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

早年不谦真人刚接触中医时,就看到书本上有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之说,现在才知道这是后人无知者的妄论,但为什么后人会接受这样的妄论呢,这是因为绝大多数的人只能接受最简单的概念,一寒一热这样的感冒分类法简单,所以容易被人接受。

但事实上是大错特错,所以现在的中医不能治病是必然的,即使简单的感冒发热,都不能治。

以清代的吴鞠通之《温病条辨》为例:

二、凡病温者,始于上焦,在手太阴。

三、太阴之为病,脉不缓不紧而动数,或两寸独大,尺肤热,头痛,微恶风寒,身热自汗,口渴,或不渴,而咳,午后热甚者,名曰温病。

四、太阴风温、温热、温疫、冬温,初起恶风寒者,桂枝汤主之;但热不恶寒而渴者,辛凉平剂银翘散主之。温毒、暑温、湿温、温疟,不在此例。

五、太阴温病,恶风寒,服桂枝汤已,恶寒解,余病不解者,银翘散主之。余证悉减者,减其制。

六、太阴风温,但咳,身不甚热,微渴者,辛凉轻剂桑菊饮主之。

七、太阴温病,脉浮洪,舌黄,渴甚,大汗,面赤,恶热者,辛凉重剂白虎汤主之。

吴鞠通认为温病是手太阴之为病,这一开始就错了,后面怎么可能正确呢?手太阴之藏为肺,若是手太阴之病,即肺病。肺热则喘,肺寒则咳,肺虚则萎,肺实则痰。肺病可以独立发生,而跟发热是无关的,不具有必然的相关性,发热者未必有肺病,不是因为肺病而导致了发热。

第三条中,“两寸独大,尺肤热,头痛,微恶风寒,身热自汗,口渴,或不渴,而咳,午后热甚者,名曰温病”。这是太阳病,而不是太阴病,午后热甚为阳,寸大为阳。

昼为阳,夜为阴。这是最基本的概念。

第四条中,“太阴风温、温热、温疫、冬温,初起恶风寒者,桂枝汤主之”,这是完全不懂中医之论。

桂枝汤是治太阳阳明中风的,恶寒汗出者,才用桂枝汤,根本不是什么“太阴风温”。从这条论述中,可以看到吴鞠通的思想混乱,他认为只要是发热,就是温病,所以“初起恶风寒者,桂枝汤主之;但热不恶寒而渴者,辛凉平剂银翘散主之”,在他看来,初起是桂枝汤证,日久就会变成银翘散证。

第五条中,服用桂枝汤后不恶寒,就用银翘散,吴鞠通认为,“余病不解者,银翘散主之”,也就是说在他看来,桂枝汤只是治疗了一部分病症,其余的病症需要用银翘散治。

第六条中,发热轻微者,吴鞠通认为要用桑菊饮治。

第七条中,“脉浮洪,舌黄,渴甚,大汗,面赤,恶热者,辛凉重剂白虎汤主之”,吴鞠通认为,恶热却不发热,大汗渴甚,就要用白虎汤。

不谦真人以为,吴鞠通这样的看法是完全的中医外行,是乱中医之法度。吴鞠通将他所认为的温病按桂枝汤,银翘散,桑菊饮,白虎汤这样的分类法治疗,这不是中医,而是幼稚。

在《伤寒论》中,治太阳中风用桂枝汤,治太阳伤寒用麻黄汤,伤寒解后或者各种变证,变化无穷,又有阳明中风,阳明伤寒,又有少阴伤寒等等。不论伤寒,不论温病,一切的病证都在《伤寒论》中有论述。所以在《伤寒例》中指出“冬有非节之暖者,名为冬温……为治不同,证如后章”

“为治不同,证如后章”,《伤寒论》同样是治温病的,而如叶天士,吴鞠通等无知者,自以为是去搞他的那一套温病,其实都是垃圾。

后世无知者受叶天士,吴鞠通等人的影响极大,只知道用银翘散,桑菊饮之类,而从不知用麻黄桂枝。

有些人喜欢看这样那样的医书,喜欢听这个那个的中医大师胡吹自己怎么神,神不神,看他的著作,而不是听他吹牛。

现在的中医大师,又有什么著作呢?或者瞎编,或者杜撰一点老中医经验之类,自知之明都没。

方以类聚,物以群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个冬天就用这几个方子,来一个治一个,治一个好一个,没有拿不下的感冒
说说感冒辨治的学习
外感伤寒六经辨治的体会
桂枝汤
转]名医师承讲记(一)李静大夫
刘宝利博士:如何用经方治疗糖尿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