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年四十而见恶焉

子曰:“年四十而見惡焉,其終也已。”

孔子此言出自《论语·阳货》,孔子想要表达什么意思呢?有的人是这样注解的:

年到四十,还是被人厌恶,终身也会被见恶的。

这样的注解正确吗?这样的注解有明显漏洞。被人厌恶,被什么人厌恶,被多少人厌恶,被君子厌恶,被小人厌恶,被官僚厌恶,被平民厌恶,被外人厌恶,被亲人厌恶,被国人厌恶,被外国人厌恶,诸如此类。被一个人厌恶,就终身被厌恶吗?显然是逻辑不通的,并且君子被小人厌恶,也是终身被厌恶吗?所以后人对孔子此言理解有误。正确的注解如下。

年四十而见到自己所厌恶之事之人,终身也会厌恶的。

自己是可以决定终身所喜好,所以孔子此言的主语是自己,而非他人。孔子主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不可能挟持他人之意而为真理,是不可能以他人见恶为由而否定一个人的。

年到四十而有所厌恶,是思想趋于成熟,凡事皆有洁癖,终身都会有洁癖,自己所恶者必远离之,终身远离之。道德上有洁癖,生活上有洁癖,性格上有洁癖,故年四十而见恶焉。

当今天下,病毒猖獗,不谦真人见恶焉。

年到四十而无所厌恶,终身都不洁。不谦真人厌恶不洁之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第430期】音频学《论语·阳货篇第26章》孔子说“四十而见恶,其终也已”是何意?
4.6 “好仁者”是什么,“恶不仁者”是什么?
孔子《禮運大同篇》全文及注解
性洁癖,是不是性心理障碍?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白話論語】第28章 卫灵公篇第十五(2)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