在的书贵,朱棣修《永乐大典》也好,乾隆修《四库全书》也罢,那用掉的钱真的是海了去了。当然你说这种成套的印数太少,价格高不足为奇,然而就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以及四书五经这种教科书一套动不动也要几两银子,相当于一个农民一年甚至几年的纯收入,这还不算上私塾给先生交的学费。

读书的门槛已经这么高了,但是和能供得起考武举的比,那又是小儿科了。根据这位武状元的在中举之前的训练来看,他每天需要做大量的基础性练习,包括举起重达360斤的巨石,因为考试要考这个项目;以及拉开18力弓,一力弓=10斤,也就是要能拉开180斤的硬弓。

这个力量其实是很恐怖的,考核优秀的标准是12力弓,也就是120斤的力量,180斤当然是奔着状元去的。以上这些是最基本的训练,你看出什么没有?

是的,每天这么锻炼,一定要补充足够的营养。没有足够的肉、蛋的补充,天天这么练人早就吃不消了。让我们再回到当时的时代背景:大多数人每天的目标是果腹,吃顿饱饭都是奢望,还每天吃肉吃蛋?穷书生吃不起肉和蛋的大有人在,但是考武举的如果连这个基本的营养保障都做不到是不可能的。

清朝考武举还要考骑射,就是一边骑马一边射箭,三次机会中一次就能参加下一轮。这其实就相当于我们现在移动打靶,这个难度是相当大的。而且在射箭的过程中,双手肯定要拉弓而不能去控制马。

可能很多人对这事没概念,我当年也是学过骑马的,反正双手脱缰我是死都不敢的,而且马还不能跑太快,第一次自己单独溜一圈特么回来脸是惨白的,还要射箭?

所以你想需要多少练习才能达标?所以你家得有马,得有练习场地。。。这要不是大富之家还想考武举?

再回头看当年苏察哈尔灿考武状元,真的不会觉得这只是电影,不是广州将军这种人家,哪供得起这么个武状元呢?

如果说文举是应试教育路子的话,那么武举就是正儿八经的素质教育的上升通道;文举是10%的人玩的游戏的话,那么武举恐怕是1%的人才能玩的游戏。

综上所述,张宪周的成长经历告诉我们:第一,只要是考试,针对性很重要;第二,如果以素质教育作为升学的主要通道,那么大多数家庭做好以下工作即可:

顺便正式强推小号:贼叉说,聊的都是吃喝玩乐以及八卦。相信我,鸡娃路上大号我让你吃的苦,小号都让你补回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武科举制度,开始于何人,终结于何人 ?
秦桧后人忠君之风(2)
历代武状元大全,最厉害的是郭子仪,末代武状元两招击败霍元甲
秦桧后代文状元——秦大士名联
中国历史唯一一位文武双科状元
古代一奇才:先是考中探花,后改名又考中了状元,最终战死沙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